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那也是女娃子运气好而已。”话虽然是这么说,但程妖精脸上还是笑出了花靥。
李世民笑了笑,说:“对樊将军的奖励咱们后边再谈,现在朕想问问诸位,该如何奖励罗信啊?”
可以说,李世民这句是众多关陇集团文武官员最不喜欢听的话。
罗信虽然没有深厚的背景,罗家也因为罗艺当年的反叛和罗成的死亡,势力已经被连根拔起;但如今罗信背后有宋国公萧瑀和卢国公程咬金撑腰。另外,罗信与太子李治关系交好,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如今罗信又立下这么大的功劳,皇帝就算是破格给罗信连升三级都不是什么问题。
不过,罗信的崛起就代表着一些人要失势,甚至也会影响到关陇集团对大唐政坛的操纵能力。
可以说,除了极少部分人之外,大部分人都不希望罗信得到太大的奖赏。
虽然说罗信不惧怕任何人的嫉妒,甚至是攻讦,但官场比战场还要血腥和黑暗,他实在是不想牵扯太多。
这时候,萧瑀突然开口询问罗信:“罗将军,除了这份议和文书之外,吐蕃赞普宗农苏赞还对你说些什么了?”
萧瑀这话才让罗信想起来自己怀里还有一个东西,他忙从伸手入怀,取出宗农苏赞托他转交的密函。
“陛下,这份密函是吐蕃赞普宗农苏赞让末将转交的,他说,只要陛下答应密函上提出的请求,从今往后吐蕃与大唐将再无战事。”
“哦?”
李世民显然对最后一句话很感兴趣,毕竟谁都知道,吐蕃那种地方真不是人能够待的。谁都不想上高原跟人家打仗,毕竟一上去人昏马颓,自身战斗力发挥出一半,辛辛苦苦打下来了,却捞不到半丁点油水。
这有时候,国与国的关系就跟普通人家的邻里关系一个样。
为的都是自家那一亩三分地,以及周边的那么一丢丢小利益。
大唐与吐蕃的最大利益冲突点,就是西域的贸易利润。
丝绸之路曾给大汉王朝带来了西方的大批量黄金,同时也让沿途的小国富得流油,如此景象别说是大唐,就连吐蕃也是垂涎三尺。
大唐和吐蕃一直都在争抢丝绸之路的“管理权”,而罗信之所以怂恿李世民之一竿子将吐谷浑给撬了,目的就是要断了吐蕃东北方向的“丝路”。因此,吐蕃只能通过西北方向的“阿里地区”进入“丝路”。
这样一来,这条商线就显得漫长了许多,而且直接面对西域诸国。
一旦两国议和、结盟,那么吐蕃对大唐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
两国人民如果不打仗,那自然是最好的。毕竟谁都不想打仗死人,这跟两户人家也是一个道理,每天出门大家笑嘻嘻的,我递你一根黄瓜,你送我一根萝卜,多好?
李世民从太监手里接过木筒子,拆开密封圈,从中取出了一份外观十分精美的帛书。
打开帛书之后,李世民犀利的眼神在帛书上微微扫视。而看完之后,向来杀伐果断的皇帝则是陷入了沉默。
好一会儿,他才开口:“罗信啊。”
“末将在。”
在听到老丈人喊自己名字的时候,罗信心里就“咯噔”了一下。
不会又要我去干什么离谱的事情吧?
罗信心里正纳闷呢,李世民这才开口说:“本来你此行功劳甚大,但是呢,按照吐蕃王的要求,朕不能给你任何赏赐。”
“哈?”
什么情况?
