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烈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地烈风- 第2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激了高丽人同仇敌忾挽救国家危亡的爱国情绪,如此看来与高丽的战争非但没有划上句号的迹象。反而要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这显然与绢之国的利益不符。

    为此他召集了兵部的官员一同商量此事。王汉新作为曾参与对高丽作战的一线武将,也出席了这次御前会议。

    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该不该继续对高丽进行战争?如果会对整体国家战略造成影响的话,那么哪怕主动向对方提出和议也是必须接受的事情。

    众人的意见分为两种,一方以兵部尚书安靖边为,他们认为绢之国已经无力在两个方向上动战争,既然要全力对付突契,那么就应该及时从高丽抽身才对。如果以将开城一线的城池还给高丽作为停战条件的话,那么高丽应该会欣然接受和议的。

    持反对意见的另一方(如果能称之为一方的话)只有兵部侍郎薛伯仁和安远将军王汉新两人。这两位参与过对高丽战争的将军都认为不能就此半途而废,高丽与绢之国结怨已深,只要他们恢复力量一定会在绢之国背后插上一刀的。与其等到那个时候不得不回过头对付高丽。还不如趁着现在与突契的战争还没有全面升级之前先彻底解决高丽这边比较好。

    安靖边与薛伯仁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他们在同列朝堂以后几乎就没有意见一致的时候,这一次也不例外。安靖边捋着胡须对薛伯仁和王汉新道:“在下很理解两位的心情,作为曾在那片土地上浴血奋战的人,一定有许多同僚好友战死在那里,当然希望能够彻底消灭掉高丽了。可是请容在下提醒两位,我们在讨论的是我国的根本利益和战略大计,是不容个人情绪来影响判断的。”

    安靖边咄咄逼人的言辞刺激了薛伯仁,他正打算反唇相讥的时候。王汉新却抢先了一步:“尚书大人说得不错。对于高丽我的确是有极其强烈的个人情绪,就我个人而言不把它灭亡就觉得有什么没有做完一样。不过请尚书大人不要误会,在下并不会因为这种个人情绪就忽视我国的根本利益,只不过要做出的正确选择正好与我个人的目的相吻合而已。高丽是心腹大患。我们绝对不能养虎为患,只有现将他彻底打垮才能放心的对付突契。”

    “可是我们现在需要对突契作战,没有余力对付高丽!这一点请王安远考虑清楚!”安靖边毫不退让。

    王汉新摇头道:“如果把眼光放长远点来看就会明白了。眼下我们分出力量来对付高丽,正是为了将来能更好的战胜突契!与国力尚且完备的突契比较起来高丽已经是一个垂危的病人。此时不将他置于死地,等到他养好了病再要对付他就麻烦了。同时面对两个强敌才是真正的于国不利!眼下我们正寻求与帕斯帝国联合进攻突契的可能,那么就是说在采取全面进攻之前还有相当的一段时间,利用这一时间来彻底解决高丽问题难道不是天赐良机吗?难道尚书大人要坐等高丽恢复元气吗?早日结束这两场战争不是更符合我国的利益吗?”

    安靖边怒道:“王安远说得好不轻松,利用这一时间的空档解决高丽?想那高丽尚有半壁江山,哪里就能一击而溃?只怕到时候我军要面临的问题是深陷高丽的泥潭,无力全力对突契动进攻吧。”

    王汉新立即回击道:“那就要看我朝能拨出多少兵力了。如果决心坚定,大举进攻的话,那么要消灭风雨飘摇的高丽并非难事,可要是犹犹豫豫的只派出一支偏师,那战争就会连绵不绝无法及时结束了,可要是坐视不管,任由高丽恢复元气的话,则必定成为我朝军事战略上的最大败笔!”

