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穆勒的神情坚决,李天昊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得让他退了下去。
送走了穆勒,李天昊很快便收到了一封从艾希提顿寄来的信。这封信是宰相魏松寄来的,在信中详细说明了他这一年来帕尔契的施政成果。
在这一年中,帕尔契的各方面都有所改善:第尔斯山区今年获得了粮食丰收,而且耕地面积也比去年拓展了近两成,依托难罗河建成的灌溉系统已经日渐成效,整个地区的经济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帕尔契旧领地内开展的土地改革和政治改革也开始走上了正轨,虽然旧贵族们对于新政仍抱有成见,但是新政的优势逐渐被百姓所见,因此大家越来越乐于接受新政带来的好处,贵族们即使不愿意也已经难以制止这种根本上的改变了;作为征服时间较长的艾普斯密顿地区和纳珀提斯地区,那里的改革成效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了,那片地区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往年最高的产量还要高出了一倍之多,而且今年还不能算是丰收的年份;至于艾福坦斯,德班斯,艾希提顿以及难罗河三角洲这些产粮胜地,在实施了新政以后,粮食产粮也较以往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体来讲帕尔契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多出将近三成,而且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随着新政的施行还会不断提高。
除此之外,由于加强了以难罗河为运输通道的商业活动,使得难罗河沿岸各地的商业有了长足的展,今年获得的税收较之去年也提高了两成。就整体收益而言比之未统一亚基之前的帕尔契整整多了三四倍之巨,由此一直处于财政紧张状态下的帕尔契终于得以缓了一口气。
鉴于以上的几条状况,魏松提出了几条建议。
第一,由于粮食产量的增加,可以预见帕尔契国上下能够养的士兵数量将有望达到四十万至四十五万。不过以目前阿鲁巴尼亚的国力而言,至多需要二十五万作战兵力,其余大约需要七万左右的维持治安的兵力,那么就可以将富裕的粮食用来饲养马匹以供作战所需。根据魏松的计算,帕尔契可以把骑兵部队的规模提高到三万人,这件事情必须尽快加以确定,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选拔和训练这支骑兵部队。
第二,由于财政上的逐渐宽松,可以适当增加对帕尔契第一舰队建设工作的投资数额,以便让舰队更快成型并且形成战斗力,以便取得狄启尔海的制海权,从而在战略上取得必要的回旋余地。
另外魏松还指出,金庭据点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建议李天昊应该尽快肃清狭海范围内的所有阿鲁巴尼亚舰队,并且摧毁对方在这片海域中的船只建造能力,使得狭海成为帕尔契的内海,然后便可以以金庭据点为前出基地,寻求在辛德拉海和帕斯湾与阿鲁巴尼亚舰队争夺海上控制权的战争。
看完魏松的信以后,李天昊的脸上如同沐浴着春风一般。魏松的话句句都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在他的心里所构建的战略与魏松的相差无几,只是迫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得不一步步实现而已。如今魏松的这封信就像一颗定心丸,它给了李天昊足够的底气,把原先准备通过五六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实施的战略步骤大大的提前。有了经济基础和足够的粮食供应,那么在未来对阿鲁巴尼亚的战争之中帕尔契将游刃有余。而且李天昊的心里又冒出了一个全新的念头,那就是如果在与弗兰克国的贸易之中获得了大量的利润的话,那么何不用这笔钱来雇佣弗兰克的重装步兵团来加入帕尔契的作战序列呢?这样不但可以消耗弗兰克国的实际作战能力,也能更好的掌握这支军队的优劣长短,那么即便将来会出现一些变故,帕尔契军队也能够从容应对了。
