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明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明月- 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大儿子祁孟明出了另一个主意:祁氏放弃首鼠两端的姿态,彻底倒向长安君!

    “不如嫁女与长安君为妾!”

    祁仲平瞪了一眼哥哥:“兄长,岂有主动送女给他人为妾的?”

    “为妾又如何?至少是公子侧室,不比豪长之妻强?”

    祁孟明却十分坦然,祁氏虽然历史悠久,可已经好几代没出过大夫了,顶多是县里的土豪,女儿能嫁给一位公子为妾,祁孟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祁翁觉得不错,至少可以在长安君的身边安一个人,也能显得他们一心支持长安君。

    但这个打算很快落空了,面对祁氏的暗示,长安君却不为所动,只是提起自己已心有所属,与齐国安平君之女定了亲事,成婚之前,概不纳妾……

    “还真是位痴情公子!”祁仲平得知后骂了起来,他觉得长安君这是看不起祁氏,是对家族的侮辱。

    “此事还是要怪我,太急躁了。”

    祁孟明却不觉得这事有什么,虽然黄了,但他依然不死心,女儿送不进去,还有儿子。

    他对祁翁道:“既然长安君已控制祁县,我家再暗中抵触也是枉然,不如尽心投靠,助公子打赢这场剿贼之战,那样一来,琨儿也能备受长安君信赖。长安君乃是大人物,心思肯定放在邯郸朝堂上,岂会在祁县久留?到时候,说不定琨儿能做他的守邑吏,我祁氏在祁县的地位,有增无减!“

    “兄长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怎能如此天真。”

    祁仲平道:“你难道没听过一句古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长安君用得上我祁氏一天,尚且以礼相待,等他彻底控制祁县,八成会将吾等一脚踢开,到时候不家破人亡便不错了,还指望能傍上长安君这棵大树?再说了,一旦秦赵开战,秦军旦夕便至,到时候长安君也得仓皇逃走,吾等此时投靠他有多竭力,祁县归属秦国后,遭到的打压就有多惨!”

    祁孟明一摊手:“那你说该怎么办?如今我祁氏除了听命,还能怎样?”

    “等!吾等只需要等!”

    祁孟明一愣:“等,等什么?”

    祁仲平压低了声音:“等一场虎狼相噬的好戏!”

    祁翁耷拉的眼皮猛地睁开:“说来听听。”

    “虎是长安君,狼是群盗。”

    祁仲平笑道:“如今长安君有数百县卒,千五百各家族丁,我听说他还在西乡募了一两百熟悉水性、地形的青壮,可阿翁,你觉得以这些人,足够同时剿灭水盗、山贼么?”

    还不等祁翁说话,他便自问自答似的道:“不能!”

    “且不说昭余祁烟波浩渺,方圆两百里内尽是草泽,水贼神出鬼没,不知其何处登岸,也不知其何时袭击里聚,他们的巢穴更是难以找寻,赵军来伐,水贼逃亡西岸的秦国郡县即可,秦军来剿亦然,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昭余祁水贼难以被剿灭的缘故,长安君除非一直派人追到大湖西岸去灭尽水贼窝点,否则贼患绝对无法短期内消除。”

    “再说谒戾山的盗贼,过去几年,因为群盗滋扰田间,拐骗隶臣妾逃亡,我祁氏也和温氏联手出击,可群盗之首魏镰乃是魏国武卒,粗通兵法,将族丁打得大败,如今他在南乡颇具人望,南乡百姓从贼者甚多,这本是困扰我县豪长的大难题,如今,这难题却摆到长安君面前了……用几百新练的县兵和千余各家混杂,没有战心的族丁,莫说全灭山中群盗,说不定,会被那魏镰故技重施击败!”

    如果说长安君是一头欲将他们吞噬殆尽的外来猛虎,那谒戾山的盗贼,就是匹盘踞已久的饿狼,一点点撕咬豪长的势力,那魏镰自称侠盗,经常去南乡豪长家抄粮,却不劫掠普通百姓,更可恶的是,魏镰不断吸引被豪长们兼并土地,无立锥之地的贫民加入,那些多年前从魏国河东流亡来,沦为隶臣妾的魏人,也纷纷去投。

    谒戾山势力越来越大,党羽已有千余,放着这样一个大盗在边上,祁氏也是寝食难安,如今正好借着剿贼的机会,让长安君和他们两败俱伤,岂不正好?

