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思楠一身绿罗裙裳,外批一袭绿色纱衣。双颊边若隐若现的红晕营造出一种纯肌如花瓣般的娇嫩可爱,整个人好似随风纷飞的蝴蝶,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皮鲜肉嫩,小嘴樱桃,眉目如画,粉脸桃腮,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三人走在一起果然成了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街道两旁的少女犹如花痴一般盯着李维,甚至有些风气大胆的女子不停的向李维抛来媚眼,希望引得李维为之侧目,可谓回头率百分百。
两位貌美如花、倾国倾城的美少女更是夸张,深深的将两个推车的汉子撞在了一起,引起了众人哈哈大笑,进而引起了交通堵塞。
更有大胆的风流才子,迎上前来,要为两位美女吟诗一首,惹得崔语琴和季思楠娇羞不已。
在李维看来,这哪是出游啊,简直是参加电影艺术节了。感觉走的不是路,而是红地毯,道路两旁里里外外围的水泄不通,尽是媒体和粉丝,对着他们三人不停的拍照,不停的尖叫,不停的抛媚眼,还有人上来送鲜花,要求签名合影。。。。。。
崔语琴也感觉有些不妥,这样下去根本没法游玩观赏了。季思楠却不觉得,这样不仅能彰显自己的魅力,说不定还能碰见自己的白马王子。
本来三人打算先去坊市逛一逛的,看现在这个情形,怕是会引起那边的交通事故。坊市的道路本就狭窄,两位美女去了只怕会被色魔不停的骚扰,于是三人直接奔往萧湖。
萧湖靠近运河边,位于山阳县东南角,与勺湖、月湖并称为“淮上三湖”。萧湖又名珠湖、东湖,自“联城东建,运堤西筑,中间洼下之地,乃悉潴而为湖,以成一方之胜”。
萧湖分南、北两区,中间有莲花街,莲花石板长有数千米,像长虹一样,中间横跨三桥,桥下可以通船。最东边为通城桥,再西一点为通惠桥,再往西一里有通济桥。通济桥便是连着通济街。
萧湖南区主要为汉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兴汉三杰”之一的大将韩信纪念建筑群,北区主要为盐商私家园林群。
明清之时,萧湖堪称江淮流域最富丽风雅的私家园林群。方苞、沈德潜、吴敬梓以及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金农、淮安边寿民等,经常出入园中,吟咏风月,泼墨言志,谈笑风生。清代诗人赵翼以“是村仍近郭,有水可无山”形容风光秀丽的萧湖胜景,性灵派诗人袁枚也以“名花美女有时来,明月清风没逃处”赞叹风流雅致的萧湖风景。
此地不仅有汉朝韩信和枚乘,还有唐朝赵嘏,可以说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而在萧湖中,历史积淀最为深厚的,应该说是韩信纪念建筑群中的韩侯钓台及漂母祠。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大将韩信落魄城下无人识,只有慈善的漂母以饭接济。正是漂母美好的情怀,毫无功利的善举,酿制了历史长河里最动人的美酒,让千秋后人品味并为之陶醉。
故乡人为了纪念英勇无比的大将韩信及乐善好施的漂母,在萧湖中建了韩侯钓台及漂母祠,寄托故乡人民对韩信及漂母的崇敬与怀念。
三人临近萧湖,湖中有水田数百亩,遍长菰蒲,风光秀丽,渔艇往来,与鸦鹜相争逐,小坝茶楼晚风笛韵,普光禅院落日钟声,游舫弦歌,遥相应和,令人心旷神怡。
李维忍不住念了一首诗:“晴船如镜画船开,琥珀香浮白玉杯。鸥引开樯寻胜去,山分眉黛隔城来。云卿祠改空留碣,孺子亭高独枕台。怀古情深丝管急,绿波不放酒人回。”
李维吟的这首诗被身边的两位美女听后称赞不已,季思楠道:“想不到你这文绉绉的酸秀才,还会掉书袋子,居然还能做出来这么好的一首诗来,老实交代是不是偷用别人的?”
