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奇公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奇公子- 第3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戏志才继续开口问道,“既然曹孟德有五虎上将,那刘备帐下和孙策兄弟帐下也应当有不少良将,主公不妨一一为戏某道来。”

    刘奇笑着说道,“刘玄德帐下最为重要的,有前后左右四将军,后世做史将此四人与赵子龙同列一传,后人话本将之合称为五虎上将,除却赵云外,其余四人乃是西凉马腾长子,这一两年在西凉名声鹊起的西凉锦马超是也!最为重要的两人就是刘玄德的两位结义兄弟,关羽关云长和张飞张翼德,至于剩下的一位,就是本侯帐下的大将黄汉升了。”

    刘奇缓缓说道,“本侯最看重的就是黄汉升了,既有老将的老成持重,又有猛将的性烈如火,如今黄汉升已经年近五十,尚且有如此骁勇,书中等到黄汉升跟随刘玄德西征蜀中之时,已经六十有六,方才名声鹊起,以七十四岁高龄,尚且统军出战,斩杀曹孟德帐下大将夏侯渊。史书言其勇毅冠三军,如今本侯将其放到陈仓养精蓄锐,等到宝刀出鞘,哪有不锋锐的道理。”

    戏志才继续追问道,“既然有如此说法,那想来孙策兄弟帐下也有不少良将,主公不妨道来,且让属下一听!”

    刘奇开口说道,“江左毕竟一隅之地,多是些步战水战将领,想要扬名立万,没有那么容易,史书有讲标十二虎臣之称,不过名声大小能力异同各有不同,三名跟随孙氏父子的老将自然是名列前茅,紧随之后的蒋钦周泰二位悍将,如今也在为本侯效力,名声最大的甘兴霸,如今正在为本侯征讨南中之地,其余人虽说各有奇谋,可也没什么帅才,此次武举被挑中的潘璋和董袭二人也在其列。”

    戏志才稍稍一愣,随后开口说道,“既然这十二人和曹孟德刘玄德帐下大将比起来有不小差距,那能占据江左之地称王称霸,想必也有其独到之处!”

    刘奇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江左最值得称赞,名气最大的,就属后世冠名的四大都督了。”

    “哦?”戏志才带着几分笑谑开口说道,“戏某倒是没想到,江左之地,帅才不少啊!那周公瑾属下也曾听庞德公提起过,想来也非是泛泛之辈,怕是名列四大都督之一吧!”

    刘奇开口说道,“志才果真大才,连这也猜得到!这四大都督,分别是如今为孙策出谋划策的周瑜周公瑾,第二人乃是临淮东城人,姓鲁名肃字子敬,才能也非是常人,本侯也派人暗中寻访过,只可惜未曾有此人消息,第三人。第三人也应当有十七八岁的年纪,此人乃是汝南人,姓吕名蒙字子明,家中只余此一人,依附在袁术手下小将邓当左右,本侯派人寻访,梁纲倒是与此人有几分交情,只可惜大战之后,这邓当也失去了踪迹,如今寻访不得,至于这最后一人,就是这陆逊了。”

    戏志才略一思忖,旋即点了点头说道,“主公不妨点评一下天下英才,属下帮着主公梳理一番,看看有无遗漏之逸才。”

    刘奇顿了顿说道,“淮南刘晔,涿郡刘放,吴县顾雍,俱是世之逸才,可以商议机要,可惜不为吾所得,东莞徐逸,阳夏何夔,河间刑颙,相县刘馥,河东贾逵,淮南仓慈,蓟县徐邈,枝江董和,淮阴步骘,彭城严畯,山阴阚泽,北海刘熙,汝南程秉,会稽虞翻,乌程吾粲,山阴贺齐,阳羡周鲂,俱是天下干吏要才,可惜寻访不得,至于被埋没之人,不知凡几!”

