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之后,岂不两全其美?”
既然刘龑都这么说了,伍思成自然不好再说什么。此时刘龑的思绪已经想到了别处,那就是既然丰州告急,他是否应该趁此机会把王汉新委任出去呢?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二章 七 间谍的生活()
合撒渡过了有生以来最快活的半年多时间。
化名为巴尔的合撒由于和王汉新结拜为兄弟而得以一同回到了京城长安,虽然他和一同前来的帖蒙婉拒了加入王汉新麾下的请求,但是他们依然住在王汉新的定西将军府内。
每日里除了与周嗣义,陈世化,陈世杰兄弟几个练习武艺,讨论战法之外,便是教导王汉新收养的那些孤儿们习武,闲暇时分便到长安城中四处游逛,这大半年来也算是玩遍了多半个长安城。
长安城内的每一处地方对于合撒而言都是充满了新奇和趣味的,无论是它瑰丽的建筑,还是宏大的格局,琳琅满目的货物和数不尽的奇珍异宝自不必提,就是街上来来往往的居民的穿着打扮也是合撒在突契无法想象的。
当然,合撒也有自己的喜好,比如说长安的美酒。比起奶酒的烈,合撒更喜欢绢之国酒的醇香,曾有多少个夜晚合撒抱着酒坛醉卧至天明。而长安城内的姑娘们也曾让合撒看得心驰神醉,不能自已,绢之国的女性少了草原上女性那份彪悍健壮,也不像羌族女孩那样豪迈开朗,但是那窈窕的身姿和芊芊玉手是他在草原上做梦也想不出来的。
合撒总觉得自己仿佛生活在梦境之中一般,渐渐的他意识到了不妥,因为如此下去他会失去一个草原汉子的精神,而安于这种悠闲自得的生活了。
领悟到这一点以后合撒才现自己的兄长帖蒙的状况似乎比自己更糟糕,帖蒙的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差,这让合撒很是担心。他知道帖蒙与自己完全不同,严格意义上自己不过是帖蒙的随从,他们两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绢之国的政治,也就说思考的事情基本全部都由帖蒙负责,既然兄长陷入了困境,作为兄弟就算帮不上忙,至少也应该表示慰问才是。因此合撒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向帖蒙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帖蒙听完他的话,抬起头来用满是血丝的眼睛看着他,苦笑了一声道:“多谢你的关心,兄弟。只可惜你帮不了我,谁也帮不了我的。”
“哥哥怎么这样说,就算兄弟帮不了你,你且和我说了,至少不会如此憋屈呀。”
帖蒙见他如此诚恳,不肯辜负这情义,便道:“大汗派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尽可能的了解绢之国这个国家是如何施政的,这一点为兄的这些日子不敢说全盘了解,至少也明白了十之七八;二是要想出适合突契的施政方式,从而改变我突契在政治上远远落后于绢之国的局面,这一点为兄越是思索便越是苦恼,就像陷在泥潭里不能自拔一样,无论怎么做都行不通啊。”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以哥哥你的头脑竟然还解决不了?”
帖蒙叹了口气道:“兄弟啊,我也曾经自诩为一个智者,可是你要知道这绢之国的这套治国方法,是经过无数代绢之国智者的提炼才有了今天的局面,试问以我一人的智力有岂能与之相提并论呢?”
合撒听了点点头,道:“哥哥说得是,可是我们只要照着他们学便是,又何必一定要过他们呢?”
“你这算说到点子上了,兄弟。问题就出在没法学上。你想想看,我们突契除了作战,劫掠之外,便只有畜牧,我们平日吃的食物,穿的衣服无不从这上面来。严格意义上说突契只有畜牧和作战这两样产业而已,普通的突契人除了这两件事也什么都不会干,对吗?”
