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烈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地烈风- 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度简直可与蜗牛爬行相媲美。

    巴士拉底陷落的消息对于整个吉尔慕斯军而言都是当头一棒,就连一向表现得越成人的吉尔慕斯王子都怅然若失,他喃喃的说着“接下来该如何是好”,失神地走来走去。

    塞尔达真是无言以对,事实上他的内心比吉尔慕斯更乱。吉尔慕斯此行是去拯救国王,结果国王却杀死了他的“母亲”苏拉,于情于里吉尔慕斯都没有再前进的必要了。可是接下来该怎么办?阿鲁巴尼亚的国都陷落,那么阿鲁巴尼亚很快就会陷入混乱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寄居阿鲁巴尼亚的流亡王子,根本不会具备号召力,那么眼下的十万大军也会作鸟兽散,到时候就连巴鲁德要塞都不见得能回得去。那么应该逃亡到其他国家吗?还有什么国家可以去呢?弗兰克还是帕斯?这两个国家都与帕尔契签订了某种程度的协议,逃亡到那里究竟是另谋生路还是自投罗网都是未知数。塞尔达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个时候他深切的体会到如果苏拉还活着该多好。

    别的塞尔达是不知道,但是他凭一个武将的敏锐察觉到李天昊绝对会以最快度朝着自己攻过来,在那种情况生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哪怕是退回巴鲁德要塞再做计议也比留在这里要强,因此塞尔达还是把自己能够考虑到的方面告诉了吉尔慕斯王子。

    但是塞尔达的看法受到了强烈的反对,反对他的是贾克布伯爵。

    要说起贾克布伯爵也算是亚基的老臣了,而且他和李天昊可以说是有不共戴天之仇。他当初就是被李天昊赶出来第尔斯地区,从而失去了领地和荣誉,成了亚基贵族的笑柄,因而再也无颜出现在人前。亚基灭亡后他逃到了弗兰克国,在那里过上了流亡生涯。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帕尔契与弗兰克达成的协议,贾克布遭到了驱逐,最后不得已投奔了吉尔慕斯王子。在巴鲁德要塞里,这位既没有政治能力又没有军事指挥能力的贵族老爷自然是毫无用处的,因此他除了默默无闻的吃闲饭以外几乎毫无建树。这一次吉尔慕斯对他而言是一个翻身的大好机会,十万大军对于塞尔达而言是个累赘,可对于贾克布伯爵而言却是一个美丽的梦,他在这个梦中看到了恢复亚基荣光的幻像,因此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塞尔达撤兵的要求,更不能容许塞尔达完全舍弃这十万人,只率领自己所部的精锐迅退回巴鲁德要塞。

    对于这两位部下的争执吉尔慕斯十分为难。从理性的角度判断,吉尔慕斯知道塞尔达的判断更切合实际,可是如果丢弃了这十万大军,也就意味着丢失了吉尔慕斯对阿鲁巴尼亚人仅有的号召力,今后便再也无望领导这里的人民为自己而战了。

    看出了吉尔慕斯的迟疑,塞尔达劝阻道:“殿下,现在不是考虑未来复国的时候,眼下保住性命才是当务之急啊。”

    “可是,这十万大军要是被丢弃,不是太可怜了吗?”吉尔慕斯还在迟疑。

    “数量并不代表力量啊,殿下。我们无法带着这十万人一起行动!他们的行动度太慢,反而会拖累我军。更何况,即便能够安全退回巴鲁德要塞,我们也无法供养这么多的军队,到时候一样要舍弃他们,难道不是更残忍吗?”

    贾克布再也按捺不住,道:“塞尔达大人!为什么你如此惧怕李天昊那个贼子?我们如今也有十万之众,而在巴士拉底的李天昊那混蛋不过几万人,为什么我们不能继续前进去打败李天昊,夺回巴士拉底城,那样殿下不就成了拯救阿鲁巴尼亚的英雄了吗?到时候阿鲁巴尼亚的子民都会拥护殿下为国王了!”

