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他没说什么,向两人抱拳致意,然后率军绕道北门,进入醴宁城。
纳兰骨飞的四千精兵非但抵住了杨成、梵羽、尹录三路大军的强攻,并且大有转守为攻之势,胜局在望。
这时,后军忽然响起铺天盖地“灭金狗,活捉纳兰骨飞”的声音,令他吃了一惊。
李同国疾步走来,面带忧色道:“将军,耶律固、张俊两路人马的援军到了,后方吃紧,怕是抵挡不住了。”
纳兰骨飞怒道:“这两个卑鄙无耻的小人,平日里像孙子似的躲在窝里不敢出来,现在居然落井下石,想吃下我纳兰骨飞,就怕你们没那个本事!”
他的话音刚落地,一名慌慌张张的哨兵奔了过来,说道:“将军不好了,我军大营被辽兵偷袭,五千将士猝不及防,几乎全军覆没。”
纳兰骨飞听了,眼前一黑从马上摔了下来,旋即喷出一口鲜血,惊道:“天要亡我叶赫部吗?”
李同国忙将他搀扶起来,急道:“将军,形势危急,眼下咱们还是尽快向东突围,海边有我军战船,咱们从海路离开此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纳兰骨飞眼神黯淡,昔日的意气风发消失不见了,似乎转眼间老了好几岁,他无可奈何的点点头,说道:“传我将令,大军突围,目标东海岸。”
金兵开始变阵,有目的向东撤离。
耶律固和张俊紧追不舍,他们两人深知纳兰骨飞驻扎在边境的战略意义有多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了送、辽两国的安全,因此无论如何都要将这颗眼中钉肉中刺拔掉,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金兵连番遭遇恶战,损失不小,再加上张俊、耶律固两人挑选的都是精兵强将,战斗几乎呈现一面倒的态势,金兵人数从数千锐减到千人以下,全线大溃败。
不过,纳兰骨飞和李同国在金兵的拼死掩护下,总算是突出了重围,二人带着八百多残兵败将慌不择路的向东逃窜。
正行间,十箫和尚突然从雪林中蹿了出来,大叫道:“纳兰骨飞还不下马受死!”
纳兰骨飞吃了一惊,定睛一看,萧别离、十箫和尚率领一千多人拦住了去路。
第218章 兀那小白脸()
纳兰骨飞帐下有十大密卫,这十人是从大金国招募而来的勇士,有的擅长用毒,有的擅长暗杀,各有精通的领域。
这十人追随纳兰骨飞南征北战,数次救他于危难之中,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醴宁城一战,十大密卫全部战死,残兵败将之中,唯一剩下的高手只有李同国,此时面对明教众人的堵截,他挺枪而出,当仁不让。
“将军你先走,我拦住他们。”
李同国怒吼一声,凌空而起,手中的长枪化作一条吞吐不定的灵蛇,一连抖出七八朵枪花,将十箫和尚和萧别离两人笼罩于内,一人鏖战明教铁栅两位当头,双方士兵混战起来。
纳兰骨飞带领十几个金国骑兵夺路而逃,萧别离腾空而起,脚尖屹立于挂满积雪的松枝之上,像翠鸟般轻灵,连一片雪花都没有震落。
萧别离白衣胜雪,风度翩翩的儒雅气质瞬间冷冽起来,杀气凝而不露,弯弓搭箭,“咻”的一声,激^射出的利箭如一道无可匹敌的雷电,射向纳兰骨飞的后心窝。
李同国目眦尽裂,然而却被十箫和尚缠住,分身乏术,只能大叫道:“将军小心。”
纳兰骨飞听到李同国的叫声,回头向后看去,身子因此稍稍发生偏移,那激^射而来的利箭登时射中了他的右臂,惊得他一身冷汗,忍着剧痛,拍马而逃。
山路崎岖,雪道难行,纳兰骨飞刚逃出生天,又行不过二里地,雪林中忽然乱箭飞射,金兵猝不及防,纷纷中箭落马。
纳兰骨飞也滚下马来,以刀撩箭,这时前面又一拨宋兵杀将上来,人数不算多,约有上百人。
…………
赵桓此次北行至醴宁城,主要目的是为了帮郓王赵楷出气,结果自己非但没能参与醴宁城保卫战,甚至于连手刃金兵的机会都没有,这让他极为不满。
说起来赵桓从小就喜爱舞刀弄枪,在宫中有专门的枪棒教头教习武艺,他的剑法不能说有多高明,但根基总是有的。
杨震带领乡兵驰援醴宁城之后,副将李悦便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一旦醴宁城被攻破,他即刻护送赵桓回东平府。
赵桓等人焦急的等待着,最后前线终于传来了消息,宋将张俊率兵来援,宋军转败为胜,扭转了战场局势,醴宁城之战大获全胜,几乎全歼金兵。
这个消息令赵桓极为振奋,自己总算是不枉此行,大败金兵,彻彻底底的帮郓王赵楷出了一口恶气。
当赵桓听说金兵向东逃窜的消息之后,他急忙分辨清楚了方向,眼珠子滴溜一转,自己所在的位置不就是醴宁城之东吗?