“唔,对,我就是这样的人。”
“再说回我们突契的土地,这片土地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这里如果改种了粮食,别说我们的人民根本不懂得如何种植,种子从哪里来?农具从哪里来?农具损坏了到哪里去重新打制?我们没有城镇,也没有乡村,甚至没有固定的居所,如果改成了农耕,那么就必须改变所有的生活习惯,你觉得我们这么大一个突契国有可能这么改变吗?”
合撒长大了嘴开开合合半天,才道:“那个,那个,那个左贤王叶儿先不是治理着西域吗?那里的人就不像我们那样生活,或许我们可以让他们改变,然后更好统治那一片土地呀。”
“你能想到这一点很好,这的确是一个解决的办法,”帖蒙对合撒投以赞许的微笑:“可惜的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西域是西域,突契是突契,就算这种改革成功了,两边的政治还是不同,只能以各自的习惯继续治理,这对于突契的现状并不能有更大的帮助,充其量只是改善了上层的经济状况罢了。”
“那我们就夺下绢之国的土地,然后住在这里,统治这里,不就全解决了吗?”
“唯独这一条最不可行,兄弟。就拿你来举例子好了,你这些天过得挺舒坦的吧?听说还去了几次妓院,绢之国的姑娘很不错吧。”
合撒顿时红了脸:“我,我没有做那种事,我,我是去见识一下而已。”
帖蒙哈哈笑道:“我可不在乎你是去干吗的,我只是说你到了长安城见了这花花世界以后是一种什么感觉?是不是想一辈子都留在这里?”
“没,没有。我觉得这里还是不如我们的草原宽阔无边,可以无忧无虑的策马狂奔。”
“但是你还是乐在其中不是吗?我敢保证绝大部分的突契人都会是这么想的。试想一下,当突契人见到了这长安的花花世界,他们还愿意回到草原上去放牧吗?恐怕只想着如何好好享受这梦境一般的地方了吧。到那个时候,他们会被改变,成为和这绢之国子民一样谦逊有礼的君子,那么我们突契民族便会彻底消失在这大地上了;如果他们不肯改变,也会失去如今的彪悍勇猛,成为不思进取的一群人,这些难道是我们千辛万苦改革或者拼死作战所想要得到的结果吗?”
合撒没有回答,他根本无法作答。但是他却听明白了帖蒙话里的意思,那就是突契即便战胜了绢之国,甚至灭亡了绢之国也无法解开这道难题,那么还能有什么办法来让突契变得更好呢?他们任务的前途一片昏暗。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三章 一 以诚待人()
在帖蒙和合撒的这场秘密谈话之后五天,定西将军王汉新受到了皇帝刘龑的召见,任命他为权代领灵州,丰州,麟州,盐州四州经略使,在负责帝国西北地区的防御工作的同时,统领那里的全部军队准备对突契的进攻作战。
这道圣旨无论对于王汉新还是对于刘龑都是一次挑战。要知道王汉新今年不过二十五岁,却已经出任经略使一职,即便是三十四岁的刘龑在大多数朝臣面前还是个年轻的皇帝,又何况王汉新这么一个毛头小伙子,竟然出任经略使一职,虽然他的官阶还是从四品下的定西将军,可是以实际掌握的权力而言已经越了他的结拜兄弟高定边,成了继辽东都护苏成栋和太原经略使刘献之之后的第三号人物。
要下达这道圣旨刘龑不得不说是担了很大风险的,毕竟王汉新不仅仅是年轻,还是个出了名的问题人物,而且这几年来官运亨通,青云直上,难免会招来许多人的嫉恨,可以预见这道圣旨一出,之后反对的意见会层出不穷。
相对于王汉新这也是同样的充满挑战,当然他本人对于别人的微词倒是满不在乎的,可是在此之前王汉新最多不过是统率一支讨伐部队与敌军作战,可以说全部都是战术层面上的任务,可如今却要担负起守卫帝国重要战略据点的重任,还要负责对强大的突契国的作战,这对于他而言也确实是前所未有的。
结果王汉新还是挥了他城墙般的厚脸皮,恬不知耻的向刘龑讨要了大量的资助。除了之前曾许诺给他的十门霹雳炮之外,他还要走了平定羌族叛乱的一万骑兵以及各级指挥官,另外还狮子大开口向刘龑要求增派两千神机营的火铳兵给他。对于他的这种要求就连伍思成都觉得实在太过分,因为就目前而言绢之国所有的火铳兵也不过五千人而已,除去在辽东的六百人以外,就连忠义郡王刘献之都没能有幸拥有这个兵种。要是被王汉新再带走两千,那么皇帝自己手里剩下的也不过两千四百而已了。可是王汉新却义正词严的解释这是为了在确保不被突契偷袭自己的防区的前提下,又能够对突契采取全面攻势的必要保障。最后君臣双方讨价还价之下,在王汉新答应绝对不把神机营火铳兵运用在进攻作战,只增强防守力量的许诺之后,刘龑总算勉强答应了他的请求。
在应允了王汉新的要求以后,刘龑问道:“朕可是把能给你的家当全给你了,这样你能把阿比契力尔的人头给朕拿回来了吧?”
