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1之大变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21之大变革-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仗?长脑子那玩意干嘛,用屁股想的吗?”

    安邦彦越骂越难听,骂到后面,顺手抓起了一个茶杯,直接砸中旺察头人的额头。旺察头人闷哼一声,一动也不敢动,任由额头上的血流出。

    最后还是安顺明站出来,劝道:“国主,听旺察头人所言,黔西的那支明军火器犀利,张彤所部多是头人的部属,对火器不熟,失利也是在所难免的事。”

    见自己的心腹爱将站了出来,安邦彦的火气消了不少,哼道:“旺察,黔西已经是那样了,张彤把你派回来,还想让我给你们支援吗?”

    旺察头人根本不敢说话,只能偷偷瞥了一眼安顺明。

    安顺明心中叹了一口气,继续道:“国主,黔西离水西城太近,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有一支人在黔西牵制着明军。”

    提到水西城,安邦彦眉头跳了跳,他能鼓动五万多人跟着自己一起叛乱,有很大一部分是借着自己在水西城的小侄儿安位的正统名义,若是安位出了问题,跟着他的土司头人们先不说,那些奴隶兵肯定就不会听他的。

    安邦彦军队的奴隶兵,从归属上讲,是属于安位的,安邦彦现在只是在借用。

    “旺察,我再给你派八百人,三千斤粮食,回去告诉张彤,死也给我死在黔西!”

    “是,国主!”旺察头人心里舒了口气,刚刚被茶杯砸中时真是被吓坏了,以为安邦彦要弄死他。

    安顺明坐回自己的座位,心里发愁,他现在算是看出来了,安邦彦攻不下贵阳城,归根结底还是水西的实力太弱,对抗大明朝廷根本对抗不起。

    即使攻下了贵阳城,安氏也无法在贵阳立足,朱燮元对水西的封锁效果已显,各大土司手里的存粮已经告罄。没有粮食,什么都是空的。

    就在谭良栋完成对飞雷炮的改造后,旺察也带着安邦彦的支援赶到了毕节卫。见到张彤后,旺察很委婉的把安邦彦的话告知张彤。

    张彤听后,表情冷漠,没有什么表示。在层台要塞差点被炸死后,张彤也想开了,什么奢崇明安邦彦,什么大彝国罗甸国,关他屁事,自己的命比什么都重要。

    旺察见张彤不以为意,干笑了一声,心中暗道自己也是多嘴,黔西出了事,有张彤顶着,他又何必撩拨,给自己惹麻烦。

    张彤将八百人安排到各大小堡垒,毕节卫的守卫兵力一下子充足不少,再加上新到的三千斤粮食,原本因缺粮不安的军心稳定下去。

    同土司军对峙的吕梁镇,也察觉到对面土司军的兵力增加,大小堡垒的巡逻次数比原先多了两次。

    张应宸和刘文景站在最靠近土司军的大堡垒上,张应宸看到远处小堡垒上增加的人,道:“看来敌人是增兵了。”

    刘文景双手抱胸,道:“将军不日就会赶来,听说炮队的飞雷炮被改良,若是用炮队进攻的话,堡垒上人多了没用。”

    “确实。”

    三天后,谭良栋带领着炮队、掷弹队赶到毕节卫。

    “将军,敌人应该是增兵了,各堡垒上的敌人要比原先多出不少。”毕节卫后方被吕梁镇拿下的第一个大堡垒,张应宸对着谭良栋道。

    “土司军没有主动发起攻击?”

    “没有。”张彤早就失了和吕梁镇野战的心气,援兵来了以后也只是加强守卫。

    “炮队阵地往前移,张应宸、刘文景,你二人协助郭世贵,构筑炮队阵地!”

    张应宸、刘文景、郭世贵三人齐应道:“是,将军!”