    “你!你!”安靖边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手指着王汉新连连颤抖,却说不出话来。

    眼看这一老一少闹得不像话,刘龑赶忙出言阻止:“好了好了,众位爱卿不必争吵,各位都是忠君爱国之人,不要为了意见相左反目,那就是本朝的损失了。诸位的意见朕已经明了,今日先议到这里,容朕细细思虑以后再做定夺。”

    众人退去以后刘龑揉着太阳穴叹了口气,伍思成不在就少了一个给自己出谋划策的智囊,看来这件事情还得与皇后去商量才行。

    其实刘龑心里明白即使找皇后也未必有用,因为这的确是个两难的选择,事情如果能像王汉新说的那么顺利那么他早就对高丽动手了。由于一旦动手就必须打到底,可是目前绢之国的确不适合再深陷于高丽战争的泥潭,如果战争会漫漫无期的话,那么他宁可接受和议,坐视高丽恢复元气。毕竟高丽已经伤筋动骨,想要恢复绝非短时间内能办到的,而且即使他们真的办到了,也只剩下了一半的国土,威胁也比原先小得多。

    真正帮助刘龑下定决心与高丽死战到底的,是这次御前会议之后半个月传来的消息——安东都护府长史华猛将军战死!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四 江原道之战() 
华猛的死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就是因为绢之国的手段被高丽所看破的结果。由于兵力不足而不得不停下进攻步伐的绢之队想要改变这种境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攻江原道北部,因为那里还在高丽的控制之下,虽然在战略上已经被绢之国包围,可是这些士兵却拒绝投降,坚决采取了死守的态势。解决掉这一支顽抗的敌军,那么绢之国就能把包围它的部队解放出来投放到前线去。为了完成这一步,华猛主动请缨担任了此次任务的指挥。

    遗憾的是绢之国的这一步早已被高丽方获悉。与其说这是高丽情报系统得力,倒不如说这是双方都公认的最佳选择。然而将这一推断加以运用的,则是刚刚出任庆尚道总兵的明义和尚。

    明义借机向崔健江说明了自己的计划,然后顺利的从崔健江那里拿到了全权委任他为江原道全军总指挥的诏书,然后便只身一人驾起一叶扁舟来到了江原道北部,顺利的接过了那里的指挥权。

    根据当地的态势,明义分析绢之国可能会采取的行动:既然绢之国的主力都在南边,那么从那里出击是势在必行的。可是出击的路线却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从福喜里走高山集,从那里可以将这里的高丽军防御一切为二,然后各个击破;第二种则是从金化沿海路袭击通川,然后顺着海路一路打下元山城,这样做的好处是这里的防守相对薄弱,而且一旦攻下通川和元山。也就彻底切断了高丽军的退路。

    明义最终断定绢之国会选择的路线一定是高山集,因为走通川显然是可以将高丽军活活困死的万全之举。可是绢之国目前的状况并不能接受长期战争的考验,而且无论是盖言晓还是华猛都是属于猛将的类型。直线条的进攻方式更加符合他们的个性。因此他毅然在本已十分薄弱的防守力量里抽出了全部的一千五百名弓箭手和八百名步兵开往高山集。这几乎已经是当地兵力的一半数字了。

    相对的,绢之国这里能够动用的部队数量也非常有限。华猛千辛万苦抽调了三千名士兵偷偷开赴福喜里,从那里倍道兼行直扑高山集。

    在他的计划里,夜袭高山集后立即包围南侧的高丽军,每多攻下一块地方那么绢之国的压力也就越小一分,让战争的天平向自己这一侧倾斜。

    趁着夜色接近高山集的边缘地带,华猛正在欣喜自己的计划快要成功的当口,忽然听见前队响起了惨叫声。原来是高丽军在高山集周围设置了许多陷坑,黑夜之中不明就里的绢之国士兵就这么踩了上去。随即高山集里鼓声大振。士兵们的喊杀声震天动地。

    华猛一见敌军反应如此迅,显然是戒备森严。如果是其他武将,恐怕就会就此退兵,那样到了天亮他就能现其实高山集里面的守军高达将近千人,甚至可能由此得知整个江原道南部防线都变得十分薄弱,事情的结果可能完全相反。可惜华猛是个勇猛果敢的武将,他见事情败露,第一反应就是改偷袭为强攻,因为他知道高山集的敌军数量不过二百多。

    当打头阵的士兵们觉得对方的实力不寻常的时候。黑夜中突然飞出了一支火箭,那支火箭掠过漆黑的夜空,不偏不倚的射在了绢之队的中央位置!

