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后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匡扶后周- 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彦从眼睛有些个湿润,他有些个感动,轻轻拍拍董遵诲的肩头,对他说道:“道安,你一定要保重!这包裹你自己留着,我相信你一定能亲自交给自己的母亲!对了,我与王秀峰(王峻)是多年的老朋友,我这就为你写上一封书信,让他多多照看与你。”

董遵诲深深拜倒,恳切地说道:“多谢大人!”王峻可是河中行营兵马都监,那可是能与都部署白文珂分庭抗争的二把手,有了这封介绍信,相信自己肯定能在河中行营中站稳脚跟。

不久,董遵诲率部离开凤翔府军营,前往河中府。不过,无论是赵弘殷还是赵匡胤,两人都不会想到,董遵诲这次离开凤翔府却躲避一场灾难。

四月二十七日,后蜀安思谦派眉州州长申贵率领三千人悄悄前往宝鸡西南的模壁,在竹林里设下伏兵。

同日,赵晖命令李彦从、解晖率领两千士兵前往宝鸡,延迟蜀军北上的步伐。

四月二十九日凌晨,安思谦命令马步使高彦俦率领五百士兵直逼宝鸡汉军大营。李彦从见蜀军人少,立即出营攻击。高彦俦兵败后撤,李彦从、解晖留下千人驻守宝鸡,带领不到一千名士兵展开追击,很快抵达模壁,中了蜀军申贵的埋伏!

是役,李彦从重伤,解晖身受七创,在亲兵们的拼死保护下杀出重围,余部全军覆灭!受重伤的李彦从再也无法从事军旅生涯,被任命为濮州刺史。在缠绵病榻两年之后,死于任上。

赵晖见状,立即动员州县军队增援宝鸡,同时任命药元福担任宝鸡壕寨使。安思谦见后汉军队不断增援宝鸡,不敢继续攻击,加上粮草辎重等物资都需要翻越散关等山地运过来,路程遥远、储备不足,于是下令退兵。五月十四日,安思谦退回凤州,五月十七日,安思谦退回兴元。

再把视线转到董遵诲身上,四月二十九日,董遵诲到达乾州,在那里休整片刻,对部队进行再次整编推选,并声明来去自由,让士兵们自己选择。

新补充部队的二百余名士兵中有五十余名士兵选择离开,剩下的士兵在老兵们的劝说下都留了下来。老兵们都坚决支持董遵诲的领导,他们在董遵诲的领导下,屡立战功,从胜利走向胜利。而董遵诲也不吝封赏,且从不克扣军饷,得到了大家的感激与信任。董遵诲随后在当地招收壮士,很快就补足队伍中的差额。

五月初二,部队抵达咸阳,并出示赵晖的手令,从咸阳武库中补充了军械物资。在这里的驿站里,董遵诲得知了李彦从兵败的消息。他很是惊讶,连忙找人询问详情,这才得知李彦从、解晖等人重伤的消息。

沉默良久,董遵诲露出一丝苦笑:如果自己还留在军中,这次肯定会跟着一起中伏,就连武艺高超的解晖也受了重伤,那自己这个时常爱走神的家伙不知道要伤到何种地步。他倒有些个感激那个将他调离凤翔府的家伙,看来真的是世事无常。

一天后,董遵诲在驿馆中终于找到要去凤翔府的信使,他托此人向李彦从、解晖表示问候,并献上慰问品。稍后,董遵诲就率领部队继续北上,很快就来到了保义军的原驻地耀州。不过保义军已经开拔,并没有如董遵诲预料般在耀州驻扎。

经过询问,董遵诲才知道:原来前段时间董遵诲攻下凤翔府的西门之后,一直停滞不前的郭从义、王峻(白文珂)两部受到刺激,不甘落后的他们连忙对河中发动了攻势。

白文珂虽然年老体弱,但是经验丰富,而王峻年富力强、协调能力很强,两人齐心协力,率先取得进展,部队很快攻克河中府的西关城,并在黄河的西岸扎下营寨。不过,因为郭从义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白文珂等人害怕侧翼受敌,不敢继续攻击。