    看着陷入自我陶醉的贾克布,塞尔达冷冷的说道:“当年的亚基坐拥数十万大军,结果如何?伯爵大人您曾是一方诸侯,而李天昊不过是个小小草寇,结果如何?如今的李天昊早就已经羽翼丰满,当初我们都打输了,难道现在带着这群乌合之众就能赢了?我可不能沉浸在恢复亚基国的美梦中,把殿下的未来断送掉!”

    贾克布闻言大怒,吼道:“你要是这么怕死就逃回巴鲁德那个龟壳里好了!我要留下来,带着这支军队与李天昊做最后的决战!就算我死了,也要让李天昊知道亚基贵族的骄傲!”

    “那大人你就留下好了。”塞尔达看着自我陶醉到极点的贾克布翻了个白眼,才对吉尔慕斯道:“殿下,我们即日就要启程。而且我们要即刻与阿鲁巴尼亚的狄启尔海舰队取得联系,那支舰队目前是阿鲁巴尼亚建制最完整的军队了,必须要得到他们的支持。”

    “要逃往海外吗?”吉尔慕斯立即领会了塞尔达的言外之意。

    塞尔达点了点头,道:“巴鲁德要塞只是权宜之计,那里是不可能坚守得住的,必须有流亡海外的准备。”

    塞尔达并没有说流亡到哪里去,因为他也不知道该去哪里,但是他知道必须先回到巴鲁德要塞,那里至少可以站稳脚跟歇一口气。更重要的是他的女人雅尔塔在自己此次出征前已经临盆,此时孩子应该已经出生了吧?自己若是要逃亡,那么也要带上她们母子才行。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四 恐怖三叉戟() 
随着时间的推移,塞尔达的做法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多亏了他不顾贾克布的胡言乱语,毅然带着吉尔慕斯王子和自己的部属及时撤退,才得以及时回到了巴鲁德要塞,从而避免了吉尔慕斯无家可归的窘境。

    正当巴士拉底陷落的消息逐渐在阿鲁巴尼亚全境散布开来的同时,南方的帕尔契也得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此时的魏松和布鲁克斯正忙着调集兵力一边沿着狄启尔海向北推进,一边试图与李天昊占领的区域连成一片,但是由于阿鲁巴尼亚军的顽强抵抗和地理原因,这两件事的进展都不是特别的快,尤其是当他们的进度与李天昊这边的进度相比的话。

    就连魏松也没有料到李天昊竟然能白捡了这么一个大便宜,毫不费力的拿下了阿鲁巴尼亚的都城。不过吃惊归吃惊,魏松还是立即意识到了下一步该做什么,他很清楚李天昊绝不会以巴士拉底为归宿,因为说穿了李天昊和阿鲁巴尼亚交战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因为在巴鲁德要塞的吉尔慕斯王子,既然阿鲁巴尼亚被打趴下了,那么李天昊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吉尔慕斯。虽然目前吉尔慕斯的部队正在东进,可是一旦听到了巴士拉底陷落的消息,那么可以预见失去靠山的吉尔慕斯必然会想法逃回巴鲁德要塞。

    为此,魏松立即下达了两条命令。要知道原本魏松的计划里是打算和李天昊一起朝着巴鲁德要塞展开向心攻势,鉴于李天昊的面前还有巴士拉底,因此魏松的计划是稳扎稳打,一口一口的把阿鲁巴尼亚的土地蚕食殆尽。可现在计划突变,魏松虽然拥有大量的军队,却没有急推进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帕尔契军的补给线无法提供足够的保障,让士兵们饿着肚子打仗这种蠢事魏松是决计不会做的。因此,魏松的两条命令分别下达给了穆勒和康吉利尔:以穆勒和奇克尔达率领帕尔契的精锐骑兵迅绕过狄启尔海沿岸的阿鲁巴尼亚军防区,直插巴鲁德要塞;由康吉利尔率领帕尔契第一舰队即刻北上,封锁巴鲁德要塞的海上通路。

    魏松这么做一是要穆勒赶在吉尔慕斯前面夺取巴鲁德要塞,那么就可以把吉尔慕斯困在阿鲁巴尼亚的土地上,如果这一步失败了,则至少可以让康吉利尔保证吉尔慕斯无法从海路逃到其他国家去。

