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恶汉- 第3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知是什么原因,刘备心里咯噔一下。

    “不好,速速备马!”

    说着话,他就往府衙外走,“立刻通知刘全,看好那些送粮兵,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喏!”

    亲兵忙匆匆离去,刘备在府外上了马,就看见沿街到处是百姓奔走呼喊,准备前去救火。他带着一队白耳精兵,纵马疾驰,朝着粮仓方向奔去。才走了一半路,突然间就听到轰的一声巨响,紧跟着有人高声的呼喊起来:“破城了,破城了!”

    刘备的脸色,顿时大变,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442章 杀虎() 
“其实,要占领新城并不难,但是想从外部攻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步骘神态轻松,以手蘸酒,在桌子上画了一个简易的图,“这就是新城的轮廓。”

    年纪和董俷差不到,面容清瘦,却露出一种老态。

    董俷看着桌上那渐渐消失的水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吕蒙接口道:“子山因运送粮草的关系,曾往新城去过几次,故而对那里的情况也算熟悉。刘备确有几分本领,只看他在新城的准备,真的是下了一番苦心思。”

    说着话,吕蒙取过一个杯子。

    “这是府衙,距离粮仓相聚四条街,而粮仓靠近南门,这里的防卫极其的严密。北门正对陆浑关,也是防御严密所在,但是总体而言,新城三座城门可说牢不可破。不过,子山曾发现,在新城东南有一个角门,是连接伊水的水门所在。”

    董俷道:“子明但说无妨!”

    “若主公能有一支兵马,能神不知鬼不觉绕过新城,埋伏于伊水之畔。一俟河水冻结,主公可直接从角门攻击,同时潜入新城,焚毁粮仓,内外夹击下,新城必破。”

    “那如何潜入新城?”

    吕蒙笑道:“这个,就要看子山的手段了!”

    步骘说:“主公放心就是,想要进入新城,其实并不是很难,骘心中已有计算。”

    说实在话,这种动脑子的事情,董俷向来是不擅长。

    既然步骘和吕蒙已经商议出了计划,他索性也不在追问,想必他二人能有安排。

    数日之后,大雪纷扬。

    伊水渐渐的结冰,而吕蒙和步骘的计算,也都已经完善起来。

    通过技击士,把消息传递给了谷城的陈到徐庶等人,同时又秘密遣人往陆浑关送信,商议好了行动的步骤,并且通过秘密调兵遣将,自陆浑关调来了三千元戎。

    在进入十一月末以后,万事俱备,只差时机。

    吕蒙带着一百名技击士,借口要和鲍勋商谈解决路途中上的盗匪一事,往轩辕关。

    同时步骘抽调出伊阙关和大谷关两部亲信兵马,准备随时出击,而牛刚则率领两千元戎,守在了大谷关的城头。董俷留守伊阙关上,静候各方的行动开始。

    “主公,探马来报,有大部徐州军自新城开拔,往伊阙关方向而来。”

    董俷正在府衙中等候消息,闻听亲卫禀报,不由得一怔,“怎么,景明出问题了?”

    “似乎不是,韩将军已经混入了新城。”

    “那领兵的是什么人?”

    “似乎是刘备的军师,司马懿”

    司马懿?

    董俷闻听,呼的站立起来。

    手不自觉的抓住书案上的卓玉宝刀,细目微微一眯,脸上露出一丝阴冷的杀意。

    “看清楚,确是司马懿?有多少兵马?”

    “大约三千人左右,确是司马懿的旗号”

    董俷不由得笑了,想当初在弘农县跑了司马兄弟,没想到如今,司马懿却送上了门。

    虽然只是司马懿,可董俷觉得,这已经足够了!

    司马朗的本事,他不清楚,甚至对这个名字都很模糊。可是司马懿,绝不能放过。

    既然来了,那就不要再走了!

    “传我将令,命陈敏留守关内。我自领五百元戎,于关外埋伏,好好的招待这头冢虎。”

    ******

    新城被破了!

