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1之大变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21之大变革-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谭良栋的话问住了刘羽。

    (本章完)

第173章 173。卢象升的到来() 
“将军,这……”刘羽的想法很简单,奴隶主残害他,那他就要以牙还牙,把奴隶主给杀了,即使是拼上自己的这条性命。

    谭良栋继续问道:“刘羽,你觉得是什么让你是奴隶,而让那些头人是奴隶主?”

    刘羽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自他生下来懂事以后,便被人在胳膊上烫了代表奴隶的疤痕,从此之后他就以奴隶的身份活着。

    “将军,我不知道。”

    “刘羽,你听好了,是奴隶制度。奴隶制度,让你的阿爸阿妈是奴隶,也让你一生下来就是奴隶。”

    “奴隶制度?”

    “是的,真正害你的是奴隶制度,是你生活的这个奴隶社会!刘羽,你若是只反抗你的奴隶主,那没有任何的作用,你被其他的奴隶主抓住了还是奴隶,除非你去汉地。”

    “要想真正的恢复自由,就必须覆灭掉奴隶制度!”谭良栋说出了真正想说的话。

    刘羽静静的听着,若不是汉人书生教会他思考问题,他根本就听不懂谭良栋在说些什么。

    “刘羽,整个西南之地,土司、番司、洞司何其多,每一个土官都是奴隶主,是奴隶们的敌人。你要做的就是,团结和你一样的奴隶兄弟们,用你们自己的双手,为你们赢得自由。”

    “奴隶们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要失去的也只是身上的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谭良栋的后一句话让刘羽极为动容,是啊,奴隶还有什么,什么也没有!就连自己的性命都不由自己掌控。和奴隶主斗争,失去的也只是奴隶社会套在奴隶身上的一层层枷锁,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刘羽多谢将军!”

    “去吧!”

    刘羽给谭良栋磕了一个头后,离开了吕梁镇,方向正是龙场驿。

    谭良栋能给刘羽最大的帮助就是在龙场驿的扶持,真正让奴隶得到解放,还需他们自己努力。

    成都府,卢象升接到了朱燮元的命令,和第一批转运到黔地的粮食一同前往龙场驿,同谭良栋一道妥善解决龙场驿数十万百姓的问题。

    吕梁镇在成都府的还有余生、康军伟和郭世贵,郭世贵是在炮队的飞雷炮大量损毁后,被谭良栋安排到成都府,负责监督成都府的铸炮筒。

    有了发射药后,飞雷炮的炮筒结构要比以前的简单许多,不再需要专为弹射机件设计的炮筒底部,炮筒的铸造效率大大提高。

    卢象升要离开成都府,余生、康军伟和郭世贵也要跟着离开。康军伟的伤养得差不多,这次他说什么都要归队。

    郭世贵也要回去,新的飞雷炮筒已铸造好二十五门,郭世贵要亲自押着这批炮筒返回吕梁镇。

    成都火药局为吕梁镇生产了一万斤的火药,余生需要把这批火药送到吕梁镇。

    五天后,卢象升和粮食一同到达养龙坑司,连带着康军伟、郭世贵的新炮筒、余生的火药。

    留守养龙坑司的正是康军伟所部的营,把总见自家千总回来了,立刻迎了上去。

    康军伟问了这段时间的战事,把总从强过乌江、打败安顺明一直说到占领龙场驿,让康军伟有些懊悔自己的伤,让自己错过了这么多的战事。

    在养龙坑司稍事休整后,卢象升、康军伟、余生、郭世贵和所携带的物资往龙场驿而去。从养龙坑司到龙场驿,卢象升选择了走陆广河,走水路要比陆路快,一天后就到达龙场驿。

    郭世贵见了谭良栋,三两句说完了在成都的事,便去炮队试验新的炮筒,有一段时间没轰炮了,郭世贵早就手痒了。

    余生把火药的量报给了谭良栋之后自己也去忙了,火药储藏很麻烦,后勤司有自己的一套规矩。

    谭良栋见到康军伟后,问道:“伤怎么样了?”