    魏松这么做完全是出于他自身对于战略全局的考虑,但是他的做法恰恰和李天昊的想法不谋而合,而且在地图上形成了三路进兵直扑巴鲁德要塞的形势,这一场战役也因此被后人称之为“魏松的三叉戟”。

    然而在当时,塞尔达并不知道魏松已经悄悄对自己和吉尔慕斯拉起了一张巨网,他只是一门心思的要快点回到巴鲁德要塞去。由于塞尔达平时的严格训练,他的部下们的行动度远过了一般军队,但是即便如此,还没等他们回到巴鲁德要塞,他就得知了贾克布伯爵兵败的消息。

    贾克布伯爵或许是阿鲁巴尼亚灭亡之际最勇敢的一个人,或许该说是最该死的一个人。他无视于整体局势的劣势和自身军队的不堪一击,毅然地朝着李天昊来的方向迎了上去。不知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他的行军仅仅持续了三天就与李天昊的军队对上了,在这三天的时间里他的军队逃走了过六千人,可是却依然保持了九万人以上的编制,这让贾克布依然确信自己占有优势。于是双方在沙海之中展开了一场决战。

    参战的双方为李天昊军约四万人,贾克布军约十万人。由于事先已经得知了贾克布军的兵力配备和指挥水平,李天昊根本没有把这支敌军放在眼里,他甚至亲自带队率先展开了突击。李天昊的大胆举动极大的鼓舞了己方的士气,尤其是塞纳斯和阿拉姆更是不甘落后的紧随其后,动了对贾克布军的全面进攻。

    面对帕尔契军近乎无谋的猛烈攻势,贾克布的军队像被沸水淋到的雪一样融化,李天昊兵锋所指之处根本没有任何人能抵挡得住,就算有些士兵尚且维持着战意,也在见识到李天昊个人武勇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交战仅仅持续了不到半个小时,贾克布军就完全崩溃,帕尔契军如同驱赶着羊群的狼群一样肆意的挥着他们的战术水平,随性地将敌军赶入死亡的国度之中。贾克布本人死于乱军之中,一向自视甚高,重视体面的他最后死在了他平日最鄙夷的普通士兵的脚下,被活生生的踩成了肉泥。一场参战人数高达十四万的大会战只用了半天就已经进入尾声,倒是事后扫尾工作整整进行了两天。

    这场沙海之战在战略上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贾克布军的存在并不能对帕尔契一方形成任何威胁,无论其失败与否结果都不可能有什么改变;在战史上也不受重视,因为双方的技战术水平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指挥官的指挥也乏善可陈,仅仅是最传统的用兵术就已经分出胜负了;不过它却产生了另外一个意义,那就是它创造了一个冷兵器时代的伤亡比例记录。这场战役的结果,贾克布军有过两万人战死,过五万人受伤或被俘,而帕尔契军的损失仅仅是死亡十六人,伤一百二十五名。双方的伤亡比例过七百比一,死亡比例更是达到了一千二百比一,这一点上即便是热兵器时代都是极为罕见的比例。

    得到贾克布战败身亡的消息,塞尔达和吉尔慕斯都没有太过吃惊,因为从他们舍弃贾克布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了,只不过贾克布败亡的度确实出了预计而已。他们当即决定用最短的时间回到巴鲁德要塞,那里才是他们能够暂时歇脚的地方。

    尽管吉尔慕斯的部下们因为连日赶路都已经疲惫不堪,塞尔达还是下达了强行军的命令,这个结果让过三分之一的部下最终没能回到巴鲁德要塞,可是最终却先于穆勒的骑兵队一天一夜回到了要塞内,而这个结果也为亚基这个国家的最后归宿划定了坐标。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五 最后的堡垒() 
回到巴鲁德要塞的塞尔达先得到的就是一条坏消息:他的女人雅尔塔在生产过程中因失血过多而亡,只留下了一个男婴勉强活了下来。

    严格意义上来说,塞尔达与雅尔塔之间并没有什么爱情存在,雅尔塔不过是苏拉送给他的一个婢女,为的就是雅尔塔长得与苏拉有几分相似,苏拉这么做只是在成为王妃以后对两人之前的姘居关系做的一点小小弥补。其实说穿了塞尔达和苏拉之间也没有什么爱情可言,更多的只是双方为了共同的利益用关系来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而已。可怜的雅尔塔不过是苏拉的一个代用品,讽刺的是这个代用品的出现到消失都与她的本尊苏拉如影随形,苏拉死后没多久雅尔塔也就香消玉殒了。

