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一但撤退,那么整个帕斯大军就会成为散兵,这无疑会让二十几万帕斯士兵变成敌军任意蹂躏的对象,反之只要主帅还坐镇在岗位上,或许还有希望把军队收缩回来将巴丹那军包围起来,因此作为一名老将的古格是不可能在这种时候放弃他的部队的。
但仅就结果而言古格的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事情。当时帕斯军虽然整体上已经被打乱了,却并没有显出败象,其数量仍然居于绝对的优势,古格主动撤退固然会令帕斯军损失惨重,可是主帅尚在的话,那就还有重新集结起来的可能性。古格决定留下正中拜巴斯巴恩的下怀,此时他已经杀退了帕斯骑兵开始进攻古格的本阵,同时达达兰率领的骑兵也在左侧对古格本阵动向心突击。
古格的本阵绝非弱旅,只不过拜巴斯巴恩和达达兰的攻击实在太过凶悍了。只要看到过拜巴斯巴恩那恐怖的刀法的人就不会愿意和他为敌,而达达兰则因为刚刚将帕斯勇将洪可利斩而声名大振,因此双方的士气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两位勇将的攻击势如破竹,直插入帕斯的军阵之中。
古格唯一的希望就是前方的部队能够及时赶回来,但是事实让他彻底绝望了——即便友军已经赶回,敌军也已经近在咫尺,眼看敌军两路骑兵渐渐逼近,古格能做的选择只是死在谁的手上而已。因此他理所当然的朝着拜巴斯巴恩迎了上去,作为帕斯军的统帅怎能死在一个无名后辈之手?
“巴丹那领主拜巴斯巴恩!尔不念吾王厚恩骑兵作乱,老夫定要你以死谢罪!”古格一边说一边挥动着手中弯刀冲锋,但六十二岁的老将其实早已经过了和敌人单挑的年纪了。
“老贼住口!你们大胆叛乱,挟持我王另立傀儡,还敢在这大言不惭!”拜巴斯巴恩怒吼道。这是他在这场战役中第一次怒,他的声音响彻云霄,和他之前即便在敌军中奋战时依然温文尔雅的表情截然不同。就这一声炸雷似的喊叫,将在场的帕斯军都震住了,大多数人都不由自主的呆呆看着这位敌将,而这个时候拜巴斯巴恩策马跨越了这些士兵直取古格而去。
古格的刀如同预料之中的没有砍中对手,却现世界整个颠倒了过来,这时候古格才意识到自己的脑袋已经飞上了半空之中!
又是一招,一招之内帕斯军的统帅也成了没有头颅的尸体!这对于见证这一幕的帕斯士兵们恐怕会成为终生的记忆吧。
“敌将古格已经被我讨伐!我军赢了!”拜巴斯巴恩再次挥了他的大嗓门喊道,这句话一瞬间就传遍了整个帕斯本阵。随即拜巴斯巴恩的部下也一起高喊起来“帕斯军主帅古格死了!帕斯军败了!”
达达兰也听到了己方军队的欢呼声,但是他采取了更为苛烈的做法。他挥动长矛对部下喊道:“帕斯军已经败了,把敌军全部杀光!不留活口!”