    祁翁想了想,也只能寄希望于此了。

    “那就再等等罢……”他叹了口气,翻了个身,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家族的前程却一片昏昧。

    ……

    祁氏决定等待,可他们不知道,长安君也在等,等一股迟迟未来的东风。

    时间过得飞快,眼看五月中旬已至,县卒、丁壮已经训练个一个月,但成效依旧不大,县卒虽然较有秩序,可冲杀起来依旧软绵绵的,没有杀气。丁壮们则才刚刚学会了辨着金鼓、旗帜前进后退,甚至连真正的兵器,也没有分发到他们手中,每日只持着木矛战成一团。

    这一天,祁仲平一如以往般,在吃完飨食后,骑着马去城外的田地巡视,然而刚走出北门,就发觉今日情况不对。

    那些本该在西面的县卒,今日却齐刷刷地出现在这里,分列道路两旁,而千五百丁壮,也被特意集合,顶着热辣辣的太阳,站在北郊道旁空地上,也不知在等什么。

    祁仲平十分惊讶,难道长安君决定出兵了,本以为会拖到六月份,如今仓促出兵,失败的几率会更大,他大喜之下,刚想找人询问一番,可随即就瞪大了眼睛。

    却见北方的道路上烟尘滚滚,一支骑兵开路的军队正缓缓朝祁县开来!那些骑士多半披甲,横矛带剑,近半数的人带了弓矢,战马都是良驹。

    数十骑之后,还有源源不断的兵卒,看那样子,怕有千人之多,同样是军容整肃,装备精良,绝非县卒、丁壮能比,看得列队迎接的他们直咽口水。

    而祁仲平的注意力,都放在那之后的旗帜上,俨然是太原郡兵的旗号!

    只一眼,就让祁仲平手脚发凉,他万万没料到,自己等来的,不是什么虎狼相斗,而是长安君从邯郸、太原处借来的东风……

第226章 郡兵() 
赵国兵制,县有县卒,郡中自然也有郡兵,与内地较为安定的县不同,七雄的郡一般都在边境设置,如赵国的太原郡和代北三郡。为了备边防敌,郡中要维持一定数量的兵卒,故而在征召兵之外,赵国各郡每年都招募有勇力的成年男子,作为郡上的常备兵员。太原乃是大郡,对赵国而言,是太行以西的”柱国“,近些年又常与秦军在此角逐,所以郡兵数量多达四五千!

    比起训练较为松懈的县卒,这些郡兵可正规多了,而且兵种构成也十分合理,有十余辆驷马战车为前驱,乘其四骐,四骐翼翼。后边跟着近百骑兵,皆是胡服骑射,龙马精神。压阵的上千步卒也井然有序,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这威风的架势,看得出来迎接的丁壮看得眼珠子都快凸出来了,在道路两侧相迎的县卒也啧啧称羡。

    “郡兵就是郡兵,与吾等穷乡小县果然不同。”

    不过也有些老人暗暗耳语道:“和二十年前秦国武安君的堂堂之师比起来,还是差得远。”

    郡兵的到来,让对赵国军制还算熟悉的祁仲平有些诧异,因为郡兵虽置于郡府,仍受邯郸指挥调遣,发兵权属于中央。郡兵的调发,以虎符为凭,秦国那边,是“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赵国更宽松些,但调拨郡兵百人以上,依然须赵王所持虎符与太原国尉虎符相合,才能发兵。

