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守住了吴县,吴郡的大局就不会受到影响。
刘修看向黄忠,道:“汉升,此番多亏了你。”
黄忠抱拳道:“大王谬赞了。末将有功劳,但如果不是张公等人誓死抵抗,恐怕末将到了吴县,即使夺回吴县,那也是一片残骸废墟了。”
刘修微微颔首。
这一战,少了张昭等人不行,但少了黄忠也不行。
刘修话锋一转,说道:“此战诸公的功劳,本王自有安排。张公,关于吴国各郡各县的官员,你有何看法?”
这一问题,涉及的是官员的调整。
吴国归降了,官员必定会调整,否则刘修难以放心。
只是怎么调整,又是极为重要的。
张昭抬头看了刘修一眼,他心中思虑着,刘修这是真的询问,还是另有意图呢?
刘修说道:“尽管说,本王想听听你的看法。”
张昭听了后,深吸口气道:“大王,老夫认为吴国官员的安排策略,应当是郡一级小调整,县一级大调整。”
刘修问道:“此话何解?”
张昭解释道:“吴国各郡,虽说地方不宽阔,不能和楚国、魏国相比,也是下辖几个郡。”
“如果要撤换所有官员,楚国方面,恐怕一时间无法抽调这么多人。”
“而且全部更换,也容易造成动荡。”
“所以老夫的建议是,原吴国郡守一级的官员,在吴国各郡范围内交换。”
“如此,他们的反应不会太大。”
“至于县一级的官员,这是根本。为确保各县都在大王的掌控中。老夫建议,从楚国抽调各县能力出众的县令,全部和吴国县令交换。”
“吴国的县令,去楚国做县令。”
“楚国的县令,到吴国各县做县令。”
“如此,各郡的太守虽然还在吴国,但实际上,对县一级的掌控会削弱很多,而大王能直接掌控各县。”
“时间一长,各县心向大王。而进入楚国各县任职的吴国县令,很快也会被同化。”
“至于小调整的太守们,小范围调整后,再缓缓调整即可。”
张昭侃侃而谈,说了一个大体方针。
刘修听完后,眼睛明亮。
张昭的建议很不错,如此安排,刘修就能在短时间掌控吴国各县。只要平稳过度,吴国的各郡很快就全部心向刘修。
刘修夸赞道:“张公不愧是孙氏的老臣,能力出众。张公的计策,本王采纳了。”
张昭道:“大王圣明。”
刘修心中思考着,道:“张公才能出众,便调入楚国中枢任职,担任楚王府长史吧。张公可愿屈就?”
张昭拱手道:“老臣愿意!”
楚王府长史,是接近刘修核心的官职。
虽说,这暂时不是楚国的核心中枢,但这是楚王府的核心。
只要他在楚王府立足后,进一步成为楚国中枢的大臣,那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陆绩、顾雍、朱治等人闻言,都是欣羡无比。
张昭可谓是一步登天了。
不过想一想,也不奇怪,张昭辅佐孙氏两代主君,在江东立下汗马功劳。
归顺刘修得到重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刘修说道:“张公,吴国官员调整的事情,就由你亲自负责。需要调整的地方,直接找蒯良、伊籍即可,他们会协助你的。”
“喏!”
张昭拱手应下。
刘修的目光,落在了陆绩、顾雍和朱治身上。
张昭有所赏赐,陆绩、顾雍和朱治自然是不能漏掉的。
第784章 嘉奖令()
刘修沉声道:“陆绩听令!”
“卑职在!”
陆绩站出来,拱手行礼。
此时,陆绩的心中也颇为兴奋。
作为一开始就归顺了刘修的人,如今刘修论功行赏,陆绩自是有大功的。
刘修说道:“楚国和吴国交战,你在吴国后方穿针引线,促成张公归顺楚国,促成张辽、荀攸送入楚国,你之功劳,本王都记在心中。今日,本王任命你为扬州刺史,主政扬州。”
陆绩拱手道:“臣比不负大王厚望。”
此刻的陆绩,心头兴奋无比。
他心中想着刘修会嘉奖,却没有料到,会有这般的赏赐。
让他担任扬州刺史。
换句话说,他现在便是主政扬州的人。
顾雍、朱治此刻,也是无比惊讶,因为刘修给予的太重了。
要知道,陆绩是吴国的人。
如今刘修直接任命陆绩为扬州刺史,赏赐不可谓不重。
不过两人想到刘修的话,也就释然了。
张昭归顺楚国在先,荀攸、张辽送往楚国在后,这两件事发生时,吴国还存在。这就意味着,陆绩早早就已经归顺了楚国,陆家也早已经归顺了楚国。
有这样的缘由,重赏陆绩也在情理之中。
刘修目光看向顾雍和朱治,这两人刘修也是知道的。
顾雍有宰相之才,朱治有用兵之能。
这两个人都是人才。
刘修说道:“顾雍、朱治,你二人的才华,本王是知晓的。此番抵抗魏军攻打,你们也立下功劳。不过让你们担任一郡太守,却也屈才了。不如暂留本王身边,如何?”
