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好驸马- 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副将当即转身离开。

    李勣又问:“罗信呢?”

    李墨又说:“启禀将军,罗信在两个时辰前,已经载着战死士兵回长安。”

    这一次李勣至少愣了好一会,他一下子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你是说,罗信在本将军抵达临淄之前,就已经载着士兵的遗骸离开了?”

    李墨点点头:“是。”

    其实,对于罗信这样的做法,身为皇族的李墨有些难以理解。

    李墨虽然平易近人,而且极少摆皇族的架子,但他自小就受到“大族教育”,对于他而言,平民百姓、奴隶仆从都可以任意趋势。他们不过只是他们攀登高峰的一些踏脚石而已,用过了就可以丢。

    在临淄县城南边寻一块风水宝地安葬他们已经算是上位者“仁至义尽”了。

    可是,罗信却如同脑子被们给挤了一样,竟然向临淄城的百姓借了马车,趁着这天寒地冻的天气,运送战死士兵的尸体回长安。

    对于罗信所作的这一点,李墨到现在还弄不明白其中奥妙所在。

    立即在听了这话之后,却是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气,叹道:“这罗信,乃是极重情义之人啊。此事,本将军自会上表陛下,你们就不要随意传播了。”

    “是!”

    之后,李勣便带兵进城。

    李勣进城第一件事自然是确定李祐是否还活着。

    尽管李祐反叛皇帝,但他毕竟是皇子,身份高贵无比,如何处置还需要皇帝李世民自己下决策。

    因此,眼下只是将他关押在房间内。

    这原先是临淄县令的房间,房间四周都有士兵看守,任何人不得接近。

    这门是李勣亲手推开的,推开房门之后,李勣并没有深入房间,只是站在门口,对着前方的李祐抱拳行礼:“末将李勣,拜见齐王殿下。”

    “李勣!果然是你,是你毁了本王!”

    李祐想要冲到李勣面前,但又碍于李勣的功夫,冲到一半就刹止住,只能抬起手指向李勣,眼眸里充满了怨毒之色。

    李勣面色不变地对着李祐说:“齐王殿下,谋逆乃是大罪,无论如何你不该如此,离开长安之时,陛下就已经下诏,着末将一定将你平安带回。”

    “哼,我不需要他猫哭耗子!”一听到自己老子,李祐更是暴跳如雷,“从小到大,他什么时候管过我?我本来就不应该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是他,是他为了一己私欲霸占了我的母妃!既然阴家与他乃是世仇,为何不痛快一点将我母妃赐死,我这样的杂种也会出生!”

    “殿下慎言。”

    李祐突然放声大笑:“慎言,慎言!这是我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两个字!”

    接着,李祐似乎想到了什么,他又突然阴恻恻地笑了起来:“不过,就算所有人都将本王当成傻子又如何?只要本王的目的能够达到就行!”

    说完,李祐转身进入里屋,不再理会李勣。

    李勣对着李祐拱拱手,转身离开。

    李勣刚刚出李祐所在的庭院,外边就有一名副将快步过来,对着李勣说:“将军,侯定文与刘承教回来了。”

    “哦?”李勣面露惊讶之色,“他们没有通敌?”

    “他们活捉了流窜在外的齐王余孽,同时也杀死了参与这次叛乱的高句丽人。”

    李勣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这件事,高句丽人也参与进来了?”