    的确是出乎刘备的预料之外。

    夜色漆黑,整个新城喧嚣不止,关中兵马自伊水角门杀入城中,远处粮仓烈焰熊熊。

    刘备大声的呼喊,想要集结人马。

    但是整个新城已经失去了控制,又如何能够在瞬间集结起兵马来?

    混乱之中,刘备就听到有人高呼他的名字。刘备凝神顺着声音看过去,就见从长街尽头,一员大将,胯下呼雷驳,掌中双铁戟,黑盔黑甲,若疯虎模样杀将过来。

    “刘玄德,你家大爷在此,还不拿命来!”

    火光照亮了长街,刘备一眼就认出来人的身份,竟然是那漆侯典韦。

    想当年,他三兄弟在安喜县外,曾斗过董俷三人。刘备对典韦可以说是非常的熟悉,那是能和自家兄弟关二打个平手的家伙。虽然说刘备苦练武艺,比之当年也颇有进步。但若是说想要与典韦交锋,显然是不太可能怎会碰到了他?

    刘备心中暗自叫苦,立刻拨马就走。

    典韦既然出现在这里,想必那陆浑关的兵马,都已经出动了吧!

    白耳精兵一见情况不妙,数十人催马上前,阻住了典韦的去路。刀枪并举,喊杀声震天。典韦也不废话,双铁戟轮开,挂着一股股劲风,和白耳精兵厮杀在一起。

    既然水门被破,新城难以守护。

    刘备带着数十名亲兵往北门而去,那里有自己的兵马,多少也能抵挡一下。

    可是才跑了两条街,就被人拦住了去路。

    为首的大将,正是那押送粮草而来的牛五。只见他横大斧纵马疾驰而来,街道上但凡有徐州军阻拦,大斧轮开,如同劈波斩浪一样,杀的徐州军是人仰马翻。

    “刘备,休走爷爷韩德在此,往哪里逃!”

    刘备暗自叫苦,打起精神,催马舞槊,朝着韩德杀去。

    数十名亲兵一拥而上,把韩德身后的兵马阻拦住。双方你来我往十几个回合,刘备就抵挡不住韩德的攻击。那韩德,怎么说也算是董俷手下的悍将,刘备怎能挡住?

    就在这时,只见一骑杀至。

    “北门已经被关中军攻破,主公速速从南门撤离!”

    那大将,手舞双刀,冲过来就拦住了韩德。刘备答应了一声,在百余名士卒的簇拥下,往南门逃去。这一路上,只见到处都是关中军兵马。本方士卒逃的逃,死的死,已经溃不成军。好在,南门上,刘全留有兵马守住,这才算是有了出路。

    那边韩德和刘全交手十余个回合,突然露出一个破绽,刘全舞刀出击。

    二马错蹬,韩德把大斧交在左手,右手猛地抽出一杆瓦楞金锏,反手打在刘全的后备。这一下,就打得刘全后背护旗粉碎,口吐鲜血,一头从马上栽倒地上。

    自有士卒冲过来,把刘全拿住。

    韩德也不理睬刘全的死活,带着人就往南城门追下去。

    这时候,典韦也解决了白耳精兵,和刘全汇合在一起,朝着刘备逃走的方向追去。

    不过,倒也不得不说,那城门口的白耳精兵的确凶悍。

    百余名白耳精兵堵在城门洞下,和典韦韩德好一阵的厮杀,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

    等解决了白耳精兵,那刘备早已经逃得无影无踪。

    从新城逃出来后,刘备不禁茫然不知所措。此次从徐州出兵,原以为能讨得好处,可没想到关平兄弟死了,刘全不知死活。既然那牛五是关中军所属,想必伊阙关不仅仅是伊阙关,只怕是三关都已经有了危险,雒阳方面也不好说。

    怎么办?

    去什么地方?