顾雍拱手道:“卑职愿意。”
朱治也道:“卑职愿意。”
两人都不是短视之人。
能够在留在刘修的身边,这才是真正的机会,才能真正有所发展。
楚国一统吴国,和曹操决战指日可待。
如今的情况,谁都清楚楚国有一统天下的可能。
留在刘修的身边,将来刘修登基称帝,那他们便是从龙之臣。
刘修微微颔首,脸上露出笑容。
如果顾雍和朱治不愿意,刘修也不会强求。他想栽培两人,但前提是两人能心甘情愿。看现在的情况,倒也是不错的。
刘修摆手道:“夜深了,诸公早些下去休息吧。”
“喏!”
众人闻言,便都告辞退下。
唯独黄忠留了下来,黄忠正色道:“大王,太史慈在追击逃窜的魏军,末将请战,北上攻打广陵县。如今,两军到了可以交锋的时间了。”
北上作战,是黄忠的意愿。
灭曹一战,黄忠不想,也不愿意错过。
刘修笑了笑道:“汉升勿急,开战时,本王自会安排你参加。”
黄忠道:“多谢大王。”
刘修道:“下去休息吧,你也忙了一天。”
“喏!”
黄忠便转身退下。
法正坐在一旁,等黄忠退下后,道:“大王,吴国已经拿下,长江上又有我们的水军封锁。要清缴南方的水军,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臣认为,现在该准备和曹操开战了。不论是南阳方面,亦或是洛阳方面,都已经准备妥当的。”
刘修听后,却道:“此事再等一等。”
法正听后有些失望,但也没有表露出来,便告辞退下。
刘修坐在营帐中,却没有马上去休息。
刘修思考的,是法正提及攻打曹操的事情。
对于攻打曹操,刘修的确早早就开始准备,不论是南阳张任,亦或是洛阳文聘,都已经准备妥当,只要刘修一声令下,马上就能攻打曹操。
只是扬州不稳,刘修无法全力攻打曹操,否则扬州出现动荡,刘修首尾难顾。
刘修查看了资料,便径自休息去了。
阳羡县。
袁乾和常横带兵进入。
夜色深沉,寒风冷冽。
两人麾下的士兵都靠着火堆取火,只是麾下士兵却也狼狈不堪。
从毗陵县往阳羡县赶来,这一路上,太史慈率领的军队穷追不舍,导致魏军疲于奔命。
袁乾、常横和朱岐等人靠着火堆取暖。
袁乾一脸疲惫神色,道:“朱岐,现在的情况越来越危险。”
“我们今天避开了楚军进攻,明天恐怕难了。”
“一旦被楚军追上,我们就难以摆脱。”
“以我们现在的兵力,再去攻打阳羡县,肯定是无法拿下的,而且我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
“此前我们引着太史慈来,能撑到现在,是靠着毗陵县山谷的粮食。”
“这一路走来,粮食越来越少。”
“再这么下去,我们恐怕就要坚持不住了。”
袁乾眼中,有着浓浓的忧虑。
因为一直疲于奔命,根本就不可能补充粮食,麾下士兵也很辛苦。在这样的情况下,袁乾和常横这一支军队越来越危险了。
朱岐眉头皱起,道:“算算时间,吴县应该是开战了的。只是暂时,我们也还没有得到消息。”
常横道:“今天的消息,至少要明天下午去了。”
朱岐道:“袁将军、常将军,再忍一忍,再坚持一下。只要吴县告破,我们就能翻身。”
袁乾说道:“如果没能成功呢?”
此时的袁乾,在疲惫之下,已经愈发担忧。
朱岐闻言,也是沉默了下来。
如果攻打吴县的军队也失败了,这一战就彻底没机会了。
朱岐深吸口气,道:“将军,我们还有机会的。毕竟,吴县没有守军。太史慈和陆逊一道掩杀我们,他们被调动起来,吴县是一座空城。”
袁乾道:“但愿吧。”
常横瞅了袁乾一眼,正色道:“袁乾,别灰心丧气的,一副死了爹娘的样子。你好歹是魏军的将领,就考虑最坏的情况,即使兵败,我们再北上撤退就是。”
袁乾点了点头。
夜色越来越深沉,越晚越冷了。
魏军士兵都靠着火堆休息。
一夜过去。
十月的天气,天亮得越来越晚了。
早上起来的魏军士兵简单吃了干粮,便整军继续赶路。
“报!”
忽然,一名士兵快速的飞奔而来。
士兵策马来到袁乾身旁,大声道:“将军,楚军距离我们,不到三十里了。”
刷!!