    “是的,根据侯定文所说,高句丽人伪装为倭人与齐王联手。之前放下千斤闸残杀临淄县城军民,同时被罗信杀死的那些也是高句丽人。”

    尽管这里头疑点颇多,而且谁也没看见放千斤闸的人,再加上听到罗信隔着千斤闸与刘承教说话的人并不多,很多都是平民百姓,他们的话不具备任何的效用。

    眼下罗信也不在边上,再加上侯定文带走的那些人里面大部分都是长安的贵族子弟,李勣也只能暂时这件事压下来,还是要等回长安,见到罗信之后再处理这件事。

第257章 她的眼神有些奇怪() 
齐王李祐的反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有趣的是,之前传出的很多风声都是假象。

    比如齐王李祐占据了青州、莱州,其实青州和莱州的官兵由始至终都没有任何动作,他们从未向李祐表示效忠,更没有做任何出格的事情。

    由始至终,也只有齐州、济州两个地方有点动静,但大军一来,那些官兵也就迅速投降。特别是济州,李勣的大军甚至还未围城,他们就已经缴械投降。等李勣开口询问,他们则一个个都是说齐王李祐逼迫,但都是人在曹营心在汉。

    说来说去,战斗最为惨烈的地方,就是临淄县城。

    这一仗伤亡有一万多人,大部分都在临淄县城,同时还有百姓的伤亡。

    而当李勣带着李祐,以及他身边的那些佞臣班师回到长安的时候,在小王村后山上的墓园已经修建好了。

    这应该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烈士墓园,罗信在山中寻了一片向阳通风的地儿,建造了一个墓园,并将那一百八十来名战死的士兵都葬了进去。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墓碑,上面都有他们的名字。

    这些人的名字罗信记得比他们的队正、火长都要清楚,因为他们是罗信的第一批士兵。

    时间能够冲淡一切,从临淄县城到长安,从建造墓园到完工,一共经历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当罗信带着祁高杰、林小七、华哲和岩无青等人站在墓碑前时,罗信脸上再没有任何悲怆之色。

    他的心似乎在经历过这些之后,也而变得结实、坚硬了。

    眼见罗信站着不动,祁高杰走上前对着罗信说:“旅帅,你为弟兄们做的,已经够多了。如果不是你,我们也许已经死在前往西域的路上,也许正在边疆做着苦役,也许尸体都已经腐烂、被秃鹫吃尽……”

    祁高杰话还没说完,林小七就翻着白眼说:“我说你说话能不这么恶心不?”

    说到林小七,自从那次被罗信救了之后,她看罗信的眼神就有些奇怪。

    当然,在一般人眼里林小七还是林小七,似乎没有任何变化。但只有在别人注意不到的角度和地方,林小七看向罗信的眼神或多或少有些变化。

    有时候她会看着罗信沉思,有的时候她又会呆呆木木地看着罗信,还有些时候,他又会跟以前一样黏着罗信,千方百计地想要从罗信身上获得“好处”。

    而唯一不变的,就是她那贪财的性格。

    罗信也没有跟任何人提及林小七的性别,那件事也似乎就此翻篇,两人也都没有再说起。

    说起来,罗信回到长安并没有向李世民禀报,毕竟以他的明面上的身份,还远远没有这个资格。

    对于齐王李祐反叛这一仗,罗信也不清楚结局如果,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墓园上。

    其实,在回来的路上,在建造墓园的时候,罗信也都已经想得很通透了,同时也用自家兄弟的血泪总结了经验和教训。

    正如祁高杰所说,他也是时候离开了。

    罗信对着身前众墓碑拱了拱手,之后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

    林小七这时候快步追了上去,对着罗信笑着说:“头儿,此情此景按理来说,身为长安第一才子的你应该来首诗啊。”

    林小七想罗信讨要“诗”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之前在军营里训练的时候,就经常这么做。

    若是以往,罗信肯定是抬脚要踹人,可是在知道她是女孩子之后,罗信的脚也收了起来。

    虽然知道林小七要自己吟诗目的并不纯粹,有十成九是为了拿着罗信的诗去卖小钱钱,但罗信还是一反常态的笑了,一边笑,一边吟:“老子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杀光眼前所有狗,死后再闯阎王殿!”

    原本还兴致勃勃的林小七在听到这诗之后,不由得愣了一下,对着罗信问:“头儿,这还是诗吗?”

