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 第2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瑄侃侃而谈,神色肃然。

    所谓内廷内库,实际上就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库,皇帝和各种花费和皇宫的各项巨额支出,都从内库中开支。张瑄的内库,就是李唐皇室的内库。而在某种意义上说,皇帝的内库,比起国库来也差不了多少。

    杨国忠嘴角抽动了一下,心道皇帝真是大手笔,偌大的内库竟然要交出去?这么说,以后皇帝花钱还要户部审批了?

    陈希烈等人的脸色都变了。

    他们能听得出皇帝是下定了决心,但……这内库是支撑宫廷运转的重要机构,若是裁撤了内库,以后皇帝和皇宫的所用所需就必须要走朝廷户部批转的程序,相当于变相压缩了破除了皇帝的无上特权。

    皇帝向自己开刀了。由此可见,皇帝的勤政、勤俭治国之策,绝不是一句空话。

    陈希烈轻轻一叹,率先拜了下去,“陛下勤俭自律,克己奉公,实乃千古明君,老臣感动涕零!”

    “陛下英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杨国忠等人无奈,也各自跪拜了下去,跟在陈希烈后面山呼万岁。

    田可馨跪在众人最后面,望向张瑄的眸子里闪烁着一丝明亮的光芒。眼前这个皇帝,当真是与众不同,当真是英明神武啊!关键时刻乾坤独断,但处理国政又不大权独揽,既有大胸怀、大智慧,又有大视野、大魄力,历朝历代皇帝鲜有能与之相比者。

    张瑄端坐在那里,神色无比的坚定。

    他早就对李唐王朝奢侈浪费的宫廷风气和社会风气非常厌恶,只是他如果单纯向臣民下手,很难将这种歪风邪气扭转过来,只能从自己做起,上行下效,逐步带动整个国风慢慢趋向好转。

    “好了,朕明日会下一道崇尚节俭诏,我中华天下,以崇尚节俭廉洁勤政为德,以奢靡浪费骄奢淫逸为耻——十日后,朕将率大军御驾亲征,这朝中之事,尽数托于陈宰辅和诸位,中京及河洛政务军务,尽托于清臣之手。朕此去,短则半年,长则一年有余,希望诸位能各自尽职尽责,协助朕匡扶天下,开创万世基业!”

    张瑄的声音陡然间提高了八度,他目光炯炯,威势凛然。

    陈希烈等人立即拜伏了下去,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

    武威。

    李珙派人在西京长安通往河西的官道上埋伏,准备劫杀哥舒翰。不料哥舒翰绕道青海,经杨涟所在的沙柳河进入河西。

    刺杀哥舒翰不得,而前往杨涟大营劝降的太平道人也没有达到目的。听闻这个贼道前来劝降,杨涟当即翻脸,命人将他拿下。不过太平道人手段高强,见势不妙,立即逃出沙柳河城。

第434章御驾亲征

    (请看电影网开播了! http://dy。qingkan。 无广告高清播放!请大家相互转告!)    第434章御驾亲征

    太平道人逃回武威,给李珙又出了一个点子。让李珙立即率军西进,趁哥舒翰还在路上,奔袭河西大都督府所在的瓜州城,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瓜州拿下,瓜州守军一万余人投降。

    李珙率军迁往瓜州,自此,他自立的伪唐政权拥有河西大部分疆土,掌军三万余人,一时间倒也气势汹汹,摆出了一副进攻中原,光复大唐的架势。

    哥舒翰逃往甘州,聚集部下残兵一万余人,准备与李珙叛军对抗。

    但河西大势已去,哥舒翰也无可奈何。

    尽管形势向好,但李珙心里并不安稳。

    他心里很清楚,不要说张瑄率大军来袭,就算是青海的杨涟,那四万大军如果倾巢而出,灭他李珙,都是小菜一碟。

    再说还有身后的西域,封常清可是张瑄的绝对心腹,封常清随时可能举安西兵马进攻河西,李珙昼夜难安。

    就在这个时候,李豫率百余李唐皇族千里迢迢来到了瓜州。

    而雷万春率军一万送回纥兵马西归,驻扎进了灵州城,并没有进攻河西。

    对于李豫等人的到来,李珙心里并不欢迎。因为李豫才是正统的皇族,还曾经做过皇帝,如果光复大唐,拥立李豫复位才是正道。可李珙复唐是有私心的,他怎么可能将到手的基业白白送给李豫。

