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修斯与约翰碰了一下杯,然后笑着说道:“呵呵,听说艾克这次不是很高兴。他要不是一心想着转部队主官,年初就有机会晋升了。多拖了10个月,还是个参谋长。”
约翰心说难怪艾森豪威尔还没他升得快呢,原来是想谋主官的缺啊。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每支部队都只有一个军事主官,位置可比参谋军官稀缺得多了。
不过也难怪,这个年代成为部队主官才是军官最正统的发展路线。就连艾森豪威尔也不能免俗。不过这种“老观念”以后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参谋长做好了也一样能成为统帅,艾森豪威尔他自己就将是最典型的例子。
不过,被这些陈旧观念束缚住的又何止艾森豪威尔一个人,现在坐在他对面的卢修斯不也是如此吗?约翰觉得自己有必要点醒一下卢修斯了,既然在与格罗夫斯的竞争中落了下风,就干脆跳出工程兵这个圈子吧。反正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在一个树上吊死。
在约翰看来,卢修斯这次输给了格罗夫斯并不是件坏事。历史上,他由此脱离工程兵系统,转入民事领域后,反而更如鱼得水。战后,格罗夫斯只不过是个工程兵中将。卢修斯则成了四星上将,驻欧洲美军总司令兼德国美占领区总司令。
“不提他了,你下一步的去向定了没?还回工程兵建筑部?”约翰故意刺激卢修斯道。
果然,卢修斯的脸一下子阴下来了,沉默了大约半分钟,他冷笑着地说道:“还回去干嘛。那家伙已经被任命为副部长了,哪里还有我的位置。”
“你总不会要去作战部队吧?那也太屈才了。”卢修斯可是参与过多项重要国防工程建设的顶级技术人才,去作战部队干搭桥、铺路、修野战工事的活,实在是太浪费人才了。
“那有什么办法。我现在最好的选择是能在军校里找个教授的工作。如果这都不行的话,也就只好去各军工兵处找份差事了。”卢修斯对他目前的处境也很无奈。
“我倒是知道一个去处还不错。”约翰故意停顿了一下,吊了吊卢修斯的胃口,然后又说道:“陆军航空队那边有一个对民用机场进行军事化改造的项目,需要个懂行的人去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你感兴趣吗?”
约翰给卢修斯介绍的这件差事可不是随便选的。一来这个项目是阿诺德副参谋长主抓的,出成绩上面容易看得见。二来这个项目需要经常与当地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打交道,得有极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行,最能够展现出卢修斯在处理民事问题上的能力。
至于能不能成,约翰压根就不操心。他只管出主意,卢修斯要是心动了,自然会去找自己的老大萨默维尔求助。将来事情成了,卢修斯欠了约翰一份大人情。没成,他就当自己喝多了,多说了两句废话而已。这种惠而不费的事,他最乐意干了。
第五章 阴险的卢修斯()
“谢谢你的建议,约翰。我会认真考虑的。”卢修斯的回答看似很真诚。但是约翰很快就发现,他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因为卢修斯接下来压根就没有向他打听任何与民用机场改造项目有关的事,反而把话题转到了陆军部高层的一些八卦上。
约翰从没想过卢修斯会立马采纳他的建议。毕竟他已经在工程兵部队干了20来年了,很多东西不是说放弃就能放弃的。人到中年,骤然改行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工作领域,换了谁都要好好考虑一下。
但是,约翰还是对卢修斯的态度感觉有些奇怪。他刚才的建议虽然有些风险,但也不失为解决卢修斯目前困境的好方法。这只“狐猴”怎么会丝毫不感兴趣呢?莫非他已经有了更好的去处?
