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距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阳的距离-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博班手里的热像仪是他们唯一的眼睛,而连喉部送话器都欠奉的坦桑尼亚和安哥拉人员,就只能靠手势和嘴来联络。

通讯基本靠喊这种事情在潜伏中是行不通的。树林中丰富的鸟兽也让任何大的响动都会被成倍的放大。

自从那场让世人笑掉大牙的“战役”之后,南非和安坦联军之间就陷入了诡异的平静当中。加之三月份之后,本来就要进入旱季的安哥拉南部突然降下了暴雨,让翁吉瓦到穆帕之间的交通更加不畅。同时大量集中降水的缘故,让库内内河泛滥成灾。安哥拉方面想通过库内内河运送兵力的愿望也落了空。

因此安哥拉方面只能做好坚守穆帕的准备。

南非方面如此平静却让人感觉到意外。但是江清月他们在接到国内智库传送过来的一些关于南非国内经济和政治情况的文件之后,发现南非的情况一点也不奇怪。

作为一个区域强国,同时也是在南部非洲领土面积占前几位的国家,南非的常备兵力其实很少。按照2020年的统计数据,南非总人口是6124。7万,但是其陆军常备兵力不足六万人,按照人口比重,不足千分之一。领土面积比它小,人口差不多是他的三倍的巴基斯坦陆军兵力高达则52万人。如果刨除后勤和行政单位的人数,再减去各级官员的数量的话,南非陆军能直接承担作战任务的人不足三万人,同时还要减去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艾滋病人。在安哥拉南部的战争里,完全没有进行战争动员和向战时体制转换的南非已经算是倾巢而出了。

但是南非本身还有30万人左右的预备役人员,如果正常完成征召的话,凭借南非丹尼尔公司等军火企业的生产能力,在这期间从穆帕方向发起进攻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问题就出在这个预备役人员的征召上。

众所周知,黑非洲盛产军事强人,各种军事政变,军政府层出不穷。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索马里的食人总统阿明和尼日利亚的内战英雄奥巴桑乔。

可惜的是,南非不在此列。

解除种族隔离制度之后,当政的南非非国大继承了南非白人当政时所有的政治体制,但奇怪的是没有继承南非原政府的效率,却把议会制政府的拖沓,扯皮,互相推诿学了个遍。

再加上黑人们糟糕的性格,从三月份折腾到现在也没能完成预备役的征召,这让军事强人库玛因佐也是无可奈何。

所以,为了保持对安哥拉方面的压力,库玛因佐在从布隆方丹回到前线,撤换了自己的副手之后,就可使实施一种以小分队为基本单位的骚扰战术。

南非军队中虽然有大量的薪水小偷或者艾滋病人,但是另一种人也非常多,那就是受雇于战乱国家的雇佣军和在法国外籍军团中服役的老兵。这些老兵在过惯了闻着枪油睡觉的日子后,在军队里生活成了他们最佳的选择。而正是因为这样,在小分队和班一级的战斗中,安哥拉人也好,坦桑尼亚人也好,统统不是对手。更不要说,南非方面在资金和装备方面占据着优势。

很快的,这种以老兵和雇佣军为基本组成的小分队就让安哥拉方面陷入了慌乱之中。他们在穆帕四周频繁的活动,不间断的袭击任何军事或者非军事目标。甚至他们会越过穆帕,向后方公路上的运输车辆发动袭击。最远的一次,他们竟然潜入了穆帕后方四十多公里的卡辛加,袭击了卡辛加火车站。

为了对付这种袭击,安坦联军在听取中方顾问团的建议之后,抽调精锐人员,组成伏击小组,开始用袭击对付袭击。

和南非国内一直在扯皮不同,总统范杜内设想的利用这次战争的机会,通过民族主义来锤炼和整合国民的计划开始逐渐的显现出成果。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安哥拉军队的预备役征召情况,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安哥拉陆军的规模扩大了一倍以上。绝大多数都是二十五六岁左右的适龄青壮年,同时这些人都有一定的文化,受过相当的教育。这批人补充进来之后,安哥拉士兵的受教育水平开始上升。对于一些技术兵器的操作也就成为了可能。