“杀光敌军!不留活口!”士气正旺的达达兰部立即执行了主将的命令。
究竟是达达兰部的行动还是拜巴斯巴恩部的欢呼声让帕斯军本阵崩溃的已经没有人会去追究了,四散奔逃的士兵再也没有任何的顾忌,所有人只想着尽快逃离战场。
达达兰率领着骑兵一路追杀而去。拜巴斯巴恩却没有这么做,此刻他必须照顾后方的阿兰特兰部以及提里斯的部队了,因此他率领骑兵掉转头来攻击。
主将战死的消息让原本已经败走的帕斯军左翼立即崩溃了,希尔门放弃了所有部下单骑逃亡而走。紧随着左翼的崩溃,失去主将的右翼也溃走了,即便有些部队仍有战意,却抵挡不住大部队的裹胁,最终变成了溃败。只有修巴诺尔伯爵的中路军基本维持住了建制,虽然他们的士气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但是至少修巴诺尔还能维持住部队的秩序。
眼见得这种情况,拜巴斯巴恩和阿兰特兰不约而同的朝着这支敌军起了进攻,提里斯的右翼部队也随后开始行动。
这样一来即便是修巴诺尔伯爵也不可能在士气低落的时候同时应付三个方向的进攻了。修巴诺尔一边调派部队抵挡敌军的进攻,一边组织部队朝着南方撤退,他那切实的用兵让大部分部下得以摆脱了巴丹那军的利齿撕咬,却把他自己给陷入了敌军三路夹攻的包围之中。
当拜巴斯巴恩在阵中遇到修巴诺尔伯爵的时候,修巴诺尔已经多处负伤,但他还在奋力厮杀不肯后退。拜巴斯巴恩一夹马腹疾冲上来,在修巴诺尔采取反应之前,拜巴斯巴恩的刀已经划断了他的颈动脉。
修巴诺尔伯爵喷射着一股血雾倒了下去,他的死也意味着帕斯在共戈平原会战中的彻底失败。
但是共戈平原会战还没有完全结束,拜巴斯巴恩率领着部下又整整追杀了帕斯败军一昼夜才收兵,至于一开始就采取追击的达达兰部则整整追击了一天一夜,几乎打到了耶克巴达城边缘才撤了回去。
共戈平原会战不仅被载入了帕斯的国史,还被其他国家的史册所记录,因为这是拜巴斯巴恩自九年前以弱胜强打败了强大的突契骑兵以后又一次以少胜多打败了强大的帕斯大军。这一仗造就了拜巴斯巴恩的不败神话,也是真正确立其帕斯帝国第一武将的一战。
在这场会战中帕斯帝国参战士兵共二十五万多,战死者达到了七万四千多,受伤者三万多,投降者高达六万人,余部溃败四散,只有少数军队避开了达达兰的追兵回到了都城耶克巴达;巴丹那军参战十二万五千,战死者两万九千,受伤者一万七千,损失其实也不小,但是却没有高级指挥官战死,不像帕斯军四位主要将领有三位战死在了共戈平原。
经过此役,帕斯帝国失去了大部分的可调动的作战兵力,拜巴斯巴恩则威名大振,率军直逼帕斯都城耶克巴达城。接下来拜巴斯巴恩所采取的措施证明了他不但是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也是个冷酷的策谋家。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 七 时局不利各奔前程()
共戈平原会战的败报传到了耶克巴达城以后,就像一声雷鸣一样震住了所有人。谁也没想到整整二十五万帕斯大军就这么败了,还败得如此彻底,甚至让巴丹那军的前锋杀到了耶克巴达城的附近。
如果仅仅是城里的人们感到恐慌也就够糟了,更糟糕的是从战场上败退回来的士兵们进入城中以后开始胡说八道,搞得城里的谣言满天飞,甚至以讹传讹到了说拜巴斯巴恩在自己阵中挥了两刀就杀砍掉了古格将军和修巴诺尔伯爵的脑袋,人们对于拜巴斯巴恩的畏惧心理达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其实权臣们的情况也比百姓们好不到哪儿去,在他们的心里这场失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除非是神明抛弃了他们的原因。直到希尔门将军逃归以后他们才获悉了战场的具体情况。经过希尔门的叙述,三大权贵们大致明白了两点:第一是这场仗是怎么打输的,帕斯军大致造成了多少伤亡;第二是巴丹那军大致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由此他们也明白了另外两点——帕斯军的败兵几乎都没有回到耶克巴达城,拜巴斯巴恩暂时还不会开始进攻耶克巴达,但是等到他整顿好兵马以后只需要两天就会兵临城下,眼下他可能正在切断其他帕斯军对驰援耶克巴达的途径。
