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烈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地烈风-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半天山达部的人却迟迟未到。祖巴尔开始焦急起来。自己这支部队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摸到德比部眼皮底下来,多少有些运气的成分,如果时间一长被德比部发现了可就前功尽弃了。眼下德比部毫无防备,看来自己就算独自行动也没有问题,祖巴尔当机立断决定立即进攻。

    摸进营地后不久祖巴尔就发现了不对劲,营地是空的!

    糟糕!德比部有防备!

    祖巴尔情知不妙,立即下令撤退。可惜为时已晚,只见周围突然火光四起,德比部的人从四面八方掩杀过来!

    祖巴尔对此并不慌乱。要知道德比部的人数没有自己多,采用这种四面包围的阵势,那么他们的阵容一定非常单薄,想要突围并非难事。祖巴尔冷静分析了一下形势,当即决定从西侧敌人攻势最薄弱的地方突围。

    突围行动非常顺利,鲁瑟尔部的战士们训练有素,行动切实,很快就突破了敌军的包围圈。可还没等他们喘口气,前左右三方突然又是火光四起,一支大军将他们包围在了中间,后面德比部的战士们正好堵住了退路,鲁瑟尔部的人被完全围住,根本无处可逃。

    对方阵中走出一人,用努比亚语大声喊道:“在下是帕尔契万夫长海克托尔!请鲁瑟尔族的祖巴尔大人出来说话!”

    祖巴尔此时心中所受的打击是难以言喻的。帕尔契人!他们不是还没有离开王都吗?怎么已经在这里呢?

    借着火光四下一望,果然,除了身后的德比部人,其余的敌军全是帕尔契骑兵的打扮,人数足有三千!祖巴尔知道帕尔契骑兵的厉害,那是国王卫队,战斗力绝非自己这些步兵能比拟的,更何况无论数量还是态势都是自己不利,要硬拼的话那就只剩下一场屠杀了,那样鲁瑟尔部几乎就等于全灭了。当下祖巴尔只得踏上前去,用帕尔契语道:“在下便是祖巴尔,请问海克托尔大人有何见教?”

    海克托尔微微一笑,道:“有几件事要向阁下宣布。第一,贵部已经陷入我军包围,我家主帅吩咐过不想增加无益的杀戮,因此请贵部投降。第二,贵部所联络的山达部也已经和德比部一起归附于帕尔契了,令郎正在山达部营地内做客,请不必担心其安危。第三,我家主帅说了,此次在出征并非为了征服努比亚,或者耀武扬威,而是想借着出兵之机令努比亚各位部落头人齐聚一堂,以便提出我国的和平条件。希望祖巴尔大人能听听我方所开出的条件,然后以盟主身份转达各位头人,如果各方都能接受这个条件而签订盟约的话,帕尔契将立即撤军,从此以后双方之间的矛盾都可以比照该条约来执行,以后就可以避免双方边境上的各种不愉快事件了,不知祖巴尔大人可愿意听在下说明一下我方的条件呢?”

    祖巴尔苦笑了一下:“在这种情形下,我有拒绝的权力吗?”

    祖巴尔不情不愿的听着海克托尔的述说,可是随着海克托尔的叙述,祖巴尔的脸色变了,原本他以为帕尔契会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来压制努比亚人,可李天昊所提出的条件竟然是希望能雇佣努比亚勇士为其作战,然后用努比亚所需要的各种物资为酬劳,甚至还会提供人员来帮助努比亚进行农业基础建设和道路建设,以便帮助努比亚富强起来。等到全部听完,祖巴尔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此时他终于明白德比部和山达部这两个世仇的部落为什么会一同归附帕尔契了,在这种条件下努比亚的头人只要稍有头脑者是不可能拒绝的。

    十天以后,努比亚各部与帕尔契签订了和平条约后,帕尔契便从努比亚境内撤军而去。

    就这样,李天昊足不出帕尔契王宫,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便平定了努比亚全境。从此努比亚作为帕尔契的属国整整一百多年没有出现与帕尔契的边境冲突。非但如此,努比亚从此摒弃了狩猎生活开始了农牧结合的生活并建立起了国家。直到近七百年以后,努比亚成为唯一一个由黑色人种所建立起来的农牧大国继续着他们的繁荣。

