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大陆"密谋透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反攻大陆"密谋透析-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板门店外,炮声隆隆,枪声如炒豆,板门店内,一方是敌我双方正在展
开谈判;另一方是韩明伦和他的战友们正做交换准备工作。双方相隔不到15


米,对方的说话声和喊叫声不时伴着远方飘来的火药味弥漫到这里。

上午10 点整,远方传来“笛笛”的汽车声,牌楼正前方隐隐约约开来十
几台救护车。“来了,来了!亲人们回来了!”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
远方。救扩车快接近牌楼时,车上陡然掀起大波,原来是战俘们看到“祖国
怀抱”4 个大亨后都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有的放声大哭,有的嗷嗷大叫,
人民军战俘边哭边唱《金日成之歌》,志愿军战俘唱《东方红》。那些伤势
严重不能动弹的,硬是要人架着让他看一眼牌楼。

车进交换区后,双方代表和工作人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分立两旁,施行礼
节后,首先是美方遣送军官捧着战俘名册,一车一车集体点名,然后从第一
车开始,按战俘姓名、职务、军衔、籍贯、入伍年月进行审核和交换,点到
谁就让谁下车,敌方交一个,我方换一个。交到我方的战俘听到亲人们的第
一句话是“辛苦了!”接着每人发给一袋糖块和一包“大中华”香烟,接过
物品的战俘们无不热泪盈眶,久久不肯离去。

整个交换工作进行了十多天,敌我双方代表和工作人员自始至终遵循有
关条约和规则,没有出现不愉快的现象,特别是我方保持了严格的自律性和
坚强的克制性,受到在场的印度、波兰、瑞士等中立国家官员的称赞。

大交换也就是第二次交换。

这次交换是在1953 年7 月27 日停战后进行的。7 月下旬到9 月初,为
期40 多天,近20 多万战俘。那时,气温高达30 多摄氏度,闷热难当,不少
人患了传染病,有的呕吐不止,但谁也没有休息,就连防病防毒的口罩也没
有戴。据说戴口罩不便交流语言和表达感情,也不礼貌,应该废止。

这期间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交换战俘的工作非
常重视,毛泽东感到代表们对战俘说的“辛苦了!”这句话不妥,老人家说,
战士们被俘去不是干活去了,不能叫辛苦了。从此“辛苦了”改为“受苦了”。
战俘们为此感受很深:“我们的苦真没少受啊!”不少人控诉,在美军战俘
营,他们吃的是发了霉、掺了沙子的大米,许多人因缺乏营养和环境恶劣患
了肺结核,有的被饥饿折磨得骨瘦如柴;有的伤员本来伤势不重,但美军以
治病为借口,拿战士们的肉体作试验,打完针后,全身溃烂;有的手和臂只
受一点轻伤,但也被残忍地截断了。有一名师政治部副主任被俘后,敌人把
他关在一个铁丝笼里,难伸难屈,痛苦的惨状难以言表。有一次接到4 百名
女人民军战俘和3 名女志愿军战俘,她们见到亲人只是抹泪,难以启齿美军
对她们的凌辱。交换时,不少人怒不可遏地扑向美军卫兵,脱下大头鞋砸向
敌人头顶,有的把美军发给的军服甩出老远。

与此相反,被俘的美军战俘却是另一种情态。“中国人好,讲人道!”
“中国人好,优待俘虏。”不少战俘用生硬的中国话告诉在场的记者。殊不
知他们在我战俘营吃的是大米白面,住的是暖房,一个个养得白白胖胖。一
名加拿大战俘老远看见韩明伦就亲热地向他打招呼:“老弟!老韩!”

