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暴君颜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5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延优苦笑了一声,自嘲道:“中原有句话,叫作有其父必有其子,寡人信了汉君你,落至如今下场,上宫听信楚帝,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高延优这话,分明是在讽刺刘备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刘备听罢,不禁勃然大怒,指着他骂道:“好你个没用的废物,竟然还敢挖苦于朕,若非你负义在先,先向颜良称臣,欲要加害于朕,朕又岂会先下手为强,你个蠢货,朕看你是想找死吧!”(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四章 刘备发狂

    刘备左一句“蠢货”,右一句“蠢货”,骂高延优就像是骂一介奴隶似的,全然没有丁点的尊敬。

    高延优满脸羞愤,拳头紧握,恨不得一跃而起,跟刘备拼个你死我活。

    “人在做,天在看,刘玄德,寡人今日的下场,恐怕就是你的明日。”憋了半天,高延优终于忍不住反唇相击。

    刘备遭此讽刺,积聚在胸中的不爽,瞬间如火山般爆发。

    “你这狗贼,还敢讥讽朕,你活得不耐烦了!”

    大怒之下,刘备腾的跳了起来,几步冲到高延优跟前,猛起一脚就将高延优踹翻在地。

    高延优也大吃一惊,他万没有想到,表面看起来彬彬有礼的刘备,竟然会如此狂夫一般,当着他部下的面,对自己拳打脚踢。

    “刘备,你竟然敢对我——”

    高延优惊怒未出时,刘备的双拳,已如暴雨一般落下,倾尽全力,疯了似的冲着高延优打去。

    高延优养尊处优,怎么及得上刘备风里来血里去的历练,刘备那一双拳头劲力十足,只把这高句丽王揍得鼻青脸肿,痛到嗷嗷直叫。

    “让你讽刺朕,让你讽刺朕!”刘备胯坐在高优延身上,双拳轮番挥下,口中喋喋不休,骂个不停。

    这般场面,只将阶下的陈到等人,都看得是目瞪口呆,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陈到的眉头更是暗暗而皱,眼中掠过一丝厌恶之色。

    凭心而论。自刘备逃亡高句丽以来,高延优对他着实不错,不但粮草供给丰厚。还着梁口城这样富庶的城池,让给刘备做临时的国都。

    纵使高延优有害刘备之心,但人家到底没有动手,而抢先翻脸,恩将仇报的人,却是你刘备。

    你刘备袭了人家王都,把人家高延优当作是傀儡。窃取了人家的国家也就罢了,今还这般拳脚相加,肆意的凌辱。这却实在有违大汉国君的气度,当真是有些过份了。

    陈到心有不满,却不敢出声,只能默默的看着刘备发狂。

    刘备也是这些年被颜良赶来东奔西逃。积了满肚子的怨气。无处发泄出去。

    如今他好容易窃取到了高句丽国,满以为可以东山再起,谁想颜良立了高上宫为高句丽国王,轻松的就破了他的手段,这叫刘备如何不感恼火憋曲。

    这个时候,那高延优偏还不识相,言语相讥,刘备压抑爆发之下。失去理智也就不奇怪了。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延优知错,延优知错了~~”被打到吐血的高延优,终于挨不住刘备的拳头,为保小命,不得不向刘备卑微求饶。

    阶下田豫见状,也忙劝道:“陛下,这高延优还留着有用,现在还不是杀他的时候啊。”

    刘备泄过了火,筋疲力尽之下,头脑也清醒了几分,这才松了拳头。

    卧在地上的高延优,鼻青脸肿,鲜血淋淋,一副委屈痛苦的样子。

    刘备坐回了皇座,喝令高延优速写一道《告高句丽臣民书》,宣告其子高上宫乃叛国之徒,命高句丽上下人人得而诛之,不可助纣为桀。

    到了这个份上,刘备也只能利用高延优残存的影响力,来压制高上宫。

    高延优挨了一顿揍后,哪里还敢再有不从,赶紧拿起纸笔来,按照刘备的指示,写下文书,将自己的儿子高上宫大骂特骂了一番。

    刘备叫将这道《告高句丽臣民书》,抄写千余份,迅速的散发往高句丽各地,以弹压那些妄图投奔高上宫之徒。

    做下了这件事后,刘备的怒气方消几分。

    这时,田豫方敢进言道:“陛下,臣以为光靠高延优的影响力,已不足已号召高句丽人,对抗楚军,如今敌军大军压境在制,臣以为,当速派重兵坚守梁口城,只要守住此城,丸都才能安然无恙。”