第三十六章 一 离别的诸将() 
绢之国的太原城。

    这座城就在去年还是太原留守晋王刘潜的驻所,晋王之乱时刘潜之子刘献之大义灭亲站到了皇上一边,由于他的作为使得刘潜失去了后援兵力,从而大大缩短了叛乱的规模和持续时间。叛乱结束以后,就由刘潜之子刘献之暂代了太原留守的职位。

    自从刘龑下诏将刘献之召回长安封为忠义郡王以后,太原留守这一职位就一直空缺着。

    为此朝野上下一直争论不休,毕竟太原留守掌控十几万军队,不说这事绢之国北部的一处军事重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单就说皇上刘龑与李贵妃一党的明争暗斗之中,谁也不想放弃掉这块肥肉。可惜李贵妃的阴谋没能得逞,在上次晋王之乱中她的所作所为多少还是被刘龑获悉,因此一早就采取了防范措施,再加上平定叛乱的过程之中常邈的辽东军突然杀了回来,彻底打破了长安城内的力量平衡。这几个月来刘龑借着辽东军的实力稳扎稳打,巩固了对南北两营和禁军的控制,最终使得李贵妃的势力完全被排挤在了军权之外,有了这个作为本钱,刘龑已经坐稳了皇帝的宝座,只是在朝堂之上碍于李贵妃的势力庞大,不得不在施政纲领上做出一些妥协。关于这一点,刘龑接受了华皇后的建议,不但扶植着反对李贵妃的晏明和安靖边一派,同时也开始着手培养新的力量。通过巨大的利益诱惑,原本的中立派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站到了刘龑这边,同时刘龑准备在今年加开一届恩科。通过科举从新出的进士之中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新兴势力来制衡现有的这三派人物。

    由于刘龑及时抛出了加开恩科的牌,各派都开始着手准备拉拢新科的举子们,再加上对于兵部的控制力的加强,刘龑终于得以委任羽林郎将薛伯仁为太原留守,掌管北部的兵权。

    关于这个任命,兵部本身是有异议的。毕竟薛伯仁两年前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折冲校尉,能在两年内升到羽林郎将已经是破格提拔了。这太原留守关系一方防务,让薛伯仁出任实在难以令众人信服。

    还是刘龑的一句话最后拍了版:“尔等如果有谁能比薛伯仁更加胜任这一职位的尽管站出来。朕立即任命他为太原留守!”

    皇上都这么说了,兵部的官员只能闭嘴了。毕竟辽东军是整个绢之国最有战斗力的部队,而薛伯仁又是其中最为精锐的虎卫营的指挥使,历战之中从无败绩且战功赫赫。如果说还有比他更适合的人选,那恐怕也只有辽东都护常邈本人了,不过大家都明白常邈是不可能出任这一职务的。因此薛伯仁的委任才得以确定。

    之后薛伯仁提出了想让新任的太子亲卫卢清翰担任自己的副将,刘龑一口答应下来。毕竟卢清翰的武艺超群,精通兵法,枪法更是冠于诸将之上,有他出任副将可以替薛伯仁分担不少压力。

    相对于太原留守的任命,更让刘龑担心的是辽东军的人才荒,薛伯仁被调任太原留守。苏成栋又成了幽州防御使,常邈手下的两员大将都被调走,而另外三位小将又过于年轻。无法直接成为独当一面的人,光靠老将何灵一人的辅佐显然是不足够的。为此常邈建议将青州水师指挥使郑梦龙兼任辽东都护府司马一职,刘龑答应了下来。首先郑梦龙出征高丽有功,加上平定晋王之乱时也立下了功劳,其次郑梦龙也确实是个有能的水战指挥人才,虽然脾气行为有些出格。不过倒确实是常邈的一个助力。

