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时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好时光-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

    赵元俨闻言,动了动嘴唇,笑道:“最后能吃到一顿三郎烹制的佳肴,死而无憾。”

    “王爷,您快别这么说…”

    杨浩鼻头有些酸,低声道:“小子希望您老好起来,往后天天给您做饭。”

    “哈哈,你小子有这份心就好,可惜啊……唉,往后每年忌日,记得烧几道菜,祭奠孤便是。”

    “嗯!”杨浩红着眼睛,连连点头。

    “那土豆、玉米、辣椒……”

    赵元俨仿佛又变成了那个惦记美食的老饕客,精神似乎好了许多。

    杨浩心里却咯噔一下,这不会是传说中的回光返照吧?

    “您放心,酸辣土豆丝、玉米羹、辣椒炒肉等,各色菜肴都备好了,还有一瓶小子新酿的梨花白酒水,等着王爷品尝呢!”

    赵元俨点点头,似乎甚是欣慰:“那就好,孤有幸成为大宋品尝新粮食的第一人,也算有福。

    到了地下,好将新粮食的滋味说与太祖、太宗、先皇知晓,让他们泉下有知,也高兴高兴。”

    “应该的,这些都是王爷您护下的宝贝。”

    杨浩歉然道:“那天…小子不该麻烦王爷的,累您拖着病体奔波……”

    “心地善良的孩子。”

    赵元俨轻笑道:“你不必自责,那日是孤这辈子最开心,最欣慰的一天;

    而且是你救了孤一命,让孤多活了半载时光…”

    “啊?”

    杨浩不免有些惊讶,这话从何说起?

    涉及皇室内部的龌龊,赵元俨自然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语重心长叮嘱道:“三郎,你是聪明的,把从扶摇子那学到的本事都拿出来。

    往后好好为官家,为大宋尽忠。孤看好你,望你成为官家的肱骨之臣,大宋国之栋梁。”

    “谨遵王爷教诲。”

    当着皇帝的面,老王爷临终叮嘱,杨浩自是欣然答允。

    说话间,邱泽昕进来,轻声道:“官家、王爷、长公主到了。”

    杨浩恍然,搞了半天,第三位客人竟是长公主。

    王守忠连忙前去迎接,杨浩也告辞出门,前去准备上菜事宜。

    不想刚出内院门,一抹杏黄道袍出现在面前。

    “清虚灵照大师…”

    杨浩正要招呼,脑中灵光一闪,讶然道:“长公主?”

    一旁的王守忠见状,轻声道:“没错,三郎,快见过卫国长公主殿下。”

第九十八章 皇家辛秘() 
乌龙!

    搞了半天,清虚灵照大师不是什么幽居的嫔妃。

    而是卫国长公主,官家赵祯的亲妹妹。

    有个很男孩,或者很道家的名字——赵志冲。

    想当然害死人啊!

    当时只想到自古以来,不乏嫔妃入道先例,唐朝的杨玉环是一个。

    大宋就更多了,仁宗郭皇后、哲宗孟皇后皆是如此。

    以至于忘了还有一种情况——公主出家。

    比如唐朝太平公主曾短暂出家,玉真公主终其一生都是女道士。

    却不知这位卫国长公主又是因何入道?

    明明是皇家金枝玉叶,何以整日愁眉苦脸待在玉津园中?

    杨浩不解,但趁着上菜的间隙,他发现一个异样现象。

    卫国长公主时不时与赵元俨说话,但与赵祯,似乎没有半点交流,兄妹俩很是疏离。

    杨浩猛然想起卫国长公主说过的话,自小被带离生母。

    那个形象恶劣的嫡母,应该就是章献太后刘娥了,却不知她生母是何人?

    重点是后来被兄嫂逼婚,当时杨浩以为是官宦之家,兄嫂贪慕富贵,将妹妹强行嫁入宫中。

    如今看来,似乎恰恰相反。

    至于兄长休妻,更确切说应该是——废后!

    如今的曹皇后之前,曾有一位郭皇后,被废幽居,后来病亡。

    难不能郭皇后被废,起因是卫国长公主?