    刘备犹豫片刻后,拿定主意,先往伊阙关走。至少那边还有司马懿高宠的数千人马,和他们汇合之后,再设防往偃师方向靠拢。若偃师也丢了,怕真的是大势已去。

    深夜,突然起了风。

    刘备带着千余名残兵败将急行不到十里,就听号角悠扬,前方有一彪人马,拦住了去路。

    “刘玄德,庞德在此恭候多时!”

    灯笼火把,亮子油松,把黑暗驱散。一员大将立马前方,掌中一杆象鼻古月刀。

    数千士卒,排列整齐,刀枪闪烁寒光,对准了刘备等人。

    而身后,又有喊杀声传来,就听一个熟悉的声音高喊:“休要走了刘玄德!”

    听声音,正是典韦。

    刘备欲哭无泪,难不成今日就要死在这里?不过就算是死了,我也要再拼一拼。

    “三军儿郎,随我死战杀出去,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董俷有杀神之名,而且麾下又出了一个天下人皆知的贺阎王。徐州军对此听说不少,心道若是被俘,只怕也难逃一死。唯有跟随主公,杀出一条血路才有活路。

    千余人呼号着,发起了冲锋。

    庞德发出一声虎吼,摆刀相迎,拦住了刘备。

    身后兵马,和徐州军杀到一处,双方刀来枪往,惨烈异常。

    刘备如何是庞德的对手,不四五个回合,就被庞德杀得气喘吁吁,盔歪甲斜。

    身后,典韦韩德已追了上来。

    刘备暗自叫苦,心中生出了无限的绝望。

    就在这时,从远处一骑飞来。白龙马,亮银枪,马上小将高声喊喝:“贼子,休伤我主,高宠在此!”

    那小将杀入乱军之中,大枪上下翻飞,端的是勇猛非凡。

    几名关中将领上前阻拦,就见那小将手中大枪扑棱棱抖动,幻出十余个枪花。

    寒光点点,几员武将被挑下战马。

    这小将杀过来,横枪挡住了庞德的大刀,“主公快走,伊阙关已失,军师被杀!”

    ————————

    越睡越累,越累越睡

    实在是痛苦至极啊!,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443章 大乱() 
雒阳,有八关都邑之称。

    四周有雄关林立,形势险固

    自灵帝中平元年始,当时的汉帝刘宏以大将军何进,领左右御林军和五校尉营屯都亭,以镇京师。所谓八关,指的就是函谷关、伊阙关、广成关、大谷关、轩辕关、旋门关、孟津、小平津拔出关隘,以散关(今宜阳东北牌窑)为治所。

    伊阙关,关如其名,正位于雒阳龙门山和香山之间的阙口。

    两山加峙,伊水川流其中。在东周时期,这伊阙关就已经存在,是当时东周都邑雒阳南面的关隘。由此北下雒阳,南上汝南颍川,属于必经之地。其间有山谷相连,自古就是刚收要地。在左传史记当中,都多次提到了伊阙关。

    司马懿领兵抵达伊阙关的时候,已经过了正午。

    远远看去,只见山关相连,伊阙关上旌旗招展,却是一派寂静的景象。

    有斥候前去通报,不一会儿的功夫,一名军官就随着那斥候神色慌张的来带司马懿面前。

    “不知司马长史前来,未曾远迎,还请恕罪。”

    按道理说,司马懿并非是曹操部曲,军中长史一职,也不过是配享三百石俸禄。

    和步骘属于平级,但由于是友军的关系,所以彼此间保持着客套。

    司马懿问道:“步大人可在关上?”

    “启禀大人,步大人如今正在关上,只是由于来了客人,分不得身,故而命小人前来相迎。”

    司马懿倒没有计较,从马上跳下来,随口问道:“不知是何方贵客前来?”

    “启禀大人,是大谷令吕大人前来,正在商议出兵剿匪的事情。”

    “哦,原来是吕大人来了!”