另外就是反应在国内的经济上,变化是从安哥拉的石油工业上先开始的。首先是一些油井的工人们开始自发的加班,后来是大部分的石油工人开始自觉的加班。自从范杜内的政策实施以后,到五月一日,安哥拉的日产原油量增长了9。3%。大量的原油通过安哥拉至坦桑尼亚的石油管道,输送的达累斯萨拉姆港口的巨大油轮上,同时为安哥拉换回大量的外汇。安哥拉的石油工人们很清楚,安哥拉的财政建立在石油的产量上,只有石油输出畅通和产量的稳定提高,安哥拉的军队才能有充足的武器弹药供应,来打击南非侵略者。

同样的,安哥拉唯一的一座炼油厂,设计日产量十二万桶的洛比托炼油厂自从四月份检修完成之后就一直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不仅满足安哥拉前线燃料的供应,还开始出口到临近的国家,换取粮食,药品等重要物资。

发展到最后,安哥拉的普通民众们开始拿出自家的金银等贵重金属来换成本国的货币。而这些贵重金属则直接被用来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出售,换回继续的武器弹药。在坦赞铁路上,一列列的火车满载着中国半价出售的武器弹药从坦桑尼亚向安哥拉运输,包括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在内的重型武器,也开始出现在安哥拉的军备中。

而同时,坦桑尼亚的石油化工业也开始快速的发展。也许是因为害怕安哥拉石油供应的中断,坦桑尼亚的合成氨,乙烯,尿素工程等全部满负荷生产,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囤积最多的化肥,农药,燃油等物资。

另外,凭借中国的军援,坦桑尼亚采取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军方将已经到期的,状态不大好的军车装甲车等在坦桑尼亚的车辆厂进行改造。具体的说起来,就好像中国在两千年左右的时候把一些到达服役期限的时候,将装甲什么的全部拆掉,让发动机裸露出来,做成那种普通的,让人看起来非常丑陋的土方车。当然这东西做什么都行。不管是普通运输还是当做农机。

因此,坦桑尼亚的工业和农业上,凭空多了很多的机械车辆,包括履带式和轮式。

第44章 机遇(四)

战争在人类的进化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把人类的发展史看成一部战争史也未尝不可。几乎每一次深刻的变革都伴随着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某种变革。同样的,每一次的变革中,都出现了把握历史走向的人物。无论他们是否高尚,但是不可否认,他们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法罗克·莱格瑞也希望成为这样一个人物,张云川给他的信中也很很隐晦的提出了这一点。

在巴基斯坦的政治路线中,和中国的关系已经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超过了同美国的关系。同这个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为邻,巴基斯坦也清楚的知道这个邻居和援助者到底对巴基斯坦抱有什么样的期望和警惕。生产中同投机者不同。后者希望在乱局中火中取栗,而前者更喜欢在稳定中按部就班,就像中国对巴基斯坦期望的那样。

法罗克当然清楚这样对于巴基斯坦的好处。稳定下来,肃清叛乱分子,那么中方一直搁置的直通卡拉奇港口的重载铁路就能开工。这对于只有一条贯穿全境的铁路的巴基斯坦来说,不悖于再造一条大动脉。而沿着这条大动脉,从中方流入的资金和技术将大大的改变巴基斯坦的经济生态。铁路沿线的矿产资源和人类资源都将得到开发。中方对巴基斯坦的援助也将不仅仅停留在基础农业上,劳动密集型,较低水平的工业也有望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问题是,这并不简单,甚至说很难。先不说巴基斯坦塔利班和俾路支人。那些各个部族的长老就能够让巴基斯坦处于持续的动荡和不安当中。因为他们的利益是不相同的,而且他们的能量又太相近,这让巴方的政治生态几乎是一锅沸腾的玉米粥。那些多如牛毛的部族长老们一天一个主意。今天他们可能高呼口号,宣传世俗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二天他们可能又裹上长袍朝天鸣枪,宣扬恢复原教旨主义才是伊斯兰真正的复兴。几乎没有人能搞明白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同时所有的人都有机会用一些靠谱或者不怎么靠谱的利益把他们拉扯过去。他们可能是巴基斯坦塔利班的资金提供者,也可能代表着美国的利益,当然有机会的话他们也会对人民币顶礼膜拜。

