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帝国风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元朝帝国风雨-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牛V莸木用窳痔斐桑步腋投穑O嗪粲Α

    另外还有广州的居民林桂方和赵良钤等人,拥有民众一万多人,号称罗平国,改称延康年号。虽然经过各地将帅。统领大军前去征讨,围剿与安抚并重。对当地民众软硬兼施,有的被杀害。有的被迫使投降,然而效果都不很好,大体局势都没有得到平定。各地出现的小丑角,发生的小危害,更是数不胜数,记不胜记。

    自从福建僧人报告灾变以后,又听说有一个居住在中山的狂妄的人,自己号称宋朝的主人,拥有一千多民众。想夺取丞相的职位。余波所及,京城当时也慌乱起来,发现了许多匿名的传单,上面说某天要以燃烧蓑城苇为信号,率领两支大军起义,发动叛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获得丞相的职位完全有希望之类的话,真是闹得人心惶惶。无可终日。

    原先是宋朝的皇帝赵顯被俘虏后,被押送到了燕京,投降后被封赏了瀛国公的爵位,元朝命令他和宋朝过去的皇室贵族和朝廷大臣。居住在蓑城苇那个地方。

    元朝廷发现传单以后,为了预防事变的发生,就连忙把蓑城苇撤销了。把瀛国公以及宋朝的皇室贵族和朝廷大臣,迁移到了上都。元朝廷还怀疑传单中所说的丞相。就是指文天祥,皇帝就下令召见他。

    文天祥。生于16年,死于1283年,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理宗宝祐四年,即1256年中选吉州贡士。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即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

    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们能做到的,文天祥觉得自己也要做到。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读书人,一生不做官。他嗜书如命,只要书本在手,就废寝忘食,经常一盏孤灯,通宵苦读。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细认蝇头小字。他的学问却十分渊博,对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中医、占卜之书也广泛涉猎。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还有买书的嗜好,有时没有钱,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把书买下。他对劳苦的乡里充满了同情,有读书补世的志向,著有宝藏三十卷,随意录二十卷。文天祥文辞出众,父亲文仪的教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宋理宗宝祐四年,即1256年,文天祥赴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考试。会试放榜,通过了初选。殿试时,文天祥患病,但仍勉强带着病躯,赶到考场。进门时一阵拥挤,出了一身汗,顿时感到身体舒服多了,头脑也明晰了。看到题目,略加思考,草稿也没打,一挥而就。考官把他的卷子列为第七名,理宗亲临集英殿阅读考生的卷子,亲定名次,把文天祥取为一甲第一名,时年文天祥二十一岁。

    开庆元年,阳历1259年,蒙元向南宋发动大规模的入侵战争。九月,忽必烈围鄂州,今湖北武昌。消息传到临安,朝野震动。外号“活阎罗”的宠宦董宋臣建议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以避兵锋,重演了南宋初期高宗赵构逃亡海上的经历。然而,这对团结军心、民心十分不利。

    文天祥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且多言招祸,可面对社稷人民,他选择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向皇帝上书,指出迁都之议是小人误国之言,董宋臣恶贯满盈,应以斩首。文天祥还建议改革政治、扩充兵力、抗蒙救国。

    可惜理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时任礼部尚书的江氏“三古”之一的江万载向宋理宗建议请皇后谢道清出朝议政,才劝得理宗打消迁都念头。并派有带兵打仗经验的江万载协助贾似道督军出战蒙元,碰上蒙古内乱,忽必烈急于回兵北方争夺蒙古汗位,才打退蒙元兵,取得所谓的鄂州之战的大捷。

    景定元年,阳历1260年,文天祥被任命为签书镇南军,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厅公事。但是他不愿赴任,请求“祠禄”。朝廷应允了。命他做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仙都观的主管。仙都观是道教的宫观。这个职务是个闲差,文天祥才二十五岁,却有退隐出世的思想,这是时势造成的。

    朝廷权奸当道,他的改革设想落空,甚感失望,既不愿尸位素餐,混迹官场,更不愿同流合污。宁愿暂时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所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这就是文天祥的处世哲学。

    景定四年,即1263年,由于皇帝不纳谏,重新起用董宋臣,文天祥愤而辞职,后被朝廷贬到地方上任职,治理今江西高安市。当时称为瑞州。瑞州曾遭蒙古人蹂躏,城垣屋宇被毁,人民被残忍虐杀,文物古迹被洗劫。文天祥履任后。实行宽惠政策,尽力安抚百姓,筹集资金建立“便民库”。供借贷和救济之用,使地方秩序重新恢复过来。他还修复了一些古迹如“碧落堂”、“三贤堂”等。新建“野人庐”、“松风亭”等,以发扬先贤的民族正气。鼓舞人民的爱国精神。瑞州在文天祥治理下,百废俱兴。

