话说,董卓在闯宫成功之后,直接把十常侍斩杀干净,顺便将他们的亿万家财全部收归己有,可是大快人心之举。
只是董卓虎狼之性,恐怕不会甘心继续为汉室效力,估计陈留王也就是当今小皇帝,根本就等不到长大成人,大汉就要分崩离析了。
卢植对世家豪强也看得分明,朝堂上的朝臣,其实大部分都是世家豪强出身,也就是说朝堂早已是世家好强的囊中之物。
他们要的是权势和地位,还有源源不绝的利益,这些正常的朝廷当然能给,同时也能震慑他们的野心,不叫他们做得太过。
这也是灵帝期间,两次掀起党锢之祸的原因,同时也是当时的朝堂依旧稳定,没有世家豪强掀起大风大浪的环境。
可是现在不同了,朝堂被董卓掌控不说,这厮还把权柄紧紧握在手里,不给朝臣多少可趁之机。
而世家豪强之中,也有不少野心勃勃,早已有取汉而代之的家族,眼下机会难得,尽管没法在朝堂兴风作浪,却是可以举兵自立,直接让大汉分崩离析。
“汝南袁氏狼子野心,异度你可不得不防!”
谈到关键之时,卢植还不忘提醒林沙小心。
“这个,等子干先生到了豫州后就明白,汝南袁氏不管有什么想法,留在豫州的袁氏族人,是不敢随意乱来的!”
林沙轻轻一笑,自信满满说道。
开什么玩笑,真当他这个州牧是白当的么,对世家豪强虽然没有采取打压政策,却也是严格限制了他们的特权,反正就一点,正常赚钱可以,可想要什么特殊待遇没门。
因为这事,州牧府跟地方豪强斗过好些年头,最后还不是地方豪强实在撑不下去了,主动退缩了么?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要多少有多少!
有不愿合作的豪强家族,自然也有愿意配合,服从管束的豪强家族。
林沙秉承打一批,拉一批,再边缘化一批的原则,很容易就聚拢一批豪强中的支持者,帮助他们大把大把赚钱,迅速提升家族实力,对那些老派豪强的地位发起冲击,那些舍不得特权丢失的老牌豪强,要是能坐得不就有鬼了。
卢植自然不知这些,如果知道的话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豫州地属中原腹地,地方豪强势力极其强盛,就是雒阳城里的刘氏皇族也不敢轻易招惹,没想到林沙的手段如此强硬,竟然还没引发激烈矛盾。
再说他对百姓的看法,直言不讳提道,等乱世一来百姓就成了最为关键的战略资源,谁手上的百姓数量多,谁就能在最后的争风中取得优势。
这不明摆着的么,有了更多的人口,自然就有了更多的兵源,还有更多的粮食收获,兵和粮就是乱世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资源!
一行一路顺风顺水,就像旅游一样进了豫州地界。
卢植一家顿时呆了……
豫州给他们一家的感觉,实在太过不同。
不是说繁华热闹之累,雒阳在没毁于兵灾,或者处于战争状态时,繁华程度绝对叫人心醉。
可能豫州的核心区域此时已经有了超越雒阳之势,但跟司隶交界的外围虽然治理得不错,可还没到雒阳那等程度。
怎么说呢,一种感觉。
司隶地区因为董卓和西凉军的存在,还有朝堂纷争显得有些动荡,不说人心惶惶,却也有股不安缭绕心头。
可到了豫州,卢植一家只觉得安宁详和,让紧崩的心神忍不住放松下来。
对,就是氛围不同!
等到了豫州腹地,看到不同于雒阳的繁华热闹,他对林沙的治理之能佩服之余,心中也终于明白了两地的不同之处。
他将心中想法直接告之林沙,想看看林沙自己是什么想法。
林沙只是淡笑不语,只叫子干先生自己去看去想,他说得再说,也不如自己看的感受深切!
卢夫人和卢植幼子倒是满心兴奋,豫州果然是个好地方。
一路所过百姓富族安宁,市井繁华热闹,更叫他们惊奇的是,路上还遇到了不少的蒙学学生,这让卢夫人更加满意。
她对朝政大事没啥兴趣,一颗心全放在丈夫和儿子身上,能有个安宁详和的居住环境,自然要比颠沛流离要好得多!
等到了谯县时,时间已经到了中平六年年末。
寒冷的北风并不能熄灭豫州州牧府的热闹,这一日留守州牧府的属官不仅迎来了州牧,还有天下名士卢植一家子。
林沙直接吩咐给卢植一家在府里安排还了住处,当晚便举办了一个规格很高的接风宴。
他将留在州牧府的幕僚团队成员全部喊了来,在接风宴上一一介绍给卢植,直言以后大家会是同僚,定要好好亲近亲近。
看得出来,幕僚团队成员对于卢植的到来都十分欢迎,就算心中有其它什么想法,此时也不敢表露出来。
等接风宴过去,卢植和家人休息好后,林沙召来阎忠,问他对卢植的职位安排有什么想法?
“君侯不用试探,卢子干乃天下名士,比某可是要厉害多了!”