董遵诲打探清楚以后,立即率部向西关城方向行进,因为他隐约记着,在那里好像发生过一场让郭威也为之称赞的战斗,希望自己还来得及参战。

【感谢“豹子头琳儿”的打赏,谢谢!】

卷二第164章郭威出征

白文珂、王峻虽然占据西关城,但郭从义所部并无进展,白文珂害怕侧翼被敌军攻击,不敢继续前进,便在黄河西岸扎下营寨。此时,征讨叛逆的战争已经进行了三个来月,后汉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全都困顿不堪。

三司使王章绞尽脑汁,这才保证了朝廷的基本用度和平叛军的各种消耗。不过他征收赋税的手段,越发刻薄峻极:过去民间缴纳田赋,每斛之外,要多缴纳两升,称为“雀鼠耗”;而王章命令再在这基础上缴纳两斗,称为“省耗”。过去唐朝的时候,政府兑换货币为一百钱一串,现在战乱不止,一串钱严重不足数,通常也就八十余枚,可王章还嫌不够,他下令政府以七十七钱为一串向百姓兑换,称之为“省陌”。

除此之外,王章严令禁止贩卖私盐、私矾、私酒,即便贩卖一粒盐、一块矾、一滴酒,只要被官府逮住,那就要斩首!百姓们深受其害、人人愁苦怨恨。

朝廷也知道这是在饮鸩止渴,可是苦于没有好的办法,也只能维持这样。刘承祐虽然最近老是在四位辅政大臣背后搞些个小动作,但也知道这样下去,对他的统治不利。随着时局的动荡,刘承祐的威信可谓是明显下降,要想迅速平定三地的叛乱,必须派出高阶层、重量级的官员到前方去督战!

在刘承祐看来,杨邠如今已有尾大不掉的趋势,肯定不能派他出战;苏逢吉动动嘴皮子还可以,真要他打仗,那就是对大汉的天下不负责任。史弘肇这个人凶暴残忍,如果让他前去主持平叛,三个地区非得烧成空地!而且史弘肇还要负责京城防务,有他坐镇虽然有些残暴,可宵小之辈皆不敢作乱。相对而言,一向恭谨的郭威最为合适,何况他精通韬率、熟悉军旅,可在最快凝聚军心平定叛乱。最重要的是据密探打探,那郭威对家人十分重视,而他自己又体弱多病,只要以他的家人为人质,郭威一定不敢有别的心思!

刘承祐打定主意,于是放下身段,亲自前往郭威府中探望。在屏退侍从之后,刘承祐将目前朝廷上的困境全盘托出,而后对郭威说道:“朕欲烦公可乎(朕可以麻烦你做件事吗)?”

郭威的回答不卑不亢,很符合他一向的脾性:“臣不敢请,亦不敢辞,唯陛下命!”

刘承祐对他的回答很是满意,于是任命郭威为河中四面招讨使,节度诸军,总督平叛!

三地的叛乱已经严重影响到后汉的安危,大家都是在后汉这条船上混饭吃,又岂能看着船底出现个大口子?!剩余的三位辅政大臣并无异议,就连一向与郭威不和的苏逢吉也欣然同意,在皇帝的诏书上副署。

郭威接到正式命令之后,并没有立即出征,而是来到了冯道府上,向他问计。冯道可是混迹官场多年的重臣,对百姓生计很是重视,年前只有他奏请修缮河堤就是明证。在郭威看来,平定叛乱,不光是消灭李守贞等人的放抗力量,更是要震慑各地节度使,收拢民心。

冯道对郭威前来问计也很是高兴,热情招待。董遵诲在开封的时候,有两个地方是最爱去的,一是姑父冯道的府邸,可以在闲谈间就能学习从政的经验;另一个就是郭威的厅堂,坐在那里听着郭威处理事情就能学习军事知识。恰巧冯道和郭威都好为人师,董遵诲也投了他们的缘分。一来二去,冯道和郭威的关系也很是融洽,有着忘年交的倾向。

见郭威向自己求教,冯道沉吟片刻,慢慢说道:“李守贞自认是沙场的宿将、又统帅过禁军,以为自己一定能得到士卒们的拥护,只要禁军到了城下,就会倒戈相向,投靠于他,所以坐守河中府,丝毫不慌张。你既然领命出征,希望你不要吝惜国家的财物,对士卒、将官大肆封赏,收买军心!这样一来,禁军上下对你的命令无不乐从,而李守贞也没了依仗,对禁军无能为力!只有这样,你才能顺利击败李守贞!”