所以,这种情况是不可能满足中国人的要求的。在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有足够的控制力之前,精打细算的他们除了在农业上拉巴基斯坦一把之外,也仅仅是把巴基斯坦当成武器试验场,帮巴基斯坦挡住印度人罢了。但是要说增强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谈何容易啊。

但是印度人的入侵却从侧面给了巴基斯坦一个机会。

如果增强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很困难,那么削弱地方势力就是个不错的方法。张云川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这个信息让法罗克多少有点心跳加速。他不是穆沙拉夫那样的军事强人,通过选举走上前台的他虽然有了不少的政治力量,但是想“削藩”还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但是通过席卷而来的印度人的手来将巴方部族势力洗刷个七七八八的话……

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创伤,同时也带来一个机遇,法罗克希望自己有能力抓住。

不过,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有着和希望同等份量的担忧。用刀刴开鱼骨的时候,会在砧板上留下刀的痕迹。印度人是一把刀,地方势力就是一条小鱼,巴基斯坦就是那块砧板。而印度同时又是一条大鱼,中国人是一把锋利的斧头,巴基斯坦依然是那块砧板。

就在法罗克为了砧板与鱼肉纠结的时候,印巴前线的态势又向对巴方更加不利的方向前进了一步。时间进入五月,战争对巴基斯坦主要粮食和油料作物的产区——信德省的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开始逐渐的显现出来。首先,因为战争的影响,作为小麦和葵花籽的主产区的信德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缩水了百分之六十三,这百分之六十三中,有一半的产量是因为第二次开战而被迫放弃掉的。这些作物在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资源和进口的化肥后,最终变成了只能腐烂在地里的秸秆和用来喂养牛羊的青饲料。代价就是,巴基斯坦的食用油料缺口新增37。1万吨。包括首都卡拉奇在内的各大城市不得不采取食用油配给制度。很多的家庭主妇不得不放弃平常食用的烤制的大饼,开始向中国人学习,开始用笼屉蒸馒头。烤和煎,炸等烹饪方式也减少使用,更多的用来煮。

如果说食用油料仅仅是让巴基斯坦人陷入了不能满足味蕾的境地的话,那么棉花播种面积的急剧减少则让巴基斯坦的外汇收入开始出现问题。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在巴基斯坦获取外汇的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今棉花的下降让巴基斯坦不得不更多的依赖于中东的土豪们,也更加依赖中方的贷款。

从金钱这个事情上,法罗克真的没什么拒绝中方的勇气。

当然,棉花关系的仅仅是钱的问题。但是小麦的问题却让巴基斯坦感到了深刻的危险。

席卷全球粮食主产区的旱灾没有理由因为战乱就放过巴基斯坦。上半年的干旱少于让巴基斯坦小麦的出苗率下降的非常厉害。同时因战争而被迫逃离家园的巴基斯坦农户也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农田。两下相加,巴基斯坦的粮食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

作为一个在在二十一第二个十年内,每年能够靠出口小麦获利十数亿美元的粮食出口国,巴基斯坦是没有粮食问题的,哪怕就是遭遇旱灾,凭借印度河流域充沛的水量,也足够巴基斯坦喂饱自己的两亿人口。但问题是,印巴战争的地点,正式肥沃的印度河流域,在横飞的炮弹中,没有人能够安心的种植农作物。

