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恶汉- 第3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话语中,不免带着讥讽之意。

    “打仗归打仗,知交归知交,两码子事情,何必掺杂一起?你为那薄情寡义之辈,我为我当年的承诺而战。孟德,凭心而论,你我之间可有什么化解不开的仇恨?”

    有!

    曹操很想斩钉截铁的回答:你杀了我那么多人,还不是仇恨吗?

    可是偏偏却说不出口,两军交锋,那又不死人的道理。不是董俷杀我,就是我杀董俷。仔细想想,从当年关东盟誓,二十二路诸侯讨伐董卓开始,董俷并没有主动的和他作对。反倒是自己,一个劲儿的与董俷交锋,最终走到如今的田地。

    扪心自问,曹操还是把董俷当作朋友。

    “你这鄙夫,如今也学得牙尖嘴利,某不与你做口舌之争。”

    这鄙夫二字,本来是带着贬义。可现在从曹操嘴里说出来,却透着一股子亲热。

    董俷笑了,曹操也笑了

    举起了酒杯,“你这黑厮,还是嘴巴不肯饶人啊,满饮此酒。”

    曹操也不推辞,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两人同饮过后,相视一眼,忍不住大笑起来。

    那笑声,在山间回荡,诉说着数不尽的豪情。

    董俷一直觉得,自己的到来,让三国失色了许多。且不说三国鼎立的局面至今未曾出现,甚至连许多在后世脍炙人口的故事,也因为他的到来,而消失无踪。

    那千古流传的桃园结义,如今已经无人提起。

    反倒是那长沙梅园中,梅花盛开时的三丑结义,却琅琅上口,为天下人所知。

    关公千里走单骑,刘玄德三让徐州还有官渡之战,还有关中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等等这些很令人缅怀的故事,在他出现以后,都未曾发生过。

    吕布戏貂蝉戏码,也许不会出现。

    董俷总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前些日子陈容奉来十余枚青梅,却让他心中一动。

    如今的曹操,怕是没可能再有心思去青梅煮酒论英雄了。

    刘玄德退回徐州,此生再也没有机会得那皇叔的称号。既然如此,自己何不效仿曹操,来一次青梅煮酒呢?这大伾山景致不错,倒也是一个谈天说地的好场所。

    “孟德,你说我身后这棵古槐,可是当年大禹王所栽种?”

    曹操一怔,不解其意,笑道:“也许吧,这种事那可能考校的清楚?西平,今日”

    “今日莫谈公事,你我只把酒谈天。如此良辰美景,谈论那些俗事未免太煞风景。该是什么就是什么,自有其他人去操心。你我整日操劳,今日正当偷得浮生半日闲才是。”

    “偷得浮生半日闲?”

    曹操一怔,不由得笑了起来,“西平此言,倒是颇为贴切,当浮一大白。”

    山风唳,树儿摇。

    那云朵被风吹得聚了散,散了又聚,组成千奇百怪的形状,隐隐约约又透着禅意。

    “天下大势,当如这云朵一般,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董俷取一壶酒,投一枚青梅,“可是人终究不过百年,有时候我就再想,我等在厉害,死了也不过一掬黄土罢了。争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究竟是为了什么?”

    曹操不解的看着董俷,“西平可有答案?”

    “孟德,观天下人,谁能入尔法眼?”

    董俷并不回答曹操的问题,而是东一句,西一句的扯着,在无形中掌握着主动。

    若说性情,曹操也是强势的人。

    可不知为什么,在董俷面前却不自觉的总是处于下风,这让他心里好生不自在。

    索性不回答,看着董俷。

    董俷也不再开口,为自己满上一盅青梅酒。

    曹操说:“操不过凡夫俗子,又有何德何能,点评天下人?不过,袁绍雄霸冀州,手中猛将谋士如云,兵精粮足,当算得上一号人物吧。”

    “当真?”

    曹操一笑,却不开口。

    董俷说:“那袁绍终不过纨绔子,总有百万雄兵,又怎入得你曹阿瞒的法眼?孟德欺我,当罚一杯。”

    “荆州刘表,温文尔雅,气度宏远。据荆襄九郡,又是汉室宗亲,当为人杰。”

    “刘表徒有虚名,非英雄也孟德当再罚一杯。”

    曹操连饮两盅,不觉酒劲上头。面带酒色,诸多烦恼俱抛在了脑后,突然引颈高歌。

    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刚开始放歌的一刹那,董俷并没有在意。可是渐渐的,却不禁呆愣住了。

    何故?

    这首歌,董俷极为熟悉。虽不能背的琅琅上口,可是印象却是非常的深刻。

    短歌行,居然是短歌行!