美蒋勾结劫夺战俘

第二次大交换后,在美国的示意和支持下,蒋介石加紧部署,决意劫夺
剩下的志愿军被俘人员。

1953 年10 月8 日,台湾当局把在当年6 月间被蒋李合谋从战俘营架走
的60 多名中国人民志愿军被俘人员劫往台湾。


台《中央社》的消息透露,这些我方被俘人员在美方派遣的混在战俘中
间的台湾特务押解之下,被用飞机从美军当局控制的釜山飞机场运往台湾。
这个消息还透露,押解我方被俘人员的台湾特务之一,就是早已被我方

归来人员所揭露的参预劫走这些我方被俘人员阴谋的蒋特费玉林。
遣返归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俘人员李洪根揭露:
这年6 月21 日下午4 时,美军当局为了协助台湾特务劫走拘禁在釜山东

莱战俘营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俘人员,派遣美军部队向营场里投掷了许多
毒气弹,费玉林与其他蒋特就乘着战俘四散躲避毒气之际把大批战俘架走,
并将他们押到东莱的南朝鲜警察局内。第二天,台湾驻南朝鲜“大使馆”就
送去许多便衣,强迫战俘改装后把他们分散囚禁在釜山市内。

对美蒋的这一罪恶行动,新华社于10 月10 日给予揭露:

蒋帮将战俘劫往台湾的历来行动,是与美国驻蒋帮“大使”蓝钦最近的南朝鲜之行
有关的。据此间获得的消息说,蓝钦的任务是促成将这60 多名战俘运往台湾,并进一步
策划将不直接遣返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俘人员劫往台湾和冲绳岛。消息还说,美方准备
把不直接遣返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俘人员先幼往冲绳岛,进行“甄别”以后再把一部
分战俘运往台湾移交给蒋帮充当炮灰,另一部分留在冲绳岛由美军强迫进行军事训练。
蓝钦从台北到东京,再从东京到汉城和汶山就是为了策划这个重大的阴谋。蒋帮也派遣
特务头子林蔚陪同蓝钦到达东京进行活动。蓝钦的这种罪恶活动,完全证实了美方正在
支持和协助蒋李集团劫走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看管下的战俘阴谋。最近以来,混在中立国
看管营场里的蒋李特务一再制造暴乱事件,袭击印度部队,蒋李集团利用这些事件公然
叫嚣要“解放”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看管的战俘,这些事实清楚地表明蒋李集团正在策划
的大规模劫走战俘的阴谋正在进行中。美方遣返组组长汉布化最近发表致战俘信中,假
惺惺地劝告战俘不要“骚动”或“逃跑”,显然是为美方对蒋李集团正在布置的这个严
重破坏停战协

定的行动预先推卸责任。

此间人士指出:朝中方面保留着要求美方追回今年6 月间被李承晚集团架走的2 万
7 千多名朝中战俘的完全权利。对于被运往台湾的60 多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美方绝
不能逃避追回他们的责任。同时,对于现在印度部队看管下的战俘的任何“逃跑”事件,
美方必须负完全责任,并承担由此而引起的严重后果。

但美蒋无视我国政府和人民的抗议,进一步策划劫持战俘的行动。

1953 年11 月24 日,台驻美“大使”顾维钧与美国务卿杜勒斯会谈了40
分钟后,又与主管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劳勃森作了20 分钟的交谈。事后,
顾维钩告诉台“中央社”记者,他“曾就包括战俘之遣返以及政治会议的前
途等韩国问题与杜勒斯及劳勃森交换了意见”。

尽管顾维钧没有详细透露与美国务院交谈的内容,但我们从以后的有关
新闻报道中可窥测其中一二。

12 月2 日,《国际新闻社》报道:“一个由8 人组成的国民党‘慰问团’
已于数天前离台北赴朝鲜慰问在非军事区印度部队看管下的中国反共战俘。
这批人前往朝鲜是去问候中国战俘。团长是台湾红十字协会会长刘瑞恒博
士。”

同一天,合众社报道:“据今天透露的消息说,国民党当局准备‘猛然
发动”一个外交战,除非在朝鲜的反共中国战俘能在明年2 月21 日以前被遣


送到台湾来。”

与国民党当局有联系的一家英文报刊《中国新闻》说:“这里(台湾)
的外交当局准备‘展开’一个强硬的外交战,使那些反共战俘能在那个日期
以前被遣送到这里来。”这家报刊同时还暗示说:“国民党当坚决反对把这
些战俘遣送到国民党当局的这个岛屿以外的任何地方。国民党政府现在显然
认为这些战俘是‘民族主义者’,它反对使他们成为‘流离失所的人’。美
国第8 军军长泰勒曾说,他将把战俘们视为流离失所的人,他因而受到谴责。
泰勒得到警告,叫他不要把战俘问题变成‘国际难民问题’”。