阎忠摆了摆手,笑道:“只要君侯觉得合适,那就直接安排好了,激素要某退位让贤都成!”
“哈哈,某怎么闻着一股酸味啊!”
林沙哈哈一笑,没理会阎忠脸上的尴尬和不好意思,悠然道;“某可没想把卢子干放在幕僚团队这里,他也不会答应啊!”
见阎忠松了口气,他这才笑道:“以子干先生的才华和性格,还是做个御史大夫最好,豫州市面是繁华了,可是官场上的某些不好风气也起来了!”
阎忠闻言一愣,而后默然点头……
第二千四百四十八章 连番的惊讶()
卢植缓了几天后,就被林沙正式任命类似于御史大夫的州牧府属官。
现在大汉朝廷的架子还在,林沙不想做出头鸟,也没心思玩什么自立的把戏,自然不可能把州牧府的属官名称搞得太过引人注目。
卢植确实是个人才,既然已经决定在豫州牧林沙这做事,几天时间就调整了心态,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只是,当他深入了解了豫州的实际情况,顿时吓了一跳。
他怎么也没想到,豫州的实力,竟然如此强横。
为了弄清楚心中疑惑,他甚至不惜以公务为由,在短短两月时间跑遍整个豫州九十七县,对豫州的实力做了全盘考量。
最后得出的结果叫他心惊,豫州的实力不知不觉间,已经完全超越了司隶地区,而且超出的不止一点半点。
不说豫州的繁华程度,除了雒阳等少数重城能够比较之外,司隶地区竟是全盘落后于豫州!
这才过了多长时间?
黄巾之乱兴起之事,豫州和冀州一样都是重灾区,大城要地情况还好一些,乡镇的秩序几乎被破坏怠尽,百姓受苦极深。
没想到豫州恢复得如此迅速,这才过去了多少时间?
卢植之前在朝堂任职,对冀州那边的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
除了一些雄城要城之外,冀州的乡镇秩序被完全破坏,到现在都没彻底恢复过来,还在慢慢自我修复中。
没想到豫州在林沙的治理下,已经彻底从黄巾之乱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不仅如此还发展得相当不错,起码在民生事务上让他大开眼界无话可说。
经过仔细调查,大部分寻常百姓家中都有足够存粮。就算黄巾之乱再起,只要兵灾不突然在身边降临,百姓们的抵抗能力都比中平元年那时要强!
旁的不说,林沙和州牧府在民生方面的作为相当出色,并没有一味盘剥,而是大力发展民生,致力于让最底层百姓受益。
如此一来,豫州的局势彻底稳当下来,除非有外来大股流寇侵袭,否则想要动摇豫州根基千难万难。
卢植惊讶发现,底层百姓对州牧府的观感,竟是蜷缩惟有的良好。
除了民生之外,豫州给他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官道比司隶甚至雒阳城都要平坦宽阔,不知不觉便提升了行进速度。
让他惊奇的是,豫州大地的水利沟渠竟然遍布全州,甚至还有专门积蓄水源的湖拨和大塘,给豫州大地上的田地带来足够水源保障,起码在干旱年景不用担心绝收或者严重歉收。
各地官府掌管的官仓,也都堆满粮食,将麻袋和草袋填充的鼓鼓囊囊,然后一包包横放在木架子上,一目了然抽查相当方便,不说全部杜绝粮仓里的贪腐,起码能减少出问题的可能性。
有充足的粮食,还有足够数量的军队,豫州简直就是一头潜伏的猛兽,一旦亮出锋利獠牙,肯定能叫整个天下震惊。
卢植很是识趣,尽管林沙对他相当尊重,又给了他弹劾不法的权力,还能细致的了解豫州的方方面面,可他还是有意识的只针对政务,并没有插手军务之事,免得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
就是如此,通过大略了解,他也知晓豫州拥有正规官军达到了三万五千以上,都是百里挑一久经训练的精锐之士,其中骑兵甚至达到了惊人的五千!
这可真是了不得,要知道驯养战马的花费,远比普通官军要多得多,五千骑兵的消耗比之两万步军都大!