于是他也玩起了痛打落水狗的游戏,强行命令李悦带兵就地埋伏,如果有金兵逃窜至这里,突施冷箭,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说来也巧,李悦带人刚埋伏下来不久,纳兰骨飞便引着十几个残兵败将,慌不择路的逃窜到了这里。
李悦也是一个有胆略之人,一看就十来个金兵,毫不犹豫的下令放箭,一通乱射之后,纳兰骨飞悲哀的发现,自己彻头彻尾的成了光杆司令。
大金国叶赫部常胜将军,竟沦落到这副田地,何其悲凉也!
纳兰骨飞眼角湿润着,来不及为自己默哀,便从雪地上爬起,拖着重伤之躯,沿着一条崎岖的小道向山中逃。
李悦则紧追不舍,率兵在后面追杀。
赵桓躲在几棵雪松树的后面,蓦然发现一个受了重伤的金兵逃窜过来,便秘密下令:任何人不许轻举妄动。
他自己拔出宝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靠近上去,待那金兵靠近之后,突然跳了出来,挥剑就砍,顿时血花四射,溅了他一身。
纳兰骨飞一直留意着身后,怕追兵突施冷箭,不曾想前方还有伏兵,却死在了赵桓的手里。
可怜他戎马倥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平生最看不起宋人,然而叶赫部唯一的一场惨败,却是败在了宋人手里,就连他自己,也被宋人所杀。
在磨盘山的时候,赵桓已经杀过人,此刻手上再度沾染血腥,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甚至因为所杀之人乃是金人,他心里还隐隐有点痛快,真想仰天大啸一番!
忽然,林间响起一个粗犷的声音:“兀那小白脸,你怎地把金国统帅纳兰骨飞杀了?”
却说萧别离牵制住李同国,十箫和尚独自追了上来,只是刚瞄到纳兰骨飞的影子,便见赵桓突然跳出,一剑将他给劈了……
赵桓看着不远处光着膀子的十箫和尚,心中生出警惕,但仍旧胸脯一挺,很是不忿的说道:“我就是看金狗不顺眼,杀便杀了,你待要怎样,为他报仇吗?”
十箫和尚远远的站定,“嘿嘿”笑了起来,竖起大拇指,说道:“杀得好,金狗都是有娘生没爹养的,统统该杀,如果大宋的读书人都像你这样有骨气,咱大宋也就不会受外敌欺负了。”
赵桓一身儒家装束,看上去细皮嫩***质彬彬,像极了大宋的儒生,十箫和尚错把他当成了读书人,也就没当回事了,扛着禅杖离去……
明教此次出手,除了杀金兵之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活捉大宋太子赵桓,如不能活捉杀之亦可。
明教与大宋朝廷仇深似海,誓不两立。在他们看来,如果能将宋廷太子擒获或者斩杀,对于宋廷来说,将会是一个沉痛的打击。
可惜的是,十箫和尚并不认识赵桓,与他擦肩而过,错失了这个天赐良机。
赵桓的小命在鬼门关溜达了一圈而不自知,他盯着纳兰骨飞的尸首,惊诧道:“原来这人竟是纳兰骨飞……”
李悦走上前来,目光有些异样的看着赵桓。
好家伙,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将金国统兵大将纳兰骨飞杀了,此次醴宁城之战,赵桓毫无疑问的要被记头功!
