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南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狙击南宋-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械纳摇

    在这种被压着打,并且谁也不知道下一次死的会不会就是自己的情况下,军队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每一名士兵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样的素质与军纪,着实也令韩常心下暗暗吃惊,脸色阴沉,缓缓再抽出一支铁骨箭。

    狄烈不由得捏紧拳头,他距离韩常不过十多步。对方背对着他,毫无防备。只要他愿意,一个快马加鞭冲过去,用腰刀也好,用短斧也好,甚至用拳头,都可以秒杀这员敌军悍将。只是这样一来,计划就泡汤了,可眼睁睁看着这混蛋肆意射杀自己的嫡系兵马,也不是个事啊!

    正当狄烈两难之时。南大营营门大开,一员步将一手持斩马刀,一手套着一面加装铁板的圆形骑兵旁牌,迈着迅急的步伐,迎面冲来。

    “呵呵,贼军中竟还有如此勇士,敢与我大金猛禽单挑,倒也难得。”韩常缓缓垂下手中弓箭,转头淡然道:“你们谁上?”

    “我来!”金兵中一名粗壮的什长。手持骨朵,纵马而去。

    一骑一步。双方快速接近。那金兵什长手中骨朵在头顶上方旋了半圈,正待顺势砸下。那员步将却先一步甩臂,将套在小臂上的旁牌如飞碟般扔出,正击中金兵什长的胸膛。

    那金兵什长身体晃了晃,虽然凭着娴熟的控马技术,迅速调整体位,并未摔下马,但其攻击动作完全变形,再无半分杀伤力。

    那员步将得势不饶人。借着百步冲刺之势,凌空跃起,带着朝阳的霞光,一刀将金兵什长斩落黄尘,脑袋骨碌碌滚出老远。

    这回换成南大营那边高声欢呼,而金兵这边鸦雀无声了。

    狄烈一见那员步将的杀敌动作,心下松了口气。原以为会不会是何元庆。现在看来,还好不是。这位车骑郎将总算没有忘记自己是一旅的副旅长之职,并未放下将军指挥的职责,充当冲锋陷阵的猛士。

    第一混成旅中。除了杨再兴与何元庆之外,还能如此生猛的,只有一个人——第六重甲长枪都的都头,董先!

    董先拉过那匹战马,翻身而上,在战场上兜转了两个圈后,冷煞的目光从铁盔中射出,斩马刀平举,指向韩常。

    韩常咧嘴一笑,抬手左右一挥,两骑金兵如离弦之箭,从两侧冲出,一刀一枪,夹击董先。

    董先将骑兵旁牌再次套上,一夹马腹,无畏地迎将上去。

    当!一刀斩击在旁牌上。嚓!枪杆被沉重的斩马刀削断。

    董先从敌骑之间穿过,毫发未损,还砍断了一名金兵的环子枪,以一敌二,仍占上风。

    韩常的脸色更阴沉了,这时他也看出来了,这两名金兵也不是这员敌将的对手,若再被对手斩落马下,此番打击敌军士气的算盘就要落空。一念及此,本已下垂的弓箭,又抬起来

    便在这时,董先拨转马头,再度与两骑交锋。三骑堪堪接刃的一瞬,董先身体一折,一个“镫里藏身”,整个身体挂在右侧马腹,同时手中斩马刀探手伸出。那名使刀的金兵一刀从马鞍上方掠过,砍了个空。另外一名金兵扔掉断枪,拔出备用弯刀的金兵,则被突然伸出的斩马刀切断马脚,直接摔折了脖子。

    几乎就在董先得手后,重新端坐回马背上时,三十多步之外,那支泛着血光的箭镞也对准了他的后背

    狄烈突然拍马而出,就在他刚刚接近韩常时,那支蓄势已久的铁骨箭,堪堪带着满饱的能量离弦而出——仿佛有虚影一闪,然后这支铁骨箭便失去了踪影。

    在韩常目瞪口呆中,狄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刚刚离弦一尺、还来不及释放其强大动能铁骨箭一把抓住,轻轻转了个方向,递还给韩常。整个动作行云流水,快不可言嗯,很有几分功夫里面,杀人王两指夹子弹的风采。