    等到这些事情全部定下来,常邈让郑梦龙带着辽东军从水路返回前线。自己则带着穆燕平,高定边和王汉新一起陪同薛伯仁和卢清翰一道往太原赴任,然后取道幽州前往辽东前线。

    常邈的这一做法是与刘龑经过商量后决定的。一方面,由都护常邈亲自护送可以帮助薛伯仁镇住当地的武将们;另一方面常邈也真心舍不得薛伯仁离开;还有一方面则是因为卢清翰正在教导高定边枪法,常邈希望能尽量多传授一些本事给高定边,这样一来高定边就有可能成为辽东军中最强的武将。

    一路来到太原府,薛伯仁把事务交接已毕,常邈知道不能再做逗留了,不然就会误了前往辽东的行程——他还要在幽州吩咐一下苏成栋防务方面的策略。因此常邈提出启程,薛伯仁和卢清翰一路相送,直到长亭之外,双方把酒言欢直到日暮之时仍然依依不舍。常邈将手中的酒杯放下,开口道:“薛兄此番坐镇太原,责任重大。望薛兄加强防务,不要让突契有可乘之机,为辽东军赢得时间,为陛下分忧。”

    “请大人放心,末将定不负皇上所托,不负辽东军的威名。”

    常邈笑道:“我与薛兄一见如故,又是战场上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离情依依难以尽述。可惜千里相送终须一别,在下就此别过,薛兄多多保重了。”

    薛伯仁深深一礼,道:“大人,今日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聚,请大人珍重。”

    常邈抱拳拱手,正要转身离去,一旁的卢清翰突然开口吟道:“大漠狼烟起,古道人马稀。”

    常邈一听,微微一笑,看了看周围的景色,接道:“日暮鸟归远,云疏风遣急。”

    薛伯仁,高定边,王汉新都不通文墨只能眼睁睁看着两人对诗,常邈用眼光扫视着穆燕平,穆燕平略一沉吟,道:“青山有忠骨,壮士血沾衣。”

    常邈微微点头,穆燕平这两句虽不够风雅,倒也难为他小小年纪对得够快,因此甚是嘉许。

    卢清翰接着对道:“长剑纵横处,岂容有夷狄?”

    常邈听了,轻轻念了两遍最后一句:“长剑纵横处,岂容有夷狄,长剑纵横处,岂容有夷狄,好!卢兄此言甚是雄壮,咱们就以此诗互勉,等我等扫平夷狄之日再度把酒言欢,再续今日豪情!告辞。”

    说罢常邈转身出了长亭,飞身上马而去。穆燕平,高定边和王汉新紧随其后也绝尘而去。只留下了薛伯仁和卢清翰两人在长亭外良久矗立,望着远去的一行人。

    大漠狼烟起,古道人马稀。

    日暮鸟归远,云疏风遣急。

    青山有忠骨,壮士血沾衣。

    长剑纵横处,岂容有夷狄?

    这八句诗得以流传开来,是因为后来王汉新经常吟唱的缘故,而那个时候,联诗的当事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王汉新每每念及故人便对月吟唱这几句,以至于后世人都以为这首诗是王汉新所做。其实王汉新的文采用平平来形容尚且太过,又怎会作诗呢,这都是后世的误传。

    ps:本章诗句是十年前所作,正好能合乎情节,姑且用之

第三十六章 二 长安城内() 
长安城内的街道上人声鼎沸,来来往往的行人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情。

    人们已经完全从去年晋王之乱的慌张情绪中摆脱出来,人人的脸上洋溢着轻松愉悦的表情。长安夜火那天被烧毁的鼓楼也已经重建完毕,虽然还没来得及装饰得和过去那么豪华壮丽,至少其雄伟的气势已经再现了昔日的风采了。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行走着一个年轻的身影。此人身材不高,其貌不扬,加上身穿一身粗布短衫,看上去就像是某个不知名的酒店里的小伙计,任谁也不会多瞧这种人一眼。可是这个年轻人的实际身份却是官居五品的宫苑总监伍思成。