    戏志才看着刘奇问道,“主公既然可以如此侃侃而谈,那又有何忧?世之逸才不过三两人,可敌得过主公帐下逸才,且不说属下与奉孝、文和、孝直四人可以为主公兴兵建言画策,就说主公学宫之中还有无数人才等着崭露头角,如今军中将校更是皇甫嵩朱儁两位我大汉宿将学习兵法韬略行军打仗之法,纵然不能名扬天下,但也多半都是军中骨干,将来这些人都会成为主公帐下精锐。

    再说有这些干吏之才,主公帐下可曾少了?旁的不说,趋近主公帐下司马徽、王商、阴修、黄权、刘先、赵戬马允、赵俨、韩暨、钟演、尹籍、王粲、郗虑、杜袭这些逸才,哪个不是能力出众,再说主公府上以杜畿为首,颖容、石韬、孟建、和洽、杜畿、隗禧这些掾吏,各个也都是能力出众,放到地方上也足以独当一面,更有不少贤良之辈隐逸乡野,文和光禄勋帐下一众郎官中定然也有不少逸才,主公如今大义在握,天时、地利、人和俱在我荆州,主公又有何忧?”

    刘奇脸上多了一抹镇定之色,点了点头说道,“并无何忧,只是,本侯心中仍是不安,想早日让我大汉重归太平,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此下去,受苦受累的终究是天下苍生!”

    戏志才缓缓说道,“主公,当今天下大局已定,如两人手谈,一人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再有数手就能定鼎胜负,另一人纵使有回天之力,也改变不了败局,当下大局已定,只需缓缓图之便可!”

    刘奇带着几分唏嘘说道,“志才此乃善言,可本侯忧虑,并非如此简单,本侯与你说过,书中所言,当今天下局势,乃是曹孟德、刘玄德、孙仲谋三分天下,可你知道最终,是谁人占据了这大好河山么?”

    戏志才面色一凛,“看这情景,莫非是当中还横生了什么变故不成?按照主公所言天下局势,若是曹孟德之后非是庸碌之主,那这天下,定然落于曹孟德子孙之手!”

    刘奇点了点头,“没错,本应是曹孟德子孙手握大权,可从曹孟德之子曹丕被破汉帝禅位之后,只历经了短短四十六年时间,历任五帝,未及曹魏横扫江左,这曹魏便再次易主。”

    戏志才稍稍思虑片刻,咂舌到,“主公,莫非这又是一出效仿曹氏篡汉的局面?只是不知何人有如此胆魄?”

    刘奇笑眯眯的说道,“此人唤作司马懿,表字仲达,有鹰视狼顾之相,是胡昭胡孔明门下弟子!如今也在曹孟德帐下效力,本侯曾拟派人除去此子,将其全家屠戮殆尽,只可惜,走脱了这小家伙。”

    戏志才开口笑道,“主公如今新政,已然中道而立,等到主公定鼎天下之后,区区一小儿想要翻起滔天巨浪,又有何惧?”

    听到戏志才的话,刘奇心中也不由的开怀起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志才,你今日倒是解开了本侯心结,当畅饮以示开怀!”

    戏志才怔怔的看着刘奇问道,“那主公这几道诏令?”

    刘奇笑眯眯的说道,“自然是要攘外安内,本侯也不在乎那些魑魅魍魉如何算计,本侯要做的,就是借此机会,将朝廷新定的新政传开,让天下百姓都知晓。”

    戏志才眼中闪过一道寒光,想到之前刘奇下过的那条命令,兖州上好的农田化为火海硝烟中的灰烬,当下开口问道,“主公是要……”

    刘奇点了点头,拍了片地面说道,“志才,今日之事,天不知,地不知,你知我知……”

    戏志才缓声说道,“此事干系甚大,属下自然晓得!”

第475章 长恨人心不如水() 
沉寂数月之久的戏志才,自从往刘奇府上走了一遭,就开始活跃起来了,几日之间,交游广阔,上至三公九卿,下到商贾巨富,无人和其不热络。

    最让诸人诧异的是,戏志才竟然落脚刚刚在京都之中露出头角的千金楼中,不过眼尖之人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后,也就没那么诧异了。

    这千金楼乃是新近建起来的,就立在这如意楼的对面,众人一开始还不看好这千金楼,可得知这千金楼的主事之人是大司马刘奇的外兄张允之后,不知有多少人动了心思。

    那些心思活络之辈,心中顿时就明白过来,看来,这是大司马的产业,多半是大司马想要在商业上压这钱多多一筹,毕竟京都公卿都清楚,这通天公子钱多多可是几度坏了如意楼规矩。