之前卢修斯说自己想去军校教书,约翰完全是当笑话听的。现在普通老百姓可能还会被选战宣传迷惑住,相信罗斯福宣称的绝对不会出兵参战的谎话。他们这些中级军官,谁不知道白宫里的那个大老板是铁了心要参战的。
搁在和平时期,去军事院校里当个教授倒也算是个不错的出路。但是现在这种时候,但凡有点野心的谁会愿意错过参战的大好机会,跑到去军校里去当教书匠啊。至少约翰可以肯定,卢修斯绝对不是那种甘于寂寞的人。
难道,萨默维尔已经给他安排好去处了?约翰仔细想了一下,觉得可能性不大。一来他们这个培训班才刚开学不到一周,萨默维尔要是能这么快就安排好卢修斯的去向,那压根就不用送他来这“进修”。
二来,在工程兵领域,也没有什么合适卢修斯的位置。去下面作战部队的工兵处,可惜了卢修斯的专业技能。要是留在陆军工程兵建筑部,他的对头格罗夫斯又已经升任副部长了。哪怕卢修斯离开了“五角大楼”项目,也还是要在他手底下干活。以这两人的性格,迟早还是要闹掰的。萨维莫尔已经有过一次教训了,不会再如此不智。
那么,卢修斯为什么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还要硬挺着呢?他就算再不甘心,也得接受事实啊,难道他还能翻盘不成。
对了,翻盘!约翰突然眼睛一亮,他猜到卢修斯在打什么主意了。这家伙手里可能抓到了格罗夫斯什么把柄,现在正寻找时机想要一举掀翻对手呢。
想到这,约翰看卢修斯的眼神立刻多了几分寒意。这个死“狐猴”怕是算计到他头上来了。要知道,想要在这种大局已定的情况下翻盘,卢修斯要得罪的可就不只是格罗夫斯了,而是他们两人背后的萨默维尔。
从本质上说,卢修斯这么做是在打老上司萨默维尔的脸。要是成功了还好说,萨默维尔虽然会不高兴,但最终捏着鼻子认了的可能性比较大。毕竟如果格罗夫斯倒了,他还需要卢修斯去顶缺应这个急。卢修斯还有机会去慢慢修复与老上司的关系。但要是失败了嘛……嘿嘿,结局不是明摆着的吗?
约翰现在终于明白,历史上卢修斯为什么会彻底脱离工程兵体系,转民事军官了。肯定是暗地里搞小动作,想扳倒格罗夫斯没成功,反倒得罪了靠山。结果彻底混不下去了,只能另起炉灶。
当然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的是,约翰警醒了过来,卢修斯刚才聊八卦的时候,可是一直把话题往史汀生叔叔身上引的。这家伙不会是从艾森豪威尔那里知道了他和史汀生的关系,想借他的手向格罗夫斯发难吧。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约翰故意装出了几分醉意,借着酒劲得意地吹嘘了几句自己和史汀生的关系。果然,没一会卢修斯就漏出了马脚。
“你听说了吗?史汀生部长和伍德拉姆参议员在国会听证会上吵了一架。”卢修斯眯着眼睛,故作神秘地说道。
“你是说关于新建陆军部办公大楼的听证会?”约翰不屑地摆了摆手,“没有的事。伍德拉姆算什么东西。他也就只敢跟雷博尔德准将(陆军工程兵建筑部部长)吵吵两句。”
“要我说,伍德拉姆纯粹是没事找事。陆军部早就应该有一个集中的办公地了。现在除了雾谷C大街(陆军部主办公楼)、军需大楼(陆军参谋部主办公楼)、弹药大厦(陆军航空兵司令部主办公楼),华盛顿特区、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还有七八个办公地点,开个会都费事。”约翰继续“表演”着。
“可不是嘛。”卢修斯连连点头道:“听说这次要盖一个能同时容纳2万人办公的超级办公大楼。你猜他们把地址选在了哪?”
