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时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好时光-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侍漏院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官员,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聊天,或是相互拜年。

    杨浩一介小儿,没几个认识的人,也说不上话,只得找了个背风之处,默默地等着。

    路过的官员都会下意识朝这边瞅一眼,谁家小子,这般年轻便出现在元日朝会上?

    莫不是哪家袭爵的宗亲,或者勋贵?

    这是杨浩第一次在宫中亮相,故而很多人不熟悉,一时反应不过来。

    待搞清楚是扶摇弟子之后,纷纷露出恍然神色,旋即却又有几分诧异。

    他来做什么?

    论官职,杨浩连七品都不到。

    论爵位,东京城里侯伯满街走,一个县子压根排不上号。

    奇怪!

    在迎接百官疑惑目光打量的同时,杨浩也在奇怪,为何要让自己来上朝呢?

    也许离开的时候,会有答案吧!

    杨浩表现的很淡定,趁难得才有的入宫机会,默默四处打量着。

    说实话,一路走过来,大宋皇宫实在有点寒酸。

    与后世的紫禁城,哪怕只剩下遗址的唐大明宫都无法相提并论。

    皇宫大小,某种程度上也对应了国力,或者说天家气魄。

    大宋的皇帝都太平和,甚至有点懦弱。

    没有秦皇汉武、唐宗那般雄才伟略之主,以至于整个两宋都显得积贫积弱。

    以前觉得是大宋官家克制,宁愿委屈自己,懂得爱惜民利。

    但在大宋经历了一年半载之后,开始有另外的看法,想来应该是迫不得已。

    享乐!

    如果可以,有谁会拒绝呢?

    兴许赵祯一心想要革新,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杨浩这边想入非非的时候,那边有钟声敲响,杨浩跟随队伍一同前往大庆典。

    这是大宋皇宫主殿,类似于后世紫禁城里的太和殿,只有重大场合,或是典礼之时才会开启。

    元日当然是其中之一,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百官与各邦国使节朝贺,无比隆重。

    杨浩因为职爵较低的缘故,坠在最后面,根本瞧不见御座上的皇帝,也听不清楚说什么。

    只能跟着众人,依样画葫芦,行礼便是。

    百官朝贺之后,是各邦国使臣,当先而行的是辽国人,《澶渊之盟》宋辽结为兄弟之国,是平等关系。

    每年元日,帝后生辰,或是重大庆典,都会派使臣相互道贺。

    其后便是西夏、高丽、交趾,以及河湟吐蕃,西南边陲的一些小部落使臣。

    一一前去向大宋皇帝朝贺新春,杨浩重点关注的是秃发的西夏使臣,他们今年首次以臣子身份前来朝贺。

    还有河湟吐蕃…使者!

    小小的河湟之地,竟然来了三个使者,分属于三个部落,但据说是父子兄弟一家人,关系真是好乱。

    要前往西北,这些少不得要了解一下。

    杨浩甚至怀疑,今日让自己来参加元日朝贺,原因不会就是这几个使臣吧?

    可是瞅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至于使臣与皇帝的对话,不好意思,距离太远听不清楚。

    冗长的礼仪,使得朝贺持续了很长时间,不少熬夜守岁的官员都耸拉着眼皮,昏昏欲睡。

    趁人不注意的时候,还会偷偷打个哈欠,直到许久之后朝会结束,开始赐宴。

    元日赐宴,已是传统,能够参加之人也算是荣幸。

    但等宫廷美味菜肴端上来的时候,杨浩大失所望,手艺不见得比杨楼高多少。

    食材或许精致名贵,但是烹制之法,色香味都颇有差距,难怪赵元俨那等老饕宁愿流连街头巷尾的食肆小店。

    更糟糕的是,今日飘着雪花,天气太冷,每道菜端上来的时候都已经冰冷,哪里能下咽?

