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明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明月-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女来了这么一出,谁知道其中没有田单的推波助澜,果然被他试出来了么?

    “大王!”田单下拜顿首,诚惶诚恐地说道:“臣一心为国,绝无私念,臣归去后一定对小女严加管教!”

    “安平君何必如此,寡人只是说笑而已,其实君女与长安君,倒也是绝配……”话虽如此,但齐王心里想的,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田单与赵国联姻,否则等他死后,谁知道此人会不会里通外国!

    眼见心胸狭窄的齐王又对田单有了猜疑,貂勃暗道不妙,连忙出来打圆场:“大王,吾等与其在此猜测,不如明早让长安君入宫问个明白?“

    “善。”

    齐王本以为今天下午的宴飨是他见长安君最后一面,谁料还没法消停,他有些疲倦地比了比手:“也不必等明早,事态紧迫,寡人今夜撑着不睡,让长安君连夜觐见!”

    ……

    步入王宫殿堂,看着在场众人的脸嘴,明月便明白了,今夜是齐王和君王后唱红脸,貂勃负责唱白脸……

    齐王和君王后一副舅舅舅母的慈祥模样,对明月嘘寒问暖,关心他的伤势。

    而貂勃则在一旁不断质疑,询问各种刁钻的问题,但毕竟是一场真刺杀,他也问不出什么疑点来。

    至于安平君田单,则一言不发地盯着明月看,不知是不是在琢磨,此子到底是如何勾搭了自己宝贝女儿的。

    等试探结束后,明月便单刀直入,进入正题,开始向众人陈述今夜自己的遭遇……

    “小子还以为必死无疑,若非安平君之女路过相助,若非卫士们及时赶到制止了刺客,若非马服子关键时刻为我挡了一剑,我此刻,恐怕已是黄泉孤魂野鬼,死于异国他乡,不能归赵国祖陵,也不能再见到母后最后一面……”

    说到情深处,他竟抽泣起来,十六岁的少年就经历了生死,又惊又惧,模样惹人怜悯,君王后心有所触,也跟着落了几滴眼泪,也不知是虚情假意还是真的。而齐王见状,对长安君自导自演此事的那点怀疑也没了。

    而后,明月又咬牙切齿起来,下拜顿首道:“此事定是燕国主使,公然在齐国都城闹市行刺赵国质子,视齐国律法为何物?还望大王能重视此事,还我一个公道!”

    齐王也跟着骂了一通燕国人,但随即缓缓说道:“可惜死无对证,只怕燕国也不会承认……”

    “证据?证据不都摆在眼前么,从刺客身上搜出的燕明刀,还有彼辈临死时的证词。”

    明月似是义愤填膺,起身道:“大王难道不相信小子?”

    齐王打着哈哈道:“吾甥之言,寡人自然是信的,就怕那刺客临死之前乱咬一气,让真正的主使逃脱,说到底,燕国为何要刺杀公子呢?”

    明月哈哈大笑起来:“为何?这不是明摆的?当然是要破坏齐赵关系了!”

    说完,明月掏出了今天傍晚出门去见田葭前收到的那封信件:

    “大王恐怕还不知道,这是平原君在数个时辰前送来的信件,我还没来得及呈给大王,就遭到了刺杀。燕国倒是心急,彼辈料定刺杀我一定能让齐赵分裂,便提前数日,迫不及待地对赵国宣战了!”

    “什么!燕国与赵国开战了!?”殿上众人皆惊,这是让他们猝不及防的消息。

    “不错。”明月将信件高高举起,宣布道:“数日前,燕王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使其配合秦国,出兵攻赵!”

    他似是抽丝剥茧,将一切都联系起来了:“从秦使怂恿大王绝赵,到燕国派刺客来刺杀小子,再到燕国伐赵,这一切,都是秦国与燕国合计好的阴谋!为的就是离间齐国、赵国,好各个击破啊!”