    改良过的飞雷炮发射底座不再是原先的弹射装置,而是适应发射药的发射部。原先的弹射装置,火药包在发射出去时并没有明显的后坐力,但换成发射药后,发射药的强大推力会给飞雷炮本身造成一定的后坐力,因此需要构筑专门的炮队阵地。

    黄台吉的正白旗擅长在野战中使用火炮,郭世贵在正白旗中时便经常修筑这种火炮阵地。火炮阵地其实也不复杂,就是有一定斜度的缓坡,用来缓冲炮弹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

    这个时代的火炮后坐力并不强,想比较后世的重炮加农炮发射时产生的强大后坐力,飞雷炮的后坐力只是毛毛雨。

    炮队的阵地位于两座小堡垒的后边,正好处于吕梁镇步兵的掩护中。十五门飞雷炮分成五组,三门飞雷炮共用一个小阵地。

    改良飞雷炮后,炮队内部的编制也跟着改动了一番。原先一个小队由一名观察手、两名发射手组成,现在换成一名观察手、一名装填手、一名发射手,新出来的装填手根据观察手的数据按比例填充发射药,保证飞雷炮的射程。

    张应宸和刘文景也在炮队阵地上,看着改良过的飞雷炮,心里羡慕不已。现在炮队还是直属于谭良栋,千总各部没有,不过张应宸和刘文景相信,只要吕梁镇一直在壮大,他们手底下也会有炮队的。

    掷弹队已经在各部推广,类似参谋司的机构也在各部建立,那么炮队也就不远了。到时,各部作战,炮队配合步兵一起行动,实行步炮协同战术,那画面,想想就美啊。

    (本章完)

第139章 139。攻陷() 
谭良栋站在第一个大堡垒上,正好能看到炮队阵地。郭世贵构筑好炮队阵地后,传令兵跑到堡垒上,报道:“将军,炮队准备就绪!”

    张应宸和刘文景在郭世贵筑好炮队阵地后,也回去调集各自的部队,炮队的传令兵刚说完,张应宸就接着道:“将军,十五个营也准备就绪,随时可以进攻!”

    “好!告诉郭世贵,可以开始了。”

    郭世贵接到命令后,兴奋的搓了搓手,在赤水卫都是试验,哪有实战来得爽。

    红旗和蓝旗同时挥下,各小队的观察手立刻把数据报给装填手,装填手麻利的按照比例填充了发射药,然后把火药包填进飞雷炮筒的发射部。发射手立刻点燃手里的引火木,观察手在装填手把火药包填充进炮筒后便站了起来,扬起手中的红旗。

    等十五面红旗全部亮出后,郭世贵把手里的红旗用力挥下,观察手们也跟着把红旗挥下,“发射!”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炮队阵地响起。

    发射手迅速点燃火药包的发射部,然后往后退了退,片刻后,飞雷炮炮筒内传出“嗤嗤”的声音,“嗵”的一声,飞雷炮明显的往后滑了滑,火药包从炮**出,朝大堡垒上飞去。

    大堡垒上的土司守军正巡逻着,防止吕梁镇偷袭。火药包升空后,眼尖的士兵立刻发现空中的小黑点,转眼之间小黑点就朝自己飞来。

    堡垒上有张彤的部曲,当初从赤水卫的战场上逃下来,看到和当初一样的情况发生,心理阴影再次出现,立刻大喊道:“快!快!躲起来,那是明人的炮弹!”喊完头也不回地就跑了。

    火药包的速度非常快,张彤的部曲刚要转身跑就,火药包就落到大堡垒上。李海生设计的新式火药包由两部分组成,前面的爆炸部和后端的发射部,为了安全,发射部全部燃烧完以后才点燃爆炸部。

    这是炮队第一次把新式火药包用于实战,某些数据计算的不是很准确,飞到堡垒上的火药包乱窜了一会后才爆炸,而有的火药包则在半空中就直接爆炸。

    不过,有发射药提供的强大推力,火药包内的火药量要比以前的多,爆炸威力也更强。

    堡垒上有不少士兵被炸懵了,他们没有参与过赤水卫的战斗,只知道自家在赤水卫败了,但怎么败的真不清楚,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

    吕梁镇炮队阵地,第一轮射击过后,观察手们立刻修改射击诸元,紧接着就是第二轮射击。

    后方的张彤听到爆炸声后,心里一抽,随后守着大堡垒的头人狼狈的跑来,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张……张将军,明人的火器实在是太犀利了,都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打来的!”

