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5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西方的历史上,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是领先于微观经济学的发展的,而在此时的新朝,消费调查和社会调查,从推销到对市场的研究领域已经在高等数学尚未有所突破的年代提前发展起来。让张海没有想到的是科技水平不足对新朝的第一个局限不是技术领域,反而是经济领域。

    数年以来上百万字的“行业月报“全订本看起来内容很多,不过多年执政的张海在这方面也积累了必要的经验,起来并不费力,也大致知道哪些内容是最为重要的,那些是并非最为重要的。因此,大致一上午的时间就了解到了一些比较关键性的内容。

    一般地区新朝城镇居民每年人均四十两的消费中,占大头的是还是食品方面的消费,大概占四成左右的比例。餐饮与食品加工业方面的发展让过去每年折算现在不过三四两的口粮盐菜等基本消费进步到包括酒肉在内每年十五六两左右的深加工。大部分内地二三线中低收入群体比例还要更高,基本上食品支出要占六成以上的比例。而被服等方面的开销则战局另外四成的大部分。纺织及其相关产业仍然是如今新朝最大头的产业。当然,在南京新朝最发达地区,或者对于一些富裕阶层来说可能是个例外。文化产业在内地大多数地方的发展并不充分,高层次较大比例的住房消费在内地大多数普通人阶层中也并不存在。更别说家政之类的。换句话说,如今新朝大部分二三线地方的普通人,也不过是过上了在过去标准看来“锦衣玉食“的富足型温饱生活。离南京城及东南一带这种以出版文化,服务,住宅成为主要消费项目的富裕地区其实还有不小的距离。

    这样来看如果进一步充分开发内地二三线地方的市场,经济规模还会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恐怕要超出之前五成到七成左右的估计。而且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多在于人们思维方式上的拓展。其积极意义,并非仅仅是金钱上的数字而已。就像后世的东南发达地区与三线地区。如果只看城镇收入和经济方面的状况,最多不过两三比一左右而已。可是文化产业的集中,实际上带来了整个社会人权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其积极意义并非是多吃几口牛肉制品之类可以相提并论的。

    张海虽然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可是关于现实方面的思维方式并不因此而僵化。想到这里,张海也没有打算与陈征在工作方面的话题上隐瞒什么。

    “我看过最近市场上的一些流行书读物,尤其是鸳鸯蝴蝶派的。我总觉得这么写市场有狭小了。下三路闲书和经典言情悲剧,温婉言情等等在旧朝有相当影响是有其历史因素的。然而在我们这个蒸蒸日上的时代,我觉得,需要一些正剧意识比较强的东西,乐观主义和突出主角意识比较强的东西。不要怕不良风气和政治影响。我们需要的影响,是摆脱历史和社会的宿命论。过去的西方曾经有的骑士,应该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新时代文学的创作思路。。。“

    陈征同这个时代的很多新教育体系出来的精英一样,虽然不是本职上的文人,但也是文学联合会中的一员,听到这样的话也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圣主是要再召开一次座谈会“

    张海却在思考了片刻之后有些犹豫的说道“有些事情,我出面来讲似乎有些不好。还是有你出面吧。下午的时候我会把一些要传达的精神写给你。。。“

    张海一边这样说,一边回忆起自己的前生往事。前世的时候自己在大学毕业以后曾经长期赋闲在家,曾经几年内都是个三心二意的扑街写手。但后来,虽然也是个准扑街,但终归是在逐步入门了,了解到众多商业文的写作要领。想起类似快餐文学的东西能够在上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时代西班牙上层流行,那应该也一定能够在如今的新朝大多数二三线地方流行。

    而戏剧与相声小品等文艺作品在新中国建国后的兴衰史和西方历史上的发展史则证明了“针对各个阶层社会病态的讽刺艺术,是喜剧文艺发展的灵魂。自丑,自污,比惨,以及北方乡村唠嗑那些幽默如果不注入这种灵魂,那终究就是有限度的。

    因此,张海就足足花了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利用在新华书局的几名比较优秀的速记员,完成了数千字左右的“文艺指导初步概要“。

    不过,似乎还是觉得有一些不足,就加上了自己有关“开拓市场““开拓消费““市场细分“等方面不少20世纪市场营销学内容中所初步了解的东西。有些话,张海觉得自己去亲自安排可能会有过度的反效果,就把这些事情让陈征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传达了。身为驸马的陈征有足够尊贵的身份,但张海知道这个时代的文艺界并没有经历过什么文字狱之类的血雨腥风,让陈征去传达一些东西应该不会引起官僚体系过度反应的“放大恶果。“

    陈征看到这些东西之后却若有所思起来,进而陷入了沉思。可张海并不知道的是陈征思考的并不是如果同那些人去传话,而是有关经济哲学和价值观方面一些的东西。

    张海则下定了决心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怎么关注过的火炬学校,该去看一看了。以数学为核心的一些科学领域,新朝应该尽快超越自己能够指导下的水平,更进一步的发展才是。

