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好驸马- 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哟,无雪小妹妹,一天不见,愈发得漂亮了呢。”罗信还是习惯性地口花花,与之前装扮唐朝来的和尚态度有着天地之差。

    卓边无雪怒目瞪着罗信,怒气冲冲地说:“你、你怎么能这样?”

    “我、我怎么了?”罗信则是一脸无辜地看卓边无雪。

    “我阿爹已经开出那么优厚的条件了,你竟然还不满足,难道你真的要让我们吐蕃百姓过得痛苦不堪吗?”

    “呃……这个嘛,其实,这一路走来,我发现你们吐蕃百姓的生活较为艰苦,所以,打算将这赔款白银二十万两改成两万就行了。”

    罗信这话一出,周边的人都不由得愣了,卓边无雪则是呆呆地看着罗信,眨巴着那明亮的眼眸,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

    就连向来面色淡然,对待一切事物都是古井无波的宗农苏赞也是眉眼上挑,面色诧然。

    而罗信却仿佛没有看到周边人的反应,自顾自地说:“哦,对了,还有这个奴仆五千人。哎呀,你们吐蕃这个地广人稀啊,人口太少啦。我们大唐地大物博,最不缺的就是人了,这五千人远离家乡、到一个陌生环境里生活也是十分可怜的。我佛慈悲啊,这五千奴仆就改成五百头羊吧。”

    “还有这个,我们大唐啥没有啊,整这玩意儿去长安做啥,我们还重新建造仓库来堆放,不要不要……”

    说着,罗信自顾自地将原先的十七条款项划去八条,剩下九条,其中修改了四条。

    不过,罗信又增加了两条。

    这两条罗信可不是随便加的,第一条涉及的就是大唐与吐蕃通商。

    吐蕃要专门建立一条商道,让商道从边关直通逻些城。双方互通商品往来,三年之内彼此都不收关税。

    第二条比较重要,如果不是罗信划去八条,达日赞第一个就不会答应。

    但是有罗信划去前面八条在先,让吐蕃减少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当罗信第二条提出要吐蕃划出一片无人区域供大唐将士练兵之所的时候,达日赞则是闷头不语。

    罗信将卷轴递给达日赞,笑着对宗农苏赞问:“如何?”

    宗农苏赞微微颔首:“好。”

    “那就这么定了。”说着,罗信伸了一个懒腰,笑着说,“嘿嘿,我就是一个敲定大纲的人,这项议和协议定下来了,剩下我就摔梆子不管,回去干大事啦。”

    宗农苏赞显然很喜欢罗信这样自由放任的状态,宛如天空自由翱翔的雄鹰。

    在宗农苏赞的眼里,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干成打事,也只有他才能真正地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明明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罗信却能够将其变得简单明了。而一些再小不过的事情,罗信却会将其放大,从中讲一番大道理。

    宗农苏赞看向罗信,他突然有所明悟。

    这时候,宗农苏赞突然开口问罗信:“罗将军,你之前读过经书么?”

    “经书?”罗信摩挲着下巴,他想了想,突然说,“呃,说起来心经倒是会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经由玄奘大师翻译之后,一直流传到现代。网络上有很多女性饰品都跟《心经》有关,罗信以前追求的那校花手腕上偶尔会戴一个银镯子,银镯子上就镌刻着玄奘大师翻译的《心经》。

    罗信曾经为了讨校花芳心,就将《心经》背了一遍。

    玄奘法师在翻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时候用的很多词汇都是道家的,当然也不仅仅只是玄奘法师,很多翻译佛家著作的高僧都这么做,目的是为了融合本土特色,同时翻译本身就讲究“信”、“达”、“雅”,道教的文字优美、涵义深刻,因此罗信在背诵这个《心经》的时候也曾想过,其实很多佛教的高僧,应该对道教的著作都非常了解,也很清楚道教的教义。

    所以也可以说,到了中国的“佛经”已经去除“印度化”,变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典籍。

