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都是大将军的厚爱提携,张瑄惶恐汗颜之至。”张瑄心里漠然,嘴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小哥儿能有今日,与咱家倒是没有关系。不过,咱家这几日跟皇上谈起小哥儿来,却也是颇为赞叹来着……”高力士缓缓起身,“皇上召见,小哥儿就随咱家进内朝见圣上。见了圣上,万万不可失礼、不可妄言、不可逾矩失范,小哥儿可记得宫里的规矩?”

    “大将军的教导,张瑄时刻谨记在心,一日亦不敢忘。”

    见张瑄态度恭谨,高力士轻声一笑,“走吧——”

    进了书房,高力士急匆匆几步走到书案后面,伏在李隆基耳侧小声道,“大家,张瑄传到。”

    李隆基哦了一声,随意放下手里的笔,然后端坐起身,淡然道,“宣”。

    高力士清了清嗓子,尖声喊道:“张瑄见驾——”

    张瑄绕过雕刻精美的一扇屏风,入内拜倒在地,“张瑄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见张瑄拜见自己的礼仪中规中矩,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来,李隆基不由微笑着侧首望着高力士笑道,“力士,此子这举止俨然已有朝臣之相了……”

    高力士笑而不语。

    “平身吧,力士,给张瑄看座。”

    李隆基慢条斯理地摆了摆手。

    张瑄躬身回道,“谢皇上隆恩,张瑄不敢入座,站着就好。”

    李隆基见他如此,也没有坚持,只是投射过来的眼眸里的锋芒却是越加犀利起来。

    沉默了片刻,李隆基突然从书案上抓起两道奏表来直接让高力士递了下去,“张瑄,汝先看看这两道奏表,完了,朕再问你。”

    张瑄毕恭毕敬地双手接过奏表,匆忙翻开一看,心头倒是吃了一惊。这是两份朝臣上奏荐拔他出仕为官的奏表,一份是杨国忠所呈,推荐他为礼部郎中;而另一份则是御史大夫石清的表文,竟然推荐他出任东宫属官——太子司议郎。

    礼部郎中是从五品上阶实职,而太子司议郎则是正六品上阶虚职,一个是朝廷六部要职,品秩高;一个是东宫属官,品秩低,两者相差两阶,论权力其实没有可比性。

    但对于张瑄来说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李隆基为什么要将这两份荐拔奏表给他看,这个一肚子权谋心机的大唐皇帝,究竟意欲何为?

    试探自己?张瑄心念电闪,虽然面不改色,但心中其实激起波澜。

    李隆基脸上悬挂着淡然的微笑,凝视着张瑄,天子那种凌驾于众生之上的天然威势其实根本就不需要刻意做作,就无形发散出来。

    张瑄心头一紧,神色恭谨地将手中的两份奏表转呈上还给了高力士,然后则垂首侍立在侧,等候李隆基垂问。

    “汝之才,名动朝野。朝廷之上,连日来有多位臣工向朕上表,意欲荐拔汝出仕为官,为朝廷效力。”李隆基缓缓说着,脸上的笑容却是更加浓烈,“而朕亦是爱才之人,汝年纪虽小,但才力、心性却颇堪重用。”

    “东宫属员多为闲散之职……杨相举荐汝为礼部郎中,朕深以为然。故,朕经过思量,决定允了杨相的奏呈。今日唤汝进宫,不过是朕的几分爱才之心,当面提点汝几句。这为官之道与读书士子之道大有不同……”

    李隆基轻描淡写地说着,但貌似浑浊的目光里却隐隐有一丝锋芒若隐若现着。

    张瑄眼角的余光发现,高力士那微微眯缝着的水泡眼偶尔开合间,竟然透露出几分玩味的光彩,心里就不由冷笑起来。

    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面对这么一个不足弱冠之年的士子,竟然还要玩弄如此深沉的心机,岂不是荒诞之极?

