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大喜之后,渐渐冷静下来,聂士成大胜固然可喜可贺,重赏褒奖也是应该,不过看聂士成所言,朝鲜战局并不乐观,日军驻军已过三万,且不断增兵,清日兵力悬殊,恐怕聂士成再有智谋,也难有胜算。
“皇上。”兴奋中的翁同龢看光绪帝脸色开始还一脸兴奋,慢慢的竟然有些阴沉,心中有些不托底,轻声问道。
光绪问道:“翁师傅,你可看完了这本奏章?”
“额”“皇上,老臣拿到这部奏章,仅仅潦草扫了一眼,就急忙过来向皇上道贺,还没有来得及详读……”
光绪帝叹口气道:“翁师傅,此事喜忧参半啊reads;。聂士成在奏折中言道,如今虽然我军大胜,然日军驻朝部队已逾三万,且依然在不断增兵,两个月内兵力将达到五万,如果形势一直如此持续下去的话,明年年初,日军在朝大军将有可能突破十万。聂士成部加上左宝贵等部所有部队,也不过一万六千余人,如何能够抵挡得住如此大军。可是要派援军,我大清精兵何在?钱粮如何筹措?”
翁同龢脸色一变,疑问道:“皇上,朝鲜之祸真有如此严重?日本怎么可能突然有了如此多的军队?”
光绪烦躁道:“朕怎么知道?翁师傅当初你极力主战,如今战端开启,欲罢不能,日军大军压境,我们如何应对,你心中可有计议?明天朝会之上,太后老佛爷,肯定是要过问的,你要如何答对?”
“这……”翁同龢脑门上沁出了一层冷汗,他也没有想到,日本一个弹丸小国,竟然有如此雄厚的兵力,且装备精良,如今朝廷军备荒废,老一辈的战将渐渐凋零,财政捉襟见肘,如何应对?他哪里知道该如何应对?让他写首诗,对个对子还可以,军国大事,他哪里懂得?登时张口结舌。
光绪气道:“翁师傅,你倒是出个主意啊。”
翁同龢无奈答道:“皇上,老臣乃一文官,对于军旅之事,知之不详,兵者,国之大事也。老臣怎敢胡乱妄议?如今大清朝内,对于外交洋务有涉猎者,非李鸿章莫属,可是他远在天津,坐镇北洋,遥控水师,也难以分神。诸如刘坤一、张之洞等人更是远在江南,鞭长莫及。如今朝内,深通洋务的,恐怕也只有哪位六爷了。”
何谓六爷?恭亲王奕耳。恭亲王奕颇有才能,是大清皇族中不可多得贤才,可是同治之后,慈禧猜忌恭亲王势大,屡加贬谪,中间虽有复用,但是身边的班底,尽皆遣散,如今不过是一个闲职的亲王罢了。
光绪一阵气闷,他也知道王叔大材,然则,招致太后猜忌,不予启用,如之奈何?光绪心情烦躁的在宫内踱了几步,断然说道:“即刻命人拟旨,着人骑快马,前往天津宣李鸿章入朝问对!”
翁同龢急忙应是,赶紧下去拟旨,骑快马赶赴天津。
急难之时,大清还得靠这个一身匪气的安徽李中堂!
。。。
。。。
第五十九章 气急败坏的伊藤博文()
c_t;“啪!”日本首相官邸,伊藤博文怒不可遏的将电文狠狠的甩到了地上,怒吼道:“八嘎!一群废物,都是废物!帝国费劲心机,节衣缩食,才使海陆大军有了今日规模,看看你们打的什么仗!堂堂的近卫第九旅团,被三千清军打的落花流水,连旅团长都被生擒了,你们陆军是干什么吃的?废物!还有你们海军!平时都叫嚣的厉害,嚷嚷什么亚洲已接近无敌,就这样,去偷袭人家北洋水师,竟然还能打成这个德行,战力损失三分之一还多,主力舰只都损毁了!你们对得起天皇陛下吗?”