    眼前的郡兵却多达千余,这么大规模的调派,非得邯郸朝廷下达命令才有可能啊……

    这个问题缠绕在祁仲平脑海里,让他有些发懵,恰在这时,长安君也带着县中官吏们迎了出来,不少豪长也跟在后面,自己的长兄祁孟明也赫然在列。

    看到祁仲平,祁孟明连忙朝他摇头眨眼睛,瞧大哥满头大汗,衣衫还有些褶皱的样子,应是突然被长安君喊出来的。

    见到长安君后,祁仲平立刻想明白了前因后果。

    他们一家子算过来算过去,却算错了一件事,那便是长安君的身份,依靠这个身份能做的事情,远远超出了祁氏想象。

    他是王族,是公子,在邯郸有的是关系人脉,作为太后的爱子,这时候不抱大腿,什么时候抱?只需要一封书信送去邯郸,就能让爱子心切的太后出面,让赵王、大将军出虎符,从太原郡调兵来帮长安君剿贼啊!

    也是那两支盗匪倒霉,摊上了他这样一个手眼通天的主……

    也是祁氏眼界太小,本想在祁县之内按照过去的规则来行事,竟忘了长安君完全可以越过一切限制,跳出他们的谋划,为自己找个一支强援……

    祁仲平看着那络绎不绝抵达的郡兵,只感觉眼前一黑,几乎昏厥,他的所有计算,都遭到了现实的沉重一击,一切小心思,在这支军队面前就像个笑话。

    他呆立半响,只能从牙缝里小声道:

    “长安君此举,真是……太不讲理了!”

    没错,简单,粗暴,说开挂就开挂,一点不顾及祁县众人的感受,长安君初来乍到时尚且和蔼,后面却越来越强硬,如今更是给众人来了一个迟来的下马威。

    可以想见,以后祁县豪长的日子,恐怕会越来越难过。

    长安君却没有注意到这个躲在人群里的小人物,他径自纵马上前,与对面统领郡兵的校尉打了个照面,十分亲切地呼唤道:“括兄,许久不见!”

    ……

    给祁县豪长介绍了赵括后,明月也不多说,便让人安排郡兵在城北驻扎,他则邀赵括进入县寺。

    “寒酸,真是寒酸。”

    赵括走进来后,在县寺中四下看了一圈,就咂起嘴来。

    “此处比我在晋阳的住处还差几分,堂堂长安君,就住在这种地方?”

    明月却不以为意,笑道:“想要享乐,也得等祁县安定以后,再说了,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他让下人看上浆水、热汤后,朝赵括拱手道:“此番郡兵能来助我,实在是雪中送炭,不过我也没想到,会是括兄领兵前来……”

    “也是侥幸,若邯郸发来的虎符再晚几天,我就要被调到其他地方去驻扎了。”

    赵括赶了一天的路口干,喝了口水才说起了此事的前因后果。

    原来,在年初护送明月、燕后从燕国归来后,赵括终于从“代校尉“升级为正式的校尉,校尉为部队长之意,乃是赵国的中层军官,可统帅千人到两千人不等。

    也不知道赵奢是怎么想的,虽然他身体已不太好,却不想赵括呆在邯郸,而是将赵括调到边郡任职。

    马服君乃是赵国最高武职“大将军”,赵括也只能乖乖拿着调命,在二月初时就到太原郡上任。

    “太原郡国尉许历,乃是我父旧部,在阏与之战里立下功勋,与我家交情莫逆,对我很是照顾。”

    赵国边军军事长官称“国尉”,下辖校尉若干,统领郡兵,作为老上司之子,未来的马服君,许历怎么可能不对赵括特殊照顾?他不但将赵括安排在身边,让他熟悉太原郡军务,一副将他当未来国尉培养的架势。

    可赵括更想要的,却仍是实战,伐燕之战时,父亲指挥千军万马的雄姿让他念念不忘,所以没多久,就申请去边关驻守。

    身在邯郸的赵奢也很支持赵括去边地历练,许历无奈,只好派给他一支训练有素的千人部队,在晋阳城外训练驻扎,准备六七月份开赴皋狼,防御蔺、离石的秦军。

    西面的蔺、离石,南面的兹氏、邬邑,好似秦国怀抱太原郡的左右两臂,不过阏与之战时秦军在兹氏、邬邑这条路线上吃过大亏,许历判断短期内,秦军不会在这一代有动作。

    恰在此时,却从邯郸发来了调兵的虎符!