    可李豫这些人到来,他又不能不欢迎。毕竟他打的是复唐的旗号,还要指望靠李豫等李唐皇族的影响力,来为他的王图霸业增添一点筹码。

    李豫到瓜州多日了,李珙一直都以军务繁忙为由,没有见他。

    太平道人在一旁见李珙皱眉沉思的样子,淡然一笑,稽首道。“主公,那李豫虽曾是皇帝。但此刻已非往昔,他们来瓜州祈求主公庇佑,乃是丧家之犬,而主公才是李唐皇族正朔!”

    “因此,贫道以为,主公不必放在心上,与其拖着不见,不若见他一见。册封他一个亲王的爵位,看看他识相不识相。识相一切皆休,若是不识相,主公也休要客气。”

    太平道人目光冷厉,声音阴狠。

    李珙点了点头冷笑道,“李豫父子乃是李唐皇族的罪人,祖宗打下来的万里山河。从他们手上葬送掉。朕能收容他们,就算是天大的恩典了——来人,宣李豫觐见!”

    说实话,李豫带人来瓜州之前,心里怀着一丝侥幸,觉得李珙有可能将皇位让给他来做,然后他借助李珙的力量复国。但到了瓜州,就蓦然发现,自己的想法太天真。

    李珙不仅没有让位之心。还并不待见他们。一连几日,见都不见一面,这本身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李豫咬牙忍了下去,知道自己皇位再也不必指望,如今能指望的是保住身家性命,他日李珙若是能战胜张瑄,光复李唐天下。他好歹也能做个亲王。

    “李豫觐见!”从李珙的正殿中传出趾高气扬的宣召声。

    李豫咬了咬牙,面带恭谨地微笑,大步走了进去。

    李豫稍稍犹豫了一下,躬身拜了下去,“李豫拜见陛下!”

    此刻李豫心中的羞辱感可想而知。李唐灭后。他已经先后向张瑄、李珙两人下拜并口称“陛下”。作为曾经的大唐皇帝,这种巨大的反差无与伦比。

    李珙倒是一怔。他没有料到。李豫姿态放得这么低,主动称臣了。

    他也不想想,李豫如今近乎阶下囚,若不识相,性命难保,为了保命,称臣又算了什么。

    话说回来了,他宁可向同为李唐皇族的李珙称臣,也不愿意向他心目中的叛逆张瑄跪拜。

    李珙志得意满地笑了笑,“不必多礼,你我同为李唐皇室一脉,如今叛贼当国,你我正当携手同心,光复祖宗基业!来人,赐坐——宣朕的旨意,册封李豫为楚王、武威大都督。”

    “臣李豫谢主隆恩!”李豫拜了下去,但起身后却猛然醒悟过来,脸色骤变。

    李珙封他为武威大都督,这岂不是要让他率军守卫武威,为他河西抵御张瑄大军的屏障?

    武威兵少将寡,听闻张瑄即将御驾亲征,若是大军所至,武威几乎是保不住的。李珙让他去武威,跟送死何异?

    但此时此刻,李豫怎敢说半个不字。他就是案板上的肉,任由李珙宰割了。

    果然,李珙嘿嘿一笑道,“楚王啊,朕听闻你文武双全,堪为大将。这样吧,朕给你两千兵马,会同武威守军,为朕镇守河西,防御青海杨涟。你放心,最多三个月,朕就会募集大军,从瓜州起军,光复中原!”

    “臣遵旨!”李豫脸色苍白,勉强笑着跪拜了下去领命。

    李豫仓皇而去,太平道人微笑着向李珙稽首道,“陛下英明。李豫为了自保,必竭尽全力守住武威,为陛下防卫门户。他曾是大唐皇帝,想必大旗一出,会有一些忠于李唐皇室的军马前往投奔。”

    李珙得意地扶须一笑,却旋即又叹息道,“军师,朕手下兵少将寡,其实很难与张瑄大军抗争。若是张瑄大军讨伐,朕看这河西一地,是守不住的,还是要做长远打算。”

    “请陛下放心。”太平道人摆了摆手,“安西诸胡不安分,封常清的安西兵马要坐镇安西,无力东进。至于杨涟和张瑄的大军,贫道已经派人联络吐蕃人,请吐蕃人出兵,与我军一起抗击张瑄!”

