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1之大变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21之大变革-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游的村代表们满脸喜色,受干旱的影响,原水和离石水两条河的流量很小,下游村子明年的浇地基本就指着谭良栋的深井了。

    上游的村代表们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开挖深井的速度,从下游到上游也就是半个月的时间,他们能等得起。相比较下游,上游可以多支撑一段时间,开春后河水解冻,上游的村子可以先用两条河里的水浇地。

    深水井的事情有了着落,各村代表放松下来。

    开会是件很耗费时间的事,算下来谭良栋和村代表们一共就说了三件事情,却用了大半天时间。在说完该说的事情后,谭良栋便让村代表们自己活动,商会的人对村代表们很有兴趣,白世镜就在一旁蠢蠢欲动的,他着急去见兴县的那位代表,谈谈关于蜂窝煤厂的事情。

    兴县那位喊出可以免费提供两百亩荒地的代表,非常希望水泥作坊可以落在自家村子里,他们村子比较闭塞,又多山,光靠种地根本养不活一村的人。

    白世镜找到了那位代表,双手抱拳道:“老哥,你好。”

    “白帮办,有事情?”

    “有个事情想和老哥谈谈。”白世镜把自己要建一个蜂窝煤厂的事情讲了一番。

    “蜂窝煤啊。”兴县的这位村代表听过蜂窝煤的大名,这东西在晋南很火,配合铁皮炉子,很受大户人家的欢迎。

    “白帮办,欢迎欢迎,还是那句话,我们村可以免费提供两百亩荒地。”

    “多谢老哥了。”白世镜笑得嘴都咧开了,能不高兴吗,省下了一大笔地皮钱。

    商会的其他人也跟代表们相谈甚欢,商人都是逐利的,柳林的集市马上就要往外扩,到时必定会有个大发展,到时商品会更加丰富。商会主事们趁着这个机会,了解各村有什么特产,如果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和村代表预订一批货。

    村代表们也没想到,来柳林开个会,还谈成了几笔生意,这真是……那感觉,真不好讲。

    胡振江穿插在人群中,听着商会主事们和各村代表之间的交谈,对谭良栋的做法愈发的佩服起来。

    让各村代表聚集在柳林,促进了各村的交流,打破了以前那种闭塞的状态。如果这次村代表们能在柳林获益,那以后村代表们只会更依赖柳林,在这个过程中柳林也会受益,慢慢的就会发展成为吕梁的商业交流中心。

    谭良栋对商会主事们和各村代表谈生意是乐见其成的,经济只有流动起来才会得到发展。

    胡振江在暗暗佩服谭良栋的手段时,心里也有一丝担忧,统计司和税务司的设立,谭良栋是在光明正大的抢文官手里的权,别的县官无所谓,卢象升的态度很重要。

    吕梁现在能安稳下来,就在于谭良栋和卢象升的合作,胡振江不希望两人之间出现问题。现在吕梁的形势很好,明年开春后的开挖深井、推广土豆,还有教授科学的学堂,一切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统计司和税务司的事情随着代表们回到自己村子被传开,在永宁府坐镇的卢象升也得知了,他对此只是叹了一口气,谭良栋做了太多官府该做的事情,并且做得比官府还要好。

    卢象升不会去阻挡谭良栋,谭良栋独立于文官之外,有很多事情要比他卢象升更方便去做。相比较坐视自己的那些同僚们让局势继续恶化下去,卢象升更愿意去和谭良栋合作,即使谭良栋做了很多超出规制之外的事。

    为了表示自己对谭良栋的支持,卢象升继续约束各地官员,不要干涉吕梁营,特别是岚县县令。同时,卢象升也派人断了驻永宁府锦衣卫的消息来源,以前有太多的消息是锦衣卫传给了刘策,让谭良栋和卢象升相当被动。

    (本章完)