    这也就能解释步骘为何没有出面迎接的缘故。算起来,大谷令吕蒙比伊阙令步骘还高了一个级别,据说是茂才出身,和步骘这种白身入仕的地位完全不同。

    司马懿世家子出身,对于白身寒门弟子,多多少少有着一丝轻视。

    想当年,他十二岁就被举为孝廉,若非董俷插了一手,只怕如今也是飞黄腾达。

    现今二十二岁的司马懿,远没有历史上所说的那般可怕。

    经历不同,成长不同。历史上的司马懿依靠家族的威名,得名士调教,颇有心机。但是如今,经历了毁家之恨以后,司马懿变得有些急躁,一心只想报仇雪恨。

    所以也就没有多想,“既然如此,那我前去拜见!”

    军官应了一声,在前面带路。但是高宠却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儿,轻声道:“长史大人,宠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太正常,要不然我们暂时不要进去,观察一下?”

    “什么地方不正常?”

    “这个,宠说不上来!”

    高宠并非是无缘无故的劝阻司马懿,而是在某些方面,的确感觉有些不太对劲儿。

    司马懿一笑,“绍先你太多虑了,我看没什么不正常的啊。若你担心,不如领军两千为后部,你我前后进入,一俟发现不对劲儿的话,你我里应外合就是了。”

    高宠想了想,觉得司马懿这个办法也不错。

    当下点头答应,点两千兵马为后部,司马懿自领一千人,慢悠悠的朝着关内行去。

    是什么地方不对劲儿?

    虽然说司马懿已经做了安排,可是高宠还是有点心思不宁。

    和司马懿不一样,高宠虽然只有二十五岁,表面上看比司马懿大不了多少。可是他江东自黄巾之乱以后,战乱不止,盗匪不息,高宠十三岁就提枪上马杀人。

    那是从战阵中磨练出来的警觉,而这种警觉,也的确是多次救他性命。

    领兵缓缓而行,高宠闭上眼睛,沉思不语。从日间那牛五押送粮草至新城,到刚才那军官的一言一行,他一遍遍的思索,突然间心里咯噔一下,挣开了双眼。

    此刻,司马懿领兵已经到了关隘下。

    那军官的马!

    高宠终于想明白了让他不安的原因。那军官的战马,是一匹关东罕见的西极马!

    如果骑着那匹马的人,是关二,是他高宠,或者是周瑜夏侯渊的话,都还说得过去。可是一个普通的关隘低等军官,看装扮也就是个都伯的样子,居然有如此好马?天底下,能有这等奢华装配的,只有董俷的关中军不好,上当了!

    高宠汗毛一下子都乍立起来,催马向前冲去。

    “司马长史,速速停步,那些人,那些人是董贼部曲!”

    话音未落,司马懿带着数百名部曲已经进入了关内。就听轰隆一声响,千斤闸落下,将关内关外一下子断隔起来。关头上,猛然出现了数百名打扮奇特的士卒。

    人数倒也不多,只二百人左右。

    人手一具元戎弩,朝着城下的徐州军就展开了攻击。

    从城上往城下攻击,不过四丈的距离。居高临下,而且又是在元戎弩的射程内,那钢弩呼啸,带着强劲的力道从弩机中弹射出来。徐州军的装备,甚至比不上曹操的人马。基本上是以皮革鞣制的筩袖铠为主,那里能抵挡住如此攻击。

    先是被那千斤闸吓了一跳,紧跟着箭矢如雨。

    城下数百名徐州军猝不及防,死伤大半。与此同时,司马懿进入关内后,发现辅城城门紧闭。那领路的军官已经冲进了辅城大门后,从两边的城墙上,冒出了二百多人,也是手持元戎弩,朝着司马懿等人就发动攻击。

    司马懿连人带马,被钢弩打成了刺猬一样,倒在血泊之中。

    他甚至到咽气的前一刻,还没有弄清楚,这伊阙关的守将,为什么会投降呢?

    高宠在城外,领兵发起了攻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