    “吐蕃人只有出兵与我协同作战,否则,他只有亡国一条路。我军与吐蕃兵马合兵一处,兵马超过十万人,足以与张瑄抗衡。退则可守住河西一地,进则可图谋中原!”

    “甚至,我军还可赶在张瑄大军来到之前,联合吐蕃人将杨涟的四万军马吃掉,将青海与河西连成一体,然后与吐蕃守望相助,张瑄又何足道哉?”

    太平道人神色平静,侃侃而谈。

    李珙眼前一亮,但旋即又是叹了口气。

    太平道人扫了他一眼,知道他终归还是有些畏惧张瑄,心里没有多少底气。纵然是联合吐蕃,他也不见得能打败张瑄。

    “陛下,最坏的结果,乃是我军挡不住张瑄大军。若是如此,吐蕃亦是兵败亡国,到了那个时候,陛下亦可率军退守西域,灭了安西的封常清,然后占据西域,依靠西域之地,联合大食人,在西域自成一国。”

    “西域诸胡,一盘散沙,诸多城郭之国,不过是弹丸之地,若要灭西域,对陛下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李珙眼前一亮,其实他也有退守西域乃至投靠大食人的念头。西域貌似全部掌握在安西都护府手里,其实形势错综复杂混乱无比,李珙觉得自己若是率大军退守西域,灭诸胡站稳脚跟并不太难。

    太平道人扫了李珙一眼,心里暗暗叹息,这李珙瞻前顾后畏畏缩缩,还没战就开始怯场,这种人怎么能成大事。

    太平道人心里不由很是失望,突然滋生起了退意。

    这个念头一起,便如春天的野草一般开始疯长,一发不可收拾。

    ——————————————————————

    就在这个时候,远在中京洛阳的皇帝张瑄,发布讨贼诏书,决定御驾亲征。

    永宁二年三月十三日。

    张瑄在中京城外的校场上聚兵点将,亲自出任讨贼大元帅,命郭子仪为副元帅,神策大将军南霁云为左翼前锋,神武大将军李嗣业为右翼前锋,羽林大将军张同为行军后总管,率精兵十万,出征讨贼。

    苏扈冬和李腾空以女军大将军的身份率5000女军相随军中,成了军中一道别样的风景。

    今日中京城出来送行的老百姓商贾人山人海,挤满了道路两侧,有大半都是来看英姿飒爽的女军的。

    张瑄换上一身甲胄,在十八铁卫的护卫下正要上马出城,皇后崔颖带着后宫诸妃送出宫来。

    崔颖眼圈涨红,心里纵然有万分舍不得,但作为皇后,她都不能哭。皇帝御驾亲征,哭泣不吉。

    “臣妾祝愿陛下早已凯旋而归!”崔颖带着诸女拜了下去。

    张瑄朗声一笑,“尔等平身。朕此去至多一年,颖儿,你们且安心在中京等候。”

    万春、杨三姐和杨玉莲的肚子已经不小,张瑄犹豫了一下,匆匆走过去,向三女温柔一笑道,“等朕回来,亲自为你们腹中的孩儿起名!朕一定用无上的荣耀祝贺三个皇儿出世!”

    新纳的几个妃子站在众女的最后面,没有敢上前来,因为前面是皇后等人。

    就在这时,身着一身劲装的郭芙却是大步走上前来,跪拜在张瑄面前,大声道,“陛下,臣妾亦是将门之女,亦能领军出战,臣妾愿意陪陛下率军讨贼,开疆辟土!”