第96章 96。李言欢,过年() 
在明代,按照规制,全国的重要府城都有锦衣卫的分支机构。永宁府设有一个小旗,麾下只有一名校尉,剩下的都是白身。

    换句话说,就是永宁府的锦衣卫里只有两个是有编制的,剩下的都是临时工,是锦衣卫在永宁府临时招纳的办事人员。

    卢象升很容易就切断了锦衣卫的消息渠道,锦衣卫小旗对此无可奈何。从万历年间开始,锦衣卫的地位就一日不如一日,到了天启朝,魏忠贤的异军突起,锦衣卫更是成了东厂的附庸。

    在地方上,锦衣卫更是处于弱势,若是碰上强硬的地方官,锦衣卫就真是个摆设,而卢象升就是这样的地方官。

    锦衣卫小旗不傻,从以前收集到的关于卢象升和谭良栋之间的消息,完全可以推断出吕梁营在永宁州的实力,卢象升有吕梁营的支持,又有巡抚刘策的照应,锦衣卫小旗不会得罪这样的地方实权人物。

    已闲居在知府衙门就等着致仕的永宁知府,整日里就在赏字作画,完全不管事,卢象升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知府。

    在卢象升的帮助下,谭良栋设立的两司几乎没有外界的干涉,很顺利的推行下去,胡振江也一跃成为吕梁营体系内仅次于谭良栋的二号人物。

    真武山上,谭良栋和亲卫老郭在山上散步,此时距各村代表离开柳林已过了五天,谭良栋也能有休息的时间,看着远处光秃秃的黄土坡,谭良栋伸了个懒腰,问道:“老郭,今天什么日子了?”

    “千总,今天是腊月二十五,再有五天就过年了。”

    “这么快!”谭良栋很感慨,时间过得太快了,马上就要到天启四年了,算一算,他已经到这个世界已经四年多了。

    来到山下,柳林的过年气氛很浓厚,家家户户都在清扫院子,小孩子们在街上蹦蹦跳跳的玩着。大人们在院子里垒上火炉,是一种用大块炭垒起来的火炉子。

    为了迎接春节,矿上的矿工们把自己十二月份的份额煤都换成大块炭,虽然分量少了很多,但为了过一个好年,也值!

    谭良栋下山,老郭让亲卫通知了李鹤轩。虽然是在柳林,但也不能完全保证安全,《土地条例》让豪绅们恨谭良栋入骨,说不定就有人想对谭良栋下暗手,老郭得时刻注意着。

    “千总!”李鹤轩接到老郭的消息后,很快就找到了谭良栋,并且安排人手在四周警戒。

    “鹤轩,快过年了,你们警察队要辛苦点。”

    临近春节,让李鹤轩感觉最麻烦的事情就是防火了。放爆竹是春节的传统习俗,集市上商人们囤积了大量的爆竹,这把李鹤轩给吓了一跳,他见识过掷弹队手榴弹的威力,这么多的爆竹,真要出点事,那完全可以把整个集市给炸没了。

    李鹤轩提心吊胆,整天盯着集市,生怕出点事。还有一些就是熊孩子玩爆竹,专往干草堆上扔,让李鹤轩有些无奈。

    谭良栋听了李鹤轩的吐槽后,笑道:“这些事情你要多和白世镜商量,集市新立,各方面章程还不完善。像这次商人们一下囤积这么多爆竹,就不应该发生,爆竹可以售卖,但不能囤积。”

    “是,千总。”李鹤轩打算回去找那几个商家好好谈谈,若是他们不配合,他就把这些爆竹全部充公了,到时候火药局的李阿信肯定会很高兴。

    谭良栋在集市逛了一圈,在要回真武山上时,有亲卫报道:“千总,有位叫李言欢的姑娘在山上。”

    “李言欢?她怎么来了?”谭良栋加快了步伐,有一段时间没见,乍一听李言欢来了,谭良栋还真想快点见到。

    真武山上,余生接待了李言欢,后勤司的架子已经搭好,需要他忙的事情不多了,正好他有时间,在看到李言欢以后便接待了她。

    李言欢在跟着父亲李伯年回到米脂后,便一直跟谭良栋保持着书信交流,对吕梁营发生的事很关心,知道正在接待自己的正是新设立后勤司的负责人余生。

    “李姑娘,千总下山去了,你请稍等。”

    “好的,多谢余先生了。”李言欢坐了下来,但面上的神情不是很好,这次她来柳林,某种程度上是被逼的。

    余生出了大堂,在门外等着谭良栋。

    谭良栋回到山上,余生已等候多时,直接道:“千总,李姑娘在大堂内等着。”说完脸上还露出了一丝莫名的笑意。

    一进大堂,李言欢看到谭良栋,冲过来抓住谭良栋的手,红着眼圈道:“良栋,我堂哥,受伤了!”