眼下耶克巴达只有一万五千卫戍部队,再加上逃回来的败兵约四千,加在一起还不到两万人。唯一的优势就是耶克巴达城池坚固,粮食充足,如果把百姓组织起来的话,那么还是可以一战。拜巴斯巴恩再强,只要坚守不出他也无可奈何。
可惜这只是权贵们一厢情愿的想法,耶克巴达城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老百姓们可没有义务配合他们的想法,城外的人想躲到城里来,城里的人想外西边逃亡的比比皆是,大量的人员车辆聚集在城门口,把道路堵了个水泄不通。
国务大臣克巴尔多大怒,立即下令耶克巴达城禁止平民外出,违令者斩!在军队的强力镇压下,连续斩杀了三十多人以后出城的人潮总算被阻止住了,但是进城的人潮依然汹涌。为了防止拜巴斯巴恩的间谍混进城来,克巴尔多又下了一道命令:凡是进入内城的人必须严加盘查,外城只在日出以后到日落前开放。
军务大臣比哈布对于克巴尔多的命令嗤之以鼻:拜巴斯巴恩的间谍恐怕早就混进城里了,比起严加盘查这种无关痛痒的命令来说,还不如彻底禁止出城来得有效些,这样至少可以制止情报泄露出去。
在巡防城墙的时候,比哈布现了一个可疑的人物——在涌入城里的人流里他现了一个人正试图挤出城去,这个人不是平民打扮,而是贵族的侍从模样。
比哈布立即下令将此人抓捕了起来,那人大声喊冤,声称自己是克巴尔多的侍从,是出城前往领地办事的。比哈布不理会这些,下令搜身。当搜到此人的帽子的时候,此人脸色大变,结果果然在帽子的夹层里搜到了一封密信。打开密信一看,比哈布大惊失色。
这封信是克巴尔多的笔迹,上面写着对拜巴斯巴恩的回复。声称只要拜巴斯巴恩能够保证自己和自己党羽的爵位领地,就答应在他攻城时打开城门放巴丹那大军进入。
比哈布仔细考虑了一番,越想越觉得可怕:拜巴斯巴恩可是竖起扶植珀农卡尔一世的旗帜起兵的,所以攻克耶克巴达是必须的一步;反观自己这一方却不都是必须抵抗到底的,可以想见如果攻克耶克巴达以后,最先被除掉的一定是自己,因为自己名义上是掌握军权的,拜巴斯巴恩扶植珀农卡尔一世上台,自然是要掌握帕斯兵权的,所以他绝对不会对自己手下留情的,财务大臣松格瑞斯也很难活下来,因为他掌握着金钱,比起与之合作显然将他除掉以后直接掌握财政大权更符合拜巴斯巴恩的利益;但是拜巴斯巴恩再狠也不可能把帕斯的贵族全杀了,那样朝廷就空了,所以他最有可能的就是与愿意臣服于自己的贵族集团合作,而国务大臣克巴尔多正是贵族集团中最有人望的一个,因此他和克巴尔多合作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其他人!
单凭这个侍从的证据恐怕也很难让克巴尔多服气,与其如此,倒不如选择和另一方,也就是松格瑞斯联手对付克巴尔多来得好些,至少现在王都的卫戍部队名义上还算由自己控制,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抓紧把领兵的将领替换掉才是。
打定主意的比哈布决定立即造访松格瑞斯的府邸。结果刚走到半路上比哈布竟然遭到了几名不明身份的刺客的袭击,幸好护卫们反应及时处置得当,那些刺客们没能得手,留下两具尸体以后落荒而逃了。但这件事深深的打击了比哈布的信心,尽管他心里一直在劝诫自己这有可能是拜巴斯巴恩派来的刺客,但却还是忍不住把这件事和刚刚抓捕的克巴尔多的侍从联系起来。
和松格瑞斯会晤以后,松格瑞斯也大吃一惊,他立即开始着手安排自己的部下做好应对准备,可是却没有答应与比哈布联手。回到自己府邸以后比哈布久久不能平静,他觉得松格瑞斯也不能信任,如果他没有选择和自己联手,那么他很有可能为了保住一部分财富选择投入拜巴斯巴恩的阵营,唯独自己掌握的军队是不能为拜巴斯巴恩所容的,哪怕自己向拜巴斯巴恩表示臣服也难逃他的毒手。既然如此,与其等在这里不知道何时被友方出卖,倒不如先下手为强。
