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背嵬军附身的颍州城精英部队,众位将领精神都是一震,朱元璋说的没错,光是他们的存在,就够王保保喝一壶了。更何况颍州城内还有刘福通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将坐镇,无论是战略指挥,还是战术打击,从上到下没有弱点。王保保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攻下,无异于痴人说梦。
是日,接到刘福通消息的陈友谅与徐寿辉分别率领江西军团以及明教,对李思齐部展开疯狂的攻击。
岂料那李思齐也不是软柿子,真的打起仗来,也是个好手,陈友谅击溃他一个师团,过不了两天,李思齐就打败徐寿辉一个步兵营。徐寿辉拿下李思齐一块阵地,当天下午,李思齐就攻下了陈友谅一座城池。三方势力拉锯混战,李思齐左右开弓,手中几十万元军运用得当,虽说没有对对方造成什么值得称赞的伤害,但是也没有吃多大的亏。就连与他对阵的陈友谅、徐寿辉都连连惋惜:李思齐这么优秀的将领,竟然在为元军效力,真是可惜。
李思齐自己也知道,跟江南起义军作对,万事都不要做绝。毕竟他也是汉人,说不准哪一天元朝垮台,还要到江南起义军手里求一条活命。因此,只要陈友谅和徐寿辉不主动进攻,他绝对不先动手。在三方互相拉锯半个月之后,陈友谅与徐寿辉同时发现了李思齐的特点,他们非常默契的停下进攻,与李思齐的驻地遥遥对峙,只要他不动,他们也不动。只要李思齐的军队有向颍州开拔的趋势,陈友谅与徐寿辉立马发起攻击。刚一接触,李思齐便撤军,似乎他也不怎么想突围到颍州城与王保保回合。
可是张士诚与朱元璋所面对的八思尔不花就不一样了。
(本章完)
第109章 元军老将()
八思尔不花是根正苗红的蒙古子弟,是喝着马奶酒、吃着烤羊肉,看着摔跤比赛成长起来的蒙古将领。在他的心里,蒙古铁骑天下无敌的概念根深蒂固,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来践踏。尤其是被汉人践踏。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狂热的信仰背后,八思尔不花还是一个对于战场局势沉着冷静的人。说白了,就是他坚信蒙古铁骑的实力,同时又不轻视江南起义军的绝对战力,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有能力的大元四有将军。
耶拉被杀,八思尔不花身受重伤,这些屈辱全部都积攒在心头,久久不能忘记。在休养的半年期间,八思尔不花每天都派出大量的斥候,前去收集江南起义军的作战信息,对他们用兵的方法与阵型仔细研究,就等着有朝一日报仇雪耻。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还是让他等到了这个机会。
察罕帖木儿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被快速干掉,这一点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却在八思尔不花的计算之中,他早就派人前去提醒察汗元帅,江南起义军不容小觑,抓到一个杀一个,永绝后患才是硬道理。可惜英勇无敌的察汗元帅并没有将这些话放在心上,一心只想一劳永逸,一战定胜负,结果无端端赔上自己的性命。
得知王保保率军渡江的消息,八思尔不花的一颗心放回肚子,喜笑颜开的对身边的参谋们说:“这一次,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参谋们不明白为什么八思尔不花一个老将会对王保保这么器重,疑惑之下纷纷出声询问,得到的答案坚定不容置疑。
八思尔不花将手中的银质酒杯丢在一旁,笑吟吟的说:“如果说大元朝尚有一人能打下徽州城,那便是王保保,其他人不做考虑。即便是察汗元帅在世,他也不见得就能攻下这里。王保保可以。”
参谋们难以置信的互相看着,是在是想不通一个年轻将领竟然能比察汗元帅得到的褒奖还高。
八思尔不花眯起眼睛,朗声说到:“等他来了,你们就知道了。通知部队,喂饱了马,磨好了刀,准备跟我出城,一举歼灭江南匪患!”