    张瑄一怔,郭芙善骑射他倒是知情的,终归是郭子仪的女儿,军中长大的人儿,武艺固然比不上李腾空,但骑射之术比起苏扈冬来也差不了太多。

    “苏贵妃姐姐和李贵妃姐姐能从君出征,臣妾亦能。请陛下恩准!”郭芙似是拿定了主意,叩首在地不起。

    张瑄稍稍有些犹豫,沉吟了一下,索性挥了挥手哈哈一笑,“也罢。难得端妃一腔报国热情……好,朕准了!你也去女军之中。今日朕御驾亲征,三妃披甲出阵,当属古往今来难得之盛事!”

第435章不灭吐蕃,朕不归国!

    第435章不灭吐蕃,朕不归国!

    郭芙也得以披甲从军。至此,皇帝御驾亲征,三妃领军相随,在中京乃至天下旋即传为佳话。有不少说书者将此编成段子,在民间广为传颂。

    张瑄十万大军离开中京,出潼关进入关中平原,尔后一路急行军,一个月后抵达河州。

    目前的河州是河陇一线的最边缘城池了,因为吐谷浑故地(两宁州及青海都督府的大部分区域),已经全部落入吐蕃人手中。

    河州的五月,春暖花开,只是因为比邻吐蕃人的地盘,现在的河州相对与以往,显得有些冷清。

    十万大军抵达河州,动静不小,吐蕃人当然也得到了军报。只是吐蕃王赤柱已经应允与李珙联合,起军五万也正在驰援吐谷浑故地。

    只是吐蕃人并没有想到,张瑄的大军会进攻吐蕃,因为谁都知道,张瑄御驾西征,首先是剿灭李珙叛军来的。就连张瑄帐下的大将郭子仪等人,也没有想到张瑄本来的目标就是吐蕃。

    但郭子仪终归是军中宿将,战略眼光非常深邃。见皇帝下令改道河州,郭子仪就隐隐猜出皇帝的战略意图,似乎并不仅仅是剿灭李珙那么简单。

    因为吐蕃骑兵经常袭扰,因此河州城外的村寨几乎荡然无存,十室九空。村民不是逃往陇朔灵州等地,就是死于吐蕃骑兵的马蹄之下。

    而昔日在两宁州开垦屯田的移民,也多数沦为吐蕃人的奴隶,在吐蕃人的屠刀下心惊胆战地活着,为吐蕃人放牧、耕种乃至沦为吐蕃贵族家里的奴仆。

    大军在河州城外安营扎寨,张瑄率郭子仪等大将,带两千神策军骑兵进入河州。这一路上的荒凉破败景象,看得张瑄眉头紧蹙,脸色阴沉似水。

    原先的河州是何等之繁盛。随着吐谷浑故地的占领和两宁州的经营,渐渐成为陇朔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商业重镇和交通枢纽。商贾往来如云,各地移民都经此地,络绎不绝地进入两宁州屯田。

    可昔日人流如水的官道上,两侧都生出了丛生的野草,到处是乌烟瘴气断壁残垣。

    杨涟早已带着部将顾惜等人提前赶到河州,迎候在河州城门之外。

    密集的马蹄声传来,张瑄一行人出现在杨涟的视野之中,杨涟赶紧带着几个部将上前一步。拜倒在地,朗声高呼,“末将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张瑄翻身下马,郭子仪等人也翻身下马,列队在他的身后。

    张瑄上前一步,冷冷凝视着杨涟。默然良久才淡淡道。“杨涟,你可知罪?!”

    杨涟陡然一个激灵,有些莫名所以地抬头望着皇帝,见皇帝脸色阴沉,嘴角哆嗦了一下,垂下头去,轻轻道,“末将……知罪!”

    其实杨涟根本就弄不清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犯了什么罪过。

    当初安禄山反叛。吐蕃人趁势反扑,李光弼奉李唐皇帝之命撤离两宁州,导致吐谷浑故地再次落入吐蕃人之手,他寡不敌众,只能退守沙柳河。

    本来他守住沙柳河,没有让吐蕃人趁机侵入陇朔,即便无功也应该没有大过。而再加上还有河西的李珙虎视眈眈。其实杨涟的压力不小。

    外有吐蕃,内有李珙,他固守沙柳河,一直都在坚持。

    “两宁州失陷,非你之过。但吐蕃人在我边境如此嚣张。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