由此李天昊决定继续对阿鲁巴尼亚进行袭扰式的进攻,直到帕尔契做好动全面战争的准备。
不过李天昊的计划并没有施展的机会,因为他的对手阿鲁巴尼亚那边出现了新的变化。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一章 七 微妙的人事关系()
“这到底算什么嘛!父亲大人,陛下这么做到底是想干什么?”阿鲁法在看过了迪卡尔二世的诏命以后忍不住大声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这也不能责怪阿鲁法,他的不恭表现还能解释为是因为年轻沉不住气,而迪卡尔二世的命令的确令人难以释怀。
接受了苏拉的建议以后,迪卡尔任命舒尔亚和阿布拉赫两位将军为统率骑兵的大将进驻南部边境,任命阿德勒姆为南线防御总帅之职。应该说这么做是把阿德勒姆的位阶置于两位将军之上的,问题在于迪卡尔在这么做的同时又附加了一条,那就是除非遭到敌军攻击,否则这些骑兵的调动权归国王所有而非在阿德勒姆手上。
迪卡尔这么做显然是为了防止阿德勒姆掌握这个国家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从他个人私利的立场来说是完全合理的,可是要是把这个任命运用到实际情况中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他这么做无疑是架空了阿德勒姆这个总帅,让他成为不能调动部下的虚衔,由此这两位骑兵将军也不会真正听从总帅的命令,因为他们完全可以用国王作为挡箭牌来拒绝执行阿德勒姆的命令,最终不但会损害阿德勒姆的威信,也会造成指挥上的混乱,从长远来看这个任命显然是后患无穷的。
其实不光阿鲁法,就连阿德勒姆的秘书官卢克也在私下对这条命令表达了严重的不满。
面对部下和儿子的情绪,阿德勒姆只有苦笑。这其中的曲直他岂能不知?他的眼线甚至已经打听到了苏拉在迪卡尔面前的劝谏,老将明白苏拉并不是自己的盟友,可是也知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帮自己说话,即便如此迪卡尔还是下达了这样的诏命,那么在阿鲁巴尼亚也就没有什么人能让他回心转意了。
等阿鲁法的情绪稍稍平复,阿德勒姆才开口道:“阿鲁法,你实在没必要如此冲动,陛下这么做是有他的用意的。”
“是吗?父亲,请恕孩儿愚钝,我怎么看都看不出这种做法的好处来。”
阿德勒姆笑道:“陛下的意思是让我这个总帅离开呀,傻孩子。”
卢克被他这么一提醒顿时醒悟,道:“难道陛下的意思是打算让那两位将军接任大人您,所以只是让您暂时担任总帅一职,直到那两位将军熟悉南边的防务情况?”
阿德勒姆点点头:“这么一想就通了吧?陛下是防着我控制骑兵以后怀有异心,所以才这么安排的。”
“这,这,这简直是欺人太甚了!”阿鲁法听了以后怒不可遏,他的手不自觉的搭到了刀柄上:“父亲大人辅佐陛下登基,是拥立的功臣!况且父亲您从来没有争权夺利之心,哪里就会威胁到他的王位了?!这简直是无中生有,真真让人寒心!”
阿德勒姆注意到了儿子的小细节,便走上前去,不动声色的把他的手从刀柄上拿开,笑道:“阿鲁法,你总是用你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想法,这可不是一个为将者应该有的做法。正是因为为父是拥立陛下的功臣,陛下才对我如此忌惮,在陛下的眼里世上最大的宝物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世上每一个人都该对这权力垂涎三尺才是。如果有人表现出对这宝物不屑一顾的话,那么他便是在演戏,为的是让陛下放松警惕而已。退一万步来说,即便陛下相信我的确不喜欢权力这东西,那么陛下又该用什么来笼络我这个重臣呢?”
阿德勒姆的话让阿鲁法陷入了沉思之中。一边的卢克则忍不住道:“大人您既然对陛下如此了解,那么为何不做些能让陛下安心的举动来呢?”
