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汗说,夫君如今已经位极人臣,所谓功高震主,大唐皇帝肯定会容不下你。现在安禄山叛乱在即,皇帝那里没有动作,但一旦叛乱平息,恐怕大唐皇帝第一个要拿下的人就是你这个战功赫赫的永宁王,四镇兵马行军大总管!”
“夫君,父汗所言,可有道理?”苏扈冬静静得问道。
张xuān叹了口气“话是这么说,但,……………”
苏扈冬摇了摇头“夫君你只说是还是不是?”
无奈地点了点头“权力越大,对皇权的威胁也就越大,皇帝宁可相信自己,也不会相信能威胁到他皇权的臣子。这是必然的。”
苏扈冬幽幽一叹“既然夫君明知如此,何不……”
张xuān眸子里神光一闪。他的女人中,崔颖温婉贤淑,但对权力争斗不感兴趣。李腾空是那种只要将心给了某个男人就一定会不管不顾走到底的女人,不论张xuān做什么她都不会反对。杨三姐和杨玉环两姐妹则只在幕后默默守候,她们期待着能抛开一切跟随在张xuān身边。
至于别的,都不怎么关注。
只有苏扈冬这个回纥公主有心机有胆识有魄力,第一个看清楚了局势,而又是率先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夫君,父汗说了,此刻正是时机。趁安禄山谋反祸乱天下,夫君不妨暂且观望。待安禄山灭了大唐朝廷,夫君再起兵诛之,天下唾手可得,改朝换代称孤道寡指日可待。父汗愿意倾回纥全国之力相助你夺取天下!”
苏扈冬语音热切压低声音道。
张xuān默然,良久一笑“父汗劝我反唐?那我岂不是成了第二个安禄山?”
“天下,唯有德者居之,这是你们唐人的话。你明知大唐皇帝迟早会向你下手,为什么不反?”
张xuān面sè有些yīn沉了下来,他凝视着苏扈冬沉声道“冬儿,请转告父汗,如果回纥人对中原有野心,那我奉劝他还是趁早打消了这个念头。我虽然是回纥驸马,但绝对不会出卖一寸土地给异族,回纥要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恐怕只能让他失望了。”
“若是回纥敢进犯中原,我必讨之!”
苏扈冬脸sè一变,有些惶急又有些嗔怪道“你误会父汗的意思了。夫君,我们回纥人世代以游牧围猎为生,区区数十万人,如何能占了大唐江山?”
“父汗看重你雄才伟略,如今又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若是你得天下,我回纥部族依附中原而生,则不会再担心外患。突厥、吐蕃,都将不敢再掠我子民掳我牛羊。”
“夫君,父汗说你志向远大,吐蕃、南诏、南夷、突厥、高丽、海岛诸国乃至更为遥远的吐火罗和大食,都将为你所灭。”苏扈冬目光热切地望着张xuān。
张xuān一怔,旋即苦笑道“父汗过誉了,我哪有那个本事。现在安禄山叛乱当头,已经让我焦头烂额了,还谈什么灭吐蕃南诏”
“好了,冬儿,不说这个了,你不要担心了,我自有主张。你只要相信,我会保护你们每一个人,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绝不会让人伤害你们,这是我的原则和底线。这就够了。”张xuān立即挥了挥手,不再让苏扈冬继续说下奔。
苏扈冬撅了撅嘴。
“冬儿,我有必要提醒你,你现在是我的夫人,不再是回纥公主了。你回书父汗,只要父汗不起异心,若有外族欺压回纥,我大军必朝发夕至相助回纥,两国世代友好,永为友好之邦。”张xuān轻轻道,声音虽然小但却非常凝重。
苏扈冬幽幽一叹“我早就没得选择了。你放心吧,父汗谨小慎微,又一向对大唐忠诚不二,他所图的是保全数十万回纥部族,绝无觑觎大唐疆土的野心。回纥不是吐蕃,回纥国力赢弱,自保尚且不足,何谈扩张。”
“我只求你能给回纥子民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仅此而已啊。”
“父汗还说了,若是你得天下,必要的时候,回纥愿效仿西域诸国,整体纳入大唐辖制,只要能保全族众和血脉。”
张xuān嘴角轻轻一抽,扫了苏扈冬一眼,叹息道“冬儿,此话切记不可对外人言……凡事,我自有主张!”
