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奇公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奇公子-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奇压下心中的纷乱,开口问道,“扬州事态如何了?”

    郭嘉开口说道,“主公,孙坚之子孙策率数百健儿投奔袁术,丹阳太守吴景、会稽太守王朗等人,迎接刘繇入江左,如今,丹阳、会稽、吴郡三地已然在刘繇掌中。”

    “刘繇就没有打豫章的主意?”刘奇开口问道。

    “嘿嘿!”郭嘉冷笑一声说道,“那家伙遣人往说徐元直,徐元直将事故推脱到了州牧大人的府上,州牧大人就告诉来人,说去岁蛮人叛乱,逆贼窜入豫章,如今有天子诏书在,只要等到徐元直将逆贼剿灭,就请天子重新委派豫章太守。”

    刘奇开口说道,“传信给徐元直,让他小心一番,豫章若是丢了,于我荆州大为不利。”

    郭嘉点头说道,“主公放心,如今洞庭水军已经进驻鄱阳湖,荀公达坐镇江夏,为了震慑刘繇,也为了和周公瑾交易的顺利,已经有三千人马屯驻下雉。”

    刘奇点了点头,继续开口说道,“徐州近况如何?刘玄德恐怕是赖在徐州不走了,呆在徐州的话,还能保持资助,要是回到平原,处于袁绍与公孙瓒交锋的前线,恐怕落不了好处。”

    郭嘉开口说道,“刘玄德这家伙,仗着吕布断了曹孟德后路的机会,一封书信喝退曹操,让兖州士族推崇不已,日前线人传来消息,说刘玄德娶了徐州别驾糜竺糜子仲的妹妹。”

    看到刘奇一副了然的神色,郭嘉顿了顿说道,“另外,刘玄德与下邳陈登陈元龙父子走的挺近,下邳陈氏,也算是当世大族,故太尉陈球门生故吏也不少,更兼陈元龙虽然年少,但名声气度阔传四海,端的不可小觑。”

    刘奇点了点头说道,“陈元龙父子徐州豪族,自然要以自家利益为先,若是刘玄德离开徐州,恐怕陈元龙不会跟随,这乱世之中,除却谋臣以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良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刘玄德本就是良将,加上身旁两位结义兄弟,端的不可小觑,本侯最怕的,就是刘玄德再募上两员良将,到时候刘玄德大势渐起,如同今日之吕奉先,一朝得志,天下震惊。”

    郭嘉开口问道,“刘玄德若是莽夫,也不过吕奉先第二,主公缘何视吕奉先为无物,反而要命属下注意刘玄德呢?”

    刘奇开口说道,“吕奉先匹夫耳!刘玄德枭雄也!能够师从卢植卢子干,奉孝觉得,这厮会有那么简单么?若是简单,又如何会从卢子干众多弟子中脱颖而出,仅次于公孙瓒?”

    郭嘉细细思索了好一会,开口说道,“之前闲人确实有消息传来,说刘玄德麾下除却关羽、张飞二人外,还有一名骁将,胯。下白马,掌中银枪,也是武艺非凡,只是叫什么名字,属下倒是不怎么记得清楚了。”

    刘奇稍稍思忖了片刻,带着些许惊讶道,“莫非是常山赵子龙乎?”

    听到刘奇的话,郭嘉抚掌道,“正是此人,想不到主公竟然知晓此人名号。”

    刘奇轻轻颔首,没有说什么,后世人谈三国,可以不晓得有哪些人,谈到别人或许不清楚,可说道常山赵子龙,有三国演义的熏陶,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刘奇顿了好一会,才开口问道,“冀州袁绍和黑山黄巾贼中打得如何了?”

    郭嘉开口说道,“河北毕竟太远,加上交通不便,传来的消息相对较少,可冀州战事,我等还是打探出来了不少事情,据闻黄巾贼众被袁本初大败,张牛角战死,众贼推举黑山张燕为首领,携裹数十万贼众退入常山,扼守井陉。袁本初也算是腾出手来了。”

    刘奇呵呵一笑道,“袁本初腾出手来就好,本侯还怕袁本初被羁绊住呢!”