《中国新闻》揣测,“联合国中某些‘软弱的会员国’也许会建议重新
讨论整个战俘问题。这家报刊说,它担心当‘联合国进行无休止的讨论时’,
印度看管部队将受权继续看管这些战俘。”

合众社东京12 月23 日称:“赫尔将军今天通知国民党当局和南朝鲜说,
他的远东司令部已奉命使用一切设备尽速将2 万2 千名反共战俘运往台湾和
南朝鲜。这位四星联军司令说,朝鲜和中国战俘将于1954 年1 月22 日成为
平民,印度军队将不再有权看管他们。”

美蒋强运战俘赴台

合众社汉城1954 年1 月21 日电:

由美国战斗机与军舰护送的10 艘载有中国士兵的船只今天由仁川港出发,驶往台

湾。

这些配备着日本水手的登陆艇子今晨7 点10 分开始从仁川港出发:第10 只在两小

时以后出发。

一只美国驱逐舰在从该港出发的时候起,就跟随着这个“驶向自由的舰队”,并且

在海洋中将与其他的美国军舰会合,在去台湾的三五天旅途中共同护送。

美国飞机在该舰队的上空飞行,一直要飞到黄海,以防止从天空或海面来的任何阻

挠这种护航队的企图。

每只船配置45 名日本水手,每一船上的中国人由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医生、军中

医务人员和50 名左右的保安部队随行。每一只船上有两名国民党当局的“纪律军官”,

带着电影和娱乐用品,并且准备向这些战俘上课,告诉他们对于到了台湾后所要作的事

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志愿军战俘被掠到台湾之后,台湾当局大张旗鼓地进行政治宣传,蒋介
石于1954 年1 月就志愿军被俘人员到达台湾发表文告,2 月3 日召见“战俘
代表”120 人,4 月5 日,台湾当局强迫全体被俘人员宣誓加入国民党军队。
台湾当局宣称:“军事反攻还未开始,政治反攻已上成效,到台战俘就是证
明。”当然,这完全是欺人之谈。在被掠去台的被俘人员中,除极少数被台
湾收买成志愿军的叛徒外,绝大多数是迫不得已的。

这些被劫夺的志愿军战俘日后的命运也是相当悲惨的,罗治芳就是其中
有代表性的一个。

罗治芳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卫生员,家在湖南淑浦县。1950 年7 月,
他只有17 岁,便随部队入朝参战。由于作战中救护勇敢,火线光荣入党,还
立了二等功。


1951 年10 月的一天,他所在的连队守备中线临津江803 高地,被美军
直升机用喷火器攻击,阵地顿成一片火海。他与几个战友蹲在防空洞内,被
烟火窒息昏过去。待醒来后,艰难爬出洞外,在举枪向几个敌人射击时,被
侧后突然跳出的美国兵抱住,落入敌人手中。

他在战俘营被折磨了3 年,两臂也被硬刺上了反动字迹。1954 年被掠到
台湾。由于他仍然进行反抗,在桃园“难民营”被关了两年,受尽摧残。

1956 年,他同一些难友一起被编入国民党工兵部队,分到外岛小金门,
整天在外面修码头、工事,风吹日晒雨淋不算,仍然像在战俘营一样被严格
看管,饭吃不饱,苦不堪言。

后来部队换防到高雄,他学会了开汽车,被调到桃园运输营当驾驶员,
开着翻斗车,整天拉石送料,饥渴难熬,心情十分郁闷。一天不慎车尾撞倒
了一个退役军官,重伤致死,坐了2 年监牢。刑满释放后,有一次去医院看
病,只因用废纸包着大便去送检,便被强行送入精神病院,受尽苦头。最后
被勒令退役,只发给了够买5 条香烟的生活补助金。退役后身无积蓄,举目
无亲,连吃住都成了问题。

