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1之大变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21之大变革-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刀枪面前,不分贵贱,富察直接被乱刀砍死,可怜他一个牛录额真、甲喇甲兵,在辽东的地界上也算是个人物,到头来很窝囊的死在了赤儿山的山道上。

    解决了满兵后,吕梁营正准备继续杀向郭世贵时,郭世贵立马跪了下来,大声嚎叫道:“军爷手下留情,我们是被蒙古俘虏的汉人,大家是一家人,一家人。”

    郭世贵也算聪明,说得是官话,刚好吕梁营带队的队正听过官话,止住了手里要挥下的刀,冷声道:“汉人?”

    “是汉人,是汉人,军爷。”郭世贵连忙回道。

    队正挥了挥手,指挥着手底下的人把郭世贵、李阿信等人绑起来,押送到谭良栋那里。

    谭良栋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二十来人,脸色奇怪道:“你们是汉人?谁给解释解释是怎么回事。”

    郭世贵把自己刚刚给队正说得那番话重述了一遍,说到自己被当作奴隶时还硬挤出两滴眼泪。

    谭良栋摇摇头,这郭世贵满嘴胡言,没一句实话,蒙古人哪舍得给奴隶穿棉衣,还戴着棉帽,况且蒙古人会给自己的奴隶身上烙上印记,为了好辨认,一般是给烙在脸上。要不是这郭世贵一嘴的官话比自己还说得溜,谭良栋哪会听郭世贵扯。

    “行了行了,别扯了。我要听实话,你来说。”谭良栋指了指李阿信。

    郭世贵不敢说了,闭上了嘴。李阿信偷偷瞪了一眼郭世贵,然后开始说起来。

    前文说过,郭世贵和李阿信原本是辽东边军,郭世贵是炮营的炮手,李阿信是火器匠作营的小头目,后来沈阳城破后便投降了满人。此次跟随着富察来赤儿山,是受正白旗旗主黄台吉的命令来支援蒙古部落,顺便赚个出兵费,这样的队伍黄台吉派出不少。

    “满人,东蒙古……”谭良栋自语道,然后对着跪在地上的二十余人说道:“把你们的帽子摘下来。”

    果不其然,这些人的发型都是金钱鼠尾,前额剃得精光,脑后勺留个小辫子。吕梁营的士兵看到这个奇特的发型,都发出轻笑声。谭良栋轻轻摇了摇头,若时事继续败坏下去,五十年后,整个中华大地都是这样的发型,而这也象征代表着华夏的衣冠被彻底破坏。

    谭良栋让士兵把这二十余人给松绑了,然后给李阿信扔下一把小刀,道:“把鼠尾巴给剪了,瞧着心烦!”

    李阿信拿起小刀,把自己脑后的小辫一刀给割了,其他的人有样学样,纷纷把自己脑后的小辫给割掉。

    割完辫子后,谭良栋继续问道:“李阿信,你刚刚说,你们是辽东那边火器营里的工匠,那会不会制火药?”

    李阿信回道:“军爷,火药我们会配,我们本身就是京城火药局调过去的。”

    “好好好。”谭良栋连道三声好,“李阿信,你把会配火药的人都找出来,先和我的亲卫队待在一起。”

    “郭世贵,你了?”谭良栋继续问道。

    “奴才……小人会操炮,上面蒙古人的老营里就有着小人原先炮营的火炮。”

    炮手,谭良栋还真是小瞧了自己眼前这看起来有些猥琐的汉子,炮手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妥妥的技术兵种。

    谭良栋很高兴,这次突袭蒙古人老营真是做对了,除了俘虏了李阿信和郭世贵这两个技术人才,还有半山腰的老营,蒙古人请满人可是付出了不少代价。

    (本章完)

第57章 57。战斗,尾声(六)() 
赤儿山,蒙古老营下山的必经之道,随着逃出来的蒙古人越来越少,谭良栋发出信号,让三个放火点的士兵灭掉火,全部集中到山道,等待老营的浓烟散去。

    半个时辰后,前去查探的骑兵回禀道:“把总,大部分区域的烟已散去。”

    “嗯,留一百人守着山道,其余人跟我上山。郭世贵、李阿信,你俩也跟上。”