第131章 唇亡齿寒() 
秦使王稽按照范雎的吩咐,在临淄期间小心翼翼,连馆舍的门都不敢出,本以为一切顺利就能立功回国,却没料到,事情会突然起这么大的反转。

    当他半夜被叫醒,一头雾水地来到齐国宫殿时,竟发现齐王和齐国的将相朝臣,已经摆开架势等他了,一个个面容严峻。更令他不安的是,本应在后日就被遣离齐国的赵国质子长安君也位列其中,他正和谒者后胜交头接耳,看上去十分亲密。

    值得注意的是,长安君身上似是挂了彩,才刚刚被处理过,不过他面上神情自若,看到王稽后,还好奇地多看了他几眼。

    这是秦赵两方人马的首次碰面。

    齐王一直在避免他们遇上,甚至从未公开承认过秦国有使节在临淄。但今天,却直接将王稽暴露在众人面前,王稽暗感事情不妙,只能靠多年的出使经验稳定心神,作揖道:“大王,不知何事传唤外臣?”

    “好叫秦使知晓,就在今夜,长安君在街上遇刺了。”齐王淡淡地说道。

    “啊?”王稽有些惊讶,随即镇定下来,摊手道:“竟发生了这种事,我在馆舍中一无所知。”瞧他的意思,赵国质子遇刺,与秦人何干?风马牛不相及也!

    “贵使当真一无所知?”明月笑眯眯地打断了他的话,故作惊讶道:“燕人没有将此事告知秦国知晓?秦燕不是同声息的盟友么?”

    “燕国?”王稽有些发懵。“难道行刺公子是燕人所为?”

    “然也,就是燕国人策划了对我的行刺,此外,燕国刚刚对赵国开战,这不是秦国指使的?”

    “大王,外臣不知长安君在说什么,秦国对此一无所知!”王稽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也不与长安君废话,矢口否认。

    他满脸无辜,的确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使得齐王再生疑窦。

    明月恰到好处地站了出来,大笑道:“看来贵国丞相连贵使都瞒住了啊……”

    他叹了口气:“大王,诸位卿大夫,便容我细细向诸位分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

    其实在今日之前,按照明月与质子府众人商量的计划,他们也只打算策划一场假刺杀,然后将脏水往秦使身上泼,将这潭水搅浑,拖延齐国背弃赵国,投靠秦国的时间。

    这件事风险是很大的,全看齐王最终倒向谁,成功率五五开。

    不过,就在傍晚时分,按照约定去与田葭私会前,明月却收到了国内平原君的来信,信中说六月底时,燕国突然出兵伐赵!

    燕军以宋国兵家荣蚠为帅,来势汹汹,让赵国猝不及防,但对于明月而言,此事无疑是雪中送炭……

    当时明月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老天在帮我!”

    燕国一直与秦连横,与赵国隐隐敌对,助秦攻赵也无可厚非。但明月却搞不清楚,为何燕王非要等秦国那边撤兵后突然伐赵。虽然其中疑窦重重,但无疑是一次好助攻,明月索性改将刺杀之事栽赃燕国,尽管最后刺杀以弄假成真,他和赵括双双挂彩收场,但不影响大局。

    这消息只比齐国人接到的早了几个时辰,如今,燕国攻赵的消息,齐王等人也已知晓,只有消息不便的秦使王稽还蒙在鼓里,在外交场合上,这是致命的!

    现在,明月需要做的事情只剩下一件,那就是将几个本无关联的线索联系起来,然后编织出一个让齐王也信以为真的“阴谋”。

    按照战国时代人的讲述方式,明月先从一个众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缓缓道来……

    “三百年前,虞国与虢国位列大河两岸,一北一南。当时晋献公想吞并虢国,便向虞国借路出兵。虞国大臣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乃虞国屏障,两国关系,譬如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虢若灭亡,虞亦亡国。’然而虞公不听,他贪婪晋国赠送的宝物骏马,答应了晋国使者借道请求,还以为虞国与晋国相亲,晋国绝不会对自己下手。是年冬,晋军灭虢,返回时借住在虞国馆舍,乘其不备攻其都城,活捉虞公,虞虢皆亡……”

    讲完这个“假途伐虢”的故事后,明月诚恳地说道:“如今齐与赵的关系,譬如虞虢,赵就是唇,齐就是齿,相互依存。有赵国一日,齐国就不必担心来自西方强敌入侵,有齐国做靠山,赵国也不必担忧后方失火。今年春夏,赵齐联盟,安平君出兵陶丘,挫败了强秦伐赵,以断天下之脊的意图。于是秦国丞相就想了一出妙计,那便是所谓的远交近攻,妄图离间齐赵!”