    郭嘉稍稍犹豫了片刻,开口问道,“主公的意思,是要用袁本初钳制吕奉先?”

    刘奇轻轻点了点头,他总不可能说,现在这天下大势与自己记忆中的天下大势有了非常大的出入,留下袁本初是为了让袁绍遏制曹操么?可谁知道,曹孟德居然被吕布打败了。

    刘奇觉得自己似乎遗漏了什么,可思索良久,却又想不到自己到底将何处疏漏了,犹豫了好一会,呵呵一笑道,“吕奉先匹夫也!这等人物远比文人要记仇,如今我等正在谋划西川,准备将天子迎到南阳,若是这家伙这个时候插上一脚,我等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可如今有袁本初对兖州虎视眈眈,吕奉先怕是不敢轻动。”

    郭嘉揉了揉脑袋说道,“主公,刘焉在的时候没事,可如今刘焉不在了,主公就得小心汉中,张鲁仗着天师道信徒,将汉中独立在益州之外,刘焉在的时候,凭着自己的威信还能够慑服张鲁,可刘璋继位,张鲁恐怕会借机摆脱刘焉家族的指掌,到时候,可就阻了北去的道路……”

    郭嘉犹豫了一会,又开口说道,“更何况,天师道也是道门分支,主公需得加倍小心才是。”

    刘奇点了点头,开口说道,“说一说本侯不在的时候襄阳发生的事情吧!”

    郭嘉开口说道,“如今荆南四郡,除了桂阳尚有叛乱之外,其他三郡的蛮人几乎不存,江夏也被治理的不错,唯一让我不喜的是,是这江夏郡丞诸葛玄,向州牧大人上表言欲让从子进入学宫,州牧大人同意之后,这三个稚子都进入了学宫。”

    听到郭嘉的话,刘奇面色变了几分,带着几分凝重开口问道,“这三个孩子,是考进去的还是这诸葛玄找人说情送进去的?”

    郭嘉摆了摆手说道,“主公无需忧虑,这兄弟三人倒是凭借着能力,进入了学宫,老大倒是个忠厚君子,若是磨练一番,当可当得重任,可这老二,年仅十三,却比主公麾下那杨虑还要妖孽,属下这是担心啊!”

    听到郭嘉的话,刘奇愣了半晌,郭嘉这是,对这十三岁的孩子,胸中有了忌惮的意思?可能够如此妖孽,这天下又有几人呢?等等,诸葛玄,诸葛玄?刘奇忽然想到,这厮不就是,名传千古的卧龙诸葛亮的叔父吗?那他的从子,还是三兄弟,莫非就是,诸葛三兄弟?

    刘奇兴冲冲的问道,“奉孝可知这少年姓名,本侯倒是很好奇,这厮能有多妖孽?”

    郭嘉开口说道,“此人唤作诸葛亮,表字与胡昭相同,唤作孔明!”

    刘奇稍稍沉吟片刻,开口说道,“既然如此,回头就吩咐府上下人,以本侯的名义,给这小子去送上一卷《管子》。”

    刘奇稍稍愣了愣,开口问道,“不知学宫如今招募到了多少天字班的学生?”

    郭嘉开口说道,“有主公吩咐在前,我等自然不敢大意,这天字班的学生,最为出彩的就是庞德公的从子庞统,这小子别看蔫头八脑的,可这心智和能力,定然是年青一代中的佼佼者;其次还有廖化的从子廖立,这厮学识见识俱都不差,学宫的几位夫子也都青眼有加;除此之外还有零陵人蒋琬,这个家伙性子没有其余几人那么跳脱。”

    郭嘉顿了顿,开口说道,“杨虑那小子倒是不错,只是如今主公将那小子扔在南阳,也不怕荒废了那小子一身才学本事?”

    “那也是无奈之举!”刘奇辩解完,似乎又觉得不对,开口说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将那小子放到南阳,也是未来磨练他一番,等到南阳诸事安顿下来,到时候就遣他回学宫读书。”

    刘奇自言自语道,“似乎,只给诸葛孔明一人赠书似有不妥。”

    刘奇闭目沉思了好一会,开口说道,“给庞统那小子送去一卷《六韬》,给廖立那小子送去一捐《捭阖策》,至于蒋琬……送上一卷《法经》吧!”