    啧啧!

    皇家的事真是复杂,匪夷所思!

    杨浩心中不免泛起一个猜想,当初赵祯到底打算将妹妹嫁给谁?

    以至于闹出这么大的幺蛾子。

    隐约记得,赵祯后来将长女福康公主嫁给他的表弟李玮。

    隔辈成婚,以至婚后夫妻不睦,闹出了公主与太监畸恋,夜闯宫门的闹剧,引起轩然大波。

    好吧!

    看来赵祯不是一个好家长,在安排妹妹、女儿的婚事上,着实算不上英明。

    唉!

    杨浩感慨大宋几位公主的悲惨命运时,王守忠冷不丁地凑了过来。

    “你因何叹气?”

    “没什么…感慨王爷的病情…也没料到长公主的身份。”

    杨浩支支吾吾,在王都知面前,完全扯谎是不智之举。

    “你原以为长公主是何身份?”

    “这个…”

    王守忠笑道:“你素来聪明,怎么此事犯了糊涂?

    也不想想,若是宫中某位娘娘,哪怕是被废幽居的妃嫔,能让外男接触?”

    “呃…是啊!”

    杨浩讪讪点头,心中暗自腹诽,当初不就担心这个吗?

    再者,按理说皇家礼法森严,公主也不该与外男接触,结果呢?

    你们好似还故意把我留在玉津园,创造机会,又该怎么说?

    王守忠似乎看穿了杨浩的心思,笑道:“若非你谨守礼仪,又难得让长公主心情舒缓,你以为官家能容你?”

    讲不讲道理?

    杨浩很无奈,又不是自己主动去招惹的?完全被动的好吧?

    “那往后,玉津园我便不去了…”

    “去!”

    “呃…”

    杨浩闻言,微微错愕,讪笑道:“这不合适。”

    王守忠道:“别多想,这是官家的意思,你若能说动长公主回心转意,与官家和解,便是大功一件。”

    “这个…”

    看今日情形,再联想到卫国长公主的言辞,杨浩觉得他们兄妹的误会可能有点深。

    而今想来,赵元俨多番出入玉津园,应该就是去做和事佬,似乎成效不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哪是说解就能解开?

    这是一个苦差事,杨浩不想答应。

    王守忠低声道:“这是八王爷的夙愿,你没看他临终之前还在为此努力?你难道不想替八王爷完成遗愿?”

    道德绑架!

    “此事也是官家的心结,身为宋臣,当尽忠王事,你总不是不忠不义之辈吧?”

    变本加厉的道德绑架啊!

    好吧,瞧这架势,不答应似乎是不行了。

    “我尽力而为,不保证成功。”

    “嗯!”

    王守忠还算通情达理,点头道:“原因你该知道一些吧?长公主似乎都说与你了。”

    “知道一些,不全明白…”

    杨浩瞥了一眼远处的张隐歌,看来他是赵祯安插的耳目,往后得小心。

    “长公主是官家的亲妹妹。

    “哦…”

    “同父同母的嫡亲皇妹。”

    “哦…啊,什么?”

    杨浩以为自己听错了,讶然道:“长公主也是宸妃娘娘……”

    “嗯!”

    王守忠点头道:“长公主生于乾兴元年夏,是先帝的遗腹女,官家生母宸妃娘娘所出。

    时先太后抚育官家,执掌政局,恐有人借宸妃娘娘生事…故将公主养在杜贤妃名下。”

    皇帝生母,若再诞下皇女,地位必然提升,可能形成威胁。

    身为皇后,刘娥将皇女养在其他嫔妃膝下,抑制李宸妃,合乎逻辑。

    只是到底出于政局考虑,还是私心作祟,就只有刘娥自己知道了。

    结果是李宸妃不得见一双儿女,孤苦伤怀,早早亡故;