“哪里?”约翰装作来了兴趣。
“马萨诸塞州的阿灵顿县,就是国家公墓边上的那片农场。”
“那地方不错啊。面积够大,离华盛顿就隔一条波托马克河。”约翰不以为意地说道。
“那片都是河漫滩,地质很差,根本盖不了高楼。”卢修斯连忙解释道:“我去实地看过了,以那的地质条件,最多只能盖四五层的楼。要装下这么多人,只能横向发展。那理地形又有限制,是个不规则的五边形。”
要说卢修斯在专业技术上还是很有水准的。历史上,五角大楼就是根据阿灵顿农场的这一地形特性来设计的。后来因为民众抗议新大楼会阻挡人们从华盛顿眺望阿灵顿国家公墓的视线,罗斯福下令将最终选址改到了附近的一座废弃机场。
但因为重新设计太费钱、费时间,这个五边形的设计就被保留了下来。并且因为摆脱了地形束缚,变成了后世人们熟知的正五边形。
“这样啊,那为什么不换个地方呢?”约翰主动把话垫到了卢修斯的嘴边。
“还不是那个格罗夫斯捣的鬼。”卢修斯一副对腐败份子恨之入骨的样子,“他就是麦考肖恩的一条狗。这几年,他们沆瀣一气,捞了多少油水。农场周边的零散地块都被他们背地里买下来了,足足有二百多亩。”
“麦考肖恩?你是说费城的那个建筑大王?”约翰觉得有点意思了,这个麦考肖恩可是美国东海岸有名的建筑承包商。很多著名建筑,比如华盛顿机场、杰弗逊纪念堂等都是他盖的。
不过他并不相信卢修斯的话,这根本就不是格罗夫斯一个上校敢干的事。卢修斯这是在欺负自己外行呢。他可是听说过的,一些军方工程由于国会批钱一般都不是很痛快,往往会事先在土地上做点花样。说白了,就是军方和承包商联手从国会那多要点拨款。
格罗夫斯也许会利用职务之便帮麦考肖恩的忙,但绝对不会现在就从中给个人捞好处。一般来说,这些“前期投资”的回报都会等他退役以后再兑现。那时候,格罗夫斯可以名正言顺地去麦考肖恩那里当个副总或者高级合伙人啥的,合理合法地拿钱。
“你确定?这种事可是要有真凭实据的。”约翰估计,很可能是格罗夫斯在帮助麦考肖恩在地价上做文章的时候,有什么不合规的地方被卢修斯抓到了。
“这种事只要想查,是瞒不住的。”卢修斯痛心疾首地说道:“关键是没人愿意去查啊。他现在都是副部长了,以后还不知道要贪污多少纳税人的钱。我一个小中校人微言轻,你要是有机会,可要跟史汀生部长好好说说。不能让这种蛀虫再肆无忌惮下去了。”
约翰心说,你也知道没人愿意查啊。这事要是闹大了,堵了这条财路,陆军上下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对告发的家伙恨之入骨。卢修斯这是想让他去当替死鬼呢。
也许在卢修斯眼里,约翰这种人反正在军队里也干不长,捅了这个蚂蜂窝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约翰可不喜欢被人当傻子一样利用。亏得他之前还想着帮卢修斯一把呢,没想到他是这种人。哪怕明知道卢修斯以后可能会对自己有用,约翰也暗自告诫自己,还是离卢修斯远点为妙。
这种人,万一将来和他有什么利益冲突了,难保不会被他在背后捅一刀。而且跟他走的越近,他对你越了解,危害性也就越大。以后还是维持个点头之交就行了,就算和卢修斯攀上交情又怎么样,能比得过一路提携他的萨默维尔吗?以后需要用到他的时候,还是直接利诱吧,比讲交情靠谱多了。
第六章 保守派新旗手()
又陪着卢修斯打了半个多小时的哈哈后,约翰告辞回了宿舍。他对今晚的收获还是很满意的。通过这次交流,他已经知道今后该怎么跟卢修斯打交道了。虽然和预想的不太一样,但目的也算是达到了,不是吗?