    故而大部分人都是看着宫廷御宴,饱饱眼福,勉为其难象征性地吃两口,然后与官家共饮一杯屠苏酒,就算完事了。

    说是宴会,实际上都饿着肚子,疲惫困倦,这时候当真想念来一杯抵抗小饿小困的奶茶……

    熬到快午时,赐宴总算是结束,据说官家午后会前去太庙祭祖。

    杨浩终于如蒙大赦,准备尽快出宫,回家好好饱餐一顿,然后美美睡上一觉。

    奈何没走几步,便被一个小内侍拦住了,官家召见。

    哦,原来这才是今日入宫的缘故,那何必让我来这么早呢?

    杨浩满心不乐意的时候,后背却迎来了许多人的目光,或羡慕,或嫉妒,或好奇。

    元日臣子单独觐见的情况很少,如果有,则是莫大的殊荣。

    这个杨浩,小小年纪,破格参加元日朝会已经实属难得,而今竟蒙官家专门召见,着实让人啧啧称奇!

第一二四章 一路向西() 
庆历五年春,元日,帝宣召,浩入禁中。

    后世史书上,只有这样一行简单的记录,再无只言片语。

    以至于无论后世,还是庆历五年当时,都有许多人揣测,杨浩元日觐见所为何事?

    或者说,官家宣召他有何吩咐?会是什么特别的事情吗?

    很遗憾,当时没有旁人在,外人不得而知。

    杨浩出了文德殿,也是三缄其口,什么都没说,好似什么都没发生。

    以至于没有人知道君臣之间奏对内容,到最后甚至成为一桩悬案。

    许多年后,有人甚至将之列为《宋史未解之谜》……

    ……

    杨浩从宫中出来,回家倒头睡了半日,醒来之后二话不说,一家人继续开心过年。

    新年之后,便要启程西去。

    不过,暂时对外的说辞则是回华阴老家祭祖,有些事情,不能太高调。

    听闻杨浩要暂离东京,相熟的纨绔合伙人们纷纷赶到杨楼,为杨浩设宴饯行。

    祭祖肯定是借口!

    新年之前,或是清明时节倒也罢了,新春之后祭哪门子祖呢?

    此番西去,定有缘故。

    几个纨绔子弟都有揣测,不过杨浩不说,他们也不好多问。

    “三郎啊,你出去一段时日也好。”

    “没错,兴许官家也是为你好…”

    “对对,免得啊……”

    听到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莫名其妙了许久,杨浩才反应过来,感情都自己被外派,是为避开、冷却与曹家的恩怨。

    看样子,这般认为的不在少数!

    好吧!

    正好不用费唇舌解释什么!

    沈放算是半个知情人,自打杨浩将生意托付给姐姐沈媛,他便隐约知道了什么,并且跃跃欲试。

    送走了高遵裕、潘孝文、王景元、石俊等之人,沈放笑了笑,凑近了低声道:“杨三郎,商量件事,让我随你一起去西北吧!”

    杨浩微微诧异,旋即皱眉道:“你…算了吧,西北苦寒之地,何苦遭罪?”

    沈放饶有兴致道:“我就想去闯闯,天高地广,总好过东京四四方方,百无聊赖,免得总被唠叨不学无术。”

    “往后再说吧,这一遭就算了…”

    杨浩摆摆手:“还有,必须得令尊令堂同意,否则我可没那个胆量。”

    沈放不服气道:“不就是榷场使嘛,又没什么危险,你把生意全交给阿姐都放心,难不成还怕我与你一道去赚几个钱?”

    “不是钱的问题。”

    “那是什么?”

    沈放鬼机灵,立即追问,想要套话。

    杨浩摆手道:“你少掺和,好好留在东京,协助令姐,抛头露面的事情还得你出面,回头少不了你的好处。”

    “好吧!”

    沈放无奈,垂头丧气道:“阿姐让我转告你,早去早回,一切小心,一路顺风。”

    “嗯!”

