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明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明月-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燕后虽有些虚弱,但多年主持后宫,也有不怒自威的架势,那傅姆立刻乖乖闭上了嘴,明月将这一幕看在眼里,暗暗想道:“的确,赵太后的女儿,怎可能会软弱可欺?”

    于是他便又向前了数步,跪坐在她身前三步外。

    燕后把明月上上下下打量了半天,这才叹了口气道:“果然是明月,只是不曾想竟高了这么多,阿姊这下可摸不到你的头了。”

    犹记得小时候,她也会经常摸着长安君的发鬟以示疼爱的。

    接下来,燕后以不该属于一个流产后虚弱女子的精力,不断地对明月发问,似是憋了许久,好在说的都是些姐弟家常话。

    她问候了赵太后和赵王的身体状况,聊到了邯郸里的美景,如今这些景致尚在否?还聊到了年少时父亲赵惠文王沉迷剑术不理会家人,气得她也穿剑服佩剑的往事,也说起邯郸市肆里哪些地方最是有趣,从赵王宫去丛台的路上经过时,她最大的想法就是跳下去亲自走一走看一看。

    的确,在明月记忆里,这位姐姐可不是个单纯的淑女,她在赵太后面前是乖巧懂事的长女,在赵惠文王面前是撒娇的公主,在他们这些小公子面前,则是说一不二的大姐。

    说到开心时,燕后忍不住捧腹咯咯直笑,笑得眼泪都流下来了,明月只得将巾地给她,却发现燕后已红了眼。

    她擦拭着眼角不知是喜还是忧的眼泪,指着旁边的点心道:“你别光说,也尝一尝,这燕国别的没有,蜜、枣、栗倒是不缺。”

    明月唯唯应诺,随手拿了点放入口中,或许并不是真正的姐弟,或许是因为时隔多年,虽然燕后对他格外亲切,仿佛二人关系从未变过一般,但他还是没法泰然处之。

    这时候,燕后却看着明月头上的长冠,皱眉道:“若我没记错,你还不到十七岁,怎就行了冠,还做起使节来了?燕地每逢冬天就格外寒苦,这一路上没少挨冻受累吧?母后素来最疼爱你,竟也放心让你来。”

    明月回道:“按照赵国律法,普通百姓的子弟十七岁便要傅籍,士农工商,或戮力王室,或慷慨捐生,或沙场驰驱,累得高堂老母,望眼欲穿,又撇下新婚娇妻,都在为国出力。我身为公子,自然也要在各国奔走,为邦国,为赵氏牟利。这番北上,虽也跋涉山川,星驰电奔,但一想到到了燕都,便能解除两国军民倒悬之苦,也让阿姊不必夹在两国之间难做,便不觉得累了,这是我的心愿,也是母后的心愿。”

    燕后闻言幽幽一叹:“你倒是懂事,不似我,当初乍闻母后要我嫁到燕国来,可哭喊了一路。”

    明月诚恳地说道:“然也,阿姊十七岁时为了燕赵和平,不远千里嫁来北方,与阿姊的苦楚比起来,我这点小小辛苦又算得了什么?”

    这一说不要紧,似乎是打开了什么阀门一般,燕后竟似想起了什么,哽咽住了。她的眼睛更红了,明月能看到有泪花在眼眶里打转。

    她别过头去,强忍了一番后,朝那几个一直在旁边听姊弟说话的碍事傅姆猛地一挥手:”汝等先出去。“

    “王后……”傅姆怯怯,似是得了谁的命令要呆在此处,不敢违背。

    “出去!不然让汝等受罚,与先前那几人一样,冻死在外!”燕后声音严厉起来。

    这下几名傅姆、宫女呆不住了,匆匆起身,倒退着离开了寝宫,里面便只剩下姐弟二人,还有几名燕后的心腹亲信了。

    “明月,再过来些。”她声音一如既往的温柔。

    明月应诺,稍稍再朝前,坐到了燕后一伸手就能触到的位置。

    这时候燕后才转过头来,刚刚擦干的眼泪止也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一边哭着,她一把抓住了明月的手臂,没了方才的温和娴淑,忽然变换了一种深沉的调子,厉声道:“明月啊明月,你怎才来!你可知,这七年里,阿姊在这燕宫里,受了多少苦,忍了多少气!!!”