袁乾面色微变。
不到三十里路,如果是急行军,这连半天时间都用不了。
袁乾让哨探退下,下令道:“全速赶路。”
命令下达,袁乾、常横动员士兵,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朝阳羡县奔去。不过并未朝着阳羡县的县城奔去,而是往阳羡县东面的太湖岸口奔去。
第785章 袁乾、常横投降()
在袁乾、常横率军撤退的时候,太史慈率军全力追击。
军队前进,哨探也源源不断传回消息。
当袁乾、常横等人前往太湖岸口奔去的消息传回时,太史慈只是冷笑。
天堂有路不走,偏偏要走太湖岸口。
这一批魏军是自找死路。
太史慈确定了对方的方向,便不再有耽搁,甚至士兵都不再休息,以最快的速度赶路。
相比于魏军,太史慈麾下士兵战斗力还在。
士兵吃穿不愁,精神也很好。
最重要的是,太史慈麾下的第四军士兵心中憋着一口气。
第四军在毗陵城时,遭到魏军伏击。
如果不是陆逊即使赶到,太史慈麾下的第四军必然大败。
在这样的情况下,第四军士兵都想着报仇雪恨,想要洗刷之前的耻辱。
士兵不断赶路,一点点的拉近距离。
二十五里!
二十里!
十五里!
十里!
双方的距离,在一点一点的缩小着。
太史慈率领着士兵,距离魏军越来越近时,心中也开始激动了起来。
这一次的决战即将开始了。
在双方距离逐渐拉近时,距离太湖岸口也越来越近了。
袁乾、常横率领着魏国的士兵,心中也紧绷起来。
他们现在是孤军,更是残兵败将,一旦被太史慈麾下的士兵追上,这一战必败无疑。
“报!”
一名哨探飞奔到袁乾的身旁。
哨探禀报道:“袁将军,追击的楚军,距离我们不足八里路了。”
八里路对于全速赶路的军队来说,并非什么难事。
只要魏军被追上,就危险了。
袁乾挥手让哨探退下,脸上神色已经愈发的严肃起来。
此时距离太湖岸口,也越来越近了。
“报!”
又有哨探飞奔而回。
这名哨探不是从后方来,而是从太湖岸口边赶来的。
哨探神色兴奋,道:“袁将军,太湖岸口便的船只已经准备妥当,我们的军队一抵达,就能上船离开。”
“好!”
袁乾听后,忍不住大声的叫好。
只要准备妥当了船只,军队虽然快要被追上,但袁乾也不担心。
袁乾策马赶路,他来到常横身边,正色道:“老常,后方的楚军距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了。我们也快要抵达太湖的岸口边,等军队一抵达。我便率领一部分士兵断后,你率领大军上船进入太湖。”
常横想都不想,断然道:“不行,怎么能让你断后。”
断后就意味着生死难料。
虽然常横也知道危险,但他和袁乾是战友,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袁乾战死。
常横说道:“安排一队士兵断后,你不能留下。”
袁乾摇了摇头道:“我们的士兵已经是疲惫之师,如果没有主将坐镇,难以抵挡如狼似虎的楚军。唯有我坐镇,才能率领士兵拖延时间。好了,我不是和你商量的,事情就这么定下。”
常横张了张嘴,最终轻叹了一声。
大军快速的赶路。
距离太湖岸口的距离,已经不足五里路。
四里路!
三里路!
当袁乾、常横率领士兵抵达太湖的岸口边上时,看到了岸口边上的一艘艘船只。
“快,快,登船准备离开。”
常横直接下了命令。
麾下的魏国士兵,一个个的迅速往前,朝岸口边上的小船行去。
这些魏国士兵不善于乘船,可是现在别无选择。
一批一批的士兵登船。
常横和朱岐最终也等上传,而在士兵还未彻底登船事情,太史慈率领着士兵来了。
袁乾看到太史慈率军杀来,下令道:“列阵!”
此时,袁乾身边只有八百士兵。
八百魏军士兵列阵,挡在了岸口前方,阻拦着楚军前进的道路。
太史慈带兵赶来,看着列阵的魏军,笑吟吟的道:“放心,本将不打算冲阵厮杀。回头看看吧,进入太湖的魏军,能逃走吗?”
袁乾听到了消息,眼眸眯起,心中咯噔一下。
“咚!咚!”
忽然,雄浑的战鼓声,自太湖之上传来。
浩浩荡荡的声音,回荡在太湖上。
随着战鼓声传来后,在见面上,出现了一艘一艘的大船。
一艘艘战船,劈波斩浪,行驶而来。
而大船上,悬挂着一杆杆大旗。
大旗之上,绣着斗大的‘陆’字,来人赫然是陆逊。他一开始和太史慈联手追击,但最后却是判定了太湖是一处纰漏,便带兵绕道走水路,来到了太湖上等待着。
袁乾看到这一幕,登时也瞪大了眼睛。
怎么可能?
陆逊怎么突然从水上出现。
袁乾在这一刻,彻底懵了,一颗心也彻底跌落深渊。
完了!
袁乾知道现在的情况,他们根本就躲不开,已经是无法避开了。
一艘艘大船出现在太湖岸上。
这些大船,拦住了所有小船的退路,使得常横等所有人,全都无法离开。
常横站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