季思楠一语道破天惊,这首诗确实是李维借来的。借的不是别人,乃是明末清初淮安盐商杜首昌所著的《东湖泛舟》,在李维看来,反正在此地也不会有人过来跟他讨论“版权”的事情,所以尽管大胆的借用。
李维讥讽道:“笑话,再怎么说,你师弟我也是一介秀才,而且是中了乡试的秀才,可不是你说的酸秀才!师弟我肚子里面还是有不少笔墨的好嘛!”
“哼,巧舌如簧!”季思楠鄙夷道。
“先生所著的这首诗果然是一首佳作,但不知先生可否以萧湖,再吟一首?”
崔语琴觉得这首诗浑然天成,绝对是一位非常有名气的大家之作。只可惜自己饱读诗书,却不曾听过这首诗,也不像是唐宋哪位大家的风格,所以有些好奇。再加上季思楠的调侃,也让崔语琴有所怀疑,不像是李维所著,正好借此让他再吟一首,以确定李维是不是有真材实料!
李维嘴角噙着一丝讥笑,好在老子记忆不错,记得好几首关于萧湖的佳作,微笑道:“没想到在下的无心之作反而引起了两位的好奇,和猜疑,那在下只好却之不恭,献丑了!你们可听好了。”
崔语琴和季思楠也是满心期待李维再次创造奇迹。。。。。。
第39章 人各有志()
此时已经接近晌午,前来萧湖游玩的仕子小姐,不禁多了起来。湖中数艘舫船来回穿梭,引起湖中野鸭惊叫连连。此时李维旁边聚集了不少的青年文士、世家公子,装模作样聚在一起吟诗作赋,为的就是吸引两位美女为之侧目,这些人一边吟诗一边目不转睛的盯着崔语琴。
但听得刚刚李维一首《东湖泛舟》,瞬间引起了无数公子为之侧目,赞赏连连。其中就有两位公子对李维起了兴趣,侧耳倾听,也想再听李维吟诗一首。
李维干咳一声,再次对着萧湖吟道:“开到桃花水满湖,红桥三折绕菰蒲。画船载酒看春涨,一折能消酒百壶。名园犹剩曲江楼,曾听前人话旧愁。今日柳丝更憔悴,不堪重忆少年游。”
还没等季思楠和崔语琴有所反应,那两位有所关注的公子便连声叫好道:“好诗,好诗。。。。。。没想到兄台短短时间便能吟诗两首,真可谓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在下佩服,佩服至极。”
李维一看那说话之人身穿白色襦衫,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手持桃花木扇,三步并两步的向着自己走来。后面紧跟着一位相貌英俊,眉清目秀,面馆如玉的青衣男子,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上次在汪元道酒楼中毒后,又被李维救活的县尉大人的公子……彭云。
李维见别人夸赞自己,喜笑颜开,双手恭敬道:“哪里哪里,兄台过奖了。”随后对着彭云笑道:“彭公子别来无恙,不知还记得在下否?”