虽说巴基斯坦已经建立了粮食储备体系,但是因为为了换取外汇等原因,巴方的国家应急粮食储备完全不够他们挺过这场战争所用。而印度人也发现了巴方这个处境。在进入四月底的之后,印度人开始通过情报确认巴基斯坦大型粮食储备中心的位置,并通过阵风和SU…3MKI等先进战斗机,发射长程导弹,来攻击这些要害地方。

而就在昨天,苏库尔地区,一个设计储量20万吨军民两用粮食储备库,被印度人的风暴阴影防区外攻击导弹命中。近17万吨小麦被付之一炬!

第45章 逼虎跳墙

面对被烧成一片焦黑的粮食储备库,第五集团军指挥官法赫尔准将脸色铁青,咬牙切齿。

粮食储备库是被印度人的风暴阴影防区外攻击导弹首先击中的。中国工人承建的粮食通风和循环熏蒸系统成了纵火战斗部的帮凶。高温和火焰顺着通风地笼爬进了所有的筒形粮食储存仓,被循环熏蒸系统处理的干燥,易保存的小麦成了最好的燃料。冲天的大火整个苏库尔都可以看的清清楚楚。

巴基斯坦方面能用来防御这种武器的仅仅是从中国进口的一些陆盾2000系统和FN…3000点防御导弹。而且两种系统的一个缺点是射程近,仅仅是一次拦截机会。苏库尔地区缺乏类似于HQ…16/26的中程拦截弹。第五集团军的司令部在一直变换位置,而地下油库等要害目标都有密集的高炮和末端拦截系统在保护。反而是粮库这种民用目标缺乏必要的防御手段。这就给了印度人可乘之机。

而且,战争打到这个份儿上,早没有什么民用目标,军用目标之分了。印度人除了还没有直接轰炸居民区外,其他的目标是否打击全看巴方军队能不能用的着。

苏库尔地区早已经处于军事管制状态,同样的,苏库尔地区的近50万人口的粮食供给和日常生活必需品也需要准将阁下来操心。

印度人这一招釜底抽薪端的厉害,这个粮食储备库被炸,刚刚被中国空军的战略空运缓解了燃眉之急的药品,高技术武器短缺就变成了更加要命的食品短缺。现在公路情况完全无法保障外地调粮进入苏库尔,并且满足军民的日常需求。

这个局势如果无法解决的话,苏库尔地区的第五集团军主力有不战自溃的危险。

“陷阱!这百分之百是个陷阱!”第十二装甲师师长邹建在跟来二十一集团军视察的郭永图一起看沙盘的时候,嘴里蹦出这么一句话。

“怎么讲。”郭永图抱着肩膀,看着集团军总部那个巨大的沙盘。

邹建是个很白净的人,虽然年纪已经四十多,看上去反而像个三十挂零的白面书生,而不是一个一天到晚跟装甲怪兽摸爬滚打的军事主官。第十二装甲师上下流传着一个笑话,说师长上辈子是张飞,这辈子得把上辈子的黑全白过来才行。

“我认为,印度人的目的不是那十几万吨粮食。也不是打算饿死巴基斯坦的第五集团军。粮食危机的事情,不仅仅是巴基斯坦有,印度人同样也有经费危机。再耗下去,巴基斯坦固然要完蛋,索拉雅的政府的财政也要垮台。基于这样的考虑,阿格尼霍特里也是需要尽快打一场决定性的战役的。”

“嗯,动机分析的不错。说下去。”郭永图点了点头,示意邹建继续说。

看到总长认同自己的看法,邹建的眉毛动了一动,然后深呼吸了一下,继续用洪亮的声音说下去。

“目前,虽然印度第三十三装甲师切断了苏库尔的铁路,但是强攻已经被法赫尔准将堡垒化的苏库尔,依然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如果真的硬啃下来,印度的两个打击军估计要进行休整才行。那么这场战役就做成了夹生饭。如果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