    演义当中,曹操与赤壁时,于长江之上横槊赋诗。言辞之间,尽显其文才风度。董俷依稀记得,曹操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效仿冠军侯,学那周公。

    时至今日,黑厮的依旧未变,曹操始终是曹操。

    要说讲起来的话,曹操这些年做了不少的诗词,其中不泛董俷耳熟能详的词句。比如当年曹操平定青州,于东莱郡和孔融饮酒之余,曾登阳丘山。

    在山上做赋一首,就叫做阳丘山。

    可是董俷却听出来,那是后世流传已久的观沧海。只不过首句东临碣石,改作了东临阳丘。余者的意思,大致相同。至少在董俷看,是差不多。

    可没想到

    短歌行是乐府旧体,属于相和歌…平调曲。

    在后世中,曾有评论说短歌行之中,常常以人生夭寿为主题,来抒发感怀。

    前世记忆里面,山村里的大学生似乎也时常因怀才不遇而产生许多的感怀。每每醉酒,总是会疯疯癫癫的跑到山上吼叫当然,那只是吼叫,而不是歌。因为在后世,祖宗流传下来的许多好东西都已经失传,而人们早已不敬鬼神,不敬祖先

    那位大学生曾对董俷说过,他所吼的,就是短歌行。

    董俷忍不住随曹操的短歌行而唱和道:“白日何短短,百年苦亦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我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殇。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曹操所歌,为古体诗。而董俷所唱,却是新体五言句。

    不过当年董俷盗情思之后,就有人开始不断丰富诗词的韵律。加上董俷身边有蔡邕蔡琰父女这种音律大家,所以这五言句,已经渐渐的成熟了。

    曹操和董俷歌罢,相视大笑不停。

    “西平,适才你问我天下人谁可入我法眼?”

    “正是!”

    “西平,可知龙之变化否?”

    董俷心里咯噔一下,强作笑颜道:“愿闻其详。”

    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藏芥隐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仲春,龙乘时而变化,犹如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天下英雄,唯操与鄙夫。”

    想当年,董俷听评书时,袁大师讲这一段,总是令人热血沸腾。

    可是如今从曹操口中说出这些话语来,却比那袁大师更强数百倍。任后人如何模仿,即便是一字不差,声音相和。可黑厮终归是黑厮,凡俗之辈,岂能模仿?

    董俷可不会像刘备那样,闻惊雷而恐惧。

    大笑着,举杯道:“黑厮与我,所见略同。天下英雄,唯你我二人哉!”

    酒不知不觉中,已尽。

    董俷和曹操并肩向山下走去,一路谈笑风生。

    山口处,许褚曹彭已经等的不耐烦。可是看二人模样,却不由得目瞪口呆。

    自有裴元绍牵马过来,董俷翻身上马。

    “孟德,已荥阳为界,自新郑至旋门关,不兴兵戈之事。若同意,十万兵马尽数还与你。若不同意,你我就再兴刀兵,拼个鱼死网破,也不负今日美酒。”

    曹操也已经跨上绝影,闻听大笑点头。

    “就依西平所言,新郑至旋门关,不兴兵戈之事,你我之间,来年再论输赢。”

    “告辞!”

    曹操在马上一拱手,也不赘言,催马向远方而去。

    看着曹操的背影,董俷突然大声道:“此生能与孟德为敌,足矣,足矣!”

    远方,传来了笑声。

    董俷也不觉放声大笑,那苍劲的,雄浑的,完全不同的笑声,和在一起,回荡苍穹。

    第四卷终,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451章 结束感言() 
第四卷结束了

    可是心里面觉得空荡荡的,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其实,从第三卷开始,三四卷在我而言,都不是非常的满意,很多情节脱离了控制。

    曹操,这个在历史上被评价为奸雄的人物,其实在我看来,终归是一个英雄。

    在第四卷最后一章的短歌行,我努力的想要塑造出一个,一个很豪爽,很有气魄的人物。可是写完了再去看,总觉得不够。这也许就是功力的问题,我的功力不够啊。

    关于曹操那一段对‘龙’的解说,我一再犹豫。

    本来,我想要借董俷之口,说出这样的言语。可是后来我发现,不行我做不到。

    不管董俷多么厉害,有多么的牛逼,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正如我在书中反复提起,并且在和朋友讨论的时候也一再的认为:董俷是个猛将,只是一个猛将。他精于战术,而疏于战略。偶尔能想出一两个小招数,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他的‘勇’上面,而不是建立于‘智’的上面,所以他不算合格。

    很多当中,主角只要够流氓,够无耻,就能所向无敌。

    但我却觉得,错了!如果大家这么想,那真的是错了。厚黑,并不是流氓无耻那么简单。

    其中所需要的魄力、勇气、智慧,都不是寥寥数语可以诉说出来。

    与我个人而言,我非常的讨厌主角拍马屁啊,耍流氓啊,做出一副混混状,而后天下无敌。

    古人的智慧,我们并不了解。

    就算是我们的科技在发达,也很难理解其中的真髓。更不要说,至今又有多少古人的智慧流传下来?又有多少人继承了?百家讲坛上,那些被炒作出来的所谓专家学者,所讲述的又有多少是真实的?谁也说不清楚,一切都不过是我们的臆想。