阿德勒姆朝着卢克微笑道:“很抱歉,碰巧的是我不但对权力没什么,还是个不喜欢演戏的人呐。”
卢克也不禁为之语塞。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这位长官有可能因为自己坚守的原则而给自己带来麻烦,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卢克的心中却更加坚定了追随这位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长官的信念。
勉强平息了内部的不满之后没多久,舒尔亚和阿布拉赫就带着五万骑兵来到了南部边境。两位将军照例要来参见自己的长官阿德勒姆。
从感情上来说,要参见年纪比自己还小一点,当年曾与自己级别相差甚远的长官,这多少对戎马一生的两位老将有些勉为其难。舒尔亚天性温和内敛倒还罢了,可阿布拉赫脾气火爆,即便是年过半百了依然不减,如果不是老友舒尔亚生拉硬拽,他恐怕就避而不见了。
出乎两人的意料,阿德勒姆对于两人十分的热情,不但亲自到府外迎接,言辞之间也十分尊重,没有一丝居高临下的意思。
有点受宠若惊的舒尔亚和阿布拉赫望着这位比自己年轻一两岁的长官,虽然阿德勒姆的突然飞黄腾达曾让他们暗自嫉妒,可是这位前大将军确实如同传闻中的一样没有一点架子。酒席宴间更是谈笑风生,如果是不明所以的人见了一定会以为三人是久别重逢的老友。
酒过三巡以后,阿德勒姆已经有了几分醉意,他举起酒杯来朝着二将道:“两位大人,我国南部的防务就要多仰仗两位了。帕尔契国的李天昊是个劲敌,他的军队十分强悍,两位万万不可轻敌才是。”
舒尔亚忙行了一礼道:“总帅大人所说,属下等一定谨记在心。我等必定会全力配合总帅大人与敌军作战,并且取得最终的胜利。”
“两位能如此实乃社稷之大幸。在下衷心希望两位能早日接管这南部防务的大任,这样在下就可以回到家中安心的品尝老妻为我调制的美酒了。”
舒尔亚和阿布拉赫闻言都笑了起来。在他们看来阿德勒姆后面的这句话完全是一种玩笑,可是在一旁陪席的阿鲁法却知道这是父亲真实的想法,他的心中不禁泛起了一阵苦涩。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二章 一 雪路()
灰茫茫的苍穹之下大地一片白色,飞舞的雪花大得犹如孩子的手掌一般,刺骨的寒风笼罩着天山南北,在这片被冰冷统治的国度下,有一支军队正艰难的朝东方行进。
这支军队的人数庞大,足有四万人以上,但是他们并不是突契的军队。在突契统治的领土之内竟然会有其他的军队,而且还是在这种大雪纷飞的日子里,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的,然而这支部队并不是哪个国家派来偷袭突契的别动部队,从隶属关系上来说它还是突契的军队。
统率这支军队的就是曾经贵为突契左贤王的叶儿先,在去年安巴尔图里动的叛乱行动中,叶儿先丢失了整个西域地区,只身逃回了突契。因此他受到了大汗阿比契力尔的严厉责罚,不得不将功赎罪攻灭了友人恰拉哈儿曼国王的高昌国,协助大汗平定了安巴尔图里的叛乱。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在碾平叛乱以后,虽然逃走的安巴尔图里被吐蕃赞普格桑给杀掉,并且把人头送还给了阿比契力尔,但是阿比契力尔余怒未消,他对追随安巴尔图里起兵的十三部落,以及之后降服的西域各国都十分不满。
鉴于鼠两端的高昌国已经被彻底消灭,而另一个安巴尔图里的扈从拉曼德尔部已经举族西逃,阿比契力尔除了将残余的拉曼德尔部部众全部斩以外已经无计可施,因此便将怒火转嫁到十三部和西域诸国身上。
十三部的领全部被处以极刑,另行委任新领,族中的男孩全部被挟持为人质,女孩则被赏赐给有功的军官为奴,此外没有战死的适龄男子也全部被征调入突契军中参战。十三部剩余的全部都是老弱妇女,由此几乎不能再构成任何威胁。