    这话听得王稽目瞪口呆,在心里嘶喊道:

    “远交近攻?怪哉!此子怎么知道丞相妙计的名字!”

    这一失神,王稽便没及时反驳,以至于明月滔滔不绝地说了下去。

    “秦国为了拆散齐赵联盟,便先让秦使入齐,骗取大王信任,使赵齐离心,但好在大王英明,没有听从秦使的话杀我……”

    这是明月的猜测,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一眼齐王,果不其然,齐王似是有些心虚,而秦使王稽更是百口莫辩了。

    王稽刚来齐国时,为了讨价还价,的确三番五次地请齐王杀了长安君,以表明绝赵诚意。齐王最终没有答应,王稽也没有紧逼,谁料,这一点却成了明月用来攻击王稽的武器!

    “大王礼送我归国,与赵国依然友善,这无疑与秦国燕国计划不合。于是燕国便派人刺杀小子,只要我死在齐国,母后必然大怒,齐赵反目,齐国只能向秦国靠拢。此时燕国与秦国再出兵伐赵,齐国必不救,如此,秦国与燕国的阴谋便得逞了!”

    说完他回头指着王稽道:”秦使还不知道罢,燕国已向赵国开战,事到如今,你还要如何狡辩!大王,秦使名为睦邻,实为间谍,这是要诓骗齐国啊!“

    明月言之凿凿,齐王已经信了七分,面色顿时阴沉下来,质问王稽道:“秦使,事情果然如长安君所说的那样么?”

    秦使王稽惊疑不定,虽然丞相也派人交好燕国,但究竟有没有这回事,他也不知道啊!长安君的计,不仅让齐王疑秦,也让王稽疑燕,甚至怀疑起范雎来,丞相素来阴谋多智,谁知道会不会让他明着出使齐国,暗地里却又派了一个使者去燕国……

    怀疑就像是植物的种子,只需要一点言语上的云雨浇灌就能发芽,王稽知道齐王和自己都已深陷其中,这时候不能管事情真假,先否认了再说。

    于是王稽连忙说道:“大王,外臣此行只是为了与齐国交好,绝无欺瞒之意,寡君之心如此,秦相之心亦如此。大王放心,秦国答应的边邑很快便能划归齐国,秦国的质子下个月便能入齐,还望大王思量……”

    王稽在晓之以利,想要继续诱惑齐王,明月立刻站出来说道:“大王的确应该好好思量思量,秦国真正想结交的到底是哪一国?”

    他走到王稽面前,面对年纪比自己大许多的秦使,凛然不惧:“数年前,安平君进攻被燕军所占的狄邑,秦国丞相穰侯为了救燕,便越过韩、魏,进攻齐国的刚寿……”

    王稽打断了他,厉声道:“一派胡言!进攻刚、寿与狄之战无关,乃穰侯私心作祟,想要扩大自己封地,仅此而已。大王,如今穰侯已下野就封,秦国朝堂焕然一新,大王难道忘记了你对范丞相有旧恩?”

    “不然,秦国就算换了一位丞相,却依旧是换汤不换药,因为秦国还是秦王说了算!”

    明月立刻反击道:“我听说,秦王稷还是公子时,曾在燕国做了多年人质,与燕昭王、燕惠王都十分相善,秦燕已三代为盟友。请大王三思,比起有四十多年邦交的燕国而言,齐国对于秦国而言,当真如此重要?这恐怕是效仿张仪欺楚绝齐的故事罢。”

    他说到激动出,整个人几乎跳将起来,指着王稽的鼻尖斥道:“你当自己是张仪,而大王是昏庸糊涂的楚怀王么?”

    ……

    “你……你这竖子!”