第186章 葛之覃兮() 
据说赵武灵王有一次在丛台饮酒睡着,是夜游大陵,在梦中,他听见一个少女鼓琴而歌:“美人荧荧兮,颜苕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

    赵武灵王醒来后怅然若失,对梦中少女十分留恋,在酒宴的时候就把这个梦向群臣说了,还具体地描绘了少女的形象。然而凑巧的是,朝臣吴广正好也有一女儿,与赵武灵王的梦中情人一模一样!于是赵武灵王便纳了吴娃为妃,还封她为王后,没过几年,就为赵武灵王生下了公子何,即日后的赵惠文王……

    小时候,燕后是听着祖父赵武灵王与惠后吴娃相爱的浪漫故事长大的,试问哪个公主不曾梦想嫁给一位雄主?能文能武,帅气,高大、魁伟、充满力量,这便是燕后理想中夫君的摸样。

    然而这少女的妄想,却在她嫁到燕国,见到燕王的那一刻彻底破灭了。

    这是怎样一个人?燕王迎娶燕后时已经三十多岁,有三个儿子,他模样普通,长着一对细眼睛,面容好似燕山一般古板,性格就像北方的冬天一样沉默寡言。对他而言,迎娶燕后,只是一次为了摆脱得位不正采取的不得已之策,即便新娘是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人,也没让他态度好转多少。

    满怀期待的燕后自然对丈夫大失所望,却又无可奈何,女子的命运,从来就由不得自己做主。新婚之夜,二人几乎在没有任何言语交流的情况下匆匆完成了夫妻之礼,一板一眼,于燕王而言这只是在履行职责,于燕后而言则是把人生宝贵的经历,交给了一个冷冰冰的,素不相识的中年男人。

    没有女官傅姆悄悄教授自己的欢愉,只有疼痛和两腿的累累磨伤,次日还得换上笑言,与燕王那些已经嫁进来十余年的夫人们相见,她们都是燕国人,用方言言笑晏晏,硕大一个燕宫,似乎只有燕后一个外人孤零零地坐在王后之榻上。

    虽然谨记着母亲的话,说王室夫妻的感情,皆是慢慢才有了,比如她与父王便是一对天作之合,伉俪情深。然而燕王除了每月例行的临幸外,在日常与燕后几乎连面都不见,更多的时候都把她丢在寒冷的蓟城,自己跑到温暖的武阳快活去了。

    燕后向来不喜欢蓟城,她在邯郸漳水之间长大,那里有的是明亮清朗的苑囿,繁华开放的风气,然而燕地却比赵国古板闭塞许多,尤其是宫廷里,一点波澜都掀不起。

    她也曾努力妆容打扮,希望博得燕王欢心却没什么效果。直到过了几年后,当阏与之战赵军大败秦师的消息传来,她欣喜若狂,却发现燕王却在一旁闷闷不乐,她才猛地明白过来……

    燕王之所以对她不冷不淡,或许因为她是赵国来的公主,而这位志大才疏的燕王,却又有一个饮马漳水,足踏常山的痴梦……

    这是难以化解的矛盾,燕后对赵国的爱,远胜于燕。她渐渐对燕王没了期待,只求能拥有一个儿子——王宫里一位同样来自赵国的燕昭王嫔妃劝诫她,说她也许永远不会爱上燕王,但却会爱着他的孩子。

    然而五年前,燕后的第一次妊娠以小产告终,那次是因为一场意外的惊吓,燕后不怪别人。

    可这第二次,却是气急攻心导致的流产……

    当得知燕王伐赵,甚至有传言说他派人去刺杀了燕后的弟弟长安君时,燕后怒极,也顾不上给燕王颜面,质问他为何要如此做,燕王理亏不答,拂袖而走,燕后看着燕王的背影,想到两国恶化的关系,气极之下,竟再度小产。

    “燕王有三位公子,其中长子已成年,还生了一位公孙,他自然不必在意是否有嫡子!可对阿姊却不同,没了他,我在燕国,便没了活下去的依仗!”