王汉新立即回道:“陛下,臣向陛下要求的是担任这个职务所必须的装备,有了这些臣自然可以在对突契的作战中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可是而陛下所要求的却是对方大汗的级,这完全是两码子事情,请陛下不要混为一谈。”
像这样公开反驳皇帝的,在绢之国除了这个王汉新大概也没有别人了。就算是宠臣伍思成也不敢如此妄言,当然,伍思成或许有这个特权,但是他根本就不是这类人。不过刘龑对于王汉新倒是没有生气,只是摇头笑道:“朕万乘之尊给了这么多好处却换不来一个小小的许诺,哎,这笔生意做得也未免太亏了。你至少应该让朕高兴高兴嘛。”
“陛下,臣是据实禀告,不敢胡言乱语。若陛下只爱听溢美之词的话,恐怕会失去臣下们对陛下的至诚之心。”王汉新一边说一边恭恭敬敬的低下了头。
刘龑知道这是王汉新对自己的劝谏,而且他也完全认同王汉新的这种表示忠诚的方式,可是还是忍不住说道:“真是个不可爱的小子。”
回到定西将军府,王汉新一声吩咐,整个府邸里顿时闹翻了天。除了为即将上任的各位做准备以外,还要安抚那些年龄较大的孩子像随军上阵的强烈愿望,原本没有多少人口的将军府里顿时像挤进来上百号人口一样喧闹起来。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王汉新对着古尔,巴尔两兄弟道:“大哥,三弟,这次兄弟我要出任西北,恐怕短期内不会再回长安。此次面对强敌突契,重任在肩,若能得两位兄弟相助,我会比较安心一些。只是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化名为古尔,巴尔的帖蒙和合撒互相看了一眼,这个问题的确不好回答。从结拜之前开始,王汉新便有意将两人笼络到自己麾下,在这大半年里王汉新虽然没有再提及此事,却从来没有放弃拉拢两人的努力,这一点两人都心知肚明,可是身为突契的间谍,又怎能与自己的同胞同室操戈,拔刀相向呢?
帖蒙迟疑了一下,突然拱手跪下道:“二弟,为兄有一句实言相告。我二人皆是突契人,本来是为了来绢之国查探情报的,一直隐瞒不敢吐露实情还望见谅。我二人实在不能帮助兄弟与自己的同胞自相残杀!”
帖蒙这句话一出,举座皆惊。陈世化性如烈火,听了这话顿时就想拍案而起,却被一旁的周嗣义用力按住。
王汉新听了却不动声色,缓缓站起身来,走到帖蒙面前将他扶了起来,道:“大哥不必如此。你们两个是突契人这件事,我也隐约有些感觉得到,只是既然你们没有说明,我也不便过问。”
“你不怪我们?”帖蒙也没有想到王汉新竟然会如此轻描淡写。
王汉新笑了笑,道:“大哥今日能够和盘托出实情,必定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以大哥的聪明才智,如果要继续隐瞒,只需婉言谢绝或者假意应承下来,然后找机会逃走便可。大哥甘愿冒生死之险实言相告,可见是不愿意欺瞒兄弟,足见以赤诚之心待我,我又岂能辜负了大哥的一番情义呢?”