    康军伟晃了晃自己的左胳膊,笑道:“将军,没问题了,我要归队!”

    “你部在左前方,去吧!”

    “是!”

    最后是卢象升,卢象升等余生他们都见过谭良栋后才进来。自从卢象升和谭良栋二人从吕梁到西南后,一个在前线作战,一个在后方协调转运物资,已经有三个多月没好好交流一番了,在重庆府两人也只是闲话了两句,便又分奔两地。

    “良栋,仗打得不错啊。”卢象升坐了下来。

    “建斗说笑了,若没有你们在后方及时的运上物资,我们在前线也不好打啊。”谭良栋笑道。

    “龙场驿的局面怎么样?”

    “大体上控制住了,这段时间我每天都拿出一部分军粮送进龙场驿,大多数人都能垫垫肚子。”

    卢象升想了想,问道:“军粮够不够?”

    “有些紧张,你的这批粮食来的正是时候,第二批粮食什么时候能运过来?”

    “我得到的消息是到了重庆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三天后就能运抵龙场驿。”说到这,卢象升好像想到什么,继续道:“朱总督好像要移驻贵竹司。”

    谭良栋点点头道:“这个应该是真的,秦少保和白杆兵已经到了贵阳,正和杜文焕的部队肃清贵阳周边的敌人。贵竹司是贵州宣慰司的治所所在,朱总督移驻这里,看来贵州宣慰司要被废了。”

    卢象升冷哼道:“水西安氏叛乱,为祸地方,必须要付出代价。”

    “建斗,你的意思是,这次水西安氏,还是能保全的?”

    卢象升皱了下眉头,不确定道:“朱总督的意思是只诛安邦彦、奢社辉,安位年幼是被人挟制,应该会要保全安氏。毕竟,朝廷的大敌在辽东,兵部又发文了,想要调杜文焕北上。”

    “建斗,你不觉得安氏的土司之位坐得太长了吗?还有和汉家制度格格不入的奴隶制度,是不是也需要改改了?”

    听了谭良栋的这话,卢象升瞪大了眼睛,心里有一丝不好的预感,道:“良栋,你什么意思?”

    “这绵延两千年的奴隶制度到了该覆灭的时候了,奴隶们应该起来反抗奴隶主对他们的压迫。你觉得,一旦所有的奴隶都起来抗争,安氏这样的土官还能继续存在下去吗?”

    卢象升的额头上冒出了汗,谭良栋的这番话透漏出来的意思太多了,很明显,谭良栋要在西南这块遍布土司的地方搞个大动作,还是那种颠覆性的大动作。

    (本章完)

第174章 174。水西城() 
“良栋,你是不是已经开始行动了?”卢象升对谭良栋还是熟悉的,既然说出了那番话,就表明谭良栋已经开始了行动。

    “建斗,正如我以前跟你说过的,历史总是要前进的,谁要阻挡那就是在自取灭亡,黔地的奴隶制度到了该覆灭的时候。”

    卢象升苦笑道:“良栋,你还是把你的行动跟我说一下,让我也好有个准备。”

    谭良栋见卢象升坚持,自己也没想过要瞒他,便道:“我让特战队潜入了水西,收集安氏的情报,还在乖西司救了一个很特殊的奴隶,把他安排到了龙场驿内。”

    “打入安氏内部,奴隶、奴隶暴动?”卢象升突然想到这,有些吃惊道。

    谭良栋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唉,这西南之地,短时间是安稳不了了。”

    与此同时,谭良栋口中的特战队,已经潜入了水西安氏的核心地带,水西城。

    在重庆府决议后,秦拱明的五百白杆兵走赤水卫,进入归化驿,走过阎鸦驿,渡过金鸡驿,最后停在奢香驿,和水西城相隔一河。

    从赤水卫到奢香驿的这一段道路非常难走,特战队跟着五百白杆兵,日行最多二十里路,遇林开路,遇河搭桥,若是碰到游弋的小股安氏部曲,还会爆发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