张xuān探手过去拍了拍苏扈冬的肩膀,笑笑“你一路鞍马劳顿,先去沐浴更衣,一会,我就去你〖房〗中用晚膳。”
苏扈冬俏脸绯红,啐了一口,起身匆匆离去。!。
第359章最艰难最重大的选择
苏扈冬走后,张xuān沉默了下来。
他心里很明白,回纥人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与回纥可汗骨力裴罗的xìng格有关。
骨力裴罗也是回纥历史上的一代明主,但其人没有多少野心.只想维持现状。他不想将回纥发展壮大成吐蕃一样的强国,也没有那个能力,他只想保住回纥目前的和平存在状态以及他的王权。
说起来,骨力裴罗真是一个聪明人。
以回纥数十万部族而言,要想“开拓进取”如吐蕃一般,起码需要上百年的积累。而这么漫长的时间,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变故。一个搞不好,亡国灭种都有可能。吐谷浑就是一个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比较鲜活的实例。
既然回纥铁了心要依附大唐而生存,甚至不惜成为如西域诸国那样的被大唐中央朝廷管制的“国中国”,他当然是希望大唐的权力落在自己女婿手里。
若是张xuān得了天下,他的女儿苏扈冬起码也是一个贵妃,将来回纥的地位会更稳固。
因此,骨力裴罗才通过苏扈冬的嘴说了这番话。
张xuān失势,不仅他的女儿日子不好过,回纥人必然也会受牵连。
在骨力裴罗看来,以张xuān如今的权势地位和权力以及在大唐天下的威望,趁安禄山叛乱的时间.起兵争夺天下,正是最佳时机。
张xuān的才干和谋略,会争不过一个区区安禄山。
张xuān改朝换代,对于回纥利益太大。如果张xuān同意,骨力裴罗不惜倾尽全国之力助战。
但张xuān的态度其实很难捉mō。之前,骨力裴罗也曾经试探过一次,可惜张xuān口风滴水不漏。
张xuān坐在书房里,心念电闪,轻轻一叹。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现在暂时还无法决定,只能看情势发展,待定。但以他的稳健和谨慎,他肯定要提前给自己留下安全的退路。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到了关键时刻,手忙脚乱。
“王爷!王爷!青海急报!李光弼急报!”
书房外突然传来张巡那微微有些嘶哑的声音。
张xuān眉梢一跳,猛然挥手,“张大人,请进!”
张巡神sè憔悴地匆匆走了进来,最近他真的是太疲倦太劳累了,每日里千头万绪理不完的政务军务,全陇朔的行政事务全部压到他一个人的肩膀上,还要兼顾十几万大军的后勤保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张xuān扫了张巡一眼,没等张巡说话便和声道,“张大人,先请坐,坐下说话来人,给张大人上茶!”
“谢王爷。”张巡也不客气,坐下后拱手轻轻道,“王爷,李光弼急报,说吐蕃人有异动!“张xuān凝声道,“何故?”
“王爷,李光弼的探马得到消息,逻些城前些日子发生叛乱。据说吐蕃副相达昂率一干带甲家奴,闯进吐蕃国相东则布的府中,诛杀东则布全家三百余口。随后,达昂与一些吐蕃将领纠集军队闯进吐蕃王宫,逼迫吐蕃王赤柱退位让贤,将王位还给赤松德赞!”
“赤柱不肯让位,双方jī烈冲突。赤柱事败,率一万多心腹军马逃离逻些城,不知所踪。而以达昂为首的吐蕃文武臣属,在逻些城宣誓拥立赤松德赞为吐蕃新王!”