    塞尔达抱着自己的儿子,孱弱的婴儿兀自呼呼大睡。雅尔塔在弥留之际给这个孩子起了个名字叫“艾麦拉”,塞尔达知道这是阿鲁巴尼亚语里盼望的意思,雅尔塔是盼望着丈夫的归来。想到这里塞尔达不禁有些唏嘘,雅尔塔死时还没满二十岁,作为一个女奴,在她的一生之中唯一能证明她曾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恐怕就是自己手里的这个孩子了。

    “孩子,从今天起,你就叫艾麦拉哈姆了。”塞尔达轻声的对自己儿子说道。哈姆在亚基语里是归来的飞鸟的意思,塞尔达在这个时候还不知道自己给儿子起的这个名字会成为历史上如此著名的人物。

    就在塞尔达感伤雅尔塔的死亡之时,第二个坏消息接踵而至:穆勒率领的两万骑兵距离巴鲁德要塞仅有一天半的路程了。

    这个消息可远比第一个来得可怕,因为穆勒大军的急袭而来意味着疲敝不堪的吉尔慕斯军必须立即进行战备,否则将很难坚守这座要塞。塞尔达当即便开始着手安排守城的种种事宜,虽然所有人都是拖着一副疲惫的身躯,却不得不咬着牙坚持着执行命令,因为谁也不想被帕尔契军攻进城来,谁也不想就这么轻易的认输。

    塞尔达趁着穆勒还没到来之前又派出了两批使者前往请求阿鲁巴尼亚狄启尔海舰队赶来支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阿鲁巴尼亚的国都已经陷落,作为隶属于阿鲁巴尼亚国王指挥的狄启尔海舰队要么选择与国王同生共死,要么干脆直接投降帕尔契军,完全没有必要选择与吉尔慕斯王子合作去走一条前途未卜的流亡之路,而且还有可能面临着各种艰难困苦。为了能增加成功的几率,塞尔达稍稍做了一点手脚,他把迪卡尔二世给吉尔慕斯的命令做了一点点修改,从而使得吉尔慕斯也拥有了对狄启尔海舰队的指挥权。这是一次冒险,一旦被识破了将万事皆休,可是塞尔达却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如果不赌这一把,恐怕吉尔慕斯王子将失去唯一可能逃亡的手段。

    穆勒的军队比报告中来得更早,仅仅一天之后漫山遍野的骑兵便涌到了巴鲁德要塞之下。显然塞尔达的及时回防也让穆勒有些措手不及,他在查明了巴鲁德要塞的虚实以后采用了围困的策略——毕竟没有攻城设备的骑兵是不可能攻破这种坚固的堡垒的。

    对塞尔达而言这多少算是一点值得欣慰的事情,毕竟这么一来他的部下总算得到了喘一口气的机会。但是这种情况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因为放眼整个阿鲁巴尼亚已经没有足以解救自己的援军了,而穆勒的援军却会源源不断的到来。眼下穆勒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狄启尔海舰队,那是唯一一支还能与帕尔契军旗鼓相当的武装力量,至少在海上对抗时是这样的。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塞尔达变得越来越焦虑,可是这种情绪对于事态的改善可是一点帮助也没有,反倒是帕尔契军,十二天以后,李天昊的四万大军已经开进到了巴鲁德要塞附近。此外,据传艾菲诺斯和契卡两位将军已经顺利攻略了大片阿鲁巴尼亚北方地区,而魏松率领的帕尔契军主力约十五万人也已经拔取了大量狄启尔海沿岸城池,距离巴鲁德要塞的距离越来越近。尽管塞尔达怀疑这是李天昊故意散布的消息,为的是打击自己的士气,可是他心里知道李天昊就是在这么做,事情就算不完全符合实际,达到这个程度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随着这类消息逐渐在要塞内蔓延开来,塞尔达害怕的事情终于还是生了:士兵们的情绪日渐低落,有些则叫嚣着要出城与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