    王稽有些张口结舌,他也明白,只要牵扯上燕国,齐王的态度就不太好预料了,毕竟两国的仇恨,是怎么也解不开的,他明知道长安君在危言耸听,但面对已经发生的刺杀,以及突然对赵国开战的燕国,他又百口莫辩。

    明月再接再厉道:“如今燕国已出兵伐赵,秦国也会很快夹攻西方。等到赵国大败,丧师失地,秦得太原,燕得河间。届时,燕国必将成为北方强邦,到时候秦国再配合燕国伐齐,大王能挡否?唇亡齿寒,大王难道还想让君夫人和太子重蹈覆辙,再来一次奔逃城阳的耻辱么?”

    一席话让齐王放弃去想秦国的好处,还有秦使承诺要带给齐国的安全。比起那点边邑,那还没影子的质子,燕国,才是齐国最担心的……

    一个与秦交好又没了赵国威胁的燕国,一个强大到再度饮马大河的燕国,那将是齐国的噩梦!

    “寡人之意已决……”

    齐王看向秦使王稽,缓缓说道:“还请秦使先回咸阳去,向秦王秦相分说明白,秦欲与齐结好,此意寡人心领,但齐燕不能两存,究竟是联齐还是联燕,还望秦王抉择……两国之盟,还是等日后再说罢。”

    此言一出,王稽面色煞白,明月则暗含微笑。

    虽然齐王说的很婉转,但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白,他已对秦使王稽下达了逐客令!

    七雄关系错综复杂,但基本上没有隔夜仇,唯独齐、燕例外,秦国想要将他们同时拉入连横可不容易。这就好比一战前夕,德国想建立三皇同盟,撮合矛盾重重的俄国和奥匈必然失败一样,齐王虽然首鼠两端,但有一个底线是牢牢踩住的:齐燕不能两存,秦国只能在两国之间选其一!

    但这种选择,又是秦使王稽无法全权决定的,他纵然想要再争辩一番,但终究没有张仪、苏秦的辩才,大势已去,再强辩也无济于事。

    “我赢了!”

    看着王稽灰溜溜离去的背影,明月心里松了一口气,这么多天来他提心吊胆,机关算尽,总算是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谁料一回头,齐王已对他变了态度,蜡黄干瘦的脸笑眯眯的,像极了一个不怀好意的骷髅。

    “多亏了吾侄,才挫败了秦、燕欲离间齐、赵的阴谋,寡人前几日怠慢你了,谒者!”

    “仆臣在!”后胜连忙出列。

    “长安君暂不归国了,会继续留在临淄,寡人当以贵宾之礼待之!那质子府破旧空旷,也不安全,速速寻个新宅,让长安君搬过去。”

    这是要把明月和安平君府隔绝开来了……

    在君王后搀扶下,齐王勉强起身,宣布道:“除此之外,寡人还打算与赵国联姻,巩固两国之好,来一场亲上加亲!长公主将嫁赵王!”

    这个消息让殿内众人震惊,齐王变脸未免也太快了些吧!长公主之前还打算嫁给魏国太子,好达成秦、魏、齐的连横呢!

    不过更让明月吃惊的还在后面,齐王竟指着他道:“吾侄,你是此次齐赵交好的大功臣,岂能无赏?寡人问你,可愿娶一位齐国庶公主为妻?”

第132章 信如尾生(上)() 
震惊齐国的“长安君遇刺案”后第三天,临淄稷下学宫内一处宅院内,公孙龙与长安君相对而坐。

    “公子以没有太后之命为由,婉拒了齐王嫁公主予公子的提议,整个临淄都在为公子惋惜,觉得公子错过了一桩好姻亲……”

    明月的伤势不重,休息了一天就行走自如,只是手上还不能用力,赵括也已经从昏睡中醒来,在齐王派御医为他诊治的情况下,已脱离了危险。

    此刻见公孙龙如此说,明月便道:“先生此言差矣,我看齐王的意思,虽又回到齐赵之盟里,但还是不愿付出实际的东西,便想用两个没什么实际用处的公主搪塞赵国,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