第1424章 后代之忧() 
新朝十三年以来张海在宫中的生活也改善了很多,不过在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还是没有打算恢复传统那种三宫六院和富丽堂皇深宫大院式的生活。在对权力的掌控达到近代的层次之后也不需要那些会牵扯不少精力的“昂贵形式主义”。而冒险纵欲的后果,更是让张海永生难忘。几年以来的张海选择重新回到了开国最初几年时的某些时候那样看似有些平凡却十分充实的生活当中。

    唯一让张海有些担心的,是张天自从进入蒙学的几年时间以来,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明显不如条件更差的宇儿。

    有选择的遵从那些在家教方面有所建树之人的意见,对于子女在幼年及儿童时代的要求,张海并不感放松。下午回西院的时候就已经从郝老师那里了解到张天学习成绩的张海在并没有选择在晚饭的时候发作什么。不过晚饭之后沉默了许久,张海遍让柳香自己先去回屋看闲书去。直接对张天用有些不善的口气说道:“应该又到习武时间了。再过半个时辰跟我出去到外面锻炼锻炼去吧!”

    见到这种态度,柳香知道张海可能又要发作了,可是想起很久以前在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的约定也不太好过问什么。尤其是张天在学堂里的一些表现,柳香也是有所耳闻。

    张天也似乎有些明白今天这趟“练武”恐怕是“酒无好酒,宴无好宴”。不过以往的时候,张海在张天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也就是郑重其事的训斥几句,也觉得自己应该能挨过去。

    来到距离西院和北殿都有些距离的小院,张海没有先让张天做什么准备活动,而是在昏暗中阴沉着问道:“今天你的语文据说只考了七十一分?数学竟然刚刚及格?竟然连体育也是七十多如果是你天生智力有些问题,或者老师有问题,我不怪你。可你是我从小看到大的,郝老师的水平和为人如何更是我十分了解的,你幼年时的表现父母也都看在眼里。你平时表面上更是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我告诉你,你的父亲是神使,记得前世的不少东西,也曾经是过来人,实话实说课堂上你都在干什么给书相面,走私魂飞室外,还是在同学的协助下笔谈聊天“

    张天沉默了很久,他见父亲的样子,如果自己不老实,那可能有可能就不善了了。不过此时的张天倒也有点儿想试探下父亲对自己的底限和态度。因此心理素质和胆量本来就不小的张天在酝酿了许久之后壮起胆子说道:“我。。。我上课的时候确实想别的来着,也确实笔谈聊天了。哦,还有人送给我闲书看。其实我觉得,说父亲万岁那是老套的吹捧,不过父亲必定能够长命百岁,天下的班轮不到我来接。就算轮的着,我七老八十的接班上位,那合适么?我想只要我成绩能够及格,学习好坏真那么重要么?父亲在学堂里不要让那些小老爷们来陪读,多选一些青梅竹马才是最为必要的吧?我们新朝这些开国之人普遍都缺乏根基,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恐怕多子多福才是最重要的。。。”张天想表现的嚣张些因此话也是提前酝酿好的了,可是不知道怎的话虽然硬,还是在表述的时候有些漏怯。

    张海仅仅是犹豫了片刻,还是下定了决心:第一次有这种表现,不能轻饶,至少要让子女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震慑住。想到这里,就以最快的速度右手大手挥了过去。至少四个指头恰倒好处的扫在了张天的左脸上。虽然张海出力比例比不大,可依然在张天的脸上留下了几道红印和一个声响亮的巴掌声。

    张天自幼以来并不是没有挨过体罚,可那种罚往往多少是留有些面子,这次可真是大不一样了。仅仅是忍了片刻,就忍不住委屈,竟然哭了起来。

    见到张天哭了起来,张海再接再厉,第二个耳光打了上去。这时的张天虽然有些控制不住的抽泣,情绪也还很激动,却终究没有之前那做作出来的嚣张了。

    沉默了片刻,张海郑重的说道:“常人说打人不打脸。过去的先生们也只是打手心,意在表示自己只是针对错误而不是人。我今天这样做,是想让你从自以为是的幻觉中清醒过来:告诉你,虽然我唯一个个嫡子,虽然你母亲与我的感情经的起考验,但是我并不是非要传位于你和你这一脉不可,明白不?我再爱你母亲,天下依然更重。现在对你严格的要求究竟是为了什么,也早就向你讲过了:没有人要求你像前朝学子那样头悬梁锥刺骨考中举人状元。但是,你必须从幼年时代就养成必要的习惯和自制力。如果你连自己都管不好,又如何管的好一个家族、管的好后代呢?如果不趁着现在养成必要的自制力,以后恐怕史书上不少的皇子帝王就是你的前车之鉴。。。”

    张海这样说着的时候似乎又想起了什么,补充道:“当然,你也不用把气都转移到宇儿的身上。我可以直言不讳的说:如果你不够优秀,或者没有能力为后人做出必要的榜样和表率。宇儿也没有这个能力,那么我毫不介意把天下让给真正有贤能的人,或者随便找一个优秀青年来认亲!”