这话一出,四周原本各种羡慕嫉妒恨的大臣们纷纷开始小声交头接耳,有的更是幸灾乐祸。
大家都一致认为,是这吐蕃王对罗信的惩罚。毕竟罗信这一次,让他颜面受损,而且吐蕃自身也受到了不少的创伤,以后更是再没有办法拓宽领土了。
就连罗信自己也认为这是宗农苏赞对自己的小小惩罚,不过谁让自己拂了他的面子呢,辛苦经营,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是个人都不会太爽。
好在罗信对皇帝的奖励也没什么兴趣,现在对于他来说,最为主要的是娶公主,同时也要为李妘娘和武顺她们立个名分。
尽管整个长安的人都知道李妘娘她们都是罗信的妻妾,但极少有人清楚李妘娘与武顺、余香还未与罗信登记造册。
大唐的户籍还是相对比较严格的,尽管以罗信现在的身份可以完全无视,但他也知道,对于任何一个女性而言,名分至关重要。
这样一想,罗信心里反倒是舒坦了许多,当即“谢主隆恩”了。
“陛下,这样做是否有些不妥?”萧瑀毕竟是罗信的妻舅,如今罗信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李世民却是轻描淡写地将他此番功劳抹去,这让身为妻舅的他有些看不过去。
第563章 李世民内心的膈应与不爽()
而且,这封密函只有李世民才能看,谁都不知道密函里面写了什么,没准是吐蕃赞普故意离间李世民与罗信的。
萧瑀为人做事向来是直言不讳,因此他一开口,边上就有很多人流露出看好戏的神色。
“末将也觉得有些不妥。”做事向来精明的程咬金也是抱拳说了一声。
李世民则是冷冷一哼:“哪里不妥了?朕最疼爱的公主都要下嫁于他,难道你还想朕将另外一个女儿嫁给这混小子不成?”
对于老丈人这个提议,罗信自然是举双手赞成,不过他现在可不敢多说话,看老丈人的表情,似乎不太爽快啊。
“这……”考虑到再过些许天,罗信就要迎娶李世民的两个宝贝女儿,萧瑀又不再开口了。
李妘娘的身份,身为舅舅的萧瑀自然再清楚不过,尽管这件事不能对外宣传,但李妘娘与李世民的父女关系乃是事实,而且对于李妘娘的疼爱,李世民也是丝毫不弱于晋阳、高阳公主二女。
这一点,单看李世民平时动不动就去杨淑妃的寝宫就知道的,他去杨淑妃的寝宫看的可不是自己的妃子,而是在寝宫里为杨淑妃调理身体、排忧解乏的亲生女儿。
眼见萧瑀闭嘴不言,程咬金本还想再说几句,边上的李勣则是轻咳一声,他正要说话,那向来有“老好人”之称的岑文本开口说:“陛下,此番罗将军的确功劳不小,虽说将公主下嫁于他已是无上的恩德,但如此轻描淡写就抹去功劳是否有些不妥?”
罗信略微有些诧异地看向岑文本,他想了又想,自己和他们老岑家似乎没什么往来啊?
然后眼睛不由得瞥向岑文本旁边的阎立德,眼见他飘了自己一眼,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邻居在暗中帮他。
罗信与阎立德关系向来不错,老阎会出手帮他也是在情理之中。
毕竟尽管罗信再三向跟李治拉开一点距离,但是阎立德就住在罗信家对面,对于太子李治跟罗信的关系,阎立德自然再清楚不过。现在跟罗信搞好关系,将来李治登基,罗信的身价自然水涨船高。
另外,李承乾谋反之后,李世民对一批官员的职位进行了调动,其中,原来的中书令杨师道被降为吏部尚书,而岑文本则升为中书令。
现在这老好人可是一口唾沫一个钉,他一句话胜过人家百句千句。
“陛下,老臣也觉得有些不妥。”
果然,工部尚书的阎立德也开口了。
罗信眨了眨眼睛,一脸无辜地站着,话说他对所谓的奖励的确没什么兴趣,只想早点回家跟娇妻们玩点人工呼吸啊、小狗喝水啊、老鹰捉小鸡啊、摔跤等小游戏。
李世民明显是带了一点情绪,而这点情绪的由来让边上的人有些不解。
按理说罗信马上就要成为他的女婿了,而且他还将自己最疼的女儿嫁给罗信。这个时候罗信还办了这么大的一件事,身为老丈人的李世民肯定是要多方嘉奖这个未来女婿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变脸了。
他这脸变得有些莫名其妙,就连与李世民自幼就一同长大的长孙无忌也是一头雾水。
不过,李世民到底是皇帝,他也知道罗信如今在军中威名日盛,总不能随随便便就把他给打发了。再加上罗信的确也是他众多女婿里最能打最能抗,最无耻最龌龊、也最臭不要脸,所以给一点嘉奖还是要的。
但不能太过,因为一联想到宗农苏赞给他的密函内容,他心里就一阵膈应,不爽。
李世民对着岑文本问:“岑卿家,那么你认为应该给罗信什么样的奖赏呢?”