身旁的大山岩、川上操六、西乡从道以及山本权兵卫等一干重臣默不作声,不得不说,他们可从来没有预料到,大清国会如此难以对付,从前期的情报资料来看,大清国确实已经烂到骨子里了。( 棉花糖)陆军,经过这些年来朝廷对湘军、淮军的打压,两大支柱性的军事力量,都受到了极大地削弱,同时,近年来,贪图安逸,最重要的支柱,淮军战力也已经明显走了下坡路;海军,数年来,清廷就再也没有为北洋水师拨付过足够的军费,装备还停留在在几年之前,弹药储备不足,海军缺乏训练,战力大幅下滑;这一切,看起来,泱泱大清早已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棉花糖'
谁成想,中日开战以来,除了开始几场小规模的战斗,取得了一些成绩之外,日军就再也鲜有胜绩,不断有噩耗传来reads;。这次更是彻底,开城一战,第九旅团彻底被击溃,残军退回汉城,被打得不成建制;大东沟一战,虽然日本没有战败,但是同样损失惨重,几大主力舰只要么被摧毁,要么受创严重,短期内是没有办法在投入战斗了。
受死的骆驼果真比马大啊。
甫一拿到电文的伊藤博文,气急攻心,一口鲜血喷了出来。这些可是他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底,损失一点都心疼。本来他就不太赞成,如此急切的进攻,时机未到耳,一旦战败,帝国承受不起这样严重的损失。
下面的海陆军大臣以及外相西园寺公望等人也是郁闷的不行,这仗打得太寒碜了。
大山岩小心翼翼的说道:“首相大人,此次陆军失利,一则有着偶然因素在里面,一则是因为朝鲜清军多了一股神秘的军队,战力十分可怕,侦查、袭扰、狙击无所不能,多番破坏我们的作战计划,帝国的情报机关竟然对此没有丝毫的察觉,我对此表示极大的不满。据前敌回报,这只部队的首脑,乃是聂士成麾下的头号智囊,极具才能,对未来帝国侵略支那带来的很大威胁,我建议帝国派出高手除掉此人,解决我们未来的心腹大患。
伊藤博文恨声道:“情报机关都是干什么吃的,叫他们加紧行动,我要这支部队的确切信息,以及部队首领的确切信息,派出忍者赴朝鲜寻机刺杀此人。”
“哈伊!”川上操六赶忙低头,大清国的情报搜集工作一直是由川上操六负责,出了如此大的纰漏,他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只得赶忙答应。
“亲王大人,”伊藤博文向着西园寺公望说道,“如今我们与英国的第二批贷款怎么样了,我们需要英国提供更多的财力支持,如今日清大战刚刚开始,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让驻英公使加紧运作,务必要尽快敲定第二笔借款,支持帝国对清作战!”
西园寺公望乃是日本皇族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才干过人,在日本政界颇有威望。
西园寺公望答道:“首相大人,如今英国方面已经松口了,愿意在向我们提供一批贷款,大约一千万英镑左右,同时,一个月以前,我就已经命令驻英公使在同英国海军洽谈增购巡洋舰的事宜,但是,此事暂时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
伊藤博文皱眉道:“亲王大人,此事要抓紧时间落实,紧紧抓住英国的罗斯贝里,给他点好处,务必要尽快,现在战事于我不利,一旦英国政界有了疑虑,再要贷款可就难了,巡洋舰的事情也要抓紧!”
西园寺公望答道:“哈伊!”
伊藤博文接着说道:“如今海军损失严重,短期内,不能在投入战斗,那陆军方面,对于朝鲜战局,可有何筹谋?”
大山岩答道:“首相大人,如今战事不利,我们必须向朝鲜加大援军投送力度。现在清国在朝鲜军队只有一万多人,我们应该趁着清国援军未到之前,一举击溃聂士成部,将战线推进到平壤一带,然后集中兵力,突破清军的鸭绿江防线,把战火烧到关外,这样,清廷必然惊慌失措,到时候我们就完全占据了主动,是战是和,由我们一言而决。”
伊藤博文点点头,说道:“大山岩君,你说的有道理。虽然大岛旅团失利,但是我军在朝兵力依然占有极大优势,命令山县有朋,亲赴朝鲜,统领朝鲜战局,第一军在半个月内要完全进入朝鲜,第三军在两个月内要全部进入朝鲜,然后向聂士成部发起总攻!”