    恐怕钱多多这嚣张的行径惹起了大司马的不快,这千金楼取名源自入楼者无不一掷千金之意,单单凭着蔡伯喈题的那“千金楼”三字,就为这千金楼增加了不少格调。

    大司马刘奇要是亲身出面和钱多多一介豪商置气,就有些太丢份了,可此刻戏志才坐镇千金楼,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虽说戏志才官至大司马军师祭酒,可无阶无品在身,就连官员属吏之中,也没有这么一个官衔,刘奇也没有开口说增加秩俸官衔,说白了就是一介幕僚。

    现在戏志才在京中名气不小,亲自坐镇千金楼,一下子惹得城中达官贵人趋之若鹜,又不好纨绔子弟以自己远远看到过戏志才一眼为荣,若是有人能跟戏志才说上两三句闲话,那更是会被奉为天人!

    时间转瞬即逝,甘宁的平夷大军捷报频传,京中也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哪些官员倒是没觉得什么,可那些横行京都的大小商人,这些时日却是忙碌了起来,只因为有不少各地商人士族吩咐涌入京都,在京都这花花之地被迷花了眼,豪挥手中银钱,让这些大小商人赚了个盆满钵满。

    纵然人潮如涌,可有司隶校尉扈瑁兼管执金吾巡查之责,又有水壹、杜袭二人帐下官吏辅佐,廷尉府也不是摆设,更有扈瑁凶名赫赫,在京都中,一时间也不人胆敢闹出什么大事,可小摩擦也少不了,有刘奇暗中支使,扈瑁手下的人马也为府库进项近百金。

    本来就是负责税赋改革的荀彧更是忙得脚不沾地,还好这税赋累进之法,手下掾吏之首的赖恭也颇为精通此法,可以为荀彧分忧,倒也没出什么大的纰漏。

    一脸马车缓缓驶入京都城中,已经是傍晚时分,荀彧刚刚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家中,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茶水,就听到府上阍人来报,说有人求见。

    荀彧名声虽甚,可和大司马刘奇沟通之后,行事手段少了几分绵软,多了几分酷烈,荆州治下世家豪族人心惶惶,生怕和这位尚书左丞走得近些,就要受到严苛排查,一时间荀彧府上也冷清了下来,没人轻易前来触碰这位尚书左丞的虎须。

    此刻听到有人来访,荀彧心中多多少少有几分诧异,当下也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抬起了右手,阍人自然知晓自家老爷的这习惯,这是伸手在向自己要来人所投的名刺。

    接过那带着几分简朴的竹片,荀彧多多少少有几分诧异,如今京都之中都盛行四海商会出的纸做的名帖,大方得体美观,看着就倍有面子,这竹制名刺,自己是有多久没见到了,事务繁多的荀彧,似乎觉得那记忆都十分遥远了。

    接过名刺之后,这竹板上只有简简单单的五个字:曹昂曹子修。若非是熟悉之人,看到这五个字自然不会知道这曹昂草自修是何许人也,多半会将这名刺随手一丢,当做是慕名前来想要求一场富贵的轻狂士子,自认为怀才不遇,来借此哗众取宠,说不得还能为自己搏一场富贵。

    可荀彧不通,曾为曹操效力的荀彧自然清楚,这五个字代表着什么,曹昂曹子修,那可是曹操的嫡长子,掌控着曹操帐下的校事府,若是落到别人手中,借此来要挟曹孟德,曹操说不得就要因此割肉出血,就连荀彧也没想到,曹昂竟然大胆到敢亲自来京都这龙潭虎穴。

    稍稍思虑片刻,荀彧洒脱一笑,随手将名刺放到了身旁,“去请那位曹公子进来!”

    和曹操一样,面上带着一丝淡淡的阴鹜,可曹昂这长相,可比曹操强多了,虽然算不上俊美,可也勉强称得上是个美男子了,比起曹操那磕碜的长相,看起来就让人赏心悦目不少。

    曹昂面上带着一抹浅笑,见到荀彧之后,恭恭敬敬的躬身行了个大礼,“侄儿见过叔父,在此替家父向叔父问好,唐突之处,还请叔父多多见谅。”

    荀彧挺了挺身子,摆了摆手说道,“子修无需多礼,快快请坐!”