放在它州,除了幽并凉这等边塞之地,驯养战马成本极低,可以供应数量更多的骑兵之外,大汉的内陆州府却是难以承担数千骑兵的持续消耗。
比如冀州,要州牧府承担五千骑兵的日常消耗,可不像豫州这般游刃有余,几乎察觉不到负担。
可见,此时的豫州积累极厚,底蕴叫他相当惊讶。
也不知道林沙坐镇豫州数年时间,是怎么做到这些的。
他在朝堂上,可是听闻这位上任豫州以来,态度强硬跟地方豪强关系不睦,很是闹了几回,次次动静都不小。
当时朝堂上还有大臣弹劾,卢植为他好捏了把汗,甚至还写信过来安慰一番,可现在看来完全多心了。
卢植视察整个豫州期间,并没有见到官府跟地方豪强对立的情况,虽说接触的部分豪强态度冷淡了点,不过这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直到后来才知晓,林沙手段强硬到把这些豪强都逼得服软了,心中的震惊和佩服可想而知。
豫州可是中原腹地,豪强扎堆的大州,结果几乎所有地方豪强都被压服,这种手段真心没话说,就是皇帝也得羡慕。
最叫他意外的是,林沙和州牧府还特别重视教育,不惜花费重金和大量资源铺建公学习题,从县到郡国再到州的三级公学体系十分完善,几乎将豫州的寒门士子和部分豪强子弟一扫而空。
单就这点,卢植也得说声佩服。
估计也就雒阳的太学和鸿都门学,连学起来才能盖过豫州的公学声势。
卢植作为海内名士,之前又有在东观修史的经历,对于豫州的公学体系,特别感兴趣和支持。
当他在州公学还有郡国公学藏书馆,看到几乎被复制了一遍的东观藏书和鸿都门学典籍,以及太学藏书时,真的被震到了。
尽管高质量的纸张出现,已经在雒阳主卷取代了竹简的存在,可东观藏书和太学藏书,以及鸿都门学典籍何其浩瀚,豫州公学这里竟然有全部的副制,相来其中花费极其惊人。
确实惊人,林沙可是通过蔡邕,以及一些相熟太学博士,甚至拿钱砸十常侍的手段,才得到了这些宝贵藏书的复制品。
就这,还都是皇室允许公开的普通书籍,真正珍贵的藏书还都在皇室手里握着,林沙正琢磨着趁董卓这个大老粗不识货的机会,花钱把买下来,或者派人用纸张复制一遍也成。
对于财大气粗不差钱的林沙而言,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是问题。
当然,这只是林沙自己的心思,除了身边的心腹幕僚,旁人一概不知,不然消息泄露的话,可是会引来轩然大波的。
豫州三级公学已经成了地方豪强的眼中钉肉中刺,尤其藏书楼丰富得藏书,比起地方豪强的家族收藏要多得多,也丰富得多!
这对习惯了垄断知识的地方豪强来说,就不怎么美妙了。
在正史记载中,每每都能看到某某名士以诗经等等授徒多少多少,号称一代大家,显然这些名士身后的家族手里,这方面的藏书相当完善和丰富。
可家族的力量毕竟有限,哪里比得上林沙动用一州官府之力行事,弄来了几乎整个大汉最精华也是最丰富的藏书。
最叫地方豪强不爽的是,这些藏书还是免费向公学学生开放,允许公学学生自己抄录带回家族,简直就是动摇他们在知识垄断上的地位根基。
他们手里有的可能比公学藏书楼里的某方面书籍更全面更深入,可惜在丰富程度上根本没法比,最多也就是一派大家,再想要以一家之言在文坛呼风唤雨,估计已经很难了。
要不是担心州牧林沙的狠辣报复,豫州地方豪强肯定要对公学的藏书楼动手,就算不能将之据为己有,也要将之付之一炬才成!
可惜,藏书楼有精锐官军把守不说,而且里头除了书架和书籍本身,几乎没有多少易燃物品,他们也不敢冒着毁家纾难的风险搏上一搏。
一旦被揪住,不说家族铁定完蛋,州牧林沙的雷霆怒火,就是汝南袁氏这样的庞然大物都承受不起,更何必还要承受文人阶层的口诛笔伐,不是被逼到了绝境哪家也不会如此疯狂。
日子过得好好的,干什么非要玩这种砍头的把戏,嫌自己活得太久啦?
卢植不知其中道道,不过他对林沙的佩服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河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更叫他意外的是,林沙不仅花大力气整治豫州三级公学,还在部分平民所在村镇和城市,设立了好几百家蒙学馆!
这,真真是了不得的能耐!
当卢植巡查途中,惊奇发现蒙学馆的存在,并亲眼目睹那些平民家庭出身的孩童和少年,端坐在教室1认真读书之时,突然有种热泪盈眶的感动。
卢植十分明白,蒙学馆看起来简单,可其中代表的含义却是极其重要!
在豫州部分地区,平民子弟也得到了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还是官府亲自出面主持的局面!
更叫他吃惊,感觉不可思议的是,附近的地方豪强竟然安之若素,好象根本就当这些蒙学馆不存在一般,这简直太叫人惊讶了。
林沙的能耐,再一次橱动了卢植的心神。
能将地方豪强压制到这等程度还没爆发,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存在的奇迹!
可在豫州,这样的不可能却是真实存在的,卢植一时精神有些恍惚,以为自己已经不是身在大汉,而是在另一个地方一般感觉古怪到了极点……
第二千四百四十九章 不作不死的董卓()
就当卢植还在豫州各地巡视,仔细体会豫州的与众不同,以及强大的实力和底蕴时,雒阳城又发生连番重大变故。
何太后挂了!
自然是董卓的手笔,这厮也是心狠手辣,刚刚解决完了十常侍,又觉得何太后活着碍事,结果一杯毒酒直接送这位灵帝正室上了西天。
何太后也是倒霉,有大将军何进这样的兄长,本来她好不容易熬死灵帝,成了后宫第一人,甚至还能直接干预朝政,妥妥的垂帘听政皇太后。
结果,何进脑子不清楚,听了旁人灌的迷魂汤,非得跟何太后依仗的十常时斗,结果把自己斗挂了,还连累了何太后和少帝。
何进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