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话间,杨三姐儿脚步轻盈地进了厅,手上竟然亲自端着一盘精致的小点心。

    三人在此饮宴,难免会说一些sī密话和机密事,所以杨三姐也没有让下人进来照应。

    “娘娘,子瞻,吃点点心吧。”杨三姐儿走过来将点心分成两份,一份给了杨玉环,另一份则放在了张瑄的案头上。

    她俯身放的瞬间,张瑄下意识地瞥见了她xiōng前那一抹粉白的沟壑,那几乎是真空的xiōng前bō澜起伏他赶紧撇过头去挪开眼睛因为他已经看到杨玉环那几乎要吃人一般的凶狠眼神投射过来。

    张瑄脸sè一红,一阵汗颜。

    也不知怎么回事,在这两个容颜绝美成熟妩媚的美fù人面前,他心底的情yù会彻底放开,自控力差了许多。

    杨三姐媚眼含笑地又走了回去。

    杨玉环平静了一下心神,扭头过去望着张瑄,声音柔和而委婉,“子瞻,此刻也没有外人,你也别遮遮掩掩了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也跟我们说一说一一……”

    张瑄犹豫了一下,缓缓起身来走到场中转身望着杨玉环,扬了扬手“十大藩镇缩减为八大都督府,主要就是针对安禄山,而我外放陇朔,还是为了防备安禄山。”

    “西域有杨锜,北庭有程千里,河西有哥舒翰,此三人都与我交好。他日安禄山若是起兵,我便联络三人,从河西和陇朔发兵勤王。安思顺在剑南,安贼鞭长莫及,安思顺为了己身,必然不会从贼。颜真卿有勇有谋,勤政爱民,颇有威望,他在河南拱卫京师,必能阻挡安禄山叛军于一时。”

    “只要颜真卿能抵挡安贼月余,我便能率大军东进,绝了安贼的后路。两相夹攻之下,安禄山必败。”

    张瑄声音慷慨jī昂,手臂在半空中挥舞着。

    “我之所以选择陇朔,因为陇朔地理位置独特,且正处于安贼势力的后方。若是我就任河南,很有可能要'百讣度天卝唐卝吧快速更讣新与你分享'独力承受安禄山叛军的巨大压力,只有陇朔,才适合我从容布局。”

    张瑄说到这里,目光轻轻闪烁了一下。

    他之所以选择陇朔,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过没有讲出来罢了。

    郭子仪、李光弼这些大唐名将此刻都在陇朔军中任职,张瑄一方面也是冲着这些名将去的。他煞费苦心将封常清安排进陇朔,也是这个目的。

    在他的谋划布局中,郭子仪这些人将成为他平息安禄山叛乱的主要力量。

    杨玉环讶然轻叹,“子瞻,你就这么肯定,安禄山一定会起兵谋反吗?本宫看这胡儿,未必有这种野心和胆量。”

    张瑄摇了摇头,沉声道,“安禄山必反无疑。”

    “道理很简单,他如果不反,他就必死无疑。”

    “哎——”杨玉环幽幽一叹,“你离开长安,本宫这心里就没了底。你准备跟崔家小姐婚后就走吗?”

    “这个倒是还没有确定,毕竟朝廷还没有任命。只是我心里有数,太子大概是希望我尽快离开长安的。我走了,他才好安排培植自己的心腹,这长安城的安危交在外人手里,他心里终归是不安稳的。”

    “如果我没有猜错,接替我任羽林卫大将军的必然是陈玄礼,而接任京兆府尹的人也必然是陈希烈的亲信张成安。”张瑄眸光闪烁着,突然轻轻笑了起来,“太子越来越成熟了。这对朝廷来说,是好事。只是希望我离开长安之后,其他的皇子女不会再蹦醚出来给他找麻烦。”

    杨玉环默然。

    杨三姐儿在一旁却是插话道,“没有子瞻,哪有太子今日。可这太子还没有坐上皇位,就开始排挤有功之臣了。”