    “韩都使,你不是要看我的宝锏噬血吗?那就收回你的箭,给我一个机会。”

    狄烈说罢猛地一挟马腹,向前冲出,身后是被他这一手单手夺箭所震憾的韩常及一众金兵。

    就这么一会功夫,场上的董先与仅存的那名金兵正进行第三回合碰撞。

    交手第一合,董先以一敌二,断敌骑枪;交手第二合,董先的斩马刀真正斩了马,致一敌落马折颈而毙;交手第三合,董先双手执斩马刀,硬碰硬与那金兵的大弯刀猛烈撞击。而金兵是单手执刀,哪里顶得住这股巨力?结果弯刀震飞,右臂脱臼,落荒而逃。

    董先连胜三局,杀两人伤一人,总算将之前被敌将惊人的箭术所压制的士气重新板回。开怀大笑着拨马回首,又见一金兵纵骑而来。

    董先伸出手指冲那名金兵摇了摇,然后再用手指对韩常点了点,意思再明白不过“他不行,你来!”

    但是,当那名金兵快要冲到面前时,董先却是一怔——这金兵有点面熟啊而且,他怎么不拔兵器,居然空着手冲过来了。

    战场上容不得发怔,董先一愣神间,那金兵已冲至眼前。董先反应极快,斩马刀由下而上,一刀撩出虽然马没跑起来,未能借助马势,但是对付一个空手的敌人,应该没问题吧

    董先这一刀没失手,斩在对手马颈上,鲜血狂喷。但对手早在其挥刀前一刹那,甩镫踩鞍,腾空而起,准确落在董先马鞍后,勒住他的脖子一拧,然后扬臂一甩,将其扔下马去。

    而前一刻还威风八面的董先,这一刻,却一动不动蜷伏在草地上。

    狄烈暗吁了口气,如果不是董先一个失神,没能驱动马匹,以他勉强够水准的骑术,未必能完成这个超级跳。董先的武力值之高,莫说是在天诛军中,放眼天下,也是排得上号的。不冒点险,还真没法一招收拾他。若是拖上几个回合,以董先首届教导营学员时与他这个总教官的长期接触,难保不被认出来

    “敌人太弱,不值得我祭出宝锏。”狄烈策马而还,对韩常如是说。

    韩常看看狄烈平静的面容,再瞅瞅那似乎是被拧断脖子的敌将,吞了一口唾沫,正想说什么,突然太原方向传来一阵枪声。

    狄烈立即道:“大帅有变,快走!”

    韩常悚然一惊,立即挥手,率领剩下的金军骑兵绝尘而去。

    金骑烟尘未散,看似一动不动的董先却从短暂的昏厥中醒来,抚着脖子慢慢站起,望着远去的敌骑发呆(。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三十四章 城外城内() 
狄烈当然不会伤害董先,他那看似凶狠的扭脖子动作,只相当于电影特效而已。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实际上,当他用一条胳膊勒住董先脖子的时候,另一只手却从后面伸入其头盔披幔内,用大拇指按压住董先的颈动脉窦,截断脑部供血,短短数秒,就可至其昏厥。这使得在三、四十步外的韩常等一干金兵,误以为董先被扭断了脖子。

    当然,狄烈在众目睽睽之下,玩的这一手瞒天过海,最关键的难点就是时间——他必须抢在董先醒来前,将韩常的金兵小队引走。而这时老天似乎也很帮忙,太原南关城方向传来了枪声。

    韩常没见识过火枪,自然听不出是枪声,但那个方向是银术可所率的骑兵大队入太原所经之处,突然传来这令人心惊肉跳的巨响,想来不是好事,既然示威目的达到了,当然见好就收。

    南关城驻守了整整四百火枪兵,牢牢锁住了太原南城开远门。此时暂代完颜突合速守城的太原步军副都指挥使高勇,原本想贯彻一下都管的意志,派兵出城打打反击,但远远看到几百眼黑洞洞的枪口,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自高勇以下的数千太原守卒,早就被这种连绵不绝的火力打得没了脾气,不敢擅自招惹,但银术可带来的援兵可没这等眼力见。尤其是银术可那五十骑亲卫铁骑,刚刚随着他们的大帅,将两淮之地搅了个天翻地覆。铁蹄所到之处,南军无不望风披靡,一个个自信心爆表。