    梁口城乃丸都西面重镇,当初高延优让刘备驻军于此城,也是想借刘备之手,拱卫自己的王都。

    刘备深知梁口重要性,遂令鲜于辅带兵一马,急赴梁口城驻军,无他的旨意,绝不可擅退半步。

    同一时刻,刘备又想到了他的义弟,想到张飞当初曾许诺过,一旦自己有事,张飞将发水军攻打辽东沿海,以协助他对付楚军。

    眼下高句丽形势有危,刘备当即派孙乾再次东去,去倭岛向张飞求援。

    刘备这边手忙脚乱,仓促应对时,玄菟郡方面,颜良的兵三十万大军,已经是浩浩荡荡的出发,杀入了高句丽国的境内。

    楚军大军东进,开路的先锋,却是一直五千人左右的高句丽人组成的军队。

    这支高句丽军乃是近月以来,从高句丽国内投奔辽东的军民组成,颜良以这支兵马做开路先锋,目的自是显而易见的。

    颜良就是要利用高句丽人的内斗,让他们狗咬狗,或者瓦解沿途高句丽人的抵抗意志。

    事实证明,颜良的手段是正确的。

    沿途那些本还“忠”于高延优的城池守军,眼见自己族人组成的军队杀来,抵抗的意志愈加薄弱,许多城池竟是不战而降。

    依靠着这五千高句丽军的开路,楚军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不出五日,便是杀到了梁口城下。

    这一次,楚军碰上了刘备心腹将领,一万汉军精锐守备的梁口城,想要令其城不战而降,显然已不太现实。

    颜良遂叫高句丽那支傀儡军退下,发大楚军团,对梁口城进行包围。

    安营下寨已毕,是日,颜良亲临城下,观察这座丸都西面的重镇。

    驻马行走在山间,颜良远望这座不规则的城池,方是真正见识了高句丽人的山城防御体系。

    简单来说,这梁口城乃是依山而建,所有的城墙都非是四四方方,而是依靠着山势地形而造,成不规则的半圆形座落于半山腰上。

    梁口城的北面,傍着一条梁水,天险而不可攻,东面方向则背依大山,只有西南两面可以进攻。

    这座城池,倒与蜀地的那些坚城,有些相似,不过却有着相当大的不同。

    蜀地的坚城,虽也依山势而建,但城池的基准面,多还是选在平地上,而眼前的梁口城,则完全是建在半山腰上。

    如此一来,楚军若然进攻,就必须爬上二十余丈的高坡,翻越山石所筑的城墙,方才能攻入城中。

    这其中的难度,何止增加了十倍。

    “高句丽人把城池建在山上,难道就不怕被我们断了水源吗?”老将黄忠奇道。

    颜良微微一笑:“高句丽人应该没那么蠢,子明,依朕之见,这山上必然有泉水存在吧。”

    身边的吕蒙,忙是拱手道:“陛下所言正是,据臣所知,高句丽国其地虽然多山,但却不比西北那样缺水,山中多有明溪和暗泉,梁口城虽傍依梁水,但其城水源,却应该都在山上。”

    吕蒙久镇辽东,为了今日颜良的征伐,暗中早就派细作,以高句丽国山川地形等军事情报,打探得清清楚楚,他的说话当然有很高的说服力。

    “原来如此,城中若有水源,那咱们想要攻破这样一座山城,只怕还要费些周折不可。”黄忠感叹道。

    连这位善于山地作战的宿将,对高句丽的山城也生忌惮,可见眼前敌城确非是寻常城池可比。

    颜良却无比毫在意,只笑吕蒙:“子明,依你之见,我军当如何破这梁口城。”