    再加上《心经》朗朗上口,罗信读了几遍之后就背下来了。

    宗农苏赞笑着问:“可是大月氏高僧‘支谦’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哎,还有别的高僧翻译过《心经》么?”罗信抓了抓头,笑着说,“我会的这段是玄奘法师翻译的。”

    一听到“玄奘法师”的名号,樊梨花的目光连续闪烁,显然她对玄奘法师十分在意。

    说着,罗信就将《心经》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罗信只是随口将《心经》的内容说了出来,一开始还没什么,但他发现宗农苏赞很快就进入了一个十分玄妙的境地当中,当他将《心经》背完之后,宗农苏赞这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对着罗信行了一个佛礼。

    在经过刚才那一番修改之后,卓边无雪对罗信的态度不仅回到之前,甚至比罗信装和尚的时候更加黏糊:“大师,哦不,罗将军……你刚才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事啊,你不打算在逻些城再留几天吗?这几天天气很好呢,我可以带你去看看我们的大地女神(珠穆朗玛峰),那是连雄鹰都没有办法飞过的山峰。”

第558章 给大唐皇帝的密函() 
樊梨花显然对罗信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她当即对着这位青春靓丽又纯洁无瑕的高原公主说:“公主殿下,罗将军要在一个月赶回大唐,因为在长安有四位新娘在等着他,其中有一位是大唐皇帝最疼爱的公主。”

    樊梨花无疑是尬聊终结者,她这一开口,卓边无雪就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

    以罗信的年龄,有妻子很正常,甚至有孩子她都不感到意外。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罗信竟然还是大唐的准驸马,而且他迎娶的还是大唐皇帝最疼爱的女儿。这在说明罗信是大唐皇帝最宠信将领的同时,也断了卓边无雪心中那唯一的期盼。

    这个时候,宗农苏赞从怀中取出一个绢帛,他将绢帛放入一个木筒子里封好,对着罗信说:“罗将军,劳烦你将份密信递交给大唐皇帝陛下,只要他同意密信里的内容,我向大唐皇帝保证,今后吐蕃与大唐将再无战事。两国人民和睦相处,通商往来。”

    罗信恭敬地接过木筒,郑重地将其放入自己的怀中,对着宗农苏赞说:“您放心,这封密函,绝对会原封不动地送到皇帝陛下手中。”

    接着,宗农苏赞命人将议和文书重新书写,最后盖上他的大印。

    至此,吐蕃与大唐的“友好邻邦”关系算是正式建立。

    不过罗信还只是引子,接着宗农苏赞还提出,他接下来会排出使节前往长安,将议和文书上所写的东西,以及代表他本人歉意的礼物送往长安。

    离开玛布日宫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虽然宗农苏赞再三挽留,但罗信和樊梨花还是离开了逻些城,回到驻扎在城外的营地。

    玛布日宫的最高处,卓边无雪和宗农苏赞一同站立,看着罗信与樊梨花缓缓策马离开。

    卓边无雪看向身边的宗农苏赞,轻声问:“阿爹,我还能再见到他吗?”

    “当然,因为明年春天,你就要成为我们大蕃的使者,前往长安了。”(注:吐蕃的“吐”字,就是“大”的意思。比如吐鸟、吐喆、吐乳等等。)

    “阿爹,我、我不想嫁给大唐皇帝,也不想嫁给他的儿子。”卓边无雪的眼里早已经噙着泪水。

    宗农苏赞伸手放在卓边无雪的头上,轻轻揉了揉她柔顺的黑发,淡淡一笑,流露出只有在卓边无雪记忆里才出现的慈祥笑容:“阿爹所能为你做的,都做了。现在,就等唐朝皇帝的答复了,不过……比起娶唐朝公主、当唐朝皇帝的女婿,跟唐朝皇帝一样都是某人的老丈人似乎更好呢,至少我也跟唐朝皇帝一个辈分,平起平坐了。”