张巡简单将事情说了一遍当时张xuān的脸sè就变了。
吐蕃人再次内乱,赤柱被赶跑,这说明赤松德赞在吐蕃的“工作效率”之高,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赤柱逃离,吐蕃王权落入赤松德赞之手,对于张xuān来说,这不是什么好消息。
赤松德赞这人雄才伟略不好对付。
若是让赤松德赞站稳脚跟,平息了吐蕃内乱,吐蕃对陇朔的威胁肯定会空前高涨。而毫无疑问,赤松德赞肯定会在最短的时间里,率吐蕃大军,侵袭陇朔青海,试图将吐谷浑故地全部收回。
同时,也是为了响应安禄山叛乱。
张xuān皱紧了眉头。他没有料到赤柱会这么不争气,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失去了王权。
本来在张xuān的预计中,赤柱与赤松德赞的王权之争,会让吐蕃陷于大规模的内乱之中,起码会乱半年之久。但不成想,赤松德赞在吐蕃的号召力非同小可,他的人还没有到逻些城,只是放出了赤松德赞归国的消息,就有吐蕃权贵组织兵变,赶跑了赤柱,迎赤松德赞登临王庭。
这样一来当年的一念之仁,导致后患无穷。若是诛杀了赤松德赞,也就不至于有今日之果。张xuān忍不住轻轻一叹。
他终归是人不是神,虽然作为。越者占据了一定的信息优势.他人力有时穷.有所疏漏也在所难免。
张xuān忍不住在心里暗骂赤柱白痴,望着张巡沉声道:“张大人,李光弼有没有说,赤松德赞如今在何处?而赤柱率残兵败将又去了何处?”
其实,除了张xuān之外,大唐朝廷上下乃至陇朔上下,包括张巡这些文臣武将,并没有太把赤松德赞放在心上。在众人看来,区区一个吐蕃王子而已,吐蕃人换了一个国主又能如何?吐蕃还是吐蕃,还是那个被陇朔大军打得丢盔卸甲的吐蕃!
张巡有些不理解,张xuān何以这么重视一个赤松德赞。张xuān回返灵州,立即传令青海都督府,命李光弼派出大量探马监视吐蕃,若有赤松德赞的动向立即汇报,不得有误。他甚至再三嘱咐张巡,凡有关赤松德赞的军报,一律不得迟延,要立即通报他。
张巡沉吟了一下,笑道,“王爷,这位吐蕃王子倒是本事不小,他潜逃回吐蕃时间不长,就把赤柱王赶下台了。不过,吐蕃连番内乱,国力渐渐颓废,很难再对我朝构成威胁。”
“李光弼的军报中没有提及赤松德赞,而赤柱的下落更是不明。”
张蕾猛然站起身来,缓缓踱步到了书房里悬挂在墙壁上的军事地图下面,凝望着,良久不语。
他的脸sè非常严肃和凝重。
张巡望着张xuān,心里暗暗称奇:区区一个赤松德赞,永宁王何以如此大惊失sè?