杨震率军风尘仆仆的赶来,面带喜色道:“王爷,醴宁城战事结束,梵先生请你回城……”
醴宁城战事结束了,但大宋朝堂里却热闹起来,龙椅上的徽宗皇帝面色难看,蔡京、童贯、高俅等权臣齐聚一堂,面容凝重,眉头紧锁。
“反了,反了……”
徽宗皇帝怒不可遏,把边关呈上来的加急文书摔落一地,吓得众人大气不敢喘一口。
第219章 大宋的绥靖政策()
徽宗皇帝大发雷霆也是有原因的,时值春节,全国各地都沉浸在一片过年的喜气之中,唯独醴宁城刀戈不息,打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这让一心营造太平盛世气象的他颜面无存。
更令徽宗皇帝气愤的是,派去主持边关事务的钦差居然像空气似的,消失得无影无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发生这样的事情,朝廷的威严何在?皇帝的天颜何在?那些吃饱没事干的史官们终于又有话可说了,徽宗皇帝想想都头疼。
蔡京、童贯、高俅等一干权臣你看我我看你,皆是战栗不敢言。
夫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伴君如伴虎啊……
“启禀皇上,边关有急报!”
小太监推门而入,疾步走了进来,呈上边关飞鸽传来的加急文书。
童贯身为军方首脑,对于边关事务有优先知情权,因而忙接过来,瞄过一眼之后,面色顿时成了猪肝色。
“还有什么糟心的事情,一并说出来吧。”
徽宗皇帝唉声叹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看来这个年是彻底过不舒坦了。
童贯暗自抹了把汗,吞吞吐吐的斟酌着,过了良久才回话道:“回圣上,边关守将王赫飞鸽传书说,说……”
徽宗皇帝怒气刚消了三分,见童贯这副德性,不由得又火了起来,骂道:“说什么了,你哑巴啊?”
童贯咬了咬牙,硬着头皮说道:“前军统制张俊擅离职守,率八千宋军投入醴宁城之战……”
“什么?”
徽宗皇帝听了,龙颜大怒,拍案而起,须发皆竖,厉声咆哮道:“谁借他张俊的狗胆擅自出兵?破坏朕的千古大计,朕要诛他的九族!”
蔡京、童贯等人战战栗栗,大家都明白擅离职守罪不至死,更不用说诛灭九族了,于情于法都说不过去。
但此时徽宗皇帝盛怒之下,没有一个人敢出口回话,谁让张俊不开眼,戳到了皇帝的痛处呢。
话说最近几年,随着女真族的不断崛起,大宋、金、辽三国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金国强势无比,打得辽兵节节败退,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金国想要灭掉辽国,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个时候,金国便想到了联宋伐辽,选择与大宋合作,一起讨伐辽国,各取所需。
大宋与辽国争斗百年,自太祖皇帝赵匡胤开始,便意图收复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然而百年的对辽战争中,胜少败多,一直未能随愿。
金国的崛起,使大宋君臣看到了光复幽云十六州的希望,倘若选择与金国合作,两面夹击辽国,收复燕云地区指日可待。
这本来是件令大宋君臣振奋的事情,但随着金国野心的一步步膨胀,朝堂上出现两种声音,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一种认为大宋应该与金国合作。
辽国国力渐衰,此时是伐辽的最佳时机,如果与金国合作,两面夹击辽国,定能够抹除这个巨大的威胁,从而收复燕云十六州,增加大宋北方的战略纵深空间。