    其实任什么官职不是重点,重点是李隆基不愿意让张瑄成为杨国忠的门生。而他的真实心思是意欲让他入东宫辅佐太子李亨,至于是真辅佐还是做安插在李亨身边的一颗钉子,那就不是张瑄现在所要考虑的问题了。

    可皇帝却不肯直接将他的心意付诸于实践……不经意地试探和暗示,无非是想要看看张瑄是否识时务,肯不肯配合皇帝演完这场戏——即让皇帝达成心愿,又不至于刺激到杨国忠和杨家人(多半是杨贵妃)。

    张瑄识时务自然就休说了,通过了李隆基的第一波考验,在他心里加重一些分量、当做一枚堪可造就的暗棋来扶持培养是必然的;而如果张瑄不识时务——或者皇帝并不会反对张瑄出仕成为杨国忠门生,但其将来的前途必然受到他的打压。

    倘若张瑄只是普通少年士子,那么还真的会迷失进皇帝的表演中,从而跳进一个危险的坑里而不自觉。

第071章安庆绪有约

    求收藏、点击、推荐票!

    ————————————

    第071章安庆绪有约

    李隆基嘴上和蔼可亲地说着话,心里却慢慢趋向冷漠。

    而深知他心意的高力士心里则微微有些叹息,其实颇不以为然:一个不足弱冠之年的士子,哪里会承受得住这种层次、这么弯弯绕绕的帝王心术,这般试探和暗示,多半是要做无用功了。

    高力士有些怜悯地扫了垂首默然不语的张瑄一眼,觉得惋惜了。

    以张瑄的才学和干练,大力培养几年,将来定是大唐朝廷的栋梁之臣。可惜,此子的锋芒展现太早,引起皇帝过早看重是他的幸运,但又何尝不是他的不幸?

    就在李隆基心情烦躁准备不耐烦地结束今日这场无聊而无趣的表演时,却听书案下的张瑄声音清朗响起:“皇上隆恩,张瑄感激涕零。但小子才疏学浅兼之年幼浅薄,礼部重任实不敢当……”

    李隆基眼前一亮,顿时就来了精神,但面子上却是一怔,旋即微笑道,“汝倒是不必过分谦卑。汝之才学、心性、品德,有口皆碑,朕亦觉颇能胜任。况且有杨相在旁提携指点……”

    “张瑄年幼,尚需磨砺。六部衙门乃是朝廷重器所在,张瑄不敢擅入……还望皇上收回成命。”张瑄恭谨地拜了下去。

    李隆基眉梢一扬,觉得有点意思了——这小子开始上道了。

    一念及此,李隆基便回头扫了高力士一眼。~~~~

    高力士会心一笑,不由插话道,“启禀大家,老奴觉得,瑄哥儿倒也不是过分自谦。他之才学固然惊艳绝伦,但毕竟年纪尚幼。而礼部重任,确需慎重……”

    李隆基沉默了一阵。

    突然笑了笑,挥了挥手,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度,“汝不自矜自傲,自警自重且有自制之明,朕心甚慰。既然如此,汝且回府去等待朕的旨意。去吧。”

    张瑄暗暗长出一口气,匆匆躬身拜谢,然后恭谨地退出了御书房,再无任何停留,出皇宫回府而去。

    张瑄离去,李隆基慢慢靠在锦墩上竟然抚掌而笑。

    “力士,汝观此子心性若何?”

    “大家,老奴觉得,抛开此子的才学不说,其不骄不躁、不急不缓,心性沉稳而不失圆润,远非寻常少年人可比。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朝廷的肱骨之臣。”高力士斟酌着字句,小声道。

    李隆基淡然一笑,“朕最担心,他虽有才却是不知进退的狂生。如今看来,倒也颇堪造就——力士,传朕的口谕下去,这几日就不朝会了,连续早朝,朕这身体就觉得吃不消。”

    “杨国忠等人的奏表,就先搁置吧。朕累了,随朕去御花园散散心。”

    ……

    ……

    出了宫,回到府中,张瑄心里很清楚,这场戏皇帝是导演,自己是主要演员,还有好几个配角需要登场亮相。戏才刚开场,要落幕还早着呐。

    张瑄进了府门,刚要回自己的小院,下人张力却迎面走来朗声报道,“三公子,东平郡王安禄山二公子安庆绪,派人下了请柬,请公子爷去聚香阁饮宴。”