    郭嘉明白刘奇的心思,这是要现在就将这几人笼络起来,当下抱拳道,“主公放心,郭嘉定然将这事情办好。”

    “等等!”刘奇叫住了郭嘉,缓缓开口说道,“给他们四人每人再送上一卷《论语》。”

    听到刘奇的话,郭嘉有些愣住了,出言道,“主公,这可是儒家典籍。”

    刘奇摆了摆手,叹了口气说道,“书无罪也!”

    郭嘉犹豫了好一会,这才开口说道,“主公,还有一事,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刘奇开口说道,“说罢!”

    郭嘉硬着头皮说道,“主公,这宋姑娘与主公尚未有名分,却寓居在主公府上,时间长了,唯恐流言四起,与主公不利!”

    刘奇不想同郭嘉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摆了摆手说道,“奉孝,此事不用你操心,本侯自有分寸,宋姑娘身份特殊,等到时机成熟,本侯自然会有行动。”

    郭嘉开口说道,“主公,要小心蔡氏,主公虽然给蔡瑁有过吩咐,可属下派去的人说,这家伙似乎不太安分,好像和什么人有所勾结,主公还得万分小心才是。”

    刘奇带着一丝不满说道,“本侯已经如此宽恕他了,莫非蔡瑁这厮还不死心么?”

    对于蔡氏的事情,郭嘉虽然参与不多,可戏志才暗中和郭嘉说的并不少,知晓此事因由,现在刘奇提起来,郭嘉也不好多说什么,总不可能告诉刘奇,这蔡氏的数代家资被主公拿去,这厮心中极为不甘吧!

    顿了顿,郭嘉开口说道,“主公,虽说如此,可这蔡瑁拥立州牧大人入主荆州有功,主公万万不可寒了天下士子的心,还请主公细细斟酌。”

    刘奇含笑说道,“你去将此事和黄公商议,黄公定然会将这事情处理好的!也免得本侯为难。”

第281章 史阿的大来头() 
看着那堆积如山需要自己过目的公文,刘奇还真恨不得抛下这些东西,换上战甲到军中去走上一遭,可想到自己既然要活下去,那必然要将这令人头疼的公文处理完。

    刘奇深知道,打江上易,守江山难的道理,别的不说,就说董卓,民心向背,纵然奉天子又如何?还不是被人算计,就稀里糊涂的死了,若是董卓知晓是王允在打自己的主意,会不会后悔自己一手将王允提拔了起来。

    同时刘奇也暗下决心,等到天下一统之后,定然要改变统治方式,自己既然打下了一片大好江山,那就要让后世子孙守住,君主集权制虽好,可吃苦受累的是自家子孙,想想司马懿如此能忍,数代算计之功,终于将天下一统,可传了有几代?白痴皇帝司马衷,没用多久就将祖先开拓的皇朝败了个干净,秦皇何等英明神武,大秦江山还不是砸在了秦二世手中。

    要是后代勤奋一点英明一点还好,偷个懒或者平庸一些,指不定就被百姓指着鼻子骂昏君了,最主要的是,刘奇清楚,想要稳定,就要权力平衡,若是将权柄付与一人之手,这天下,经不起任何波澜,只有将规则置于头顶,将自己纳在规则之内,让规则有序的运转下去,这才是真正的传承有望,就是有不肖子孙,也不至于翻起多大风浪。

    吐槽归吐槽,可刘奇知道,现在还没到时机,自己也只有坚持下去,尽快将这些公文处理完,如今自己想要改革,打破世家的沉痼,许多事情也必须亲力亲为,要是假他人之手,到了日后,那可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万一出了差错的话,自己想要扭转可得费更多的精力。

    夜色已经深了,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刘奇抬头看去,却是万年公主端着一个托盘推门而入,看到刘奇抬头看向自己,万年公主带着些许羞赫说道,“侯爷,时间不早了,吃点东西吧!”