    卫国公主从小失去母爱,性格沉郁;也是如今兄妹失和的一大缘故。

    一切的悲剧,皆是源于刘娥当初之举。

    从结果上来看,她做了一件恶事。

    赵元俨指责刘娥苛待李宸妃,也并非没有道理。

    相比于死后穿着皇后服制下葬,李宸妃想必更愿意儿女承欢膝下。

    王守忠道:“后来八王爷告知,官家才知道长公主身份,对其格外关爱。唯独婚事上,出了些许岔子。”

    “哦…”

    故意装傻的结果,是王守忠的白眼。

    “郭皇后是先太后所立,她欲将长公主下嫁其弟郭中和,并得了先太后首肯。”

    王守忠道:“长公主本与先太后……不亲近,加之某次郭中和入宫宴饮,对长公主有失礼之举。

    故而长公主不愿下嫁,官家心疼幼妹,本欲取消婚约。

    然郭后口称婚约乃先太后懿旨,指责官家忤逆,为此起了争执,不慎抓破了官家的颈项。”

    后面的剧情众所周知,吕夷简为首的大臣们以此为由,推动废后。

    外界的传言是郭后善妒,因赵祯宠幸其他嫔妃而愤怒,原来真正的缘由竟是小姑子。

    “郭后虽然被废,但郭家世代为平卢节度使,驻守代北。

    官家少不得做些姿态,故有传言欲复立郭氏……郭中和与公主的婚约取消,嫁了颍川王府的一位郡主过去。”

    杨浩表示理解,废黜是对郭皇后的不满,对郭家的警告。

    但因郭家手握兵权,少不得还需笼络,打一巴掌,少不得给颗甜枣。

    赵祯这个皇帝,也是无可奈何。

    “官家不易,但长公主不解,一直对此深有误会。能不能化解,就靠你了。”王守忠苦笑一声,拍拍杨浩的肩膀。

    杨浩刚想说点什么,却突然听闻内室之中,赵祯大声疾呼:“御医,快传御医……”

第九十九章 刺王杀驾() 
荆王赵元俨真的到了弥留之际。

    杨浩站在门口,瞧见餐桌上的食物基本都动了。

    尤其是土豆丝、小炒肉、玉米羹,几乎是光盘行动,梨花白也喝了一小杯。

    看样子,这些新粮蔬很合八王爷口味。

    果然是回光返照!

    吃饱喝足之后,赵元俨最后强打起的精神顿时黯然,不过嘴角浮起一抹满足的笑容。

    然而真到了撒手人寰的那一刻,没几个人能坦然,尤其是心有牵挂之人。

    赵元俨到底放心不下自家子孙,吞吞吐吐恳求皇子侄子,替自己管束荆王府上下,赵祯自然点头应允。

    最后时刻,赵元俨的两只手分别抓着赵祯和赵志冲。

    可惜没能将兄妹俩的手放在一起,老王爷便闭上了眼睛,溘然长逝。

    庆历四年秋八月,荆王赵元俨薨!