    德祐元年,即1275正月,文天祥接到小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皇帝离京寄居之处的行在。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三万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

    德祐二年,阳历1276年正月,蒙古铁骑三路兵马围困临安,城内城外,宋朝将官降的降、逃的逃,全成汉奸。谢太皇太后暗命江万载摄行军中事,父子帅义军和殿前禁军保护益、广二王离开危城临安;又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由南宋末期抗元明暗两统帅收拾残局。

    文天祥见事已至此,不可推辞,答应出使蒙元大营,以便一窥虚实,见机行事。文天祥以堂堂然的态度和蒙古交涉,却被蒙古统帅伯颜扣留。太皇太后失去江万载、文天祥后,更无人可以依靠,终于向蒙古投降。

    皇帝投降后,降将吕师孟挖苦文天祥:“丞相曾经上书请斩叛逆遗孽吕师孟,为什么不杀了我呢?”文天祥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你叔侄都做了降将,没有杀死你们,是本朝失刑。你无耻苟活,有什么面目见人?你们投靠敌人,要杀我很容易,但却成全我当了南宋的忠臣,我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听了这话,吕师孟佩服文天祥的气概,并说:“骂得痛快!”

    文天祥在通州听说益王、广王被江万载父子保护经婺州,今浙江金华到达永嘉,今浙江温州建立了元帅府,号召各地义兵勇士继续抗蒙,就马上决定投奔二王及江万载。德祐二年,即1276闰三月,他扬帆入海,回到南宋统治的地方。他计划在闽、广重举义旗,团结各方义兵,统一部署,复兴南宋。

    景炎二年八月,蒙古铁骑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文天祥被宋庭外派南剑州开督府时,本来就是陈宜中、杨亮节张世杰排挤迫不得尔的事,为保护南宋小朝廷和体恤老师江万里家族满门忠烈,死伤无数的惨况,拒绝了江万载派部分江氏子弟协助其筹组训练督府军的好意,并奏请杨太后及宋端宗下旨让江氏子弟去军择地隐居。

    因此,文天祥所募督府军由于没有作战经验和严格训练,战斗力不强,在铁骑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归降,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蒙意志。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蒙。祥兴元年,即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南宋抗元明线统帅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岭被一支偷袭的蒙古铁骑俘获。

    文天祥刚刚进入燕京都城,就先到枢密院,拜见了丞相孛罗。孛罗想迫使文天祥对他进行跪拜,但是文天祥威武不屈,只对他行了长揖的礼节。这毫不屈服,他抬头仰望着上天。自言自语地说道:“自古天下的大事,有兴旺就有衰落。自古以来的帝王和将相们,灭亡后惨遭屠杀的人,哪个朝代没有?完全不足为奇!我文天祥到了今天,只愿意请求你们早日把我处死,除此以外,别无所求!”

    孛罗这时还想戏弄文天祥,微笑着对他说:“你刚才说历史有兴旺,就有衰落,我想询问你。从远古的盘古时期到今天,总共出现了有多少位皇帝,多少位国王?”

    文天祥从容不迫地回答说:“一部十七史,卷帙浩繁,包罗万象,我在短时间之内,又能从何处说起?我今天在这里并不是应博学鸿词科的文史知识考试,何必展开辩论,枉费心机?”

    孛罗接着对他说:“你现在既然说兴旺和衰落的事。也就算了,我也不必勉强你,但是你过去既然是遵照皇帝的命令,把供奉祖宗的庙宇和土地送转交给别人。为何还要自己逃走?这其中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文天祥回答说:“把国家奉送给别人,就是称为卖国,卖国的人。只知道谋求自己的荣华富贵,他还愿意逃走吗?我以前除了对敌国的宰相不进行跪拜以外。遵照皇帝的命令到敌军面前完成自己的使命,即使被逮捕关押。都已经成为叛国的大臣,出卖了自己的国家,加速了国家的灭亡,国家灭亡后我们就应当为国捐躯。但是因为度宗的两个儿子,还在浙东地区活着,他们年老的母亲还在广东生活着,因此只好忍受着屈辱逃奔回去,为国尽忠!”文天祥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他所说的都是忠君爱国,充满仁孝的伦理道德,感天动地,历史永远铭记。

    孛罗听了他的话,对他说:“放弃德祐皇帝的继承人,德祐是宋朝皇帝赵顯的年号。另外拥立两个国王,这还称得上是忠心为国吗?”文天祥回答说:“古人说得好,‘国家社稷才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君主就显得较轻了。’我另外拥立了君主,无非为了国家社稷的前途考虑!如果怀、愍两位帝王到达北方当敌国的俘虏,那就不是真正的忠心,那时只有拥戴元帝才是真正的忠心;如果跟随徽、钦两位帝王到北方也当了敌国的俘虏,也不是真正的忠心,那时只有拥戴高宗才是真正的忠心。”

    孛罗这时被文天祥批驳得哑口无言,难以回答。他理屈词穷,想了一会儿后,忽然又对文天祥说:“晋朝时期的元帝、宋朝时期的高宗,都是得到先皇帝的授命许可的,你拥立两位新皇帝时,并没有得到先皇帝的认可,不是正统的皇帝,你莫非不是想图谋不轨,篡夺皇位吗?”