    沉思半晌,吕蒙道:“正面强攻,我军纵有数十万,只怕也不能强行攻破,为今之计,臣以为是不得不动用火药的时候了。”

    火药二字一出,左右众诸将精神皆是一振。

    吕蒙虽久居辽东,但对河北的战争进程,也时刻有所听闻,他自然也听说了,楚军中多了一种叫作火药的武器,威力极是巨大,连壶关那样的雄关都能轰破,用来轰城自是最好不过。

    吕蒙这么一提出方案,其余左右诸将,也纷纷的赞同。

    毕竟,火药那么一轰,敌城就炸上了天,大家伙不用费心费力,多简单的事情。

    颜良抬头仰望敌城,眼眸之中,却闪过一丝异芒。

    凝望片刻,颜良淡淡道:“也罢,就先试一试吧。“

    观敌城已罢,颜良遂是驱马回营,召集诸将,敲定了攻城之计。

    两日后,八万陷城之军,由黄忠和张任两员善于山地作战的老将率军,开出营垒,列阵于梁口城下。

    颜良坐胯赤兔,腰悬倚天,亲临督战。

    随同颜良而来的,还有近五百名虎卫军,这五百精锐军士,携带着十余个大木桶,桶中所装,显然就是楚军威力巨大的火药。

    八万大军,铺天盖地而列,如乌云一般,将梁口城南填满。

    城头上,一万汉军见楚军这般势大,无不面临几分悚然之意。

    唯有那鲜于辅,却是神情镇定,眉宇之中,还洋溢着几分强烈的自信。

    鲜于辅凝目俯视半晌,瞅见楚军之中,似乎藏着一只只木桶,他的嘴角,不禁钩起了一抹不屑的冷笑。

    “哼,我就知道,颜贼无计可施,又打算用火药轰城,颜贼啊颜贼,你以为,同样的伎量,你还能用第二次吗!”(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五章 试 探

    “全军,做好准备,楚军要用火药轰城了,给他们点颜色瞧瞧。”鲜于辅扬刀一喝,甚是自信。

    号令方下,山坡下城,楚军的战鼓声,已冲天而起。

    咚咚咚~~

    鼓声隆隆如雷,万千旗帜招展,汇成一片滔滔的赤色海洋。

    八万大楚将士的神经,骤然紧绷起来,纷纷握紧了手中的刀枪,战意如火,狂燃而起。

    颜良一片平静,望城片刻,扬鞭一喝:“全军,进攻!”

    咚!咚!咚

    鼓战骤然变急,巨大的令旗,在中军处如风而舞。

    天子的旨意已下,前军处,黄忠大喝一声,长刀向前一指,四万名攻陷城之士,如天崩地裂般的裂阵而出。

    这钢铁的军队,高举着大盾,向着敌城仰攻而上,漫山遍时的向着梁口南城一线逼近而来。

    城头上,鲜于辅冷笑一声,以嘲讽的语气,喝道:“全军开始反击,好好的给这些楚贼点教训,让他们知道本将的厉害。”

    汉军的战鼓声,随之骤起。

    山城上,早就准备好的汉军弓弩手,闻令放箭,数千支箭矢,如飞蝗一般,向着楚军扑砸而去。

    楚军早有准备,大盾高举于上,结成密不透风的穹顶,将如雨而至的箭矢,叮叮铛铛的弹落开来。

    眼见箭射无效,鲜于辅又大叫道:“放檑木和石块,给本将撞死敌贼。”

    箭落的同时。城头上的其余汉军,急将大块的檑木,圆形的巨石推下城头。

    那檑木和巨石。借着居高临下之势,顺着山坡向楚军的阵形,呼啸的滚卷而下。

    “敌方有檑木,注意躲避!”黄忠见势,急又大声喝令。

    呼喝间,成百成百的檑木和巨石,挟着强大的下坠之势。向着楚军辗撞而来。

    位于前端的楚军敢死队,迅速的将大盾下端深深的插入地面,作为屏障。后方的士卒,则已早就准备好的木柱,向着抵住大盾,七八人为一组。奋力向前推拒。

    轰轰轰!