    半山腰处,蒙古人老营,黄白色的帐篷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黑灰,那是浓烟留下的痕迹。帐篷里、角落处,时不时的可以发现一两具尸体。夹竹桃枝燃烧后形成的烟雾毒性极强,刚刚若是谭良栋烧的纯夹竹桃枝,这老营里的人连跑下山的机会都没有。

    但谭良栋收集到的夹竹桃枝数目有限,中间混杂了大量其他种类的树木,不过即使是这样,烟雾仍具有不小的毒性,老营里的老贵族们就挺不过去,吸进烟雾后倒了下去,最终窒息而死,留在地上的尸体个个表情狰狞,可见死前经受了多大的痛苦。

    谭良栋被夹竹桃的毒性吓了一跳,心里对夹竹桃上了心。这东西就是把双刃剑,能伤敌也能害己。

    郭世贵在前头领路,带着谭良栋找到了富察所住的营帐。翻了半天后,谭良栋在一个颇为隐蔽的角落发现一个箱子。打开箱子后,黄灿灿的光芒引人眼球。

    “这蒙古人真是财大气粗,竟然付金子。”谭良栋暗自道,随后清点了一下金子的数目,足足八百两,这比他在真武观收缴到的黄金还要多。

    在谭良栋清点黄金时,其余人在老营四处搜寻。蒙古人的老营是用来过冬的,物资储藏比较多,金银很少,最后只收集到了大约一百两的散银。

    谭良栋庆幸自己运气不错,攻破的这处老营刚好有满人在,捞了一笔出兵费,不然,就拿一些物资回去,这次突袭就亏本了。谭良栋冒着风险突袭蒙古人老营,就是想趁着蒙古人的主力不在捞一笔。

    前番行都司拖欠吕梁营该得的奖赏,就让谭良栋对边镇不抱什么期望。总兵张远一开始给吕梁营粮饷物资,那是看在刘策的面子上,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考量。

    在打退蒙古兵后,单以边镇的守城费标准,就需给吕梁营拨付七百五十两银子,若是再加上斩获的蒙古人首级,行都司要给吕梁营将近一千五百两银子。

    明代的银子还是很坚挺的,这么大的亏空,张远不可能为吕梁营再出头,而谭良栋自己在大同镇这边也没强力的靠山,这份赏银基本上会不了了之。

    既然没法从上头要东西,那就想办法自力更生。突袭蒙古人老营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才是大头,吕梁营守着第二战堡,相当于控制了一条走私要道,能做的事情多了去了。

    紧接着,李阿信带人找到了满人此次支援蒙古人作战的三门火炮,一门是一千斤炮,身管一米多长,另外两门是虎蹲炮,重量也在四五百斤上下。

    “郭世贵,你们从辽东那把这三门炮运过来,怎么运的?”谭良栋很好奇,这三门炮可不轻,以此时的技术条件和交通状况,长途运输可不易。

    郭世贵回道:“大人,虎蹲炮有专门的炮架,在过较为平坦的地形时,一头驴就可以了,地形复杂时,两个人帮着推,也能过得去。”

    说完郭世贵又指了指千斤炮,继续道:“这炮我给专门做了一个四轮支架,由两头骡子拉,碰到难走的路段,四个人合力推就可以了。”

    谭良栋仔细看了看,虎蹲炮确实有个铁制的炮架子,支撑架子的是两个虎爪型的铁片,架子前端做成虎头样,这也是虎蹲炮名字的由来。

    千斤炮就是一根炮管,炮管后面有火门和捻线。谭良栋问道:“千斤炮的架子去哪了?”