    宗农苏赞眼眸轻抬,那充满睿智的目光看向东北方向的璀璨夺目的星空……

    回到营地之后,罗信正打算找个地儿洗个澡呢,樊梨花却是邀请罗信裹着寒风,到营地外走一遭。

    两人出了营地,一边走,一边吹着寒风,抬头远眺头顶那迷眼的星空。

    “说起来,我这一次并没有帮到什么忙呢。”

    “哎哟,瞧你这话说的。啥叫没帮什么忙呀,梨花妹子你不知道,其实你帮了我大忙呢。在你来之前啊,我就头晕目眩、四肢无力,而看到你的瞬间,利马就感觉体内真气充盈,四肢百骸都是热气滚滚呐。”

    听到这罗信这么干脆直接的奉承话,樊梨花非但未感到丝毫的别扭,反而有些小开心。

    她从小就是一个人长大,自从遇到她的师父之后,出了那些追求她的狂蜂浪蝶,就再没有遇见值得真心倾谈的朋友。

    不可否认的是,罗信是一个值得用心相托的人。

    她娇笑一声,朝前走了几步,抬头望着头顶的璀璨的星空。

    “我生在碎叶城,从小就时常仰望星空,不过和碎叶城的星空比起来,这里的更美。”说着,樊梨花伸手向头顶的星空,嫣然一笑,“这种感觉就好像我一伸手就能抓住漫天的星斗。”

    罗信也学着樊梨花的手势,抓了抓头顶上的星空,笑着说:“只可惜我不会摘星手呢。”

    虽然这是一句随口而谈的笑话,但樊梨花却是突然开口说:“罗将军,那两招搅龙宫和扫天霾运用得非常娴熟呢,不过搅龙宫还是欠缺了一些火候,若是仙炁充足而能够做到扩散的话,别说是城楼,那半片城墙都能扫清。”

    罗信抬起的手突然顿住,将抬起的头慢慢低下来,缓缓转向身边的樊梨花。

    虽然“斗天棍”的招式名字罗信在用的时候偶尔会呼喝出来,但知道斗天棍奥义的人除了罗信,就只有猴哥了。

    那么,为什么樊梨花会知道?

    “樊将军,你……”

    不待罗信开口询问,樊梨花便一边走,一边自顾自地说:“在我五岁那年,曾独自一人在自家牧场旁边的沙丘上玩耍,遇到了一个全身是伤的人,他自称是玉华国的大王子,我救了他,而他则收我为徒。”

    玉华国?

    罗信当即一拍手,玉华洲!

    看过西游记的人应该都记得,唐僧师徒经过玉华洲的时候,猴哥三兄弟各自收了三个王子当徒弟。他们甚至用自己的兵器当模板,命最好的工匠铸造仿品。

    结果途中被九灵元圣,也就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九头狮子将兵器偷走。

    《西游记》书中曾经写过,由于时间不够,猴哥为了帮助徒弟“速成”,将自己体内的一些“仙气”渡入徒弟体内。他徒弟虽然无法像他那样腾云驾雾,上到九霄云外揽月、下入东海龙宫吃酒,但至少他们三人都得了猴哥三兄弟的真传,这样的实力,在人界应该可以说是横着走了。

    罗信实在没有想到,这玉华国竟然真的存在,而且那大王子还被人打伤了?

    樊梨花接着说:“师父告诉我,他的师父是一个神仙,而他只是学了神仙的九牛一毛。不过即便如此,他在玉华国,乃至周边国度已无一回合的对手。”

    罗信当即问:“那他是怎么受伤的?”

第559章 樊梨花的师门() 
“为抢夺王位,二王子和三王子联手打伤师父,并且要置他于死地,师父虽然侥幸逃了出来,但在传授我功夫三年之后逝世。”

    说到这里,樊梨花转身看向罗信,并且伸出了三根纤细的玉指:“师父说,师公的斗天棍一共七招,但师父只学了三招,因为从第四招开始,就已经不是人所能够修炼的了。尽管师公度了不少仙气给师父,但无论如何人他还是无法学会第四招,他的两个王弟也是如此。”

    樊梨花这话倒是让罗信感到奇怪,如果说不是人能够修炼,那他算个啥?