    每每梦回,一想到自己尚未出世的孩子,燕后就泪湿襟衫,心痛得抖。平日里还保持着沉稳,此刻见了久违的亲人,泪水便止不住地再度流出,对着自己的弟弟就是一阵埋怨控诉。

    雪上加霜的是,医者还告诉她,她可能就此再不能生育!

    这对一个女人,一位还没有子嗣的王后而言,简直是晴天霹雳!

    得知此事后,燕王便再也没来看过她,宫中也谣言四起,传说一旦燕胜赵败,她马上就要被废后了。直到燕军败局已定,燕国决定求和,燕王才恢复了她的地位待遇,并厚着脸皮来对燕后一通假惺惺的慰问,希望她在赵使来觐见时,能说些好话……

    燕后嘴上应允,心里却是对其鄙夷不已,她心里开始暗中想着一个计划。

    此刻,燕后肃然道:“吾弟,实话告诉你,阿姊在燕国,已是再难待下去了!”燕后眼睛里冒着火,燕王于她而言,已不再是夫君,俨然成了仇敌!

    “阿姊的意思是,想让弟带你回赵国?”

    “不错。”燕后似是早就想好了:“古时诸侯之女出嫁,尚可归宁父母,我来燕国已七年,正好燕赵达成和约,我便借此机会回邯郸一趟,祭拜父王陵墓,侍奉母后几日,有何不可?想来燕王也无从拒绝。”

    明月皱起眉来,春秋之时的诸侯夫人的确有归宁一说,不过自进入战国以来,邦无定交,类似的事就少了。

    “那之后呢?阿姊归宁之后,是否还要回到燕国?”

    燕后默然,眼睛飘到了别处,那意思很明显,自然是想永远离开这个鬼地方,再也不回来!

    “阿姊,若真出了王后归宁不返之事,于燕王而言便是奇耻大辱,这是要让燕赵两国再起战端啊。”

    明月有些无奈,倘若是普通人家的婚嫁,自家姐姐遇到这种无良的丈夫,他铁定上门将她亲自带回家,顺便胖揍那男人一顿。可一旦放大到两国联姻,就没那么简单了,燕后的想法虽然情有可原,但这冲动带来的代价可不菲,一不小心,就会将明月苦心经营的燕、齐、赵平衡再度打破。

    燕后也怒了:“燕赵两国的战和,难道就系在我一弱女子的肩膀上么?如今我已两次小产不能生育,既不能生下嫡子继承王位,也不能说服燕王勿要与赵为敌,我留在燕都,还有何意义?难道要等到燕赵再度交恶,燕王废我王后之位打入冷宫为奴婢么?”

    “当不至于此。“明月很是头疼,只好用了缓兵之计:“阿姊,弟还要在燕国等国内消息,大概要开春后才离开蓟城,你先冷静冷静,待弟想想办法,定要帮阿姊改善处境!”

    燕后不答,只是捏着他的手臂,狠声道:“我不管,当初我为了两国之好才入了这火坑,此番无论如何,你也要将我救出去!”

    ……

    从燕王宫里出来后,明月也是叫苦不迭,这件事实在有些难办。倘若燕后已有子嗣,就算想办法弄死燕王,扶持小侄儿登基也是不错的选择,有赵国支持,新败的燕国没有资格抗拒。可如今燕后不能再育,燕王却连孙子都有了……

    他听燕后说,那位刚出生没多久的公孙被取名为“喜”,难道他就是以后的燕国的亡国之君燕王喜?燕太子丹之父?如此说来,燕后的确没有再生下嫡子继承王位啊。

    如何帮上燕后的忙,让她摆脱现在的处境,生出一丝希望,又能维持住燕赵两国的关系,这是个大难题。

    是夜回到馆舍后,明月一直在闭门思索,经历了在临淄逛夜市遇刺之事后,他也吸取了教训,这期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是让他的侍从鲁勾践等人自行去燕市上逛逛,替他看看有没有可以招募的勇士。