郭威连连致谢,满意地离开。一路上果然听从了冯道的建议,与士卒同甘共苦,小功必赏、微过不责,而且郭威也真能放下身段,时常去伤兵营探望,对于水土不服的士兵嘘寒问暖,又为他们延医诊治。对于麾下的将官,郭威不管他们是谁的旧部,全都一视同仁。只要是他们提出的问题,都耐心解答。对将官们提出的合理请求与建议,郭威也都耐心听取。不久,禁军人人喜悦、个个欢腾,郭威尽得禁军军心!

很快,郭威就率领数万禁军来到了虢州,在此承制传檄,召集各路人马统帅,召开军事会议。收到命令之后,郭从义、白文珂、王峻等诸位大佬立即齐聚虢州。因此,当董遵诲到达西关城的时候,西关城军营里的主将都已离去,营里最大的官员就是侍卫亲军步兵都指挥使、宁江军节度使刘词。

董遵诲呈上调令,刘词展开一看,很是诧异。不过他没有多讲话,只是说道:“刚刚我正在打熬筋骨,你有没有兴趣,咱们较量一番?”

见董遵诲有些诧异,刘词也不奇怪,过于有很多人也是这般,于是他笑着解释道:“你是不是觉得我这老头子都升任节度使高位了,干嘛还要打熬筋骨、苦练气力?!我是凭借勇武获取的富贵,岂能一做了官就抛下这看家本事?而且人性本惰,如果我放松了锻炼,失去了这番气力,等到国家有事需要我的时候,我又拿什么来报效国家、赢取前途呢?”

董遵诲肃然起敬,便脱下外袍,站在了校场上。刘词见董遵诲没有客气,很是满意,也来到校场上与之角力。反正士兵们闲着没事,见有人比试,全都涌到校场上看热闹。两人比试了三四个来回,董遵诲年轻气盛,刘词经验老到,两人势均力敌,分不出高下,便以平手结束。周围将士纷纷喝彩,热情欢呼。

刘词却知道董遵诲手下留情,他对董遵诲很是欣赏,既有实力又懂得做人,这样的小伙子值得培养!

卷二第165章食君禄不惜死(上)

校场的比武,让董遵诲在营中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让他结识了不少新朋友,比如说裨将李韬。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按风俗要饮雄黄酒。一大早,李韬就来到董遵诲的帐前,大声喊他去喝酒。

董遵诲很是诧异,低声问道:“你叫这么大声干嘛啊?军中一向是禁止饮酒的,你这么叫唤就不怕纠察军纪的都虞候大人给你治罪吗?”

李韬笑着说道:“禁止明面上饮酒,私下里喝一点也不为过。反正刘大人(刘词)对你很是认同,就算被他查到也不会说什么。再说了,今天可是端午节,岂能不喝酒?!来来来,我带你去个好地方,保证你有好酒喝!”

董遵诲撇了撇嘴,笑着说道:“就你,还有好酒喝?少唬我了,你哪里来的钱啊?别又把我骗过去给你结账!我听说上次我与刘大人比试,大家开赌局押胜负,你把全部身家都压上,赌我三个回合之内就被击败,结果把钱全赔进去了!”

李韬羞红了脸,谄笑着说道:“君子不揭人之短,道安,你怎么能这样说我呢?上次我不是因为手头上有些短、想要猛捞一笔,哪里能想到你这家伙长得文质彬彬,却居然有这么大气力!说起来还是你害我赔光了钱!再说了,我不过是让你帮着结了三回帐而已,不用天天说道吧!”

董遵诲故意绷紧了脸,“就三回?”

李韬有些个心虚,“不就四、五回嘛,干嘛老记在心上,年纪轻轻就这样劳心,不好!钱这东西就是个王八蛋,花了再赚、赚了再花!这不,做哥哥的一看要到端午节,接着就来请你喝酒,来来来,给我个面子,咱们喝酒去!”

董遵诲笑着摇了摇头,“真不知道你天天没钱,怎么还能找到这么多的酒局?!好吧,我去营里安排一下,顺便取些钱财,你稍等一下!”