    “安庆绪?”张瑄闻言心头一动,心道安禄山这个二儿子虽善骑射但却性格懦弱兼之优柔寡断,格局太小。他今日找上门来,必然还是因为那日在宫里宴会上自己的一番敲山震虎的言辞,生生戳到了他的痛处。

    看来,不弄清楚一个子丑寅卯来,他是不放心离开长安了。既然如此,那就再往火上浇一浇油吧。张瑄嘴角浮起一抹古怪的笑容来,向张力挥手道,“张力,备车,我马上赶去聚香阁,去见安小郡王。”

    张瑄没有幼稚到认为仅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能阻止安史之乱的程度。他心里很明白,安禄山为谋夺大唐江山准备多年,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场惊天祸乱根本就不是人力所能阻止。

    他所能做的,无非是左右逢源火中取栗。在安禄山和杨国忠之间人为制造一些更加激烈的“火花”,让这两个掌握大唐重权的“重量级拳击手”,明争暗斗再凶一些、再狠一点,把这盘棋局彻底搅乱,看看能不能向着张瑄所希望的方向重新洗牌。

    安庆绪心烦意乱地坐在聚香阁二楼的一间雅间里,眉头紧皱脸色阴沉。

    张瑄在宫里的宴会上口出狂言——事后安庆绪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认为一定是杨国忠在背后捣鬼。要不然,以张瑄这么一个布衣士子,纵然有些才名获得贵妃赞赏,也断然不敢得罪安禄山这个三镇节度使。

    况且,从张瑄口中所如数家珍的这些机密信息,根本就不是一个长安名门子弟所能知晓的事情。如果说安家的机密有可能泄露——那么,侦知者也必然是杨国忠。

    旋即,他又得到了杨国忠上表举荐张瑄为礼部郎中的消息。这更加重了安庆绪的疑虑,本来准备立即离开长安返回范阳,却始终犹豫着没能动身。

    ……

    ……

    “安奎,张家那小子从宫里出来了?”安庆绪阴沉着脸,沉声道。

    一个浑身青衣腰间横跨弯刀的三十许壮汉躬身回道,“将军,小的派人在宫门外守着,见那张瑄从宫里出来径自回府,然后又带车出府向聚香阁而来,料定是赴将军之约。”

    “将军,这等黄口孺子竟敢冒犯郡王和将军,不过是一个落魄门第出身的士子而已,何需将军万金之躯费心劳力——何不让小的带人将他抓来,严加拷问……完了——”安奎目露凶光,恶狠狠地做了一个砍杀的动作。

    这人既是安家的家奴,又是安禄山豢养私军中的军头,标下统领一个百人队,个人更是彪悍勇猛。此次安庆绪入京,他亲自带领属下军士乔装改扮为安庆绪的家奴侍卫,保护安庆绪来到长安。

    “蠢材!”安庆绪眉梢挑了挑,斥责道,“这小子有几分名气,乃是贵妃娘娘和皇帝看重之人,又很可能是杨国忠的门生子弟,背后还有崔家和玉真公主,岂能轻举妄动?”

    “诛杀此子很容易,比捏死一只蚂蚁还要稀松平常。但他要是出了问题,无论是宫里还是杨国忠那一头,都会怀疑到某家身上……到时候惹下大麻烦来,坏了父王的大业,谁也吃罪不起。”

    “某要跟他好好谈一谈。”安庆绪漠然转头挥手,“汝先退下,安排好车马行李,随时等候某的命令。吾等今日一定要离开长安,速速返回范阳。”

    “喏。”安奎不敢再说什么,躬身施礼,匆匆离去。

第072章哥舒翰的密报

    第072章哥舒翰的密报

    听到门外的走廊里传来了沉稳有力步调一致的脚步声,安庆绪眉梢一挑,知道是张瑄来了。~~~~

    这聚香阁二楼的雅间足足有十数间,但他这个三镇节度使公子在此宴客,聚香阁的老板其实也不敢再做其他雅间的生意,生怕会打扰了贵客,引起安庆绪不满。

    安禄山父子权势冲天,在民间的影响力尤其大。某种意义上说,商贾百姓更畏惧安禄山这种带甲数十万的藩镇军阀。这些人,自恃军功势力,一个不来就要拔刀相向,几乎没人敢惹。

    安庆绪定了定神,居然起身主动去打开了门,抬眼看处,正好与张瑄清朗的眼眸相对。

    两人互为凝视瞬间,安庆绪放低身段微微一笑,素手让客,“张公子,请,安某等候多时了。”

    张瑄亦是笑着,拱手见礼,“有劳安将军相迎,张瑄如何敢当?”