    张彤还没说什么,第二轮爆炸声又响起,若是张彤也来自后世,必会蹦出一句:“有一句妈卖批,不知我当讲不当讲!”同吕梁镇交战以来,吕梁镇就是个大炸逼,除了炸还是炸,张彤心中那个委屈啊,咋就不能男人一点,大家真刀真枪的干一场呢!

    他忘了,吕梁镇在刚到毕节卫时,也是强攻了一波,同他真刀真枪的打了一场,张彤也没占到什么便宜。

    第三轮爆炸过后,张彤颓然的坐在椅子上,问道左右两旁的头人:“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克制明人的火器?”

    头人们默然不语,能克制火器的只有火器,头人们手里哪有火器,只能装傻充愣。

    “唉,大家看情况守吧。”张彤无奈道。

    吕梁镇,炮队三轮轰击过后,大堡垒上的土司军基本都跑光了,在前方待命的一个把总见炮队发出停止射击的信号,立刻带人冲上前。

    大堡垒内部还有敌人,但大多数人都被炸得失了战心,只想着往后逃。

    第一个冲上来的把总用手榴弹炸开堡垒下面的木门,带人冲了进去。堡垒内部的土司军已无战心,见吕梁镇的人冲了上来,转身便逃。

    大堡垒轻松得手,把总冲上堡垒后,插上吕梁镇的红旗。后方的张应宸看到后,立即道:“全部出击,占领堡垒!”

    谭良栋接着道:“让炮队跟上!”

    “是,将军!”

    土司军一下放弃了两个大堡垒,吕梁镇占领后立刻插上自家的红旗。炮队在得了谭良栋的命令后,也立刻跟随着大部队往前移动,谭良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一鼓作气,攻下毕节卫。

    这次炮队比较胆大,直接在最前沿构筑了阵地,调整了射击诸元后,新一轮的轰击开始。

    前番被炮轰过的土司兵进入后面的大堡垒,堡垒内的守军已经知道吕梁镇的炮队又上来了。

    这次轰击持续了五轮,直到把大堡垒炸开了一个口子后,郭世贵才停止轰击。在炮队后面等待的吕梁镇步兵在各自把总的带领下,连大门都不用破,直接从缺口攻进堡垒。

    炮队对新式火药包的使用越来越熟练,这次的连续五轮轰击,十分紧凑,堡垒上有不少守军直接被炸。吕梁镇的士兵上了堡垒后,到处都是残肢断臂,楼梯上、墙壁上、地面上,人体的各部零件也是随处可见。饶是吕梁镇的士兵经历了不少战斗,但这样的场面还是很少见,大家强忍着心中的恶心,在堡垒上头插上了红旗。

    炮队的轰击越来越猛烈,频率也越来越快,一个个的大堡垒被攻陷,很快就攻到张彤所在的最后一处大堡垒。

    头人们聚集在张彤周围,一个个急得满头大汗,失败的太快了,吕梁镇的火炮根本无法阻拦,大家都不想打了,甚至有头人提出了投降。

    对于投降,张彤也是蛮动心的,奢崇明的不少部将都投降了朱燮元,也都活得好好的,张彤觉得自己投降了,最差也能保住性命。

    不过,投降的念头在张彤脑子里就是转了一下,立马消失,他在老鸦关和七星关所还有部队,他还能逃。

    想到这,张彤立刻道:“诸位,明人火器太厉害,我等不是对手,毕节卫的堡垒不如关隘,我欲退往老鸦关。”

    只有一半头人跟着张彤退往老鸦关,另外一半头人他们的部曲和奴隶兵几乎损失殆尽,已经不想逃了,索性降了明军,以明朝廷对待西南土司的态度,起码也能保住一条命。

    张彤和那一半头人带着各自的部曲离开,剩下的头人无心抵抗,带着堡垒上还剩的少部分部曲和奴隶兵向吕梁镇投降。

    至此,毕节卫被吕梁镇攻陷!