西乡从道犹豫道:“首相大人,如今海军受创颇重,我军运力虽然受影响不是很大,但是护航的舰只数量不足,一旦清国海军发动海上袭击,我们的损失可就大了……”
“八嘎!西乡君,你个胆小鬼!帝国海军损失严重,大清的海军,损失同样不小,他们恐怕心疼的将丁汝昌撤职的心思都有了!你害怕什么?你还是一个帝**人吗?混蛋!”大山岩与西乡从道颇不对付,近些年来,帝国大部分的军费都给了海军了,搞得陆军的装备更新一直很缓慢,此次陆军失利,装备跟不上,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陆军部上下对此一直意见非常大。看到西乡从道犹豫不决,大山岩勃然大怒,怒骂道。
西乡从道辩道:“大山岩君,这是战争,我们不能逞一时血气,任何决定都要根据战场的形势来定。海军损失严重,不能在经受一次这样的打击了!”
伊藤博文脸色一沉,喝道:“不要再争了,大山岩君说的有道理,清廷视钱财如性命,海军经受如此大的损失,必然不敢再行贸然派出海军。我们务必要向朝鲜加速派遣援军,赶在清廷大批援军入朝之前,确定战场优势,给予清军痛击,西乡君,执行命令吧!”
“哈伊!”西乡从道看到伊藤博文动怒,不得已答应道。
。。。
。。。
第六十章 朝议()
c_t;第二天的朝堂之上,大清廷议便吵开了锅。( )
朝议刚刚开始,兵部尚书孙毓汶就将朝鲜的战报呈递了上去。
慈禧与光绪例行公事的看完奏报。
慈禧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见了笑容,说道:“不错,不错,这个聂士成真有本事,竟然连倭奴的敌酋都生擒了。众位卿家,聂士成在朝鲜大胜,生擒日寇首脑旅团长大岛义昌以下近千人,大家都议一下吧,看看怎么封赏。”
“老佛爷,皇上,依微臣之见,聂士成在朝取得如此大胜,甚至生擒敌酋,大震我天朝国威,震慑西洋列强,实在是大功勋,应当大加封赏。使朝野上下,都知道如此忠勇,尽忠国事之辈,皇家绝对不吝赏赐,超格厚待。陛下应当重赏,以昭示天下,凡忠于国事者,皆有国之恩赐,使大清贤能之士,皆能勇于任事,振兴朝纲。”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李鸿藻出班奏道。
“太后,陛下,臣认为李大人所言有些不妥,不久前朝廷才将聂士成提拔为直隶提督不久,封赏不可谓不厚,此次建功虽大,然不宜再作提拔。再加重赏,只怕朝廷众臣议论,反而不好,朝廷只需善言抚慰,多赐些金银即可,至于官衔,可押后看看朝鲜战局如何再说reads;。 '棉花糖'”聂士成乃是李鸿章的心腹,翁同龢雅不愿聂士成再任高位,本来淮系就有些尾大不掉了,再将聂士成提拔到显赫的位置,那就更难以控制了。
礼亲王世铎回道:“太后,陛下,如今朝鲜正是用人之际,中日战火正酣,朝廷寄予聂士成重赏,一则可以激励士气,使前敌将士奋力死战;二则也可以是世人知道朝廷赏罚有度,是民间士子出仕,为我所用;其三,给予聂士成重赏,也方便聂士成在朝事权专一,更方便其调度各部人马,同意对日作战;此事臣以为当以重赏为宜。”
翁同龢辩道:“可是如今北洋一系本来就已经权势过重,再加重封,朝廷何以制衡?”
慈禧闻言点点头道:“翁师傅,李鸿章哀家还是信得过的,这几年来,确实也苦了北洋了,兵力与军费一减再减,李鸿章也没有什么抱怨之语。礼亲王言之有理,就按礼亲王的意思办吧。那怎么封赏,陛下可有意见?”