    杨三姐的声音微微有些气不过。虽然张瑄没有把事情挑明,但聪明如她,怎么会听不出来,张瑄与太子之间的关系肯定走出了一些问题。

    否则的话,以张瑄一贯坚定不移支特太子的政治态度,他就算是要外放藩镇,也必然是在李亨登基之后。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显然另有隐情。

    杨玉环幽幽一叹。

    心道:如果李亨连你这个功臣都开始排斥,奴家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母亲就更加不用说了。说是登位之后要尊奴家为皇太后,但看这架势,还真是很难说很难说了。但反过来说,奴家也不稀罕什么皇太后之位,只要这个小冤家别忘了奴家还留在宫里受苦,就成了。

    第二日上午。

    陈希烈的孙子陈通悄然进了张瑄的大将军府。陈通是陈希烈的长孙,也是嫡长子陈宽的独子,陈和的堂兄,陈家的嫡长孙,第三代的继承人。

    今日张瑄没有去参加朝会,今日之朝会也没啥大事,无非是会商允准吐蕃与大唐和亲、将万春公主下嫁给吐蕃王子赤松德赞的事儿。张瑄反对此事,懒得去参加会商,索xìng就告假不朝。

    张力缓缓走进书房向正在翻阅兵书战策的张瑄恭谨轻声道,“大将军,陈相之孙陈通求见!”

    张瑄嘴角浮起了一抹古怪的笑容来。

    沉吟了片刻,才吩咐道,“让他直接到我的书房来。”

    张力领命而去,不多时,就把陈通带到了张瑄的书房。

    陈通扫了张瑄一眼,躬身朗声见礼,“陈通拜见张大将军!”

    张瑄深深地打量着陈通,见这人年约二十四五,身材不高不胖不瘦,肤sè较黑,宽额面方,给人一种老成持重的感觉。与陈希烈另外一个孙子陈和的奶油气和风度翩翩相比,陈通无疑走了另外一个极端。

    张瑄笑了,这笑容让陈通看了多少感觉心里没底。

    陈通其实并不太明白,祖父为什么会勒令自己投入张瑄门下,而且还要自己充当张瑄与陈家联系往来的密使。

    陈通想不明白,只是他向来孝顺,祖父说如何那便是如何了。

    “陈兄,请坐。”张瑄缓缓起身来,摆了摆手道。

    陈通笑了笑,也没客气,就径自坐了下去。

    “大将军,家祖让陈通转告大将军,云:大将军所托之事基本就绪,望大将军此去陇朔鹏程万里一飞冲天。”陈通原封不动地复述着陈希烈的话,同时拱了拱手。

    “替本官向陈相致谢。”张瑄轻轻点头,“本官这里还缺个录事参军,不知陈兄可有意?”

    陈通一怔,旋即起身来躬身拜了下去,“陈通但凭大将军安排,无有不从!”

    陈通的沉稳和不吧贴度百'卑不亢引起了张瑄极大的好感,第一印象很不错。

    在现在的长安城里,恐怕谁也没有想到,陈希烈会与张瑄暗通款曲。杨国忠不会想到,太子李亨也不会想到。

    张瑄一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或者敌人,但却有永恒的利益。只要利益相通,敌人也会成为朋友。陈希烈肯与张瑄暗中结盟,原因在于他还有野心。

    张瑄早已料定,他与杨国忠一唱一和,肯定会引起李亨的猜忌;而只要自己想要外放藩镇,李亨为了制约杨国忠的权力,就必然会扶持陈希烈。

    但陈希烈虽然是三朝老臣,但毕竟在朝中势力浅薄,要想真正成为杨国忠的对手,单单有李亨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有基于此,张瑄很快与陈希烈达成了暗中的默契。@。

第178章加官进爵(第三更)