    “怎么回事?蒙古人今年打得这么凶?”李相良是陕北边军的参将,能让他受伤,谭良栋只能想到是蒙古人扣边。

    李言欢摇了摇头,放开了谭良栋的手,带着哭腔道:“他是被人害了!”说着眼泪就流下来了。

    谭良栋让李言欢坐下,帮她擦了擦眼泪,和声道:“别急,慢慢说。”

    在吴敏以雷霆之势平定王嘉胤叛乱后,迅速在边军内部站住脚,恢复了以前的地位,和总兵王定分庭抗礼。

    王定怕被吴敏取而代之,在朝中依附魏忠贤,在边军内部打击和吴敏亲善的人。李相良骑马受伤,吴敏检查后发现马鞍被动了手脚,王定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打破军中的禁忌,对下属动手。

    随后,米脂李家寨也被人针对,李伯年知道这是王定彻底和他们撕破脸皮,为了防止自己的女儿李言欢出事,便让她去谭良栋那里避一避,等明年局势平稳后再回去,顺便也可以让两个年轻人培养培养感情。

    谭良栋敲了敲椅子上的扶手,眉头紧皱。王定依附了魏忠贤,以魏忠贤在天启朝的权势,吴敏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

    见李言欢止住了哭,谭良栋安慰道:“你就听李伯父的话,安安稳稳的待在柳林。你放心,陕北那边不会出事的,你父亲和吴大哥,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打倒的。”

    李言欢终究不是寻常女子,哭过之后也反应过来,她的父亲李伯年、边军参将吴敏不是常人,王定的小手段吓不到他们。

    想到这,李言欢擦干了眼泪,有些不好意思道:“让你见笑了。”

    谭良栋看着李言欢的可爱模样,哈哈笑道:“没事没事,你就安心的留在柳林过好这个年,什么都不要担心。”

    “嗯!”

    天启三年的春节,谭良栋终于不再是一个人过了。李言欢虽然出身富贵,但以米脂的风气,可不会养什么都不会做的娇滴滴大小姐。

    按照吕梁的风俗,在除夕夜,李言欢给谭良栋包了饺子,间接的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在明代的吕梁,除夕夜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一般都是家中的女人给当家的包饺子。

    谭良栋吃得很高兴,有李言欢在,谭良栋感受到了久违的家的味道,心中暗暗决定,等时机合适,便向李伯年提亲。

    天启三年的除夕,整个柳林灯火通明,家家户户院子里垒起的火炉子都烧得旺旺的,仿佛在预示着来年的兴旺。

    (本章完)

第97章 97。温情,争端起() 
真武山上,谭良栋待在自己的屋子里,李言欢正在偏房里煮饺子。北方的除夕夜也是团圆夜,不论贫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饺子,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顿饺子也算得上是美食了。

    李言欢捞出了满满的一大碗饺子后,端到桌子上,笑着对谭良栋道:“良栋,你掐一点皮和馅,给灶王爷、天地、土地、门神、城隍上一点。”

    除夕夜开饭,必须先给各路守护神上香上供奉,并再燃一支爆竹,在爆竹声中开饭。

    以往李言欢不在的时候,两次谭良栋是和吴敏、杜松一起过的,一次是在大同镇守边,和吕梁营的将士们一起度过的。今年有李言欢在,除了留下必要的当值人员外,谭良栋让其他亲卫回家过年去了。