岑文本在迈开腿的那一刻就已经打好了腹稿,当即说:“罗将军家境殷实,金银之类的并不缺,而他又世袭其父东海郡公之爵位,身份不俗。如今,陛下又将晋阳公主下嫁,对他自然是百般恩宠,不过国有国法,圣上对下向来是有功必赏。微臣上任之后,对诸位王公的食邑进行了一番调查,东海郡公的封地‘真食’不过一百二十户,相比之前被陛下夺去爵位的襄阳郡公柴令武的五百户要少许多。”
“怎么才一百二十户?”李世民还真没有想到罗信封地那么小。
“有一百二十户么?”罗信也是一脸懵哔,因为他从来不知道自己封地有多大。虽然知道自己是东海郡公,但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封地在具体什么位置。
李世民眉头微微一皱,对着罗信问:“罗信,你为何对自己的封地情况一无所知?”
“嘿嘿。”罗信抓了抓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个,不怕陛下和诸位笑话,我连自家封地在哪都不知道呢。”
李世民翻了翻白眼,很是直接地说:“那是因为你小子有不太贵酒楼和梦红楼,每天都要大把大把银钱进入!朕要你四十万的彩礼,你竟然不到半年就给弄出来了,这样的速度放眼整个长安,何人能及?”
“嘿嘿,各取所需嘛,我也是花费了老多老多心力摆弄了那些东西呢。”罗信所谓的东西,指的自然就是玻璃。
从十里亭到长安的金光门,李治跟罗信说了不少话。其中就关于玻璃,在萧家和崔家的运作下,罗信的玻璃已经运往大唐各个地域,其中长安和洛阳都被罗信的玻璃给引起了一番热潮。
再加上武顺深谙“奇货可居”的道理,将玻璃的价格“炒”得很高,从那些门阀世家,以及商贾手里忽悠了不少金银过来。
“哼!”李世民冷冷一哼,不过赚钱归赚钱,罗信的食邑只有一百多户,这对于一个郡公而言的确是有些少了,要知道身为卢国公的程咬金可有七百户。
唐朝人好面子,李世民给那些功臣赏赐的时候,都会用比较夸张的说法。比如书面上说给卢国公程咬金两千五百户的食邑,其实真正的只有七百户,由此延伸出一个词汇,“真食”。
第564章 谋后路()
不过,真食七百户也已经很多了,那就相当于七百户人家的赋税都上缴到程咬金的仓库里。
而且,地区不同、每户人家占地面积也不一样,这里面的水分和差距也很大。
罗信的封地在东海郡,也就是现在海州一带,那可是一个相对比较偏僻的地方,而且海州也有土地肥沃和贫瘠地区,谁知道封地在哪。
别的不说,李妘娘是兰陵郡主,她的“真食”就有五百户。而这五百户,就是兰陵萧家特意挑选出来的富户,每年税钱都是由萧家的商队运送到长安,进入罗信府里。
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身在龙椅上轻轻拍了两下,随即看向罗信,问:“罗信啊,你觉得朕应该赏你多少户食邑呢?”
“陛下,其实吧,食邑大小其实也没什么关系,只要靠近靠边就行了……”
“嗯?”李世民特意将音调拉高了一些,一道犀利的目光从上下眼皮间透射了出来。
“罗信,陛下对你已然恩重如山,你竟然还想要无度索求!”