另一种声音非但坚决反对与金国的合作,还主张资助辽国,确保辽国不被金国所灭,使辽与金互相牵制。
持此意见的人认为,假如辽国是一只恶狼的话,那么金国就是一头猛虎,与金国合作,无异与虎谋皮,正所谓唇亡齿寒,金国灭辽之后,下一个就该灭宋了。
两种声音争斗不是一天两天了,每每在朝堂之上讨论,都吵得不可开交。
不过,这种争吵随着徽宗皇帝态度发生微妙的变化而出现了变化。
究竟是联金灭辽,还是联辽抗金,徽宗皇帝至今没有表态,但朝中文武百官都不是傻子,从他姑息纵容金使完颜风的态度上,便可以猜到一些端倪。
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历代大宋皇帝做梦都想完成的大业,此等丰功伟绩连太祖、太宗皇帝都无法实现,倘若赵佶能完成,那么千秋万代之后,他的文治武功足以比肩唐宗汉武,名垂千史,为后世景仰。
这也是徽宗皇帝对金国态度暧昧的原因,既想建功立业,又怕养虎为患,患得患失之间举棋不定,文武百官只能从他流露出的蛛丝马迹之中揣测上意。
正在这时,小太监去而复返,再次推门而入,低着头小碎步走上前来,声音微颤道:“启……启禀皇上,边关又……又来了急报!”
童贯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向小太监,心里祈祷着千万别再出什么乱子,再出事的话,他这个军方首脑实在扛不住了……
打开密信一看,童贯额头上的虚汗不由自主的往外冒,说道:“回圣上,边关彻底大乱,我将领张俊、唐安,辽将耶律固,金将纳兰骨飞,三股大军在醴宁城外厮杀……”
徽宗皇帝顿时懵了,众大臣也懵了,辽军怎么也掺和进来了?这是什么情况?
“启禀皇上,边关又有三封加急文书……”
小太监刚退出去,便又接到急报,不得不再次推门而入,跪在地上双手呈起告急文书,吓得汗流浃背。
小太监快哭了,边关吃紧,告急文书如雪花似的纷至沓来,可是他这里也吃紧啊,皇上正大发雷霆呢,这不是要自己的小命么?
童贯急忙将三封文书浏览一遍,同时在心里斟酌着陈辞,说道:“回圣上,张俊上疏陈情,金国叶赫部擅自开战,突袭醴宁城,他得知太子殿下身在醴宁城,心忧殿下安危,这才率兵去驰援……”
徽宗皇帝愣了下,诧异的问道:“怎么扯上太子了?他不是在东平府闭门思过么,怎么去了醴宁城?”
童贯忙回复道:“太子殿下听说醴宁城遭受不明身份的强盗烧杀抢掠,心忧百姓疾苦,就冒风雪去勘察民情,结果遭遇到了金兵围城……”
众人听了都是心中一惊,对于纳兰骨飞围攻醴宁城的动机产生了怀疑,是单纯的打草谷掳掠钱粮,还是想绑架大宋的太子做谈判的筹码?
倘若是前者还好办一些,如果是后者的话,那就复杂了。
第220章 战后影响()
正在众人猜测金兵攻打醴宁城动机的时候,童贯干咳起来,曝出了一个相当振奋人心的消息:“圣上,边关还有急报。”
“醴宁城之战已经结束,太子殿下率领大宋军民奋起反抗,我军大获全胜,全歼金国有着常胜军之称的纳兰骨飞部一万余人……”
童贯的话音落地,议事厅鸦雀无声,包括徽宗皇帝在内都愣住了,醴宁城之战大宋大获全胜,全歼纳兰骨飞统率的叶赫部?
这怎么可能?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更何况还是有着“无敌之师”之称的叶赫部!
要知道,叶赫部的赫赫威名是通过不间断的对辽战争逐渐积累起来,一支打得契丹勇士丢盔弃甲的军队岂会是泛泛之辈?即便是在金国内,叶赫部也是一支王牌之师!
这样的一支无敌的军队竟然被大宋将士全歼了?徽宗皇帝很是懵逼,简直不敢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