    ……

    沈放走了,绿袖来了。

    手中端着托盘,清粥小菜,一盅羹汤。

    绿袖声音婉转道:“知道公子吃了不少酒,特意做了些醒酒暖胃的吃食,还请公子莫要嫌弃。”

    杨浩抬头看了一眼,颇为精致,闻起来味道也不错,当即称赞道:“没想到小姐除了歌舞双绝之外,厨艺也厉害。”

    绿袖悠悠道:“哪里,耳濡目染而已,杨楼乃是东京美食名府,久在此间,自然有所长进。

    公子是美食大家,能入公子法眼,是绿袖的荣幸。”

    杨浩笑道:“小姐吩咐下人去做即可,何必自己动手,若让东京公子哥们知道了,肯定会骂我不懂怜香惜玉的。”

    “哪里,身为女子,能为……素手调羹乃是本责,也是一种幸福……只是奴家甚少有机会罢了。”

    呃……

    这话说的,那些欲言又止背后,让人想入非非啊!

    “会的,将来肯定有机会的…”杨浩讪讪一笑,端起羹汤,遮掩尴尬。

    “听闻公子要离开东京?”

    “嗯,回华阴老家祭祖,顺便办点事情。”

    杨浩道:“小姐在此,尽可安心,沈…放会打理一切,绝不会有人为难小姐。”

    “哦…”

    绿袖点点头,似又不舍,轻声叮嘱道:“出门在外,公子一切小心,一路顺风。”

    “多谢小姐。”

    “公子慢用,奴家告退。”

    绿袖悄然退出,回到房间之后,立即遣开奴仆,修书一封。

    字里行间完全是一封问候闺中密友,恭贺新年的寻常书信,但落到特定之人手中,则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

    临走之前,杨浩又去了一趟玉津园。

    每个月向卫国长公主汇报时成例,不可轻废。

    “也不知皇兄为何要将这些交给我,看起来十分费劲。”

    卫国长公主很意外,也很突然,莫名就成为皇家投资掌舵人,本想拒绝,但王守忠苦口婆心,实在无从拒绝。

    加之整日着实闲得无聊,且与杨浩有关,与那些新奇之物有关,未果长公主也算饶有兴致,这才勉为其难答应。

    “慢慢看便是,不着急…长公主聪慧过人,要不了多久就熟悉了。”

    “要不你教我?”

    “呃…臣要去西北一趟,暂时不在东京,恐怕等归来之时,长公主已经自学成才。”

    “你去西北?”初次闻讯,卫国长公主不禁错愕。

    “是,不过我离开期间,每月的账本还是会照例送来,请长公主放心。”

    卫国长公主默默点头,轻伤道:“一切小心,一路顺风。”

    ……

    一切小心,一路顺风。

    前后三位佳人,完全相同的叮嘱。

    杨浩心中泛起一丝古怪的感觉,不禁莞尔。

    过了正月初七,天气开始转晴,积雪开始融化,杨浩收拾好东西,启程西去。

    作为镇戎军榷场使,好歹陪了几个小吏与随从。

    反正都是在大宋境内,安全问题杨浩并不担心,不出所料,随从之中,眉宇多有凝重神色,性情沉默的那一位很可能是保镖。

    反正庞籍答应过,此去西北,安全无忧,杨浩相信老相公会信守承诺。

    正月初八,拒绝亲友出城相送,一早杨浩便出了新郑门,踏上向西的官道,一路向西。

    杨浩坐在马车上,闭目养神,思索之时,却猛然听到一阵熟悉的狗叫声……

第一二五章 青山干柴再燃日() 
大黄来了!

    悄无声息地跟了上来,直到出了东京数十里,已经不方便将它送回去,老伙计才发出吠叫。

    天寒地冻,路旁还有积雪尚未融化,大黄跑在外面,想必很冷。

    杨浩立即将老伙计抱上马车,抚摸狗头,不知该说什么好!

    为了怕亲友担心,他拒绝让人相送,哪曾想大黄不仅来送,而且要与自己相伴西行。

    也好!