    这支金军一边进太原,一边派出十余骑精锐铁骑,盯住南关城,以防天诛军突然出城袭击。

    南关城的天诛军是步兵,当然不会出城袭击骑兵,尤其敌骑所处的位置,还在太原城头的床弩及投石器保护之下。

    只是天诛军的沉默,却无形中助长了金军的气焰。就如同断后的韩常一样。十余名监视的金军铁骑也觉得,该给这伙贼军一个下马威。于是,他们使出惯技,绕城骑射。

    此时太原守将高勇正亲自跑到开远门的门洞下,指挥大批役夫将堵塞门洞的巨石土包移开,以便使援兵得以顺利入城。突如其来的枪声,令他哆嗦了一下,慌忙跑上城头。然后就看到之前还在耀武扬威的十余骑金兵,在南关城五、六十步外躺了一地。只有三个幸免于难的金兵,失魂落魄地跑回来。

    银术可这支援兵顿时骚动起来。这结果反差太惊人了。这几百金兵都是刚刚从胜利的战场上下来的,对于南军,他们在野外是压着打,围城时是圈着打,说白了,就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什么时候,打人不成反被踩了。

    血腥满地的现场,除了一滩滩刺目的鲜血,没有看到一支箭矢。谁也不知这些金兵是被什么武器打死的,难道就是适才那一阵炒豆般的爆响?

    这就是宗辅与突合速所说的“火枪”吗?果然威力不俗啊!

    身为一军之主的银术可,所得到的资料当然不是下面普通军兵可比的,很快联想到这可发巨声、杀人无形的武器,必定是这支名为“天诛军”的太行贼军的独特武器。虽然很疑惑一支贼军如何有实力弄出这等连建炎朝廷都没有的武器,但银术可在心里已打定主意,此次太原解围之后。一定要在贼军溃败时打一个反击,截获一批这种武器,好生研究一番。

    纵然如此,无端损失了十余名亲卫铁骑。仍令银术可大为痛心。他手头的骑兵本就少,一下被打掉一什人马,还是精锐,这损失不可谓不大。也正是因此之故,他没有按照以往战场军律,斩杀逃回的三名亲卫,只是狠狠抽打几鞭了事。

    接下来金军再不敢异动,直到开远门轰然洞开,吊桥垂降,在守将高勇的跪迎中,银术可一行昂然而入。

    里许之外的南关城天诛军战士也只能在城墙上冷冷看着,无法阻拦。

    狄烈与韩常一行来到开远门下时,正见南关城的一旅战士出来打扫战场,将走散的战马与死马全拉入城中,同时将金兵的尸体搜刮一空,割下带环左耳,炫耀着回城。

    见此情形,如果不是银术可留下的几名亲卫竭力阻拦,只怕韩常早就率队冲杀过去了。

    狄烈倒很希望韩常带队杀过去,甭管他的百步穿心箭是多厉害,四百支火枪都可以将他连带这支小队全轰成筛子。可惜,最后韩常还是在军令下低头,愤恨无比地盯了南关城上叫嚣的士兵一眼,策骑入城。

    当马蹄踏上吊桥厚实木板那一刻,狄烈心头也止不住一阵激动。

    太原城,我来了!然后,你就是我的!