    “以太原郡兵一千,往祁县,助长安君剿贼……”

    这显然是长安君写信向邯郸求援后,赵太后让赵王下达的命令,

    放在以前,郡兵的任务是防备秦国,不会管县上小小贼寇,可如今,却不得不去为长安君扫清庭院。

    许历对这次调兵颇有不满,赵括一听有仗打,顿时来了劲,主动请求带人来祁县。

    就这样,一对老朋友便在祁县碰面了。

    “本想着随便派一个校尉即可,谁料却是括兄。”

    听完赵括这段时间的经历后,明月笑道:“区区盗贼,杀鸡焉用牛刀啊,不过有括兄领兵,我更有把握将群盗一举剿灭,还祁县,也还太原南境安宁了。”

    “公子且将祁县贼情与我详细分说。”赵括歇足了气,喝够了水,也立刻进入了办事的姿态,看来他这几个月不仅人晒黑了,蓄了胡子,在做事上也干练了几分。

    二人正要商量贼情,这时候蔡泽却进来了,朝二人各行一礼,说道:“主君,外面有祁氏家主祁翁抱恙求见。”

    “哦?”明月似乎早在预料中,问道:“天黑了还连夜前来,所为何事啊?”

    蔡泽笑道:“祁翁说,郡兵抵达,恐怕县仓粮食不足,他家愿为公子分忧,再献粮食千石!”

    明月啧啧称奇:“这祁氏的反应……好快。”

    蔡泽也点头:“是啊,臣也没料到祁氏这么快就能做出决断,不愧是能在祁县屹立三百年不倒的豪长,够机敏。”

    赵括却被二人对话弄得莫名其妙,问道:“长安君,祁翁是何人?他们做了什么?为何无故献粮?”

    “也没什么。”明月哈哈大笑起来,指了指自己。

    “他们啊,不过是终于向权贵低头而已!”

    PS:第二章在12点

第227章 向权贵低头() 
在赵括带着千余郡兵抵达祁县后,祁翁总算是明白了,过去一个多月里,长安君收各家权力,只是他集中权力,将各豪长武装力量夺走的手段,在剿灭盗贼上,他从未指望过训练时间很短,也没有太多甲兵装备的族丁。

    这些郡兵的到来,不仅于群盗是灭顶之灾,也像一双无形的手,扼住了豪长们的脖子,自此之后,他们再不可能在兵、粮上钳制到长安君了。

    祁氏想要让长安君同群盗两败俱伤,以此加重自家分量的想法,也被证明纯粹是白日做梦,他们意识到,长安君这位权贵,不是祁氏靠首鼠两端拿捏得住的。

    作为在秦、赵间数次投机的当地豪长,祁翁很快就做出了决断,当夜,他便拖着病体亲自登门拜谒长安君,说愿意出粮千石,让郡兵足食。同时也竭力表示,祁氏在这场剿贼中,完全站在长安君一边。

    “公子但有吩咐,无不遵从!老朽的儿孙,祁氏全族上下,均愿为公子效命!”

    长安君嘉许了祁翁的义举,说他是祁县豪长的楷模,在祁翁表示要正式告老后,长安君又正式征辟祁家的长子祁孟明继任为三老,免除徭役。

    如此一来,祁氏内部的路线分歧,也就此落下了帷幕,从这一天起,祁县人就再也没见过祁仲平,祁翁对外含糊其辞,说他去了韩国上党,可县中又有传言,说祁仲平其实是去了秦国河东郡……

    不管传言如何,祁氏完全倒向长安君后,双方关系进入蜜月期,有祁氏带头,县中豪长也无不战战兢兢地来向长安君表忠心,如此一来,请郡兵入祁县”震慑宵小“这一点是做到了,从初入县邑到明着夺取各豪长的兵、粮,再借助外力完全控制局面,明月花了足足两个月……

    内事已平,如此一来,祁县不论贵贱都服从于长安君的领导下,而他只打算用全县之力做一件事:剿群盗,除二害!

    然而,就在豪长迫于压力纷纷效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