“真不用拿钱,那个地方是新开张的酒铺,只要写下名字按好手印,可以赊账。”李韬笑着说道:“人家昨天开张,说是开张大吉,为了吸引人气,不但允许赊账,只要去喝酒,头两碗还免费呢!”

董遵诲皱了皱眉头,疑惑地问道:“这店家是不是有毛病啊,记账容易结账难,他就不怕亏本?行,我这次就跟你见识见识,我这就去安排下营中军士,免得他们喝酒多了误事。”

见李韬点头,董遵诲马上来到营中,召集刘庆义、刘大庆、马德海、张逸、党进五人安排道:“我跟着李韬出去,今天是端午节,大家可以喝点酒,不过千万不能喝多!上次凤翔府王景崇趁着咱们喝多的时候来偷袭,人家李守贞也不是傻子!告诉士兵们,与其喝多酒,还不如给家里寄回些钱财呢!我二弟的镖局这几天有趟镖过来,大家有往家捎东西的,可以提前报名,让二弟的镖局给捎回去。”

众人纷纷领命,董遵诲又对党进吩咐道:“我的亲卫都暂时由你率领,今天都里每人只能喝一碗酒,谁要是多喝,就别在我亲卫都里待!晚上我估计军营里可能要聚餐,你们把甲胄、武器全部擦拭好,晚上都给我穿戴整齐,到时候别给我丢人!”

党进连忙领命,作为杜重威的侍从,能够逃脱奴隶的命运并担任队正一职,让他对董遵诲很是感激。董遵诲又叮嘱了几句,这才安心离开。

李韬笑着说:“你啊,忒磨叽!你看人家李审,可是高老将军的亲信部下,据说也是你的旧识,人家一早就去喝酒了,哪像你,磨磨蹭蹭的!”

“李审也在西关城?”董遵诲诧异地问道:“我怎么没见过他啊?”

“还不是白大人(白文珂)、王大人(王峻)前去迎接郭帅(郭威),李审趁机多喝点酒。过去在高大人(高行周)军中,严令禁酒,可把他给憋坏了。现在好不容易离开高大人的视线,他得想办法把过去少喝的酒给补过来!”李韬笑嘻嘻地说道:“等会在酒铺那边遇见他,咱们再多喝几杯!”

两人各带三五随从,很快就来到了军营旁边的村子。就见村子里新开了一间酒铺,格局不大,酒倒是很多,在酒铺门口竖着四个大瓮,酒香四溢!酒铺旁边新摆了许多熟食摊子,数百名将士正在摊子上呼朋唤友,狂吃海喝。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酒铺的老板是个一脸横肉的家伙,叫做王三铁。他见李韬、董遵诲两人领着亲卫们前来、又穿着精制铁甲,知道定是军中的中层将领,连忙从酒铺里跑了出来,上前行礼说道:“两位大人可是要喝酒?俺们铺里的美酒可是多年陈酿,绝不添水!价格便宜、童叟无欺,昨天新开张,为了招引顾客,前两碗免费,还能赊账呢!”

李韬笑着说道:“王三铁,别废话,赶紧给我们找个好位置,先上两大坛酒,再切些猪头肉,拌些凉菜端上来。麻利点!”

王三铁定睛一看,这不是昨天在这里喝多的刘大官人吗,他马上笑着说道:“原来是刘大官人当面,行行行,我马上让人给你切肉、上酒!您老这边请!”

董遵诲和李韬选了一个小亭子坐好,亲卫们围坐在他们身边。董遵诲悄悄捅了李韬一下,笑着问道:“‘刘大官人’,你是不是根本就不想结账,提前就做好了赖账的准备啊?”

李韬嘿嘿一笑,“王三铁这个憨货,也不知道验号牌,只要你写上名字按上手印,他就肯赊账。这样的傻子,不骗他骗谁?!大家都这么干,等发了饷钱,随手给他几个本钱就是了。”

董遵诲无奈地笑着,突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连忙叫着李韬上前,两人过去一看,原来是喝得醉醺醺的李审。

李审也认出董遵诲来,非要给他接风洗尘,与他共饮两碗酒。不过李审早就喝多了,甭说再喝两碗,刚喝了小半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