    文天祥听了他那些毫无道理的话,非常愤怒,大声回答说:“宋朝景炎皇帝的昰年号。原来就是度宗的长子,德祐的亲哥哥,这难道不是不正统吗?德祐离开皇位,景炎就担任了皇帝,这难道是我为了图谋不轨,篡夺皇位吗。真是无理取闹,岂有此理?陈丞相完全是遵照太皇帝的命令,保卫着两位皇帝离开宫殿,到别处逃难,这难道不是奉命行事,为国家社稷作想吗?”

    说得孛罗理屈词穷,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因此羞成怒,说道:“你拥立两位新皇帝,究竟有什么功劳值得自我炫耀?”他这样寻找借口,完全是为了掩饰自己理屈词穷的丑态。

    文天祥依然镇定自若地回答说:“拥戴新的皇帝完全是为了保存皇帝家族的延续,能保存一天,就应该尽到大臣一天的责任,我们完全是为国尽忠,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哪里顾得上计较有功还是无功?”

    孛罗想了一想,又对文天祥说:“你既然知道那样做是劳而无功,无法挽救南宋朝廷灭亡的命运,就何必再拥立一个新皇帝?”

    文天祥见他寻根问底,没完没了,不禁愤怒起来,说:“你和我一样,你也有君王,你也有自己的父母,就好像你的父母生了疾病,明明知道他们已经年老,即将死去,但是一定没有不为买药治病的道理!我只有尽到我的忠心,才算问心无愧,但是是不是真的有效果。那就只有听天由命了!我文天祥到了今天,只有用死来报答国家。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我的最后心愿,何必又枉费精神。多说别的什么话!”他真是义正词严,让孛罗羞愧难当。

    孛罗当时就想杀掉文天祥,但是元世祖以及廉、许等各位大臣,都怜悯文天祥孤独一人,忠心为国,大义凛然,感天动地,精神可嘉,都不忍心对他施加刑罚。

    没想到的是后来毫无根据的谣言。流传得沸沸扬扬,传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真是活灵活现,使得元朝廷非常恐慌,朝廷立即采取行动,特别通知文天祥,要求他改变志向,为元朝做事,可以立即给予他丞相的高官位置。

    文天祥依然大义凛然。不为高官的诱惑所打动,回答使者说:“我文天祥是南宋朝廷的宰相,不能再当第二个姓的朝廷丞相,现在我只请求你们立即把我处死。以满足我的愿望,也算得上是你们对我的恩德!”

    纵使这样,元世祖对文天祥也非常敬佩。不忍心处死他,想把事件暂时放一放。作冷处理,后来经过孛罗等人多方劝告说。不如依从了文天祥的志向,将他处死,免得谣言四起,节外生枝,发生变故,元世祖才不得不发布命令,处死文天祥。

    文天祥被押到柴市的时候,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他对行刑的官吏说:“我的心愿终于满足了。”他面向南方进行跪拜后,就接受了被处死的刑罚,当年才四十七岁,多么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历史将永远记住他的英名。

    这时忽然又有皇帝的紧急命令送到,命令停止行刑,不要杀害文天祥,但是已经为时已晚,无法挽回了。传令官只得将情况带回去如实报告元世祖,并转交了文天祥的衣带,那上面有一篇文天祥遗留下来诗文,那上面书写着三十二个大字,分为八句话。

    那是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名篇,各位读者朋友都可能还记得,开头的首两句是:“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中间的两句是:“只有到尽到义气以后,才算得上真正到了达仁的境界;”那篇文章最后的四句话是:“我们读古代圣贤的书籍,所学的真正东西是什么?从今往后,有几个人真正达到了这种境界,当之无愧呢!”

    元世祖对那传世名篇,非常赞赏,一边阅读,一边击节赞叹,感慨地说:“文天祥真是天下难得的好男子!天下难得的好男子!可惜的是他坚持气节,不肯为我出力尽忠,现在他已经被我处死了,再以无法复活,真是无可奈何,令人万分惋惜!”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能得到元世祖那样英雄盖世的皇帝的赞叹和惋惜,是很不容易的事,这完全是他对南宋朝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