帖蒙听了这话,激动得连连点头道:“兄弟对我们俩的情义,我们铭记于心!可如今牵扯到了家国之事,我们不能再呆在这里了,若是兄弟你要与突契一战,我们还是想回到自己的故国与自己的同胞们一起作战,还望兄弟你成全!”
王汉新听了苦笑了一声,道:“如此兄长请便,希望我们不会在战场上相遇才好。”
帖蒙点点头,道:“我也希望如此。我真名叫帖蒙,是期岩部彻尓列之子,这位是勇士合撒,咱们就此别过!”
“保重。”
帖蒙和合撒一起行了一个突契的军礼,然后转身而去。
“四弟,你真要放他们走?”陈世化实在忍不下去了,站起身来问道:“若放他走了,他对我们国中情形一清二楚,岂不成了心腹大患?”
王汉新微微一笑,道:“大哥不必担心,帖蒙必定不会与我们为敌,今天他说出实情,就是他宁可死在我们手里也不想继续与我们不利,难道这样的举动还不够证明他的诚意吗?”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三章 二 二度从军()
正如刘龑所预料的那样,他关于王汉新领四州经略使的任命在朝中激起了轩然大波,所有的大臣分为两派,一派是强烈反对,一派是默不作声的,而支持的人只有薛伯仁一人而已。可是今时不同往日,朝臣的们的观点已经不足以动摇刘龑的决心了,当然,为了安抚臣子们的情绪刘龑总是还要做一番工作。
且不说为此奔忙的皇帝刘龑,有一个人对于这项任命却十分满意,甚至比王汉新本人更加高兴,那就是国舅米益国。
如果要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崇拜的威力的话,那么米益国就是一个活标本。自从上一次平定羌族作乱以后,米益国就完全被王汉新给征服了,他从先前对王汉新的极度恐惧转而对其敬若神明,在他眼里看来,皇帝的诏命简直太英明了,还有谁能比王汉新更适合这个职务呢?尽管他本人并没见过本朝的什么大将,但他坚信王汉新绝对可以位列绢之国最出色的将领行列,很奇怪的是他的这个完全主观的看法居然是对的。
其实在上一次平乱之后米益国就向皇帝刘龑提出了,宁可不要任何封赏,也要在下一次王汉新出征之时跟随在他麾下。为了能够不像上一次那么如同一个累赘一般,米益国在这大半年里一改过去的纨绔子弟习性,每天读书练字不辍。他知道自己无法成为一个武将呆在王汉新身边,那么就只能以文职追随在侧,所以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在父亲米南风活着的时候对米益国的教训是很严格的,或许就是因为这个才让米益国产生了厌恶感而在父亲过世,姐姐受宠以后开始了挥霍无羁的生活。如今他浪子回头,这大半年来倒是将扔下许久的功课补了不少回来。此外他还加强了锻炼,每日都抽出时间来练习骑马,还专门请了师傅教习弓箭和剑术。虽然大半年的时间不可能有什么成就,不过米益国的身体状况却因为这段时间的锻炼变得健壮了不少,加上他天生生得秀丽,如今十九岁的他俨然已经是一个英俊挺拔的公子了。
在去王汉新帐中听命之前,米益国先去了皇宫拜别姐姐。丽嫔在见到自己的弟弟以后不禁百感交集,连连道:“好,好,如今越有男子汉气概了,姐姐很是欣慰。”
“臣弟之前少不更事,胡作非为,让娘娘费心了,此番随军出征,必定竭尽全力追随经略使大人,若能立下些许功勋,便可光耀门楣,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