    陈通是陈希烈派来充作陈家与张瑄联系的“中间人”,同时也有意让陈通追随张瑄不在军中谋取功勋,将来还图个出身。

    这陈通与陈和不同,不喜诗文,喜欢的是射猎武艺之术,早就立下了从军报国的志向。只是陈希烈一直不肯放他从军,此番正好送入张瑄帐下听命。

    这也算是两人暗中结盟陈希烈的一个附加的小条件。张瑄没有拒绝,在合适的时候,他不吝啬给予陈通一个合适的功勋,让此子从军途获取出身。

    陈通走后,柳氏就赶来了大将军府。虽然柳氏觉得诧异,但儿子既然说要提前举行婚礼,她这个当娘亲的,就无法拒绝。

    柳氏亲自去崔家道明来意,崔琚夫妻虽吃惊,但还是同意婚礼提前。

    于是,张崔两家从昨儿个晚上开始,就准备操持起了张瑄和崔颖的婚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是为六礼。这唐朝的婚礼在张瑄看来,远远比后世更复杂、程序更繁琐。

    距离张瑄提出的二月初三,还有短短几天的时间。张家要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完成诸多婚礼的程序,其实是颇不容易了。不过,以今日张家的财力和人力,其实还是没有问题的。

    与母亲柳氏说了一会婚礼的事情,张瑄感觉头昏脑胀。好在柳氏不过是来征求一下他的意见该怎么做自有主张,见儿子如此便笑骂了几句先行离开了。

    朝会刚结束,一个不大不小的消息就在长安城里传播开来:朝廷同意了吐蕃的和亲请求,准备让万春公主下嫁给吐蕃王子赤松德赞。

    和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大唐很多年没有跟吐蕃人和亲过了,因此这个消息很快就成为长安坊间百姓商贾津津乐道的热点新闻。

    最高兴的还是商贾,尤其是那些运转于吐蕃与大唐之间的唐蕃商贾。两国和亲,意味着长达几年的和平休战期,趁此机会,两国商贾可以自由往来贸易大赚一笔了。

    但旋即,又一个更大的消息再次从宫中传出,震动了整个长安城。

    朝廷册封张瑄为唐蕃和亲特使、节制天下兵马大都督府副大都督、辅国忠勇灵武郡公、陇朔大都督府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

    京畿羽林卫与金吾卫大将军一职由东都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接任。

    此消息一出,长安城里无论权贵还是百姓,都议论纷纷。张瑄在京城里一手遮天权势无人可比,此番突然加官进爵外放藩镇,到底意味着什么?

    从官职上,张瑄的兵权接近了臣子的巅峰。相当于天下兵马副元帅然后又拥有陇朔十数万兵马,自成一镇。要知道,张瑄在京畿,只不过拥有一万多兵马的指挥权而已,骤然兵权扩大到十数万人且成为执掌地方军政要务的一方诸侯引起了无数官僚权贵的艳羡。

    节制天下兵马大都督府副大都督当然只是一个虚职但在某些特定的时刻,这个虚职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张瑄对这一官职志在必得的重要因素。

    张瑄外放藩镇的消息太过惊人,以至于颜真卿被任命为河南大都督府大都督、封常清被任命为陇朔大都督府副大都督兼兵马转运使的消息,就无形中被很多人自动过滤了。

    一时间,张瑄的大将军府登门道贺者络绎不绝。

    就连崔家,都派了崔焕过来道贺。

    但在宫里,万春被朝廷和亲的消息却掀起了一场轩然大bō,主角便是活泼外向xìng格跳脱的万春公主。

    听说朝廷答应要将自己下嫁给吐蕃王子赤松德赞,万春几乎是当场晕厥了过去。她眼高于顶,一直抱着找不到心仪的如意郎君便终身不嫁的心思突然要下嫁给一个来自蛮夷之地的吐蕃王子,她心里的慌张、恐惧和愤怒可想而知。

    万春回过神来,便带着一干宫女太监跑去了杨玉环的寝宫没有找到杨玉环,便又兴师动众地找上了老皇帝的其他几个嫔妃试图让这些嫔妃为求情,但没人愿意出面。

    万春心里愤怒,便又找到了东宫,当面指责太子李亨罔顾兄妹情谊将自己当成了牺牲品,在东宫吵嚷了半天,把东宫闹了一个鸡飞狗跳。

    李亨无奈之下,只好拂袖而去。

    万春在东宫没有达成目的,又直接闯到了兴庆宫的御书房,跪在李隆基chuáng榻下哭了一个昏天黑地。李辅国不敢阻拦,只得眼睁睁地看着万春闹腾。

    万春身边的亲信宫女小翠见主子哭得伤心绝望六神无主,感同身受,就也流着泪伏在万春耳边轻轻道,“公主殿下,奴婢闻得朝中大臣们都赞成大唐与吐蕃和亲,只有张大将军反对和亲……殿下何不去大将军那里,让大将军进宫去太子殿下面前说一说呐。”