彭云一见李维认识自己,有些惊奇:“兄台认识在下?不知兄台是?”彭云仔细打量着李维,惊喜道:“原来是李兄!哈哈,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
也难怪彭云一开始没认出,当时李维家境贫寒,衣服袖口还有补丁,显得老旧不堪,今日李维穿着得体,嫣然一副富家公子的模样,所以彭云自然认不出。真可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哦,表弟与这位兄台相识?”那位身材魁伟,眉清目秀的男子问道。
“自然认识,那日多亏李兄相救,否则怕是再也见不到表哥了。此事说来话长,我先向二位介绍一下,这位便是对表弟有救命之恩的李维,字景轩。”彭云微笑着指着李维向他表哥介绍道,随后又向李维介绍到:“这位是在下表哥,文天祥,字宋瑞,乃是今年刚刚登榜的文科状元。”
“文天祥?”李维和崔语琴同时惊呼道。
“怎么,二位认识在下?”文天祥见两人异口同声的回答,有些好奇。
如何不认识,你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李维心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便是出自于老兄的口中啊。你可是南宋有名的忠义之士,面对元军忠义凛然,慷慨赴死,留下这句悲壮的千古名言。”
崔语琴却说道:“文先生年纪轻轻便能考取进士,尤其是先生在集英殿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临场发挥,一万多字,一气呵成。可谓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之士。并且还得到当日考官王应麟很高的赞赏。小女子好生佩服。”
文天祥见崔语琴如此盛赞自己,有些受宠若惊道:“能得到姑娘如此赞誉,令在下深感荣幸,还没请教姑娘芳名。”
文天祥目光闪烁,心道:“世上竟有如此貌美之人,真乃三生有幸,看来自己来舅父这里探亲算是来对了。”
崔语琴见文天祥请教自己芳名,有些娇羞道:“小女子姓崔,名语琴。”
“还有,还有,我叫季思楠!”
一旁的季思楠对这几人完全忽略自己有点不爽,于是迫不及待的介绍自己,生怕待会就没机会了。
文天祥微笑道:“幸会幸会,没想道两位姑娘如此貌若天仙、倾城倾国、国色天香,令在下心驰神往。”
崔语琴和季思楠两人见文天祥如此称赞自己,不禁脸色羞涩更浓,神色更加扭捏。
文天祥见两人已经被自己夸赞的面带桃花,娇羞异常,觉得差不多了,便立刻邀请道:“不知二位姑娘可否与在下一同登船游赏可好?”
没等崔语琴同意,一旁的季思楠迫不及待的欢呼雀跃道:“好呀好呀,我早就想乘船游玩了,听说。。。。。。”还没等她说完,就被一旁的崔语琴扯了扯衣袖,递给她一个眼神,季思楠立刻戛然而止。
崔语琴转而娇羞的看了一眼一旁不说话的李维,这是明显在暗示所有人,游玩可以,但必须得得到李维的同意才行。
李维见崔语琴看向了自己,心中一暖,这也是明显的放出暗号,一切由自己做主,算是给足了面子。
文天祥这才反映过来,觉得自己确实有些孟浪了,毕竟两位美女可是陪着李维出来游玩的。虽然刚刚有听到两人的交流,但只是觉得两人也不过是一般性的朋友,而另一位称李维为师弟,估计也就是师兄妹的关系。所以文天祥这才和自己的表弟彭云大胆的借着李维的诗句上来搭讪了。
彭云也看出了自己表哥对崔姑娘一见倾心,而自己自然不会和表哥争抢,所以也就盯上了一旁的季思楠,直接将李维当成了空气。
文天祥对着李维微笑道:“景轩兄觉得在下的提议可好?”
李维心里有些好笑,其实一早就看出来两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了。自从三人一来到萧湖,就已经引起了很多才子的注意了,特别是眼前这两位,可是一直跟着自己。我们走,他们便步步紧跟,见自己停下来欣赏,也装模作样的在一旁指指点点,直到自己吟出两首诗,两人便找到了合适的机会上来搭讪了。
情场老手的李维知晓,在古代,尤其是在封建思想最为保守的南宋。一般大户人家子女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直到洞房那一刻才能知晓自己的另一半的模样,是美是丑已经由不得自己了。
而那些自诩满腹经纶的才子就必须把握机会,在见到一见倾心的姑娘之时,便要主动上去搭讪,问得姑娘的名讳。若是对方也对自己有意思便会送给自己贴身的饰品,比如手绢,或者一根发簪,总之只要能代替自己的物品就可以。
男方若是再大胆一点便能知晓对方父母姓甚名谁,家住何方,若是能要到对方的生辰八字则更好,回去就可以让自己的父母上门提亲,这样就能和自己心爱的人结成连理。
李维已经看出了两位的心思,也不好多有阻挠,毕竟文天祥日后可是前程似锦,自己不巴结也就算了,千万不能得罪,便微笑道:“自无不可!”