    ……

    赵元俨的子孙本就恭敬立在院外,闻听噩耗,同时恸哭落泪,悲声大作。

    赵祯也红着眼睛,但碍于君王身份,并未哭出声,亦未落泪。

    而是站在病榻前,伫立良久,默默送皇叔最后一程。

    卫国长公主平日里悲戚沉郁,这等场合下,却也没有哭。只是站在角落里,默默出神。

    仔细说起来,兄妹俩在这方面倒是性情相似。

    杨浩默默将余下的半瓶梨花白洒在树下,抬头看着天空,他担心一低头,会有不争气的泪珠滚落。

    荆王府上下早就预料到这一天,故而准备妥当。

    银安殿上立即搭起灵堂,赵允熙一片落泪,一边命人给父王更换寿衣,装棺入殓。

    其他子孙则纷纷开始跪灵举哀,烧纸祭奠,一切井然有序。

    赵祯默默看着这一切,许久说不出话来。

    荆王府准备的如此妥当,自己竟丝毫不知,可见是皇叔故意隐瞒。

    他最后的时间全都为自己谋划,宗室、皇嗣、母亲的名分,兄妹关系……

    八叔用尽了生命最后的时光,为自己做了许多事情。

    竭诚尽忠,拳拳爱护,为臣为叔,于公于私,赵元俨都做到了极致。

    感谢的话太晚,也没有意义。

    唯一能做的,便是办好其身后事,并善待荆王府子孙……

    追封、丧礼、祭奠,这些必然要很隆重。

    不过要等到回宫之后,下达诏书,另做安排。

    至于今日,简短的祭奠之后,天色已经不早,该起驾回宫了。

    身为皇帝,江山社稷系于一身,轻易不能在皇宫外逗留。

    赵祯看了一眼远处的妹妹,今日终究未能达成所愿。

    不过能坐下吃顿饭已经不错了,哪能一下子奢求太多?

    王守忠悄悄奏报,已经知会杨三郎详情,由其来劝说,兴许会有转机。

    但愿吧!

    这小子,总是能给人惊喜。

    ……

    赵祯、卫国长公主都准备离开,杨浩自然也不例外。

    至于祭奠,过两日再来吧!

    只是不知华阴县男的低微身份,能否排的上号。

    不过能在老王爷临终前,为他烹调一顿美食,也是欣慰之举,不留遗憾。

    不过劝解卫国长公主那桩苦差事,杨浩想想就头大。

    偏生王守忠搞道德绑架,连拒绝的机会都没有。

    现如今听了那么多的皇家辛秘,若是再不办事,那就真是活腻歪了。

    唉!

    至于到底怎么办,再想办法吧?

    出了王府大门,杨浩瞧见恭送圣驾的赵允熙被打发回去,主持丧仪祭奠。

    也不知是出于尊敬,还是礼仪要求,赵祯兄妹都不曾直接乘车轿出院,而是从正门外启程。

    赵祯没有立即登上车驾,目光落在恰好走近的妹妹赵志冲身上,嘴唇几动,似乎想说点什么。

    然而不等他开口,异变陡生。

    两支羽箭毫无征兆地飞了过来,直奔赵祯兄妹所在之处。

    刺王杀驾!

    杨浩心中第一时间蹦出这个词来。

    以前在小说、影视剧中常见,而今真真切切发生在眼前。

    谁也没料到,荆王府大门前,竟然有人突然行刺圣驾……

    侍卫们脸色大变,王守忠一颗心更是跳到了嗓子眼。

    “护驾!”

    王守忠大喊一声,立即伸出双臂,扑上前挡在赵祯身前。

    所谓忠仆,不过如此。

    不过王都知并未因舍己救驾而呜呼哀哉,有个飞快地身影,挡开了羽箭。

    张隐歌!

    杨浩都没看清楚这个小太监的移动轨迹,只见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身跃起,挡开了两支羽箭。

    落地之时,护在了卫国长公主身前,忠仆品质,彰显无疑。

    趁着这个空档,一众禁卫军扑了上来,护着官家与长公主。

    赵祯有些惊诧,但到底是经历过风浪的九五之尊,还算淡定。

    顺势抓住妹妹的手腕,拉住花容失色的赵志冲,在侍卫的掩护下,退向王府大门。

    羽箭还在射来,并有一群蒙面武士持刀冲了上来,显然不打算放弃。

    天知道刺客还有什么手段,此时此刻,回荆王府是最安全的选择。

    杨浩出了王府大门,见状顺势躲在墙角,亲眼目睹了刺客与禁卫军短兵相接的过程。

    赵祯今日来探病,事出仓促,本身准备有限,护驾的兵马相比于平时略少。

    更不像平时,提前有捧日军、皇城司的人探查路线,排查隐患。

    今日被突然袭击,禁军仓促应战。

    刺客似也都是一等一的好手,竟丝毫不落下风。

    但也没什么暖用,赵祯兄妹已经被护送到荆王府门口,王府侍卫也已闻讯出动。

    只要进了王府大门,刺客必然铩羽而归。

    不过这些刺客像是不怕死一般,飞蛾扑火般朝赵祯兄妹冲来,禁卫军将士竟难以抵挡。

    还是张隐歌出手,才让两名刺客停下脚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