    曹昂未曾想到,就连一向注重礼法的荀彧,家里的布置也改换成了桌椅,听到荀彧的招呼,曹昂也不谦让,轻轻坐在了荀彧身旁的椅子上,旋即从袖中掏出一封书信,双手奉上,“叔父,这是家父与你的书信,还请叔父过目!”

    荀彧接过信,拆开火漆之后,草草浏览了一次,无非是说曹昂此次代曹操入京,年轻气盛,遇到事情还要请荀彧代为照拂一二,第二件事,就是说次子曹铄身染重疾,听闻名医华佗和张机二人都在京中,请托荀彧代为相请,为次子诊断一二。

    荀彧缓声说道,“子修,京都不比他地,天子脚下,牛鬼蛇神并起,不似你在兖州之时,勿要胡乱惹是生非,凡事先忍让一两分,若是对方欺人太甚,也无需太过畏惧,廷尉府的法大人还算工整,不会偏袒坏人,也不会欺压良善。”

    “多谢叔父告知!”曹昂彬彬有礼的答道,随后开口说道,“叔父,父亲在信中想必也有提及,如今铄儿已然病体沉疴,多拖一日,就多一分危机,还请叔父施以援手!”

    荀彧点了点头说道,“此事好说,还请贤侄在此稍待。”

    荀彧站了起来说道,“老夫先失陪一下,贤侄稍待,我这就为你写上一封书信,安排铄儿先去医治,若是铄儿有了变故,孟德兄恐怕也会伤心不已。”

    看到荀彧落在桌子上的书信,想到荀彧入京,弃自家父亲而去,如今虽然有胡昭郑玄二人为父亲参谋,就连曹昂都能感觉得到,自家父亲同这二位互相之间,多多少少有几分隔阂,终究还是荀彧飘然离去带来的隐患!

    荀彧提笔写了一封书信,盖上自己的私印章,用信封封好,在信封上提笔写下,贾诩文和公亲启几字,♂盖上了自己的官印,印钤上落款处是尚书左丞荀彧六字。

    荀彧走到前厅,看到端坐在前厅,没有丝毫不耐的的曹昂,心中不由感慨,曹孟德有个好儿子,虽然比不得大司马英姿神武,可看这模样日后也是人中豪杰!

    荀彧将书信递了过去,开口说道,“偌,贤侄,老夫事务繁多,分身乏术,你就亲自跑上一趟,将此信交付给光禄勋贾诩贾大人,他自然会安排人给曹铄诊治,不会误了曹铄。”

    “谢过叔父!”曹昂匆匆站了起来,不想衣袖一动,随从刚刚摆到桌上没多久的茶盏就被曹昂的衣袖带倒,茶水瞬间逸散开来,将那封曹孟德写给荀彧的信纸浸湿。

    曹昂面上带着一抹难言的窘迫之色,“叔父,侄儿失礼了。”

    眼看着曹昂就要抬手去收拾桌上的茶水,荀彧笑着说道,“贤侄不用收拾了,一封家书而已,无甚么大不了的,只要日后孟德兄别怪荀彧未曾保存好他的书信才是。”

    说着荀彧主动将书信递到了曹昂手中,“子修,曹铄有疾在身,事情紧急,我就不留你了,如今你也在京都之中,有空可以多来老夫府上坐坐!”

    曹昂拱手道,“如此,就多谢叔父了。”

    曹昂只顾道谢,却未曾注意到,荀彧眼底那抹若有若无的审视之意,等到荀彧将曹昂送离自家府邸,看到曹昂大步流星的离去,荀彧眼中闪过一抹愤愤之色。

    荀彧如何看不出来,这一切都是曹昂设计的,自己将书信放到了什么位置,平日里茶盏放在什么位置,如何摆放,虽然只只微微的动作调整,但也瞒不过自己的眼睛,荀彧自顾自的呢喃道,“曹孟德,你倒是生了个好儿子,这年纪轻轻的就敢在老夫面前耍手段了!”

    被算计归被算计,可想到自家一大家子都在朝中效力,荀彧也不敢大意,要是不能自证清白,自己日后的地位,恐怕就很危险了。

    当下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