对于西域诸国,阿比契力尔让其国王全部自裁,新国王的孩子一律作为人质送往龙城,此外还强行征调这些国家内所有十八岁至四十岁的男子参军加入突契军的战斗序列。
阿比契力尔这么做除了宣泄自己心中的愤怒以外当然也有其他的考虑。这不光是为了剥夺西域诸国再次叛乱的人力资源,更是为了补充突契军队本身。
在与绢之国的历年战争中突契损失了相当数量的军队,这些损失已经过了突契本身兵源补充能力的极限,这也造成了近年来突契军队作战能力的下降。所以阿比契力尔才趁此机会强行征调这些人力资源加入突契军,他并不指望这些临时拼凑的军队能有什么战斗力,但至少这些人可以当做肉盾替突契军挡住绢之国的箭矢和刀枪。
受命接收这支乌合之众的将军自然是将功补过的叶儿先了,他不指望自己能够恢复左贤王的地位,甚至都不奢望能恢复左都护的职务,他明白阿比契力尔能让他统率这支军队回到突契已经是法外开恩了,尤其是在他见到了那些被斩的部落领和被迫自裁的国王们以后。
问题在于这支大军并不是想要开拔就能够立即开拔的。先这四万多人并不是在一处,而是分散在许许多多的小国之中,有些小国甚至只有几十人参加进来,要把这么多国家的军队集结起来编组成军,并且还要准备好相应的远赴突契期间的粮食,衣服,帐篷等等物资,那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准备妥当的,说穿了这些物资还是要由各个小国拼凑出来。
阿比契力尔和他的突契大军当然没有时间等,因此他给了叶儿先一个期限——明年大雪融化之前必须赶到龙城,然后便带着军队东归而去。
被留下来收拾这么一个烂摊子,叶儿先也是有苦说不出。西域地区刚刚经历了这场大乱,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战火的波及,阿比契力尔的残酷镇压必定会引起这些小国的不满,只是他们慑于突契强大的军力不敢出声罢了。如今阿比契力尔甩手一走,扔下了叶儿先面对这些心怀不满的国家和一大堆的问题要解决。于是乎叶儿先一边要想办法安抚这些国家,一边要和这些国家打擂台征集物资,一边还要安排好自己这支军队离开以后的治安,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多如牛毛。即便是叶儿先这样长年盘踞在西域地区的有能官员也忙得焦头烂额,好不容易把一切都安排停当了,时节已经到了冬天。
理论上来说一旦进入了冬天,这行军几乎就是不可行的了,因为一旦大雪降临,军队一天的行进度也不过十几里,要走到龙城的时间会大大延长,那么补给的问题就会更加困难。可是叶儿先没有选择,因为阿比契力尔给他的时限只能到来年的开春,因此叶儿先只能硬着头皮命令军队开拔。
他选择的路线是走天山南麓,经过高昌国故地前往龙城,这也几乎是阿比契力尔平叛所走的路线,只是方向相反罢了。叶儿先走这条路不外乎是因为这里的冬天相对暖和些,降雪量也会少些,可是这条路线最大的问题在于最后一段,如今不必往日,从南路前往龙城的话有可能遭遇绢之国的游击骑兵,当然这四万人是不会惧怕小小的一股骑兵的,可万一对方引来绢之国的大军的话,那么这些训练不足的军队能否全身而退就很成问题了。
可惜叶儿先的运气不好,才刚走到天山脚下就天降大雪,一连下了七八天丝毫没有减小的意思。不得已驻扎下来的军队里出现了大量冻伤者,眼看着时间紧迫,叶儿先不得不铤而走险,强行带着这支军队冒雪前进。这其中的苦楚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能体会,两天的行军叶儿先就损失了四百多人,这还不包括逃亡的千把人在内。此时的叶儿先根本没有精力再去追回那逃亡的人,因为在这种恶劣的天气里去追击的话,那恐怕就连追击者都会冻死在路上。
长生天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