    别说是第四招,第五招他都能勉强使用,虽然其效果和威力相比真正的斗天棍差了许多,但随着罗信自身实力的增强,斗天棍的威力自然会成倍地上涨。

    罗信当即问:“那三招斗天棍你也会?”

    樊梨花点点头:“虽然师父逝世之前,将师公给的仙气都度入我的体内,只可惜,那三招斗天棍根本不是常人所能运用的。不过,正因为体内有师父留下的仙气,十岁时爹爹接我与娘亲回长安,在长安西郊的骊山附近,我遇到了现在的师尊,拜入她门下。”

    罗信眨了眨眼睛,小心翼翼地问:“尊师名号是?”

    “外人尊称师尊为骊(黎)山老母。”

    “我去!”罗信惊呼出声,他可以不知道樊梨花的师父是骊山老母,也可以不知道钟无艳、穆桂英、白素贞的师父也是骊山老母,但熟悉《西游记》的罗信可非常清楚,当初就是骊山老母闲着没事干,就拉着观音、普贤和文殊三位菩萨去“调戏”唐僧师徒,二师兄最后还被三位菩萨整得都上了树。

    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骊山老母的身份,她能化为三位菩萨的母亲,就说明她的地位比三位菩萨要高。

    由于痴迷《西游记》,罗信还特意对着骊山老母的身份尽心过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秦始皇嬴政也是骊山老母的后人,秦始皇陵在骊山之下,就是为了得到骊山老母的佑护。

    而骊山老母则有两个身份,上古女神先天原始阴神;还有一个身份则是女娲的侍女‘白矖(xi)’,或者是女娲化身。

    联系到《白蛇传》里,白素贞对守护仙草的白猿提及自己乃是骊山老母的徒弟,但对方要她去跟骊山老母对质的时候,她却又不敢了。

    所以不难判断,白素贞只是在骊山老母的光环之下修炼,而不是正宗的弟子,或者说,她不敢去见师父,毕竟死皮白赖地送上门、嫁了那么一个窝囊废,她也没脸去。

    总之,不管骊山老母是谁,她至少是一个连观音都要礼让三分的远古上神。

    樊梨花这么一说,罗信才反应过来,难怪自己总觉得樊梨花身上有一股若有若无的熟悉感,原来这一种熟悉感正好来自猴哥度给他徒弟的仙气!

    猴哥没有度给罗信仙气,估计是知道度仙气没有用,所以用了他的精血。

    一般人吃他的精血,等同于是在找死。对于罗信而言,也是九死一生的尝试。

    不过,罗信脑子里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将猴哥的仙气度到现在的我体内,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呢?”

    当然这也只是想想而已,毕竟可没有人会将自己体内的仙气度给别人。

    樊梨花虽然是程咬金的私生女,但两人关系还没有好到那种地步。

    这时候,樊梨花又问:“罗将军,你是如何习得斗天棍的?”

    罗信抓了抓头,笑着说:“你师公教的,但他不许我拜师,只能说是我的恩人吧。”

    “原来如此。”樊梨花点点头,又说,“罗将军,我有一个不情之请……”

    樊梨花话还未说完,罗信就笑着说:“樊将军是想见识一下剩下的四招吧?”

    樊梨花点点头:“这是我师父的遗愿。”

    “说句实话,斗天棍七招我都知道如何使用,而且更能将他们随意组合,斗天棍本身就是无招胜有招,随心所欲,七招只是一个概念而已。”罗信顿了顿,他特意朝前走了一段距离,转身看向樊梨花,“斗天棍前面四招,我运用起来还算比较顺手,但后面三招以我现在的能力,一时无法逾越,我就释放一下第四招吧。”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