    “被压坏了,千斤炮的架子是木制的,用多了就被炮管给压散架了。”千斤炮的四轮架子纯木制,车轴、车轮都是木头,很难长时间承受上千斤的重量。

    谭良栋很想把这三门炮带回战堡,但现实不允许,且不说炮的重量,此次突袭已经快一天的时间了,蒙古人的主力很快就回来。

    无奈之下,谭良栋只能把三门大炮找了个隐蔽的地方给埋了。千斤炮和虎蹲炮的炮管都是铜制的,死沉死沉的,很是废了一番功夫才把三门炮给埋了。

    紧接着,突袭队把能带走的物资全部打包带走,剩下的则被摞成一堆,直接放火烧了。

    在山道处和另外一百人集结后,突袭队下了山。不出谭良栋所料,在山脚周围负责警戒的骑兵上前报道:“把总,发现了不少蒙古人的游骑。还有,发现了一处羊圈。”

    蒙古人的游骑开始大量出现,意味着蒙古人的主力不久之后就会回来,前面的游骑是负责探路的。至于发现的羊圈,搂草打兔子,一并收了往回赶羊就是,到时候还能开开荤。

    突袭队在回去的路上尽量避开蒙古人的游骑,花了两个时辰才赶回战堡,顺手拿下来的羊群也在回程路上走丢了一些。

    就在谭良栋领着突袭队走过三分之二的路程时,吉度领着主力也赶了回来。袭击草料场,蒙古人把草料场的所有人都杀光,有驻守草料场的一队明军,也有在草料场干活的雇工,并且抢光了草料场的储存的草料和粮食。

    在靠近赤儿山时,吉度看到赤儿山山腰冒起一大股黑烟,攻破草料场的喜悦瞬间全去,心里不安起来。

    在靠近赤儿山后,从老营侥幸逃生的蒙古贵族被游骑带到吉度面前,虚弱道:“兀鲁斯,老营……老营被毁了!”

    “哪个老营?”吉度赶紧追问道,赤儿山范围很大,吉度、格沁、都赤三人的部族也不小,在赤儿山上不止一处老营。

    那逃出来的贵族是个小贵族,立刻回道:“就是那个在克撒的老营。”克撒是蒙古人自己给赤儿山各处起得地名。

    格沁听后大惊道:“满营是不是在这?”

    “是的。”

    格沁眼前一黑,直接从马上摔了下来,富察收到的八百两黄金,除去出兵费外,还有他格沁拿出来孝敬黄台吉的,八百两啊,就这样没了,格沁被气晕了。

    吉度手快,在格沁将要从马上掉下来时一把给扶住,然后对都赤道:“都赤,你去看看克撒的老营发生了什么,其余的人跟我回里撒。”

    里撒老营,格沁悠悠转醒,都赤已经从克撒老营回来,看向格沁,道:“克撒老营那边,被烧得什么也不剩了。”

    “是谁干的?”格沁咬牙切齿道。

    吉度道:“从各方面迹象看,是玉林卫明军干的,出乎我们所料啊。”多少年了,边军没有主动出塞攻击蒙古人,这让他们都有种错觉,边军只会被动防御,不会主动进攻。

    格沁握紧拳头,狠声道:“我要打玉林卫!”

    吉度掀开了营帐门帘,面无表情道:“下雪了。”

    格沁看着营帐外飘舞的雪花,用力锤了一下身下的毛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下雪了。”突袭队在进入战堡后,天空飘起了雪花,各个战堡都传出了欢呼声。

    下雪,标志着玉林卫同赤儿山蒙古人的战争结束了。此次三大部落来势汹汹,却没占到什么便宜,最后还被谭良栋搞掉一个老营,损失要比玉林卫大得多。

    战堡上驻守得吕梁营士兵在下雪后也都松懈了下来,突袭队一共赶回了八十五头羊,谭良栋下令把羊全都杀了,搞个羊肉宴犒赏全营。

    一时间,驻守在战堡的吕梁营兵将都欢呼起来,张应宸掌管辎重队,杀羊、煮羊肉、熬羊汤的活落在他的头上。卢象升站到谭良栋旁边,心中猜到谭良栋此次突袭收获颇丰,脸上也露出笑容,在边镇待了一个月,卢象升身上的气息急剧转变,以往的书生气息已经看不到多少了。

    晚上,战堡外下着雪,战堡内的军士们就着羊汤,吃着羊肉,有那会吃的把面饼撕碎泡到羊汤里,吃了顿代北风味的羊肉泡馍。

    战堡上驻守着九百人,吃了五十头羊,剩下的羊肉、羊汤全都给打包起来,大部分谭良栋给带到伤兵营,正好让他们补补身子。少部分交给卢象升,由他交给张珪,前段时间谭良栋很不给张珪面子,但毕竟张珪还算是谭良栋的上官,此次正好表达一下自己的歉意,修复两人的关系,顺便问问奖赏的事,看看行都司到底能不能给解决了。