    看到面庞多少有些清减的万年公主,刘奇主动接过托盘放到案上,开口说道,“公主进来可是清减了不少,莫非是到了襄阳,心中仍旧有所忧思?”

    万年公主面上带着一抹愁苦说道,“如今天下烽烟四起,汉室名存实亡,百姓苦不堪言,每每想到这天下百姓,本宫夜不能寐,如何安心的下?”

    刘奇颔首道,“公主放心,本侯正在谋划,已经在南阳为天子营建了宫室,等到时机合适,本侯就将天子迎入南阳,等到天子安全了,本侯就辅助天子,定六合,扫八荒,让我大汉尽快安宁下来,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万年公主坐到了刘奇身旁,缓缓开口说道,“侯爷,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哎……”

    万年公主似乎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了,只好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将头低了下去。

    刘奇伸出手,握住了万年公主的小手,带着几分劝慰道,“公主,放心,道门的化胡我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自当尽力而为,让我大汉国祚能够绵延万代。”

    等到刘奇将道门的化胡事情原委一一道来之后,万年公主心悸不已,满是惊骇的说道,“哎!这鬼谷门徒,要是早将这事情与我大汉历代先帝说个明白,也不会留下如此祸患,我大汉历代先帝,早就将这些坏我大汉根基的蛀虫杀个干净。”

    刘奇看到万年公主满脸义愤填膺的模样,带着些许缅怀说道,“公主,或许,我大汉历代先帝如此做,并非是不知晓化胡事情的原委,乃是为了我大汉国祚,如今正是我辈掌九州沉浮之事,自当用我辈的手段来处理这事情,而不是一味的述说先贤不是才是。”

    听到刘奇的话,万年公主扭过头,看着刘奇说道,“侯爷,此话怎讲?”

    刘奇开口说道,“当然是为了权术平衡,文景之治,虽然让大汉繁荣昌盛,可诸子百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武皇帝不得已,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这尊的,却是外儒内法之儒,让诸子百家在明面上收敛,暗地里拉拢一批,打压一批,让势力之间平衡。”

    刘奇顿了顿说道,“武皇帝纵使独尊儒术,还不是托孤给了鬼谷门徒霍光?宣皇帝就是惩处了霍光动乱族人,还不是感念霍光恩德?可武皇帝就是托孤,也要让别人来钳制霍光,宣皇帝查处了霍氏家族,未尝不是为了打压鬼谷,提拔儒门、道门,平衡鬼谷门徒在朝中的庞大势力。”

    万年公主托着香腮倚在案上,呆呆的问道,“那武皇帝为何不独尊道门,反而要独尊儒术?”

    刘奇含笑道,“道门更多的是黄老之术,修生养息,我觉得,武皇帝独尊儒术有这几点原因,其一,法家明面上是出于儒门,独尊儒术,到时候引用法家策略,诸子百家也找不出什么毛病;其二,儒家出于道家,在俗世中的影响力却远远大于道家,关键是儒家学说的经义,诸子百家都能打着儒家的幌子行事;其三,那就是儒家宣扬的忠孝仁义和礼法,与我大汉统治有好处;其四,那就是分化儒门和道门,儒家的发展已经太广了,若是再有一个更加庞大的道门支撑,定然会超出我大汉历代先帝的掌控,朝廷独尊儒术,那些儒门的核心传承人物可能会与道门打好交道,可文人相轻,那些熟读经书的儒生,却不会对道门抱有多大的敬意。”

    万年公主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我还是不懂!”

    刘奇含笑问道,“公主可见过鼎?”

    万年公主开口说道,“本宫自然见过这玩意。”

    刘奇问道,“那么,敢问公主,有两足,不知鼎是否可以立起?”

    万年公主嘟囔道,“当然不行了,最少也要三足大鼎才能立起来哩!”

    刘奇含笑道,“那就是了,治大国入烹小鲜,我大汉就是九州之鼎,诸子百家犹如鼎足,想要让大鼎平衡,那就要让诸子百家先平衡,你看鬼谷王莽,以一举之力想要彻底除掉道门、儒门,规划了多少年?还不是被掀翻在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