    飞滚而下的巨石和檑木。纷纷撞上了这盾壁,威力和声势虽然大,却被楚军临时构建的盾墙,硬生生的挡了住。

    楚军准备充分,汉军第一波的石木攻击,并未收到多大效果,杀伤楚军不过数百而已。

    而檑木和巨石这些武器,虽然威力大。但投掷起来却不方便,汉军投下一波后。第二轮的投掷,就需要暂短的间隙。

    楚军就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迅速的上爬,赶在汉军第二轮石木轰下来时,再次结成盾壁。

    如此往复交替,准备充分的楚军,生生的扛住了汉军的反击,终于爬上山坡,冲至了梁口南城下方。

    陷阵军一贴城墙,五千余名弓弩手,借着大盾的掩护,迅速的向山城上的汉军进行火力压制。

    登城的几万军卒,则趁机竖起云梯,开始对敌城进行强攻。

    到了这个份上,鲜于辅也别无办法,只有往来奔走于城墙一线,指挥着他的精锐汉军,顽强的阻挡楚军的登城。

    汉军开始疯狂的向城下放箭,疯狂的投掷罗石檑木,拼命的反击楚军的登城。

    颜良远望着城上的攻势,微微点头:“这个鲜于辅,不愧是经验丰富之将,虽算不上什么名将,倒也有几分能耐。”

    能得到颜良的肯定,这个鲜于辅也确实有点能耐了。

    而他指挥的一万汉军,都是跟随刘备已久的精锐之军,战斗力远胜于那些不堪一击的高句丽人,更堪与楚军相比。

    如此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再加上梁口城的地形优势,楚军虽有五倍的攻城兵力,以目前的战场形势来看,倒是占不了上风。

    不过,楚军的作战方案,本来也非是依靠肉搏战,强行攻破梁口城。

    就在黄忠指挥着大军攻城时,老将张任都指挥着另一支特殊的军队,在大盾的掩护下,开始在梁口城墙下山挖起了坑洞。

    这是楚军的惯用战术,以攻城为掩护,在敌城下面掘出坑洞,然后将火药桶装入坑洞,一把火下去,就可以把敌城轻易的轰出一个缺口来。

    楚军表面上所有激烈的进攻,其实都是为了挖抗做掩护。

    半个时辰未久,敌城下方,楚军的五色旗号就已经摇起,那是坑洞已经挖好的信号。

    颜良也不犹豫,扬鞭一指,姜维便率领着七百虎卫御林,保护着十余只火药桶,向着山城冲去。

    楚军中发生的种种,鲜于辅都看得清清楚,当他看到楚军护着十几只木桶,向着山城方向逼近时,他就知道,楚军要使用火药炸城了。

    “哼,颜贼,就知道你就故伎重施,本将等候你多时了。”鲜于辅冷哼一声,扬刀喝道:“弟兄们,把咱们的秘密开器亮出来,该是给楚贼一个下马威的时候了。”

    号令传下,梁口城头上,很快就发生了新的变化,数百名汉军喊着口号,将一根根的巨木,推上了城头。

    城下无数的楚军,都看到了这一幕,众将士们惊讶之余,却又觉得敌城上推出的巨木,看着似乎有些眼熟。

    山坡上,颜良也看到了城上发生之事,他英武的脸上,却并未半点惊奇,反而是流露出一丝冷笑,仿佛敌城中的变化,就在他的意料之中似的。

    “陛下,是水龙炮,那是我们的水龙炮啊!”周仓指着敌城,惊奇的叫道。

    颜良却轻蔑一笑:“刘备这只狼受尽了水龙炮的苦,看来他这些年没少琢磨,终于给他琢磨出点成果了。”

    城头那些巨木,确实是就是楚军水战利器,水龙炮。

    其实水龙炮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远非弩车和连弩这等精密的武器可比,而且水龙炮因其巨大,制造起来也不易隐瞒,如果敌人有心,花心思进行情报侦察,假以时日仿造出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