八思尔不花统治徽州城多年,早就为冬日作战积攒了不少草料。江南元军中,骑兵战斗力唯一没有因为天气原因而折损的,就是八思尔不花的徽州军。
浩浩荡荡的元军从徽州城出发,加上上一次南征时丞相脱脱留下的几十万元军,八思尔不花手中兵多将广,确实是实力强悍。朱元璋率领红巾军从左翼发动攻击,张士诚带领江浙盐商集团从右翼发动攻击。突袭初期造成的混乱并没有迅速蔓延,而是被八思尔不花手中的几个预备团迅速镇压,甚至好几次,险些打了反击战。
这让朱元璋与张士诚很是头疼。敌众我寡,最好的办法就是制造混乱,趁机收割。可是八思尔不花行军阵型坚不可破,手中预备团机动灵活,起义军出现在哪里,他们就打到哪里,根本不给起义军任何趁乱做大的机会。
随着徽州军缓缓向前推进,朱元璋与张士诚的攻击力度一次一次加大,到了最后,为了阻止徽州军与王保保会合,红巾军与江浙军团合在一处,挡在徽州军前,摆开阵仗与八思尔不花决一死战。
可是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一向勇猛向前的八思尔不花竟然丢下一万人马,在前线摆开决战的架子,大部队迂回侧方,径直朝颍州城开拔。
等到朱元璋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八思尔不花率领徽州军,早已经与王保保的人马汇合在一处!颍州城危矣!
得到消息的当天夜里,朱元璋与张士诚聚在一起,盯着地图眉头紧锁,众将脸上,都是一副凝重的表情。八思尔不花的行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同时,也给所有人出了一道难题。
徽州军与王保保会合,一旦发动进攻,颍州城危在旦夕之间。去救,会中元军埋伏。不去救,江南起义军政权崩塌,颍州城将重新回归到元军手中。去还是不去,这是很大的问题。
张士诚几兄弟建议坚守不出,做好防务工作,保存江南起义军的实力,即便是颍州城破,政权倾覆,只要江南起义军还有人,就完全可以重新建立政权。
徐达等人不同意,他们认为,从白莲教起义到现在,韩山童和刘福通的名望最大,功劳最高,他们在江南民众心中的凝聚力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一旦颍州城破,刘福通和韩林儿(韩山童的儿子)阵亡,江南起义军无论换谁做领袖,都难以服众。到时候,各自为政的江南起义军将会变成一盘散沙,元军逐一击破,易如反掌。所以,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伤亡,都必须要救。
张士德几兄弟看向张士诚,徐达等人看向朱元璋,等着他们拿出最后的主意。
张士诚眉头紧锁,目光灼灼的盯着朱元璋:“二弟,我觉得士德他们说的没错,生逢乱世,实力最重要。倘若为了一个政权的虚名,折损了我江南起义军大部分实力,即便是救下他们,又拿什么来抵抗元军的进攻?江南政权还是要再一次倾覆。你觉得呢?”
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眼睛盯着地图上“颍州城”三个字久久没有说话。过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朱元璋霍然起身,眼神之中到处都是决绝之意:“大哥,你带着人在这里协助郭子兴元帅驻守,保存我江南义军大部分的实力。我带着徐达、汤和、冯氏兄弟前往颍州城助战!我们人数少,机动灵活,不会遭遇元军的伏击,可是这几个人的战斗力加起来不亚于四个整编步兵师团,八思尔不花的大部分军队已经前往颍州城,这里元军不会有太大的威胁。如果形势允许,你带人强攻徽州城,掏了八思尔不花的老巢!”