这时候,长孙无忌身后隔着好几排的一个中年男人站了出来,对着罗信大声呵斥。
“别激动,千万别激动,我这话还没说呢。”罗信知道自己早已经成了众矢之的,当即对着李世民说,“陛下,您不是让我对付高句丽么,我其实有一个想法。就是在海州建立一个港口,与高句丽、百济、新罗,以及倭国通商。”
“胡闹!”萧瑀当即呼喝出声,“莱州、沧州皆有港口与东边海上诸国通商,海州虽然也有一个小港口,但周边都是渔村,你在那偏僻荒芜之地摆弄什么?”
萧瑀这话说起来是在斥责罗信,其实是为了引出罗信接下来的话,同时不让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人打断。
罗信当即解释:“启禀陛下,正因为那个地方荒芜偏僻,所以在那里整一个港口再好不过。这个港口相对比较隐秘,高句丽、百济都不会发现它的存在。到时候就可以奇袭百济,迅速占领,将百济变成咱们大唐的领土!”
“哦!?”
李世民是个明主,同时也是一个雄主。他算是半个开国皇帝,渴望自己“文治武功”,一听到有新的国土可以扩充,李世民眼睛都亮了起来。
罗信习惯性地从怀里取出白纸和笔,就地画了一张比较简单的地图。
不过,在这张地图上唯独少了一个耽罗岛。
罗信读大学的时候,同寝室有一哥们就是连云港的,他们家世代都是渔民,因此对那一带海域十分清楚。他经常会聊他与他爸、叔叔伯伯在海上的打鱼生活。
一提到打鱼生活,经常就会提到耽罗岛,当他嘴里吐出“耽罗岛”三个字的时候,通常都是满满的怨念。
那哥们告诉罗信,耽罗岛很大,相当于沿海地区的一个县那么大。
以前江苏、山东一带的渔民喜欢靠近耽罗岛捕获鲳鱼。
但是,棒子国的人脑子都特么不太正常,也不知道是哪个断子绝孙的货发明了“帆张网”这一个真的“断子绝孙”的方法捕鱼。
帆张网,通俗来讲就是用锚将船固定在海底,然后依靠装在网口两侧的帆布,利用水流冲击迫使大黄鱼、小黄鱼、带鱼、虾以及其他小杂鱼等等水产动物幼体进入网中,一网打尽,于是耽罗岛那一带就没有鱼了。
这可是真正地对鱼虾海产造成“断子绝孙”的手段!
后来,他们这些渔民就再没有去耽罗岛周边捕鱼,可以说渔民对棒子国的怨念深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罗信没有去过耽罗岛,但是他的哥们告诉罗信,耽罗岛有很多马。至于这些马的来源,是当年元朝攻打日本的时候遗留下来的。
耽罗岛地势平坦,水草丰美,非常适合养马。
当初王晓奕告诉罗信有“艅艎”这种船的时候,罗信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耽罗岛,只不过这个时候那个地方不叫耽罗岛,而是叫东瀛洲。
东瀛洲是王晓奕对那里的叫法,而百济人则称呼那里为“耽罗”。
耽罗是一个岛国,王晓奕的商队曾经去过那里,经过调查这个小岛国有八千多户人,大概有三五万人左右。
对于众多“穿越者”而言,罗信是个“怂货”,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自立为王,拉帮结派,吃鸡造反。
罗信是一个水电工,嗯,就是只是一个水电工而已。
他贪图享受,他喜欢美女,喜欢小钱钱。
别的不说,看看现在的李靖就知道了。
当年李靖多叱咤风云,后来因为侯君集摆弄了李靖一刀,让李靖看穿了一切,现在不仅仅是李靖自己闲赋在家,就连他的家人也都十分低调,很多人都尽量远离长安,远离这个政坛漩涡。
罗信的想法也是这样的,东海郡虽然很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