    主城,卢象升带着羊肉和羊汤,受到张珪的热烈欢迎,张珪作为守备将军,也很少能吃到肉。至于谭良栋的事,军中都是直爽汉子,张珪早就揭过了。当卢象升问到关于奖赏的事时,张珪不知道该怎么说,但毕竟吃人嘴短,张珪只能道:“看今年朝廷拨给大同镇的银子能不能有富余。”

    张珪的话让卢象升很失望,吕梁营的奖赏是没指望了。

    伤兵营,在谭良栋带着突袭队离开时,康军伟受了点轻伤,被转移到伤兵营。谭良栋带着羊肉、羊汤来到伤兵营,正好碰到了康军伟,索性便让康军伟负责分发,谭良栋自己则去大同府城。

    马上就是大雪封山,草原上的部落缺衣少食,正是一些大商人做走私的最好时候,谭良栋要去探探底,并且谭良栋从蒙古人老营那顺走不少好东西,看看能不能顺便找个机会出手。

    还是那句话,上头的没指望,那就只能自力更生了。至于自力更生的方式,谭良栋只能无视行都司和边镇了。

    (本章完)

第58章 58。出货,设卡() 
大同府城还是那般的热闹,没有受到蒙古扣边的影响。谭良栋带着两名亲卫和一批货物,在总兵府外找到当初给吕梁营拨付物资的粮官。

    粮官见谭良栋穿着一身便装,后面跟着两个人,背着两个大麻袋,好奇道:“谭把总,这是?”

    谭良栋笑着回道:“兄弟,我听说你在大同府这路子广,兄弟我手上有点好东西,你看……”说完还搓了搓手指,做出一副你懂的表情。

    粮官会意,不动声色的领着谭良栋三人远离了总兵府,然后语气热切道:“老谭,这麻袋里的东西我先看看。”

    一名亲卫示意,扒开口袋,粮官瞅了瞅,麻袋里装着五张羊皮。粮官用手摸了摸,赞道:“好货啊,做这皮子的匠人手艺不简单。”一张好的羊皮,可不是从羊身上剥下来就成,后续还得经过很多步骤,即使在后世化工发达的时代,一张好羊皮价格也不菲,在这全靠匠人手艺的时代,一张好羊皮已经可以算得上是珍品了。

    货不错,但粮官可不会白白帮谭良栋找靠谱的买家,因此继续道:“老谭,这单生意我接了,到时你看……”

    谭良栋很利索的回道:“半成,分兄弟半成。”

    “好,我知道有一个货栈,掌柜有眼力,东家背景深,可以吃得下。”粮官很高兴,帮忙拉一下关系就能得半成,这个价格不低。

    大同府内大大小小的货栈有很多,大多都是做边镇的生意,少部分做口外生意,也俗称走私。粮官帮谭良栋找的是一家大货栈,东家是晋中有名的晋商王家。货栈伙计一见粮官进来,立马上前接待:“军爷,您来了,可是有啥想买的?”

    粮官摆了摆手道:“快叫你们掌柜的出来,有笔大生意来了。”

    伙计不敢怠慢,连忙走进里屋,去请掌柜的。此时的货栈就跟后世的商店一样,前面是店面,后面是库房,大一点的货栈还收东西。

    掌柜的从里屋出来,看到粮官,立刻迎了上来,笑道:“稀客稀客,您怎么有时间过来了?”

    粮官回道:“给你介绍一笔好生意来了。”说着粮官把谭良栋介绍给掌柜。

    掌柜朝谭良栋一抱拳,说道:“可否让我看看货?”

    亲卫把两个麻袋放到桌上,解开口袋。货栈掌柜借着阳光,一张一张的羊皮看过去,在大同这样靠近草原的边地,皮货生意很繁荣,作为大货栈的掌柜,对羊皮也是颇有研究。

    看完羊皮后,货栈掌柜揉了揉眼道:“皮子是好皮子,但手法上偏向于草原那边的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