    短歌行,只有从曹操的口中出来,才是真正的短歌行。

    对“龙’的解释,也唯有从曹操的口中说出,才能有真正的味道。至于我们,这些沉迷于物欲之中的家伙,靠着一点点的记忆,想要剽窃这段话出来,简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

    从一开始,就有人说我不去崇拜科技,反而崇拜猿猴。

    如果他们口中的‘猿猴’说的是那些名留青史的古人的话,我想说,我的确是崇拜他们。

    今人的智慧远远无法和古人相提并论,今日的风骨,今日的才学,同样比不得古人。

    所以,从一开始,我尽量不去写什么高科技,也不想去写什么三权分立。

    如果真的有可能,你回去试试看,说三权分立之类的话语,没等你说完,就会有人杀你。

    我坚信一句话:若想改变社会,必先融入社会。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会迁就某个穿越者。如果不能去融入其中的话,最终下场凄惨。

    就好像那个故事:一个王国里,有一口水井,所有的人都靠着那口水井过活。后来,那井水能让人疯狂,整个国家的人都去喝了,唯有国王不喝,因为他知道,那井水有问题。

    可是,他不喝,民众们就觉得他是个疯子,于是想要推翻他的王位。

    无奈之下,国王只好喝了井水,变成了一个疯子,而整个国家的人,全都拥护他的王位。

    大概就是这样吧

    呵呵,说了一大堆的废话,似乎有些偏离主题了。

    第四卷结束,代表着董俷在京兆地区站稳了脚跟,但是这并不能说,在于关东诸侯的征战中,他能稳占上风。

    对外,刘备和刘表的联手,代表着一个新的士族阶级。

    曹操虽然有英武之名,可是有时候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代表着不同利益的团队,终将有一次决战。同样的,董俷也会面临许多新的难题。

    科举、雕版印刷术

    三学历经十年,之久,也终于到了要走上历史舞台的时候。

    想必读者们,一定也等的有些焦急了吧。

    呵呵,小文姬的婚事,董冀、董朔、董宥三兄弟之间的问题,还有远在南方的沙摩柯,都会发生很多事情。同样,科举的兴起,将会取缔世家所垄断的举荐制,那么世族,会束手待毙吗?

    还有刘辨,那个已经一心向佛的苦命皇帝,和董俷之间,最终会是什么结果?

    所有一切的答案,都会在第五卷天下大同中展现出来。

    写到这个地步,也将是全书的高潮所在。

    我说不准,第五卷会有多少字。初步计划,是在三十万字左右,可算一算,又好像三十万字未必能结束。

    总之,我会努力的写好。

    行百里者半九十,已经走到这一步,我希望能在最后的一卷当中,得到圆满。也希望所有支持我走到现在的读者们,继续的支持我。

    就这么些个废话了!

    最后一句,月底了,还请您将手中的月票投给我,多谢!

第452章 天下大同 五蛮() 
壶头山,高峰孤耸,素壁千寻。

    山中有一溪流,名为樠(man)溪,流经宛陵县后,注入酉水,滚滚东逝去。

    樠溪周遭,有松樠覆盖,山中景色秀美,虬龙蟠曲,翠染碧空。远观去,尽显奇险清幽。

    所谓五溪蛮,指的是世代居住于此的山民土著。

    其中包括了雄溪、樠溪、辰溪、酉溪、武溪,大都居于山中,凭借山中险要关隘,大寇郡县。汉室自光武之后,屡次兴兵,于周遭郡县造成很大的危害,直至中平年间方有所缓解。

    仲春时节,樠溪葱郁。

    沙摩柯带着长子沙讐,沿着樠溪信马由缰,观赏着周遭的风景,眉头却紧锁,似有心事。

    已到了而立之年的沙摩柯,在八年前回到五溪蛮,从老蛮王手中接过了蛮王之职后,一直按照董俷所要求的那样,不断吞并周遭弱小蛮族,将五溪蛮的地盘扩大,渐渐与山越相连。

    内有胡昭相佐,外有武陵太守周昕帮忙。

    董俷又通过西川张松的路子,源源不断的把各种装备送到沙摩柯的手里,使沙摩柯实力倍增。这五溪蛮,素来不缺勇武之士,如今又有了首领,所以发展起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要说,沙摩柯应该很高兴。

    他老子几代人未曾完成的愿望,如今被他所实现。西起酉阳,东至南郡云梦泽;南从洞庭,北到夷陵,大半个荆襄的山野被沙摩柯所掌控着,成为名副其实的武陵大蛮王。在南方,如今有三大王之说。沙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