    “张公子请坐。某家听闻杨相已然向皇上和朝廷举荐公子出任礼部郎中一职……张公子出身名门乃长安名士,以不足弱冠的年纪担任要职,有杨相提携,来日前途无量,实在是可喜可贺之事。”

    张瑄微笑不语。他此刻恨不能安庆绪能误会——安庆绪能将他当成杨国忠的亲密心腹,那是最好不过了,只有这样才能对远在范阳的安禄山形成一定的“威慑力”。

    见张瑄默认,安庆绪心头更是一紧。

    这几日他详细了解过张瑄的“社交关系”,发现他跟杨家人尤其是虢国夫人母子往来密切,种种的迹象表明,张瑄必然是杨家死党。这意味着张瑄得到贵妃欣赏和皇帝看重,都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他的一言一行,必然是出自杨国忠的授意——那么,当日张瑄的“敲山震虎”就具有了不同的味道。

    ……

    ……

    “公子才学过人,有杨相青睐,可谓是青云直上少年得志……请饮!”安庆绪想通了其中的关节,突然就对今天的饮宴变得有些心不在焉起来,而话语间就有了随意应付的意味。

    对于安庆绪的心态,张瑄心知肚明,只是他也不可能挑明,坐在那里面带从容的微笑,与安庆绪有一搭无一搭地扯着一些没有营养的闲话。

    然后互相对饮,略略饮了几杯,安庆绪有送客之意,张瑄亦不愿再跟安庆绪纠缠下去,因而就“一拍即合”,貌似热情地互相拱手告别,相约后会之期。

    张瑄坐在马车里挑开车帘,随意浏览着繁盛的长安街景,正在慢慢梳理着自己微微有些凌乱的心绪,突然马车急急一顿,就靠边停下。

    张瑄皱了皱眉,刚要开口问张力怎么回事,却听后面有密集的马蹄声骤然响起,他探出头去,好没有等他看得清楚,三骑快马已然裹夹着一阵风,风驰电掣地向皇城的方向而去,只能隐隐看见是三名风尘仆仆的军卒。扬起一溜烟尘,惹得路旁躲避的商贾行人咒骂不已。

    张瑄心头一动,心道莫非边关有变?

    但按照历史进程,这几年间,大唐边关非常平静不该有战事骚乱啊……

    张瑄皱了皱眉,探头向赶车的张力招呼道,“张力,加快速度,速速赶回府上去。”

    刚刚履新的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八百里加急密报,到了长安“兵分两路”,一路去了杨国忠的府邸,一路直奔皇城而去。

    作为大唐朝廷新任的中枢宰辅,杨国忠学李林甫学得“惟妙惟肖”,也习惯在家里办公,把好端端地一个杨府变成了“第二小朝廷”,各部司衙门主官往来汇报、天下各藩镇、道州的行政上奏,其交汇的中心点便是杨府。

    只是一些特别重大的事务,杨国忠才会选择性地进宫禀奏皇帝,其他的一般事宜,他这个执行宰相就一并处置了。

    但天下藩镇尤其是一些重要藩镇的节度使,有直接密奏皇帝的权限。所以,哥舒翰的密报便同时传进了宫去。

    李隆基得到消息,应该比杨国忠还要早一些。

    高力士小心翼翼地从密封极好的金属匣子里取出密报,直接呈给了李隆基。李隆基匆匆扫了一眼,嘴角浮起了丝丝不可捉摸的微笑。

    他向高力士扬了扬手里的密报,“还真让你这个老东西说准了。这阿布思果然杀回纥西可汗古不思,灭回纥人数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