    伍思成今年二十五岁,比当今的皇上刘龑还小了一岁,可他却已经是五品的官员。作为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后台,又不是出身于科举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可就是这位伍思成,凭借着太子伴读的身份,在当今皇上刘龑尚未登基之前为当时还是太子的刘龑准确的提供了各种情报,同时在太子顺利登基之事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再加上这八年来他一直陪伴在刘龑身边,与刘龑的关系亲密无间,若不是伍思成本人坚决反对,恐怕刘龑会封给他更高的品阶才是。

    此时出现在长安大街上的伍思成正是奉了皇上刘龑的命令前往联络属于中立派的一名官员。这件事必须要瞒过太后的耳目悄悄进行。而精通情报侦察的伍思成成了当仁不让的人选。事情顺利办完之后,伍思成趁着时间尚早在长安城内逛了起来——他这么多年来安排的耳目总会有些有价值的情报需要汇报。

    伍思成先去了一家名叫丰乐楼的小酒楼,在那里有他的一名眼线。从他口中得知了最近一个月里。韩可民家的二管家曾四次来这家酒楼和一名男子碰头,两人说话非常注意,不知道吩咐了那名男子什么。

    对此伍思成不太满意,毕竟这条讯息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地方,韩可民有任何动作都不奇怪,更何况这酒楼是那个二管家常来的地方,光靠这么点讯息是无法推论出任何有价值的情报的。详细询问了那名男子的长相之后。伍思成离开了丰乐楼。

    紧接着伍思成又去了三四处地方与眼线碰头,但都没有什么像样的情报。失意的伍思成来到了九桥坊。那里有他一个眼线,不过伍思成找他倒不是为了套取什么情报,纯粹只是因为这位眼线的身份是个卖杂食零嘴的小贩,而他做的葱烧兔肉和金丝肚非常好吃。此人原本外号叫刘秃子,因他兔子肉做得好吃,别人就戏称他为“六兔子”。

    “六兔子,来盘葱烧兔肉,外加一盘金丝肚。”伍思成一边说,一边坐在了板凳上。

    “哟,您来啦,稍等片刻,一会儿就好。”刘秃子陪着笑说道。

    不多时。两盘小吃就被送了上来。伍思成见刘秃子的眼神似乎有什么话要说,看了看左右行人很多,便道:“六兔子。你今天这个兔肉怎么看起来和往常不一样啊,是不是肉不新鲜?”

    “哟,瞧您说的,我哪敢那么做啊,那不是砸了我自个儿的饭碗了么,今天这盘兔肉啊是我新想出来的做法。您尝尝合不合您的口味。”刘秃子趁机这么回话。

    伍思成会意,用筷子夹起来尝了一口。道:“确实不太一样,来来来,你跟我说说这兔肉怎么做的。”

    刘秃子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上的油污,大喇喇坐了下来,口中道:“您真识货,我就给您说道说道。”

    等坐定了以后,刘秃子压低声音道:“大人,最近我这儿有些情况。”

    伍思成不露声色的道:“说。”

    “前几日,有几个泼皮无赖在我这里吃东西,因他们喝多了酒,便信口开河,说起了什么仆射大人都看得起他,有事求着他们什么的。”

    伍思成眉毛一动:“仆射大人?是哪位仆射大人?”

    “这个小人却不知道了,只是听说他们的大哥和那位仆射大人有交情,如今仆射大人要派他们去做件大事。原本这群醉鬼的话,小人听在耳里也没在意。可就在此时来了另外几个人,他们把那帮泼皮好一顿训斥,然后匆匆而去。小人这才觉得有些不太对劲起来。”

    伍思成双眉紧锁:仆射大人需要让市井无赖去做些什么事情?所谓的仆射大人无非就是韩可民和晏明而已,晏明为人耿直木讷,因此可能性要低不少,如果是韩可民的话,倒是和之前的讯息相合了。不过现在中间还缺少太多环节,这需要进一步查证才是。

    “好香的兔肉啊,请我吃点吧。”一个声音打断了伍思成的思绪。

    伍思成抬头一看,吓了一大跳。原来来者不是别人,正是长安夜火那晚救驾的剑客羊焘。伍思成忙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