    特战队和秦拱明的五百白杆兵抵达奢香驿后,秦拱明按照原定的计划按兵不动,只是做出攻击的姿态,给水西城压力。

    水西城里的奢社辉和安氏族老们不知道奢香驿的明军虚实,只能是根据逃回水西城的部曲兵所言,判断明军数量不少,即使奢香驿的明军数量不多,只要有明军在那里,那就说明鸭池河以西已经不受安氏的控制,连连向远在贵阳城下的安邦彦求援兵。

    也就在那个时候,安顺明和一大批安氏部将执意要带兵回援,随后白杆兵主力和吕梁镇进入了养龙坑司,安顺明分了两千人回援水西城,自己带着主力前去养龙坑司。

    再然后,战局的迅速变化,安邦彦不敢再待在贵阳城下,只能撤军,带着安氏部曲们回到水西城。

    特战队潜入水西的时间正好是安邦彦要回水西城的时候,因此王显在进了水西城范围后,明显的可以感觉到有大股军队的行动痕迹。

    自特战队跟着谭良栋进了贵州以后,便跟着当地的老猎户学说彝语,照着彝人的样子打扮,学着彝人的作息来生活,一个多月下来,如果不是有心去注意的话,特战队的人看起来跟寨子里的彝人差不了两样。

    特战特战,意即特种作战,使用不同于常规的战斗方式去战斗,不仅仅是斩首行动这样的暴力行动,还包括化装侦查这样的一般行动。

    水西安氏对地盘上的彝人控制的十分严格,属于安氏部曲的可以在水西城内定居,一般民众在城外的寨子里生活,奴隶则被关在专门的庄子里,整日劳作。

    王显化装成一名普通的银匠,担着个扁担,在水西城外的寨子里做点小活。西南的彝、苗、土等各族都有穿金戴银的习俗,银匠作为技术性人才,在普通百姓间还是很有点影响力的。

    当然,王显的主要任务是为了侦查,只会干点简单的银匠活,重点还在收集信息。在和普通寨民交流的过程中,王显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五天后,分散在水西城周边的特战队聚集,王显是化装成银匠,其他人有的化装成山里的猎户,有的化装成四处跑货的小生意人,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所化装成的职业都是需要四处跑动的,正好能掩盖一部分的口音差异。而普通的彝民也看不出特战队的人有什么异样,很是方便收集情报。

    王显最先开口:“据寨子里的人说,这几天安大王要回来水西城,人们没事一般都不会出去,怕惹了麻烦。这安大王应该就是安邦彦。”

    有队员赞同道:“我也得到了一样的消息,离水西城近一些的寨子,安氏主母派了人前去迎接安大王。”

    大部分人的情报都是关于安邦彦要回水西城,水西城的安氏主母奢社辉和安氏族老们都在准备迎接。

    不过,也有队员侦察到了其他的信息,安邦彦带回来的军队,有一部分没有回水西城,而是去了水西城的西北方向。

    当时探查到这个消息的队员,在寨子中旁听侧击的询问水西城西北方向有什么,但寨民们一听到水西城西北这几个字,脸色立刻就大变,绝对不再多说话。

    王显听到这个消息后,着重记在了本子上,水西城西北有让普通寨民闻之色变的存在。

    特战队把各自得到的情报相互交流一番后,王显道:“根据咱得到的消息来看,安邦彦快要回水西城了,下面大家的工作就是想办法,混进水西城,收集关于安氏的情报。”

    “是!”众人闻言轻声道。

    水西城是水西安氏的发源地,整个城墙都是由石头筑成。据安氏自己人讲,水西城是由安氏的老祖先建造的,距现在已有四千多年。水西城在建造时,借助了周边的地势,整个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安氏在历史上曾遇到过很多比自己要强大的敌人,最后都是借助水西城保全了自己。