    由于太原城内格局比较复杂了,为此守将高勇派了两名辅兵为向导,引领狄烈一行。

    太原的外城以防御为主,格局还算简单明晰,其四门共有二十四坊,每坊均有坊门、坊栅,白天打开栅门,通过小巷互相勾通,晚上实行宵禁,闭锁坊栅各自为阵。

    看到这种很适宜后世热兵器巷战的格局,狄烈也不禁暗暗点头。难怪当日太原失陷时,守将王禀居然还可以与金军打了好一阵巷战,最后实在不行了,才背负太宗牌位投河而死。而王禀的经历,似乎也在表明,在冷兵器时代,唯一能倚仗的就是城墙。城墙一失,所谓巷战都是浮云。中国几千年战争史,从没出现城池被破,守军还能以巷战将敌人打出去,并保全城池的战例。

    所以,在狄烈看来,这坊门、坊栅,与其说是防敌军入侵,不如说是防霄小更合适。

    狄烈一行在向导的引领下,经过南门正街的朝真坊、广化坊、袭庆坊、观德坊。再通过一座吊桥与瓮城,这才进入子城。尽管在此之前,狄烈已看熟了沙盘上太原子城的各种建筑微观景致,但此时身临其境,仍不免叹为观止。

    太原子城周长五里一百五十七步,几乎占去整个太原城一半之地,与外城相对应,有四座城门。南门为正门,有“河东军”城额,其它三门按所处方位分别命“子东、子西、子北”之名。子城中主要建筑群均为各类官署、仓库和民居。堪称是一座规模可观的城中城。

    当初宋太宗命三交都部署潘美重筑太原城之时,为了破坏太原风水,消除太原王气,取谐音以“钉”死太原龙脉,在子城的官署中修了大量丁字街,弄得道路错踪复杂,初来乍到的人极易迷路。

    进河东军门,街东为大备仓,此仓极大。几乎占去整个子城的三分之一,这也正是太原包括整个金西路军战备物资储备处。这里边的粮秣军器等物资。有从宋国搜刮来的、有从西夏强夺来的、有从故辽西京云中运抵的,用堆积如山来形容毫不为过,足够金西路军十数万大军从夏天征伐到冬天。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子城的正中是宣诏厅,它处于子城中显赫的位置,从四座城门均可直达。顾名思义,这里是宣布和传达皇帝制诏的地方。在过去,它是宣诏宋朝官家旨意的地方,而如今。它宣诏的对象变成了金国。

    对于这个中心建筑,狄烈只是随意瞄了一眼,他们这一行的目的地,当然不是这里,而是街北的太原府衙。

    进入北街之时,左右两个高大的仓库入目,这是太原军械重地军器库与军货库。

    狄烈注意到军货库半开的大门里有军士忙忙碌碌。正将一罐罐火油从库房里搬出来,堆放在平场上,估计是准备搬到城墙上去。不过看这火油如此之多,而士兵人手却少。看样子今日未必能搬得干净。

    狄烈摩着下巴的虬须,目光闪动,若有所思。

    经过军器库、军货库两个城中重地之后,太原府衙出现在眼前。

    在这个时代,这种宽宅大院、雕梁画栋或许在他人眼里已是不得了的星级建筑,但在狄烈眼里,远不如后世平遥古宅。一个看惯了摩天大楼的现代人,会为这种大型四合院所震惊吗?答案不言而喻。

    狄烈一行到衙门广场一侧拴好马匹后,韩常刚走到衙门前,就有一名管事出迎。两人交谈几句后,韩常扭头对一干金兵道:“你们到那边棚子稍等,一会有茶水点心供应,我去去就来。”

    韩常这话是对大伙说的,但目光却停在狄烈脸上。很显然,能让他堂堂一个马军都指挥使,放下身段这样说话,皆因这个武力强横的伍夫长。无论是女真蛮子,还是北地汉儿,真正打心眼里佩服的,还是身手不凡的好汉,这一点,无关身份尊卑。

    此时在府衙后院三进厢房内,又是另一番光景。

    管勾太原府路兵马事韩常,此刻便如一缠绵病榻的病夫,脸色腊黄,额头搭一条湿布巾,宽大的圆饼脸已缩成一团,眼睛满是血丝,嘴唇干裂,胡须纠结杂乱似这般模样,若把他扔到街角,十足一个病入膏肓的乞丐,都不用化装。更离谱的是,不光样子像,连身上的味都像——从他身上散发出的腐烂腥臭之气,弥漫了整个屋子。

    如果狄烈能看到完颜突合速这般模样,估计会狠狠搧自个两耳光:操!干嘛不在路上冒个险直接干掉银术可,然后回大本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