    虽说强行将它送回东京也并非不能,但杨浩想了想,还是不要辜负大黄狗的一片忠心诚意。

    一路西行,有狗相伴。

    就如同当初从渭河里爬上来,一起面对这个陌生世界,一路东向潼关一样。

    一人一狗,再度相伴远行。

    虽说已算是初春时节,但春寒料峭,尤其是一路往西北方向,本就是苦寒之地。

    旅途艰苦是必然的,不过好在有马车可行,车厢里铺着毡毯,穿上皮毛衣物之后,倒也舒适。

    毡毯上铺设有小几,上面备有干果蜜饯,笔墨纸砚,方便一切需求。

    如果换作女子乘车,据说还可以配备火炉,甚至是恭桶,吃喝拉撒一应可以在车上解决。

    如果不是车轮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颠簸,一路倒也舒坦。

    从东京一路向西,杨浩算是真切体会到什么叫作——车马劳顿。

    过了洛阳,抵达陕州,昔日这里大量安置灾民的棚户都已经不见。

    至于灾民,大都被纳入厢军,成为一群没有多少战力,只求全家一口饭的累赘群体。

    有造反的流民,没有造反的士兵,这是大宋一贯的态度。

    以募兵抵消流民之害倒也并非不可行,但前提是灾祸少一些,但大宋……

    过潼关,入关中。

    渭河两岸的村长正在恢复生气,去岁的丰收终于让前年水灾,流离失所的百姓重新站稳脚跟,得以有喘息之机。

    尤其是华阴县,做的蛮不错。

    趁着冬春农闲之时,各处都在修路修渠,为春耕做准备。

    足可见如今的华阴县令是个有远见,勤政爱民的好官。

    也是,尹洙可是当过一路经略判官的要员,入朝为六部九卿担任要职都没问题,更别提治理一县之地了。

    杨浩没有去拜见尹洙,也没有看看自己在华阴的百户食邑,但在渭河边停留下来。

    此番出京,一个理由便是祭祖,好歹也做做样子了。

    不管怎么说,自己与大黄狗是从渭河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到底不同。

    另外也是受婶娘杨田氏之托,在此处祭奠两位素未谋面的“兄长”。

    大黄狗在河边不断来回跑动,不断摇着尾巴,时不时盯着奔流的河水狂吠。

    看来聪明的大黄也知道从这里而来,兴许还在想着从这里再回去。

    “大黄,回不去了。”

    杨浩摸摸狗头,时空旅行从来都是单向的,没有回程票。

    既来之,则安之。

    已经一年多,杨浩早就想明白这个道理了。

    也从一个冷眼旁观的看客,变成一个要做点什么的参与者。

    哪怕并非崇高地为了民族,为了天下黎民,只是为了“旅途”能有一段好时光,大宋好时光。

    ……

    尹洙来了,意料之中,却也出乎意料。

    好歹是旧相识,途径贵地,见个面相互寒暄一下是应该的。

    杨浩没想到的是,尹洙竟是与自己道别的。

    尹师鲁病了!

    不过数月时间,整个人显得格外憔悴,佝偻着身体,哪怕身上裹着厚厚的皮毛衣物,依旧瑟瑟发抖。

    看这架势,病的不轻。

    “师鲁先生,你还好吧?”

    “暂时应该不会一命呜呼。”

    尹洙笑了笑,看起来倒是相当豁达,心态良好。

    “先生病体,该早日延医问药,安心休养才是。不若暂且上疏官家,辞了华阴县的官职。”

    “已经辞了。”

    尹洙苦笑道:“希尹兄来了信函,邀我前去邓州休养。”

    “原来如此!”

    杨浩恍然,看样子范仲淹对同僚还是相当照顾的。

    “邓州地处中原,气候更温暖舒适一些,有利于您安养。”

    尹洙微笑道:“希文也是这么说了,而且老朋友相见,把酒言欢,心情也会舒畅不少。”

    这倒确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