    次日一早,明月正在苦思冥想燕后一事,却有侍从来报,说又有燕国士人来求见了。

    长安君的名声已经在燕赵齐三国传遍了,也算一位名公子,这几日少不了在燕国不得志的士人前来觐见,或献策,或游说,看那样子,都是苦于没有出路,想要入他幕下做门客的。

    在赵国时为了不让赵王丹生疑,明月还不敢大张旗鼓地招纳门客,可在燕国却不一样,粟腹等人也不好阻拦他见人。

    不过这些来投奔的人实在是良莠不齐,明月面试了几人,都觉得平平无奇,挑了几个还看得过去的,让他们若是有意,可在使团离燕时随他归赵。

    “也不知今日来的又是何许人物。”明月苦笑着对赵括如是说,他总觉得送上门的都不是一流人才,但还是让侍从将那人检查身上可否携带武器后,带入院子里。

    那士人果然同之前的几人一样,一身寒酸褐衣,只披着一件掉毛的羊皮裘,一大股膻味,让旁边坐着的赵括都皱起眉来,看容貌,也是平平无奇。

    人不可貌相,明月本着礼贤下士的念头,还是站起身来,朝那士人拱手道:“不知先生如何称呼?”

    那士人也打量了明月一番,惊异于他的年轻,施礼道:“见过长安君,小人乃燕国上谷郡纲成布衣,蔡泽……”

    PS:第二章在晚上

第187章 蔡泽() 
“蔡泽?”

    乍闻此名,明月心中不由一惊,没记错的话,这也是一位历史留名的人物啊,还能跟秦相范雎并列同一个列传,这就很了不得了,但明月只知道蔡泽历史上在范雎之后做过秦国丞相,却不知道他早年经历如何,难道真的是眼前这个容貌丑陋的燕国人?

    虽说人不可貌相,不过蔡泽生得这模样的确没法让人产生好感,朝天鼻,端肩膀,凸额头,塌鼻梁,罗圈腿,加上他在脸上留了个倒八字胡,就更显得面容丑陋,身材亦是五短三粗,与高大挺拔的燕人不同。

    对此,明月在不好判断他是不是历史上那位“蔡泽”的时候,也只能假惺惺地说一句“先生能来相见,不胜荣幸”了……

    陪着明月面试的赵括倒是对蔡泽自报的籍贯更有兴趣。

    “纲成?”赵括说道:“那不是靠近东胡的地方么?”

    蔡泽笑道:“将军真是博学,竟然知道北鄙边胡小邑。”

    赵括得意地说道:“我年幼时出生在上谷郡,上谷各县邑之名,我岂能不知?不过……”

    他瞧了瞧蔡泽的容貌,加上这几天来的燕国士人都没什么才干,便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也是一个庸才,有些轻蔑地说道:“像纲成这种北地边胡的小地方,百姓与戎狄混居,识字之人都没几个,难道还能出什么大才么?”

    明月依然笑着,并未阻止,这正是一个考校蔡泽的好机会。

    蔡泽似乎也明白这点,他微微一笑,镇定自若地说道:“将军此言差矣,楚国令尹子文生于云梦荒芜之地,幼师饮虎乳长大,却能使楚国崛起;由余流亡入戎,却能使秦穆公霸西戎,并国十二;狐偃乃是狐戎之人,却能使晋文公致霸中原,使得周天子狩于河阳。将军可不能以籍贯判定人之才能优劣啊。”

    赵括咦了一声,有些惊喜地对明月说道:“公子,今日这人倒是有一副好口才,对答如流啊!”

    明月点了点头,对蔡泽的评价上升了几分,便笑道:“括兄没有看低先生的意思,还望先生毋要见责,请坐!”

    等蔡泽坐下后,明月又道:“我自来贵国之后,思贤如渴,这几日也颇有士人来见,却皆不如先生,不知先生来此,有何指教之处?”

    蔡泽倒是直接,也不扭扭捏捏地掩饰,直截了当地说道:“不瞒长安君,小人虽是上谷布衣,家中却还算富裕……”

    “先生这也叫富裕?”赵括上下打量着蔡泽,他身上褐衣羊裘,连剑和玉都没,若非自报家门,言语得当,赵括会以为他是个放羊的匹夫。

    蔡泽无奈地一摊手:“将军听说过吴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