明着开打是肯定不行的,既然自己已经抓了克巴尔多的侍从,那么他们一定已经有所防范了。眼下耶克巴达是没指望了,再高的城墙也挡不住内部的倒戈,其实这次吃亏就吃在拜巴斯巴恩推进得太快,所有人都措手不及来不及做好准备,那么倒不如以空间换取时间,把国王陛下掌握到自己的手中,然后逃回自己的领地里去。只要有国王陛下在,就可以利用国王的名义出号召召集各地的帕斯军队勤王,散落在帕斯国内的部队应该还有将近二十万之巨,就算只有一半愿意站到自己这边也有十几万军队,只要让这些部队有时间聚拢在自己身边一切都还胜负难料,而且这样做他就可以大权独揽,再也不用和这些不靠谱的盟友们合作了。
想到这里,比哈布立即让人去找希尔门将军——这也是他目前比其他人拥有的更大优势,那就是军事指挥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这些将领们对军队的号召力。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 一 国王争夺战()
比哈布的动作很快,第二天天还蒙蒙亮就展开了行动。这也难怪,因为留给他的时间确实不多了。拜巴斯巴恩的大军随时随地有可能兵临城下,只要耶克巴达城被包围了,那么就算自己想走也来不及了。
但是比哈布的计划出现了两条重大的疏漏。
第一条就是他本能的希望把自己的部下都带回领地去,但是再怎么说他的部下数量也过了四千,想在这座城里调动四千人马却无人知晓是无法做到的事情,更何况这还是有两个居心叵测,早有防范的盟友在盯着的前提下,所以秘密行动很快就变成了公开行动。
第二条则是更加致命的,按照比哈布的意思,要带走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现任国王鲁达内尔,另一个是被废黜的前国王珀农卡尔一世。尽管王城里还有很多比喀留斯四世的王子在,但是这些人并不重要。只要带走这两人,那么拜巴斯巴恩的目的就无法完成了,他既不能废黜鲁达内尔,也不能重新拥立珀农卡尔,即便他另立新君,比哈布也可以大义凛然的说他是僭越之举。想得固然是很好,可是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当士兵们冲进王宫挟持鲁达内尔国王以后,出于本能的开始掠夺宫内的珍宝——既然要逃走,谁不想尽可能捞一票呢?这么一来就耽误了去抓捕被软禁起来的前国王珀农卡尔的时间了,随着消息走漏,松格瑞斯和克巴尔多的人马迅赶来救驾,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三方人马不辨你我的打成了一锅粥。
眼看局势失控,比哈布当机立断,命令希尔门带兵朝着软禁珀农卡尔的行宫动新的攻击,他自己则带着鲁达内尔国王杀出一条路来立即出城。
希尔门的行动遭到了松格瑞斯和克巴尔多的全力阻止,如果不是有些士兵贪恋行宫内的宝物而开了小差的话,希尔门大概会被他们包围歼灭掉。眼看天色已经大亮,希尔门看清形势已经无法挽回,及时撤出了耶克巴达城。
事情至此还没完,得知鲁达内尔国王被劫持的松格瑞斯和克巴尔多被迫联合起来,一道追击比哈布。其实这时候比哈布早已经逃走,于是希尔门就成了他们追击的对象。可是他们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部队刚出城,另一支军队就进了城,那正是拜巴斯巴恩的部队。
三派人马的混战早就闹得举城不安,拜巴斯巴恩安插在城内的间谍立即点起火来作为信号,一直潜伏在耶克巴达城外的巴丹那先遣部队达达兰部随即悄悄赶到了城外,眼见得有几股军队杀出城来,城门尚且来不及关上,当下立即杀了进去。
就连拜巴斯巴恩也没有料到天上竟然掉了这么大一块馅饼,原先他的计谋只是试图用死间离间三派之间的关系,那个所谓的克巴尔多的侍从和那封信全部都是他伪造的,没想到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引了三派火并。当下尽起三军赶赴耶克巴达城。
由于三大派的主心骨人物都不在,突然遭到巴丹那军袭击的守城部队一下子就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本来大部分军队都参与了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