见李维同意,文天祥和彭云自然是开心不已,季思楠则更是欢呼雀跃了。只有崔语琴有些好奇的盯着李维,没想到李维倒是如此的“豪爽”。
五人游玩期间,文天祥突然问道:“景轩兄刚刚那一句‘桂轮似镜亏犹半,玉露如珠滴已圆。’可谓点睛之笔,令在下万分敬仰。既然兄台如此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为何没有考取功名?凭兄台的才学考取进士那是轻而易举!”
李维一听哪壶不开提哪壶,这算什么?都知晓你是状元了,还要以此来贬低自己,达到你泡妞的目的?心中不由的冷笑。
其实李维误会文天祥了,在古人眼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读书才是学子们唯一的出路。凭李维的才华按道理不可能是默默无名之辈,定是一个大隐于市的超脱隐逸之士,现在朝廷正需要这样的高人来扶持。因此文天祥觉得李维就此隐没才华,不免觉得有些可惜,有意提醒他,让他前去考个功名,按李维的才华定能榜上有名。
李维虽然心中冷笑,但表面却不漏痕迹,叹口气道:“文兄有所不知,在下也是考中乡试的生员(秀才),无奈。。。。。。”还没说完,季思楠便插嘴道:“酸秀才而已!”
“。。。。。。”
见所有人都盯着自己,尤其是李维瞪着自己,李思楠这才知晓刚刚不应该插嘴,脸红道:“你继续,你继续。”
李维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谁知在下前去参加府试途中,却遭遇两个盗贼杀人越货,在下差点死在那里,幸得一位好心的樵夫所救,后来在下我师父季大夫的抢救下,才大难不死,再后来便心灰意冷,放弃了。”
“原来如此,没想到天道如此不公,害的景轩兄遭受如此大难,真乃大不幸也。倘若景轩兄要是能赶上考试,怕是状元要易主了,在下顶多一个榜眼。”
李维哈哈一笑:“文兄太瞧得起在下了,文兄可是今年进士第一名,又在集英殿,大放异彩。就算在下能赶上考试,又能如何,别说进士了,就是举人也不一定能考得上,如何能与文兄相提并论?”
“景轩兄莫要妄自菲薄,就凭景轩兄刚刚那两首诗,在下自叹弗如,景轩兄就莫要谦虚了。在下相信用不了几年,下一个状元郎必定属于景轩兄,到时候在下还想与景轩兄一起共事,报效朝廷。”
李维见文天祥不停的劝说自己考取功名,有些心虚。毕竟自己是穿越而来的,而且自己还是个理科生,根本就不懂什么八股文,如何前去考试?就连刚刚吟的两首诗,都是偷来的,不去没事,一去就会完全暴露自己,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李维微笑道:“文兄考取功名报销朝廷,也是为了治天下,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在下如今拜得神医,做一位郎中,也一样可以解救百姓困厄,只不过一个小治,一个大治罢了。还请文兄理解。”
李维的推辞虽然让文天祥觉得有些可惜,但也理解,毕竟人各有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文天祥抱拳微笑道:“景轩兄的一番抱负,在下钦佩不已!”
不一会,五人来到码头,只见码头早已排满了登船游赏的游人。看见李维几人过来立马炸开了锅,男的帅到极致,女的犹如天仙下凡,真可谓郎才女貌,才男俊女。
彭云立马咳嗽了一声,顿时引起了码头租船的老板注意,随后微笑道:“袁老板可认得在下?”
袁老板定睛一看,赶紧微笑着上前作揖道:“原来是彭公子,小的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袁老板之所以认识彭云,那是因为做他们这行的自然需要本县的县尉也就是本县的公安局局长的支持!
县尉乃是沿制秦、汉制度,与县丞同为县令佐官,掌治安捕盗之事。一般大县二人,小县一人。西汉长安与东汉洛阳,各有四尉。魏、晋、南北朝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