台湾退除役辅导委员会(安置退役兵机构)将他送进花莲“荣民”医院
农场作苦力,一干就是七八年,只给一点生活零用费,不发工资,医院给扣
着身份证,想走也走不成。在台湾没有身份证是无法进行任何活动的。后来,
好不容易找了一个保人,要回了身份证,脱离了那白白当牛马的“荣民”医
院农场。

出来后,虽然可以挣点钱,但工作、生活毫无保证,先后做过建筑工、
包装工、清洁工,一直到1986 年。在这期间,他省吃俭用,拼命干活,想积
攒一点钱,有个回大陆老家的路费。因为他在台湾30 多年,风风雨雨。历尽
艰辛,直到50 多岁还孑然一身,冷暖没人管,病老无人问。每逢年节,更加
寂寞痛苦。新春佳节,就想起家乡热腾腾的年粑和甜酒;5 月端阳,便想起
故乡淑水里那热闹壮观的龙舟赛。八月中秋月正圆,见别家妻儿欢聚,更想
念山清水秀的家乡长坪和80 高龄的父母双亲。 30 多年酸涩苦辣,使他再
也忍受不了那种非人的折磨,坚定了回祖国大陆的念头。

无奈台湾当局实行“三不”政策。他就注意收听大陆广播,了解大陆的
情况,思考回乡路线,筹措回乡盘缠。他当时的家产,除了一辆旧摩托车、
一架照相机和几件随身衣服,就一无所有了。

1986 年2 月,他到台湾旅游局办理了出国观光护照,交了5000 元手续
费,又花了8700 元买了去泰国的飞机票。3 月5 日,终于踏上了梦绕魂牵的
归程。他本打算经泰国,转道缅甸,返回大陆,但到了泰国,身上带的几个
钱都花光了,进入缅甸因无手续,被判刑半年。被放后,从通向云南的缅方
边防区,一路翻山越岭,历尽艰辛,才回到祖国怀抱。他受到云南边境解放
军的热情接待,并被送到老家湖南溆浦县, 1986 年9 月10 日,他坐着县
政府派的专车回到家中。


第二章

大陆发生自然灾害,蒋介石准备铤而走险,妄图要与人民力量决一死战


第一节“反攻”老调

蒋介石观看海空演习

“8。23”炮战后,台湾海峡又恢复了平静。但美军为了显示自己的武装

力量,不断进行所谓的“例行训练”,美台媒体也借此机会给予极力吹嘘。
1958 年11 月14 日,台中央社连续发出了该社杨孔鑫发自美国航空母舰

的消息。上午10 时发出的消息题目是“蒋总统今天笑容洋溢地参观可以发射

核子武器的美国第7 舰队在台湾海峡举行的海军联合演习”,全文如下:
蒋总统今天参观美国第7 舰队在台湾海峡举行的军事演习,总统于上午由美驻华大
使德鲁姆赖特陪同从台北坐直升飞机于10 时降落在这艘巨型航空母舰的甲板上,受到美
国美军官兵的热烈欢迎。
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霍普伍德上将、美国第7 舰队司令美国第72 机动舰队司令布
少将和美国第77 机动舰队司令克拉克少将皆在“中途号”伫候总统莅临。这艘美国军舰
上的欢迎仪式十分隆重,乐队奏出中国国歌,礼炮放了21 响,母舰的主桅上挂上了中国
国旗和总统旗,总统曾检阅舰上阵容整齐的仪队。
这次海空大演习是于上午10 时50 分开始,随同蒋总统参观美国第7 舰队海空联合
演习的中国高级官员有陈副总统、参军长黄镇球、参谋总长王叔铭、海军总司令梁序昭、
空军总司令陈嘉尚、联勤总司令黄仁霖、国防会议副秘书长蒋经国、国防部联络局长胡
旭光、总统侍卫长吴顺明、副侍卫长许承力、英文秘书沈剑虹、美军驻台湾协防军援司
令斯摩特中将。
这是蒋总统第四次参观负责在台湾海峡担任协防任务的美国第7 舰队。
第一次是在民国43 年(1954 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