(本章完)
第110章 援助颍州城()
众将几经商议之后,一致觉得朱元璋的提议甚好。只不过张士诚觉得朱元璋只带那么几个人去实在是杯水车薪,因此将江浙军团的指挥权交给张士德后,自己与朱元璋一道前往颍州城。
考虑到张士诚在防守方面的造诣,朱元璋很快便答应了。几人带上武器干粮,在濠州城没有做过多停留,当天晚上便连夜出发赶往颍州。
颍州城下,八思尔不花带来的徽州军与王保保的军队汇集在一起,形成无边无垠的人潮。蒙军的帐篷多的一眼望不到边。
刘福通屹立在城头,望着城下乌泱乌泱的元军,眉头凝成两个疙瘩,枯瘦的手紧紧握住剑柄,强迫自己镇静。
城头的作战参谋们似乎是预感到这场战斗的结局,一个个低着头不说话。
颍州城的守将们默默立在风中,感受着无形的压力。
过了很久,刘福通才开口问道:“张士诚、陈友谅、徐寿辉、还有郭子兴,你们觉得,谁更靠得住?”
参谋们面面相觑,不明白刘福通突然问这样的问题是什么意思。
刘福通没有说话,只是安静的等待着答案。
“徐寿辉吧。他是出了名的仗义。手下明教势力又广。如果请他前来增援,是最好不过的。”
“我不同意,徐寿辉远在黄州,就算他日夜兼程,要赶到这里也要十天八天,到那个时候,恐怕我们早就……”
“我同意,徐寿辉虽然实力强大,可是终究远水解不了近渴。张士诚离得最近,张士德、张士义几兄弟又名扬江湖,请他们前来增援,是最好的办法。”
“不行,张士诚部虽然离我们最近,可是终究不是我白莲教的分支。倘若请他前来增援,胜了还好说,败了我们如何面对江浙百姓?要我说,濠州城郭子兴最为合适。他本就是我白莲教的法王,为护教取义也是理所当然。再加上濠州城距离这里不远,增援起来也方便。我认为,请郭子兴前来增援是最合适的。”
刘福通咳嗽两声,周围的声音立马安静下来,大家静静的等着他的决断。
“谁说要请人前来增援了?你们看,城下元军多如牛毛,城外数十里的险要地带恐怕早已经布满伏兵。不论是请谁前来增援,都是螳臂当车,没什么卵用。我是问你们,刚才提到的那几个人,谁的为人最值得信赖。”
刘福通的话引起了更加广泛的不解,不是请他们前来增援,那还打探人品做什么?
不过碍于多年来刘福帅的威信,众位参谋还是讨论了起来。
“论人品应该还是数徐寿辉吧。”
“嗯。我同意。徐寿辉为人忠厚老实,仗义耿直。是难得一见的好人。”
“对。又一次我路过黄州,盘缠用尽,在路边写字赚钱果腹,被徐寿辉知道后,特地派人送来盘缠路费,还送了我一匹骡子,得以让我来到颍州城加入义军。徐寿辉的心胸非常宽广,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听着周围人七嘴八舌的说着徐寿辉的好,刘福通甚至怀疑他们都是徐寿辉的亲戚。仔细分析思考之后,刘福通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通知金羽卫,护送皇上出城。到黄州暂避风头,等到我们打败敌军之后,再去迎回圣驾。”
刘福通的话,像是一道晴空霹雳,直射众人心魄。这个时候,他们才明白,刘福通问询这几个人人品的目的,是在找一个合适的人来托孤!
参谋们都不再做声,只是眯着眼睛盯着城下漫天元军,心中默然叹气:“只能到这里了吗?”
悲伤的氛围萦绕在众人心头,压抑的让人说不出话。
刘福通转过身,慈祥的目光一个一个扫过众将的脸,用家中父母的口吻说:“这么长时间,辛苦你们了。”
年轻的参谋们忍不住留下眼泪。
正当城头上演着凄凉的诀别时,城下的元军驻地突然产生一阵骚乱。
汤和手中一杆霸王枪开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冯氏兄弟紧随其后,手中兵器翻飞,将左右两侧围过来的元兵斩杀干净,后方,张士诚与徐达殿后,想要从后方偷袭的元兵还没来得及抽出武器,便被这二人挑了脖子。这一只神奇的小分队径直朝前突击,层层元军伤不了他们分毫,所到之处,形成一股血液狂潮。迅速反应过来的指挥官们刚要组织阵型进行攻击,便被迎面而来的一道身影给抹了脖子。朱元璋如同鬼魅般神出鬼没,专挑胳膊上绑着帛巾的指挥官杀。
元军的骚动引起城头众人注意,刘福通眯着眼睛朝城下扫了两眼,随即大声喊道:“众将上马,跟我一起冲出去,接应他们入城!”