光绪面无表情,淡淡道:“儿臣没有什么意见,还请亲爸爸做主。”
慈禧眉头一皱,心中升起一阵厌烦,这个皇帝不论什么时候,都是这种态度,实在叫人恼火。
慈禧淡然道:“既然如此,那就赏聂士成三等忠毅伯,领兵部尚书衔,钦命朝鲜督战大臣,朝鲜一应事务,皆决于聂士成,另赏黄金千两,锦缎百匹。聂士成折中所请,尽皆奏准。受张毅毅勇巴图鲁称号,朝鲜各部练军总教习,兼任聂士成芦台练军统领,领总兵衔,授徐怀瑾为朝鲜前军参议,参赞军前事务。至于,调遣援军一事,众位臣工,再议一议,何处有精兵可供调遣,钱粮如何筹备,另外国内各处事务如何筹备,哪位臣工愿意领旨负责?”
慈禧一番话下来,朝前众人尽皆默然。无他,现在朝中,哪里还有懂得战事与洋务的大臣。李鸿藻虽然总理事务衙门事务,但是对于战事与洋务并不精通,其他如礼亲王、翁同龢、孙毓汶诸人皆不是这块材料。
慈禧看到众人不再言语,心中暗怒,不悦道:“堂堂大清,一遇战事,你们便缄口不言,早先你们这些撺掇出战的劲头哪里去了?现在仗打起来了,你们的良策呢?难道这些事务都要我们孤儿寡母亲自操持处理?”
众位大臣一看太后动怒,赶忙跪倒,惶恐道:“太后息怒,臣等死罪!”
慈禧无奈的摆摆手道:“罢了,你们起来吧,说说看有什么意见没有reads;。”
礼亲王叩首道:“老佛爷,如今朝中精通洋务、军事者,已不多见,文正公已然早逝,文襄公也已仙去;李鸿章、刘坤一以及张之洞等人皆远在地方,山高水远,朝中诸位臣僚,皆是文臣,难以应对。臣、臣以为……”
慈禧见礼亲王犹豫,摆手道:“无妨,有话就说吧,都是自家人,还有什么藏着掖着的。”
礼亲王咬咬牙,说道:“太后,臣以为,太后可以考虑起复恭亲王。恭亲王早年主持洋务,入主军机,操持剿灭红毛乱党,与文正公等洋务重臣又颇有往来,熟悉军务与洋务,此时正是让恭亲王出力之时。”
慈禧闻言,眉毛一挑,直视礼亲王。世铎被慈禧看的心里发虚,赶忙将头低下。
慈禧摇摇头,无奈道:“皇上,你可有什么计较?”
光绪依然答道:“儿臣没有什么意见,一切听亲爸爸安排。”
慈禧一阵气急,自己选的这个皇上,实在是扶不起来了,要么不说话,也么就盯着自己的意思出言反对,实在是给自己添堵。
慈禧怒声道:“拟旨,恢复恭亲王奕军机处大臣,总理衙门首席大臣,入朝参赞军机。向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去电,询问疆臣意见;另外,致电天津的李鸿章,命他火速入京觐见……”
天津,李鸿章的府邸,如今的李鸿章又忧又喜。前一天晚上,李鸿章刚刚收到聂士成的捷报,乐了一个晚上,心道,聂士成不愧是淮军的干将,每战必胜,开城一战以多胜少,俘虏敌酋,实在是不敢想象的大捷。他手下的那个张毅,更是了得,只身带领一个营六百多人,竟然在帽儿山顶住了数千日军三天的攻击,最后还能反击,实在是能力超群,未来一定要委以重任。
当夜,李鸿章就回电聂士成,在电文中大加褒奖,对张毅也是赞誉有加。
第二天晚上,就又收到了丁汝昌的电文,具言了大东沟之战的详情,一战下来,虽然日本海军损失更在北洋海军之上,但是北洋水师也是损失颇重,爱将邓世昌、黄建勋殉国,战舰也损失了不少,这可都是李鸿章的命根子,心疼的李鸿章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
。。。
第六十一章 李鸿章 进京()
c_t;第三天大早,第三封电报就又到了,这份是英国来的,驻英公使薛福成给他发来的电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