回到宿舍,约翰就把卢修斯的事抛到了一边,继续做他的好学生了。现在,他考虑得更多的是自己结业论文选题的事。没办法,他们这个短训班只有三个月的理论课,没有实习环节,所以结业论文在考核成绩中占得比重很大。很多学员在刚入学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做准备了,约翰当然也不例外。
目前,摆在他面前的论文选题有两个。第一个当然是关于空降兵训练和作战的。谁叫他马上就要去第82步兵师了呢。目前在这领域,美国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比德国甚至苏联都要落后很多。
德国伞兵前一段时间在欧洲取得的辉煌战绩就不用说了。苏联人也早在1927年歼灭巴土马**徒的战斗中就使用过飞机往中亚细亚地区空投部队。哪怕他们当时使用的飞机没有侧舱门,伞兵需要爬到机背上才能往下跳,但后世还是有不少学者把这场小规模战斗定义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降作战。
不过搞笑的是,苏联虽然在1930年就成立了正式的伞兵部队,但他们的伞兵至今还延续着爬到机背上跳伞的传统。在接触到德国同行的战斗经验之前,老毛子似乎一直都没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劲。反正他们就是懒得给伞兵部队使用的特勃…3重型轰炸机开侧舱门,一代代的苏联伞兵也就只能苦逼地爬天窗。
好在无论是德国还是苏联,研究空降作战的历史都不是很长,美国现在开始追赶完全来得及。据约翰所知,威廉…李上校(美国空降兵之父,101空降师首任师长)已经在罗斯福和马歇尔的支持下在本宁堡组建跳伞学校了。明年初,美国陆军就将组建一支实验性质的团级伞兵部队。
所以,他现在结合前世的经验,写一篇关于空降兵部队的论文还是很应景的。约翰自认为在空降部队的人员训练、战术战法和武器装备等方面,他的“理论水平”都是目前陆军里最拔尖的。说不定,这篇论文写好了,将来还能帮他捞一顶“美国空降作战理论奠基人”的帽子呢。
不过考虑再三,约翰还是放弃了成为理论先驱的诱惑,选择了另外一个选题。这个选题,就是心理战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隐蔽和伪装战术。在之前他与小约瑟夫…肯尼迪合写的心理战报告里,就提到过这种通过对己方部队的隐蔽和伪装,来欺骗和干扰地方指挥官,诱导他们做出错误判断的战术。
约翰之所以会决定写这个选题,其实是奔着利文沃思堡军校校长莱斯利…麦克奈尔少将去的。历史上,麦克奈尔将军可是隐蔽和伪装战术的大家,为这一战术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最著名的战例,就是诺曼底登陆前,盟军先后进行的“北方坚韧”和“南方坚韧”两次大规模的心理战。当时,在麦克奈尔的极力推动下,盟军接连上演了假巴顿将军亮相、假蒙哥马利元帅走访千军、虚拟第一集团军群等一系列诱骗德军的大戏。麦克奈尔甚至还一度亲自担任了第一集团军群司令一职。
约翰打算用这篇论文,好好跟这位校长大人套套近乎。当然了,他想“巴结”麦克奈尔,绝对不是为了混个好毕业成绩。他看重的,是麦克奈尔少将陆军保守派新旗手的身份。
一直以来,因为与史汀生的关系,约翰都在马歇尔和军内保守派的争斗中保持着“中立”。但是,随着他与很多马歇尔一系的人走得越来越近,在外人眼中这种“中立”立场也开始变得模糊起来。史汀生就曾提醒过他,保守派那边已经有人对他“向马歇尔靠拢”表示不满了。
对此,约翰真心觉得冤枉。不是他跟红顶白,想往马歇尔的圈子里钻。他的眼皮子还没有这么浅。他很清楚,别看保守派现在已经被马歇尔压制住了,但作为陆军内部曾经的主流派别,影响力根深蒂固,是根本清除不干净的。特别是在下面部队里,保守派出身的军官比比皆是。
况且这种传承已久的大派别,审时度势、自我调节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就算持强硬保守态度的老将们都退了,也会有一批自身能力强,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