    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万春当即就想起了张瑄,眼泪一抹,起身匆匆道,“小翠,走,我们出宫去张瑄府上。”

    万春带着数十宫女太监声势浩大地出宫而去,直奔张瑄的大将军府。

    但到了大将军府门外,万春突然眼珠子滴溜溜一转,从车窗内探出头来轻轻道,“停步!小翠,你附耳过来,本宫有话要说!”

    崔府。

    崔琚庶长子崔进在崔琚夫妻的卧房之外徘徊着,犹豫着,始终拿不定主意进门去。

    还是崔琚从窗内看到了他,见他踯躅良久都不进门就沉声喊了一嗓子:“进儿,进来!”

    崔琚盘tuǐ端坐在chuáng榻之止郑氏夫人就在他的身侧。两人笑眯眯地望着崔进。

    崔进定了定神拜了下去,轻轻道,“儿子拜见父亲大人、夫人!”

    崔琚笑了笑,摆了摆手道,“进儿,老夫看你在门外踯躅良久,可是有事?”

    崔进恭声道,“是父亲大人。儿子有一事想要求父亲大人允准。”

    崔琚一怔,笑着瞥了崔进一眼,“有话就说,不必遮遮掩掩!”

    崔进抬头望着崔琚,稍稍犹豫才轻轻道,“父亲大人,儿子才疏学浅能力不强,这仕途一道也走不太远。如今妹夫外放为陇朔大都督,掌握十数万兵马署理一镇政务,儿子就想从妹夫西去陇朔,在妹夫军中效力做一个小吏,日后但有寸进,也为崔家列祖列宗脸上增光添彩。”

    崔进鼓足了勇气一口子将心里话说完然后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崔琚的回应。

    他才学不及崔焕,在崔家又是庶子,将来肯定没有什么太大的前途,也不能继承崔家的家业,顶多是在长安朝中做一小吏终老。听到张瑄外放藩镇的消息,他便动了心。

    一方诸侯,安排个吧官吏军职的,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如果他能跟着张瑄建功立业,日后自成一体自立门户也不是没有可能。

    崔琚闻言,深深地凝视着自己这个庶出的长子心念电闪,瞬间就明白了崔进的所图。

    只是崔进的想法也无可厚非,他也有权力追求自己的个人前途以求封妻荫子。

    崔琚沉吟了良久,方才轻轻一叹道“进儿,你能如此上进,老夫心中甚慰。只是这事儿,需要征得你妹夫的同意。这样吧,你先去跟颖儿说一说,待颖儿过门后,让颖儿再与张瑄商量!”

    崔进见父亲没有反对阻拦,不由心内大喜,赶紧跪倒在地叩谢不止。

    离开了父亲的卧房,崔进没有任何停留,直接就去找上了崔颖。

    崔颖对这个兄长还是颇为敬重的,虽然他并非嫡系出身。

    崔颖是何等聪明灵慧之人,听了崔进的请求,便马上明白了崔进的心意。

    她笑了笑略一犹豫便答应下来,“兄长,这也不是什么大事,等颖儿与郎君说一说,无论如何,也给兄长谋一个出身职位。”

    崔进欢天喜地地离开。望着崔进离去的背影,崔颖忍不住幽幽一叹。

    作为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崔颖对崔进的处境其实是蛮同情的。明明是长子,但因为并非正室夫人所出,崔进在崔家的地位并不高。

    如果不是崔颖和崔焕这两个嫡出的崔家二代子女xìng情谦和,又极重骨肉亲情,对崔进极尊重,恐怕崔进在府中的情况会更不妙。

    崔颖犹豫了片刻,伏在书案上匆匆写就了一封书信,信上把崔进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然后恳求张瑄给崔进一个上进的机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