    谭良栋放过爆竹后,回到屋里,李言欢已给他备好了小碟子,里面点了醋。

    这醋是晋南的商人送给他的,正宗的宁化府老陈醋,醇香十足。

    “怎么样,还好吃吧?”在谭良栋吃了几个后,李言欢双手托着下巴问道。

    “好吃,你也来点。”说着谭良栋给李言欢夹了两个饺子。

    李言欢笑嘻嘻道:“你先吃,不够了我去煮。”李言欢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十分可爱。

    “嗯。”

    谭良栋和李言欢,边吃边聊,最后聊到了半夜。若是一个局外人在旁边听着他们的聊天,绝对都是一些没有意义的废话,但这很正常,热恋中的情侣几乎都是这般模样。

    后半夜,谭良栋把李言欢送回专门给她准备的客房。李言欢由于喝了点汾酒,脸蛋红通通的,凑近谭良栋耳朵前,低声道:“良栋,你真好!”说完后迅速在谭良栋右脸颊点了一口,然后赶紧跑回客房,关上了门。

    谭良栋摸了摸被亲过的右脸颊,哑然失笑。

    送回李言欢后,谭良栋把剩下的饺子装起来,拿给了当值的亲卫。

    亲卫们接过饺子后,有那胆大的还打趣道:“千总,这是嫂子包的吧。”

    “咳咳,有吃的还挡不住你们嘴,赶紧吃!”

    天启三年的除夕,谭良栋感受到了久违的家的感觉,和李言欢之间的关系也更进一步。

    整个柳林在除夕夜灯火通明,家家户户的火炉子火势旺盛。

    除夕是全华夏的大节日,京城的除夕夜也是充满着欢声笑语,但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的心思并不在节日上。

    时任吏部尚书的赵南星正在接待都察院的左佥都御史左光斗、左副都御史杨涟,马上又是三年一度的大考,各地官员和两京官员都需经过考察,都察院负责大考,吏部则会将都察院的考核结果落实。

    左光斗和杨涟两人之所以在除夕夜着急着拜访赵南星,是因位两人听到传言,赵南星执意要对亓诗教、赵兴邦、官应震、吴亮嗣四人下手,这四人都是给事中。

    给事中品级虽低,但权力十分大,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更何况亓诗教等四人身份还不简单,都是在万历朝呼风唤雨的齐楚浙党的领袖人物。

    万历皇帝死后,东林党崛起,打压齐楚浙等派系,在刚刚过去的天启三年,东林党借着京察的名义,把齐楚浙三党在两京的重要官员几乎全部一网打尽,剩下的官员为了自保,纷纷投靠到权势日盛的魏忠贤麾下,阉党的雏形渐成。

    左光斗和杨涟已经感受到了魏忠贤的威胁,此次二人联袂前来,就是想着劝赵南星暂缓打压亓诗教等人,而是应防备着魏忠贤。

    “赵大人,亓诗教等四人虽暂居要职,但孤掌难鸣,已不足为虑,反倒是魏阉,气势愈发的嚣张,更应警惕啊。”左光斗道。

    赵南星不置可否,他现在位居吏部尚书之位,在内阁阁臣无力的当下,可以说是大权在握,魏忠贤现在还只是秉笔太监,头上还压着一位掌印太监,赵南星觉得目前魏忠贤的威胁并不大,反倒是同为文官的亓诗教等人更具威胁。

    “左大人,亓诗教等四人祸乱朝政,乃四大害,不趁着这次除掉他们,留着他们反生更大的祸患,至于魏阉,等解决这四大害再说!”

    明朝出名的宦官就那么几位,能权倾朝野的也就三位,一是王振,二是刘瑾,三就是冯保,这三位上位的过程都是把秉笔和掌印两个位置全部控制在自己和亲信的手里,掌握“批红”的权力。

    赵南星认为,魏忠贤还没有摆平掌印太监王体乾,虽说王体乾性格温和,但在皇宫那种地方混到掌印太监,赵南星深信王体乾不会坐视魏忠贤大权独揽。

    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王体乾的性格不是温和,而是色厉内荏,面对小太监时会摆出掌印太监的威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