张xuān确实对赤松德赞高看几眼,认为赤松德赞是一个绝对不容低估的对手。正因如此,他才谋划良久通过各种手段破换唐蕃和亲,将赤松德赞扣留在了长安。唯一遗憾的是,他没有能下了狠心,当时没有将赤松德赞诛杀,导致后面,赤松德赞被大唐朝廷公开幽禁,又在安禄山的帮助下潜逃。
虽然赤松德赞之前的表现并那么“出彩”,但某种意义上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藏拙。
事实上,历史上的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文治武功堪称吐蕃有史以来的第一明主。赤松德赞坐稳王位后,趁安史之乱屡屡犯边。而广德元年,赤松德赞更是联合南诏、党项、吐谷浑、回讫等部族,由吐蕃将领达扎路恭率20万联军攻入长安。赤松德赞时期,吐蕃王朝臻于全盛,不仅表现在武力强大,还表现文化和经济同样十分繁荣。
在这段bō澜壮阔的历史上,赤松德赞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重量级人物。虽然因为穿越者到来的蝴蝶效应,赤松德赞的命运轨迹有了一丝岔道,但若是给他机会,他同样会东山再起。所以,此人在张xuān心目中的威胁,一点也不亚于安禄山。
若是让赤松德赞在吐蕃站稳脚跟,以他这样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吐蕃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平息内乱,一扫颓势。
如果是其他人,这个时候肯定选择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再收复失去的土地,但赤松德赞不同,他一定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果断出兵,不惜一切代价进攻青海和吐谷浑故地,策应安禄山叛乱,让张xuān腹背受敌,进退两难。
怎么办?张xuān犹豫不决。
此时此刻,他面临着穿越大唐后最为艰难也是最为重大的一个选择。
张xuān凝视着地图,缓缓探手摁在了吐蕃王庭逻些城的位置,神sè变幻。
张巡不敢打扰他的思考,静静地shì立在侧,等待着张xuān最终的决莱。
这个决定很难下啊。张xuān苦笑起来,扭头望着张巡轻轻道,“张大人,本王悔之莫及。当初不该一念之仁,留下赤松德赞的xìng命,以至于有今日之大患!”
“若是让此人成了气候,远远比安禄山更难对付。”张xuān轻叹一声,“张大人,若是本王下令命李光弼率大军奔袭逻些城,趁赤松德赞立足未稳将吐蕃王庭打散,你看有几成胜算?”
张巡一惊,沉吟了一下轻轻道,“回王爷的话,如今我军兵强马壮,若是李光弼率大军数万奇袭吐蕃,打吐蕃人一个措手不及,胜算当有八成!只是我军还要备战平叛,若是此时再起战端,恐怕在粮草帮重上力有不逮。”
“虽然有朝廷大力支援,但数万兵马打一仗,耗费钱粮无数.恐怕…
张xuān默然点头,叹息连声。
这正是他所担心的地方,他之所以难做这个决定,原因就在于此了。
陇朔全镇负担十几万大军的粮草辐重,已经竭尽全力。若不是有中原各镇源源不断地往陇朔运输各种物资,张xuān也很难支撑这么大的消耗。!。
第360章灭赤松德赞当封万户侯!
打仗,就意味着烧钱,给民力造成极大的负担。
可是,不打又不行。
张xuān进退两难。
张巡迟疑了一下,低低道,“王爷,以下官之见,此刻我们不宜轻启战端。区区一个赤松德赞而已,不必放在心上。吐蕃国力大损,三五年内不会形成威胁,况且青海陇朔有8万大军坐镇,纵然吐蕃来犯,也一无所惧。”
张xuān摇了摇头,淡淡道,“张大人,你太过轻视这个赤松德赞。此人非同一般,有他在吐蕃,假以时日,李光弼很难是他的对手。纵然能守住,也会非常狼狈。”
“8万大军坐镇青海,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与其长痛不如短痛,彻底将钉子拔除……否则,本王不会安心!”
“张大人,速传李光弼、杨涟秘密昼夜兼程返回灵州面见本王。同时,传讯河西哥舒翰——让崔进亲自跑一趟,持本王金牌面见哥舒翰,就说本王向河西暂借粮草辎重一批,日后当双倍偿还。”
“请哥舒翰下令河西各州府县,调集粮草就近运往青海,由青海都督府统一调配,不得有误!”
张xuān的声音一落,张巡的脸sè就一变。他知道,这意味着张xuān已经下定决心,再打吐蕃。在安禄山即将起兵叛乱的时刻,让李光弼的青海都督府守军奔袭吐蕃,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是一个上策。
张巡心里有些不同看法,但他一向习惯了无条件服从张xuān的命令,因此也没敢说什么,默默领命而去。
五日后。
李光弼和杨涟率几个亲兵先后赶回灵州,进了永宁王府。
张xuān在这个时候,突然召两人回灵州,好战和敏感的李光弼早已猜出了几分。从张xuān下令让他密切关注吐蕃动静时,李光弼就猜出,张xuān必会再布置一场对吐蕃的战争,只不过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而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