    第一次遭遇到这么严厉教训的张天在抽泣之后心绪久久在平静下来,虽然没有感觉到怎样的委屈,却从父亲刚才的话中第一次感觉到了危机感:不论是自己那位兄长还是其他什么人的势力?要是让那些人接了父亲的班?自己还有的好么?恐怕就算晚年也有不得善终的可能,想起这些来,就是一阵后怕。不过张天并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也在盘算起一些事情来。

    晚上回到家中的时候,柳香见到张天的样子,不由的感觉有些伤心,可是并不愿意给张海找麻烦的她也只能在孩子面前附和着张海的态度,而这给张天带来的刺激却不亚于父亲的第一次发作。

第1425章 大学构架() 
“放心吧香儿,我还不算老,而且不吃丹药不纵欲,一定能活的比那些前朝帝王长的多。天儿这一代不行,还有下一代。我就不相信:我们新朝的运气就那么差,一个能够合格的人才都培养不出来。等以后的天儿有了子嗣,我们一定能够再抚养他们成人的。我想等那个时候,我们的新朝更成熟而稳定,我们就是拱垂而治应该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了。”晚上张海与柳香一起而眠的时候,担心因为晚上的事情而落下什么隐患,对柳香不停的安慰道。

    “不用多言了,我知道圣主这是为了天儿好,我也不像因为缺乏必要的自制力,而让天儿成为以后的危险品。

    而在这个时候,张天却独自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心绪久久难以平静。张天虽然在父亲第一次动怒的时候有些不知所措,却不是性格软弱的人,并没有像这个年纪的大多数孩子那样遇到什么极不顺心的事情能一天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情绪低落。“成才可真是一件苦差,至少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肯定不行。虽然不知道自己那位兄长如何,但估计这时候那位身有重担的兄长止不定怎样发奋呢,至于如今新朝民间的优秀人才那就更多了。我拿什么跟那些人比?难道真要再做大半个甲子的太子不成?不就是要比后代么?谁的后代多、势力更强显然谁就沾光。。。”虽然年纪不大,但因为自幼博览群书,张天此时就已经初步了打算。

    第二天天色渐渐亮起来的时候,张海也如往常一样洗漱早饭之后准备离开西院。

    “今天,我觉得我要去火炬学校一趟了。算起来,火炬学校是我们在起事的时候就办起来的,这些年来我给予的关照却着实有些少了。”没有等着柳香主动来问,张海主动讲道。自从新朝十三年之后,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意外,张海已经不再像往常那样任性了。通常去什么地方都会提前告诉柳香一声。对此,柳香也多少有些感动:“我想火炬学校那里的人们见到圣主再次亲自到来,不知道该怎样欢庆呢。”

    张海却有些沉重的说道:“我不希望他们的欢庆,而是希望那里的人从今天开始能够真正的有所改变。”

    火炬学校的事情世纪上新朝十七年的时候张海就已经有所关注了。如今的火炬大学已经不再承担军政骨干的培养任务,彻底转型成一个张海构想成的“高端大学”的雏形,整个体系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张海的理解中:在后世,科学的发展一已经到了相当深的程度。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高中水平的完整教育都不足以支持真正研究工作的展开。所以即便是国外名牌大学往往也有一个恶补基础知识的巩固阶段,从事研究的相关人员只占少数。而在这个时代按照张海的了解,曾经的牛津也不过百人左右的规模。再参考建国初期与民国时期的一些大学规模和机构,确立了“研究性大学”的大致构架:一个研究小组应该由一至四个人组成,并没有特别死板的规定和构架,往往是就像“找朋友”一般院以内自由选择。“系”则更类似于一般中小学班级的“中队”通常少则五人多则二十人,组织结构也比较自由,没有严格的边界和框架。唯一稍微人为规定的框架从“院”开始。一个“学院”按照这个时代西方高等教育的规模来看并不少,相当于一个“校”了,大概百人左右的规模。17世纪及之前的西方大学神学当然是理论上的核心,延伸出法学、哲学、医学、文学。如牛顿等人在理论上都是学法出身的。因为西方的分权构架,法律在很多地方并不统一,因此也算是西方自古以来比较重要的一个领域。

    怎样划分学院这样高深的学问在这个时代还找不到像样儿的人来请教,特别是新朝的情况迥异于西方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也只能由张海自己来解决。

    张海就提出了数学、物理、化学、军研、地理、医学、生物、历史、心理学、法律与宏观经济、建筑、机械、商业管理与营业等十数个系类。这些系按照科学体系的划分大致分为格物、文化、技术三大学院对应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应用科学。这种人数不多却分为四级的构架张海还是认为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从交往沟通的角度上说:越少的人群越容易建立比较有效的沟通,越完善的构架越容易沟通。科研向同学习向最大的不同在于沟通和交流是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