    随着这支箭的落地,四周突然射来如雨的箭矢。原来明义把一千五百名弓箭手布置在了高山集的两侧。并且给每个士兵分了两壶箭,他对士兵的要求就是朝着火箭指出的方位猛射,一定要尽最快度把手里的六十支箭全部射出去。然后就立即投入白刃战。

    整整九万支箭在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内向绢之队倾泻而来,绢之队被射得完全蒙了。黑夜之中甚至不知道对方的位置,尽管竖起了盾牌。可箭矢还是从前后左右上下不断飞来。在这一炷香之中,有过一千八百名士兵非死既伤,就连华猛本人也中了四箭,好在他身披重甲,这些没有准头的箭没能贯穿铠甲的保护。

    看起来敌军的数量应该和自己的部队相差不多,华猛从对方箭矢的密度中判明了这一点。自己完全被算计了,敌军完全依靠弓箭猛射,那么在箭雨停止以后一定会进行白刃战。因此在密集的箭雨之中华猛还是努力组好了自己的队形,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恶战——在这种局面下如果后退就会完全崩溃,只有坚持到天亮才能想办法摆脱敌军。

    高丽军的猛攻如期而至,但是他们遭遇到了强烈的抵抗。已经打定主意坚守的华猛将阵型尽可能的布置得密集——已经没有箭的高丽军已经无法对密集阵型造成伤害了。于是那些扔下弓箭转入白刃战的弓箭手就像撞在一堵墙上一样被弹了回来,连续四次攻击都没能奏效。

    就在这个时候,明义率领八百步兵朝着华猛的阵型中央起了突击。明义顶盔贯甲手持铜棍在前面开路,他那条近百斤的大棍凭借着强大的势能掀起了一股风,凡是被卷在这风中的士兵轻者骨断筋折,重者脑浆迸裂,立即在绢之国的阵型中凿出一个洞来。

    华猛知道他遇到了劲敌,从对方的行动中就可以判断出这是一个力大无穷的怪物,可是华猛必须迎上前去,身为武将此时是不能让士兵们无谓牺牲的。短暂的交手之后华猛双手虎口全被震裂,双方的力量差距太大了。一向以猛将著称的华猛在辽东军中也是有名的大将,可在明义的面前却如同一个孱弱的少年一样不堪一击!华猛明知不敌,可他还是不肯退后,既然自己不可能打赢眼前这个对手,那么至少也要与对方同归于尽才行!否则自己的部下就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眼看着明义的棍子朝着自己直劈下来,华猛却只是略微歪头躲过了头顶的致命一击,同时他的大刀也砍向明义的身躯!这是鱼死网破的打法,华猛已经有了必死的觉悟。明义的棍子切切实实的砸中了华猛的左肩,这一击砸断了华猛的锁骨和左侧的所有肋骨,可是华猛的刀也砍到了明义身上。遗憾的是明义这一击太过刚猛,华猛的左臂也被棍势带动,他的大刀准头因此歪向了一边,大刀虽然砍开了明义的铠甲,却只是划破了他的皮肤而已,并没有受到致命伤。

    华猛的战死宣告了此战的胜负,战到天明时分,绢之国的三千大军全军覆没,生还着不到两百人。这是与高丽再次开战以来绢之国遭到的第一次惨败,更有都护府长史华猛为国捐躯。这一战改变了高丽与绢之国的前线态势,而明义也因为这一战而名声大噪,俨然成了高丽的民族英雄。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六 说客() 
高丽在江原道的胜利消息对于成云而言却未必是令人欣慰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明义和尚的抬头。