    (本章完)

第140章 140。老鸦关陷落() 
毕节卫的最后一座大堡垒上,吕梁镇的红旗正在上空飘扬。张彤逃走后,留在毕节卫的头人都选择了投降。

    张应宸正带着人清点俘虏的数目,攻下毕节卫,吕梁镇俘虏了十二个头人,一百三十八个头人的部曲和两百九十个奴隶兵。

    谭良栋拿到俘虏的数目后,刘文景问道:“将军,这些俘虏该怎么处理?”

    “从赤水卫到毕节卫之间的驿道多年来都不曾修缮,就让这些俘虏去干活吧!”谭良栋是不会白白养着这些俘虏的,正好能拿来当作廉价的劳动力。

    “将军,还有一事,据俘虏的头人交待,安邦彦派过黔西的大将名叫张彤,已往老鸦关方向逃去。”

    谭良栋招了招手,随行的参谋人员打开黔西的地图。老鸦关是一处关隘,扼守着水西和毕节卫之间的要道。

    要想从毕节卫进入水西,过得第一个关口就是老鸦关,老鸦关之后便是当年奢香夫人修得驿道,可以直通水西城。

    “张彤……”张彤太滑溜,从赤水卫逃到层台要塞,再从层台要塞逃到毕节卫,现在又从毕节卫逃往老鸦关,吕梁镇没一次抓到他。

    “各部先休整,等赤水卫把各项物资送过来。”

    “是!”

    老鸦关是一座真正的关隘,不同于层台要塞的名不副实,老鸦关高四丈(约十五米高),两侧都是险峰峻岭,易守难攻。

    张彤进了老鸦关后,清点了一下手头的兵力,还有四百余人,若是对面的明军是川贵两地的卫所军,张彤自信可以守个一年半载的,但吕梁镇从来都不走常规路,在老鸦关上张彤仍觉得不安全。

    不仅张彤,就连跟着张彤逃到老鸦关上的头人们也觉得不怎么安全,吕梁镇在毕节卫使用的那种火炮射程远超他们想象。

    赤水卫,第一批要转运到毕节卫的物资已集结完毕,后勤司的人安排民夫们运送。赤水卫和毕节卫之间最难走的山道被谭良栋派人拓宽,又加上了护拦,大大加快了物资的运送速度。

    三天后,物资送到毕节卫,驻守在毕节卫的各部吃上了白米饭、腌鱼干和一些新鲜的蔬菜。朱燮元给吕梁镇准备的军粮主食是稻米,配菜是咸鱼,如果转运及时的话还会有新鲜瓜果。

    明后期军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募兵,一部分是卫所兵。募兵的待遇不错,除了每月固定的饷银,还有被服银、果蔬银、杂银等补助,因此募兵的战斗力相对比较强。相比较募兵这样的大户,卫所兵就好比是乞丐了,不仅没有饷银,就连自己该拿的俸米都被克扣。

    戚继光的戚家军和李成梁的李家军就是被这样训练出来的,这两支军队在万历朝也是耗费军饷最高的两部。

    到了天启朝,明朝财政入不敷出,已经无法维持大规模的募兵,只能小规模的募兵和大规模的屯田相结合。但可惜的是,王朝末期的官场早已腐败不堪,屯田制下军士的土地根本得不到保障,陷入了和卫所一样的困境。

    吕梁镇在毕节卫经过两日休整后,留下康军伟部防守毕节卫,其余各部朝老鸦关进发。

    随着深入黔西,驿道越来越不好走,特别是这些驿道由于战乱,长年无人打理,杂草丛生,各种各样的怪虫不断出没。在行军途中,有士兵不小心被蚊子叮一口,或是被不知名杂草滑破皮肤,立刻就肿了起来,无法行动。

    谭良栋总算是明白了什么叫瘴疠之地,处处都是危险,一边让医疗兵配药往路上洒,用作驱虫,一边集合掷弹队,用手榴弹来清路。

    “轰”,掷弹队作为开路部队走在最前头,手榴弹炸下去,直接清路,然后土工营跟上,把各种动植物的残骸清开,理出一条通道。

    一天后,吕梁镇抵达老鸦关前。郭世贵比划了一下老鸦关的高度,谭良栋问道:“怎么样,炮队的射程够得着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