城门缓缓打开,背嵬军附身的精英战队随着刘福通冲杀出来,在刀光剑影中砍出一条血路,与朱元璋等人一道,边杀边撤,成功退入城池。
厚重的大门砸下,荡起一片尘土,也将元军的希望阻挡在门外。
八思尔不花接到消息的时候,气的直跺脚,大骂指挥官是饭桶,连这么几个人都阻止不了。反倒是王保保,一脸悠然的样子,好像朱元璋这么几个人闯进颍州城,根本构成不了什么威胁。
八思尔不花发完火后,怒气冲冲的坐回椅子,瞧了一眼王保保,朗声说道:“扩廓,你可千万别小瞧今天闯进城去的这几个人。他们几个的实力,比得上几个整编骑兵师团。我就吃过他们的亏。还有,察汗元帅,就是死在他们手上的。”
王保保轻轻“嗯”了一声,随后,端起面前奶茶喝了两口,不急不慢的说:“我知道。”
八思尔不花这下有些憋不住了,他凑到王保保面前,两手一摊:“你难道就一点都不担心吗?”
“担心什么?”
“担心他们的到来会对战场局势造成改变啊。”
“不担心。”
王保保越是不担心,八思尔不花越是担心。他害怕,这个王保保,会和察汗帖木儿一样,走上灭亡的老路。
(本章完)
第111章 小文书李善长()
王保保看出来八思尔不花的担忧,起身走向沙盘,指着图上的颍州城说:“倘若双方交战,那刚才闯进去的那几个人确实不好对付。朱元璋曾让察汗元帅吃尽苦头,张士诚就更不说了,丞相率领百元元军第一次南征,就是败在他的高邮城下。至于剩下的那几个,他们的名号和消息我也大多了解,每一个人都是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勇猛战将。可是,倘若他们上不了战场,那和困在羊圈里等待宰杀的羔羊有什么区别?”
王保保的话立刻引起八思尔不花极大的兴趣,他盯着颍州城看了半天,才恍然大悟:“高!实在是高!我怎么没有想到,大军围而不攻,围点打援。城内逆贼想要突围,痴心妄想。寒冬将至,颍州城连年战火蔓延,壮丁大量消耗在战场上,粮食收成逐年下滑。困不了他们几天,颍州城不攻自破!任凭他朱元璋和张士诚再厉害,最多也只能保住自己逃生,想要挽救颍州城的危机,痴心妄想!”
王保保点点头,走出帅帐,仰起头望向颍州城城墙,意气风发:“半个月后,颍州城头,将重新飘扬我大元的旗帜。”
颍州城内,刘福通将朱元璋等人接应入城之后,即刻带着他们来到韩林儿的寝宫。他们的到来,毫无疑问给刘福通带来巨大的惊喜。
“朱兄弟,颍州城外的情况你也看到了。实不相瞒,颍州城守不住。还请你再辛苦一趟,带着少主前往濠州,请郭子兴元帅扛起大旗,继续我白莲教反元大业。”
朱元璋眯起眼睛,瞥了一眼宝座上惊恐的韩林儿,沉声说道:“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韩林儿连连摆手:“不,我不要走,城外那么多元军,我会死的。”
惊慌的脸孔上,一点都没有韩山童豪爽霸气的影子。
朱元璋心底里叹了口气,随即转向刘福通:“刘副帅,你也看到了,陛下不同意撤离。而我们也不是来带陛下离开的。我们是来守城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