    明义初来乍到就立下了大功,获得了高丽军民的尊崇,这一点和成云本人来到高丽整整七年却始终郁郁不得志,即使如今掌管军权国王陛下却依然对其只是敬畏有加,并无真正的信赖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归根结底自己还是绢之国的客将,与高丽本国的武将终归有所差别呐。想到这里成云就不免有些感慨,自己是个回不得故国却又难以融入高丽国的异类,讽刺的是自己的命运已经和高丽的国运联系在了一起。

    虽然心存不满,可是成云手头上却有处理不完的事务要做,毕竟高丽的军事百废待兴,副手明义如今远在江原道根本帮不上忙,日常事务足以令他分身乏术,现年五十七岁的成云已经过了自己体力的绝顶期,面对这一切已经开始感到疲乏了。

    偶尔偷得一些闲暇,成云会喝上几杯酒来解解乏,而这一天正在他忙里偷闲喝点酒的当口,仆人来报门外有人求见。

    成云听了就皱起了眉头。这些年除了公事之外他鲜有交往,如果是公事那么自然应该去自己的衙门而不是来府邸拜访,来者究竟会是谁呢。

    “来的什么人?”

    “禀老爷,他说他叫朴世义,曾与您在大同江畔一起战斗,卢大人战死后他负了伤不得不流落敌境,辗转多时才到了这里。因报国无门才来找您的。”

    “朴世义?好像有点印象。让他进来吧。”成云隐约记得有这么一个人,是个低级武官。没什么过人之处。像这种武官是没什么人会记得他的,尤其是历经战乱之后根式如此。要是直接去投军的话恐怕又得从伍长开始干起,看来是想找自己的门路混个一官半职的吧。

    等到来者进入会客厅,成云立即狐疑起来。虽然印象已经不太清晰,可是眼前这个人绝不会是那个朴世义。此人相貌堂堂,看起来身手就不弱,简直没有一处和那个朴世义相像的。

    “你是何人,胆敢冒名顶替?”成云厉声喝道。

    眼前这位不慌不忙的说道:“大人不必怒,我虽然冒名顶替,却远胜本主。如今正在用人之际,大人难道想要将人才拒之门外吗?”

    成云嘿了一声:“有胆魄,好,请坐。”

    来人大大方方行了一个礼,坐了下来。看他的行为端庄,举措得当,成云更是觉得此人并不平凡。

    “这位相公高姓大名,何以会来寒舍啊?”成云也坐了下来问道。

    “不瞒大人说,在下名叫周嗣义。专程来见大人有要事相商。”来人这几句话说得极轻,却是成云家乡的语言!

    成云听了大惊,连忙看看左右,确认会客厅上并无其他人等。才安下心来。转回头盯着周嗣义轻声道:“你好大胆!怎敢入我门来?”

    周嗣义笑着拱拱手道:“成大人,你既然知道我是什么人,也知道我会来此就不在乎生死。更明白你杀了我这么一个人对你既没有好处也没有损失,那么何不舍弃那些不必要的废话。听听在下此行的目的如何?”

    成云咬了咬牙,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周嗣义说得有道理。此人敢冒死前来就说明已经做好最坏打算。即使自己杀了他也是在敌方意料之中的事情。便道:“那你就赶紧说,说完我再决定要不要杀你。”

    周嗣义点点头:“这就对了。在下此来为的是向您表明一下我朝的立场,同时期待您能促成我朝的这个愿望。”

    “我?满足你们的愿望?为什么是我?你疯了吗,你觉得我会接受吗?”

    “只要条件合适,没有不能商讨的事情。再说我们选择大人您,正是为了表明我们的诚意。”

    “诚意?”

    “没错,因为您是我们皇帝钦定的,是决不能宽恕的对象。如果对于尚且能够改变态度的话,那足以说明我国的诚意了。”

    “这倒是一个全新的想法。”成云自嘲的笑了笑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