    此刻的安邦彦也不例外,在进入水西城前,看着险要的水西城,希望能借着水西城保全安氏部族和自己。

    水西安氏的现在族长,也是明朝廷承认的贵州宣慰司的指挥使安位,在安氏主母奢社辉的带领下,站在水西城门口迎接安邦彦。跟在安位后面的安氏族老们,则面色各异。

    安邦彦是兵败而归,这严重打击了安邦彦在安氏部族内的地位,原本还算支持安邦彦或是保持中立态度的族老们,也在安邦彦失败后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而安邦彦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趁着手里还掌握着安氏部曲,和奢社辉再次联手,以安位的名义,调遣忠于自己的部曲兵进入水西城,将忠于安位的部曲兵分散在水西城四周的军寨和派到水西城的西北方向。

    安邦彦走到安位面前,并未行叩拜大礼,只是拱手拜了拜,道:“臣安邦彦拜见族长。”

    安位道:“叔父辛苦了,请进城。”这话是奢社辉教安位的。

    “多谢族长了!”安邦彦说这话时看了看安位身后面色各异的族老们,心里不屑,只要手里掌握着兵权,族老们拿他根本没办法。

    跟着安邦彦进城的都是忠于安邦彦的部曲兵,水西城不大,一下子涌进了这么多军队,显得有些拥挤。

    安邦彦皱着眉头,对这种情况很不满意,心里愈发的觉得自己重建罗甸国的行动是对的,只可惜生不逢时,明朝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安氏一族的力量还是太弱小了,看似强大,实则后劲不足。

    安邦彦进了自己在水西的府邸后,奢社辉在安顿好安位后,进了安邦彦的府邸。

    “你准备怎么办?”奢社辉很不客气,一进了安邦彦的府邸后便问道。

    “以水西之险守水西城,明人要是不想扩大战争,必会选择保全安氏!”

    奢社辉冷哼了一声,道:“安氏是保全了,你我二人的性命可就不一定了,族里的那些老东西心里在盘算些什么,别说你不知道!”

    安邦彦有些不耐烦了,摆摆手道:“只要我手里还握着兵权,他们就翻不了天。”

    “说到底还是你没打下贵阳城,不然我的处境何止这样糟糕。”奢社辉坐到安邦彦身边,带着一丝幽怨道。

    奢社辉是已故安氏族长安尧臣的妻子,安邦彦是安尧臣的弟弟,安尧臣病故后,奢社辉和安邦彦联手攫取了水西的军政大权,二人除了是政治上的盟友,还有着一层特殊的关系。

    安邦彦没有反驳,奢社辉说得是实话,说到底还是他错估了形势,看到奢社辉的哥哥奢崇明起兵,轻易就攻占了重庆府,打到了成都城下,以为明朝廷已经不足为虑。

    但没想到的是,相比较虚弱的明朝廷,永宁奢氏和他水西安氏更是空心萝卜,只是看似强大,奢崇明在成都城下兵败后就一路溃退,现在连老家都丢掉了,被明人改土归流。自己了,也好不到哪里去,明人腾出手来,各路军队直接就压了上来,贵阳城又久攻不下,再不撤就得步奢崇明的后尘。

    看到安邦彦有些憔悴的面孔,奢社辉又有些心疼了,柔声道:“你先休息吧,我去看看我哥哥。”

    “你去吧!”

    水西城一下子涌进大量的人,城内清水和粮食不够用,安氏族老们一面暗骂安邦彦给他们找事,一面又不得不安排城外的寨民给城内运送吃食和清水,特战队的人趁着这个机会混进了水西城。

    从内部看,水西城要小很多,只有两条主干街道,不同于城外寨民的竹房和木屋,城内的屋子多是用石头砌成。

    大量的安氏部曲兵沿着街道巡逻,凡是有形迹可疑的或是单独走动的,都会被上前盘问一番。

    特战队的队员不敢脱离运送物资的队伍单独活动,毕竟不是彝人,面对普通寨民还能蒙混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