    罗信朗声大笑:“你说算就算,不算就不算。”

    虽然罗信带着人回到了长安,但他并没与直接进城,而是回军营。

    这个军营虽然是临时开辟出来的,但却是罗信这一旅十几个人唯一能够回的地方。

    而且,当罗信等人抵达军营的时候,却发现有一辆马车停在营地门口。

    营地只有两名守卫,新军出征之后,他们就留下来一直看守营地。

    罗信正要上前询问这马车是谁的,结果马车内就传来了一个罗信位置熟悉的声音:“信儿哥,好久不见。”

    罗信没想到马车内竟然坐着李治,当李治从车厢内出来的时候,罗信发现他手里还抓着一个布卷,由于这布卷的颜色是黄色的,罗信的眼神不禁微微变了一下。

    考虑到边上这些人都不认识李治,为了避免他们冲撞到李治,罗信当即对着李治拱了拱手,用略微正式的口吻说:“罗信拜见晋王殿下。”

    一听眼前这英俊小哥是当今皇帝李世民最疼爱的皇子,罗信身后诸人纷纷行礼。

    “哎呀,咱俩谁跟谁啊,就不用玩这些虚的啦。”

    李治走到罗信面前,对着他晃了晃手里的黄色布卷:“猜一猜这里边写的是什么?”

    罗信耸耸肩,笑着说:“你会在这里出现,就说明这是跟我有关的,既然有关,那也只能是跟李祐叛乱有关了。来的人是晋王殿下,而不是那些天天板着脸的内侍,这说明带来的是好消息,既然是好消息,肯定是升官咯。”

    李治对着罗信竖起大拇指:“真不愧是信儿哥。”

    说着,李治就径自将类似圣旨一样的黄色布卷丢给罗信。李治这个动作可是让罗信身后诸人吓了一跳,就算这东西不是圣旨,那也是任命文书,放到任何人面前,那都是要落膝盖、正儿八经倾听,然后叩头谢恩的。

    而罗信也明白李治这么做的原因,两人认识也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以来,罗信发现李治是一个不怎么喜欢受礼教束缚的人。他甚至渴望得到某种解脱,而他在罗信这里通过一些轻松愉快的交流方式,也算是得到了一些短暂的“自由”,至少罗信从来不将他看待成皇子,一直都是以一种介于朋友与兄弟之间的关系相处。

第258章 天生命贱() 
罗信也不跟李治忸怩,径自打开黄色布卷。如他所料,这黄色布卷就是一封嘉奖书和任命书。

    嘉奖书的内容,大致是夸奖罗信在临淄县城的表现,其中特别是罗信独自一人高举千斤闸,为百姓打开求生之路。

    李世民又给罗信封了一个武散官,名为“牧云校尉”,正七品。

    虽然与程处亮的正四品中郎将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无论如何罗信也是正儿八经的武将了。

    “武散官”其实就类似于现在的“军衔”,它并没有实际职位;而李世民给罗信的职位是“新军校尉”。

    但此“新军”非彼“新军”,李世民特意开了另外一支新军,而奇怪的是这支新军目前只有罗信一个“校尉”,上面就没有人了。

    李世民还专门为罗信开了“特例”,一般校尉下面只有两个团,共200人。而罗信这个“牧云校尉”却能够统领四个团,400名士兵。

    看到这里,李治身后拍着罗信地肩膀说:“信儿哥,这一举措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啊。这支行军是父皇专门为你设立的,尽管你的武将等级不高,但在这支队伍里你是老大,想怎么训练都行啊。”

    罗信点点头,还真是。

    李治看向罗信,笑着说:“如果你还有别的什么疑惑的话,不妨上马车,也许里面有人会解答你心中的疑惑。”

    说完,李治便径自上了马车。

    罗信转头看向身边诸人,对着他们说:“在这里等着,没有命令任何人都不许进入营地。”

    “是!”

    一入马车的车厢,罗信又见熟人。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在看到真人的时候,罗信还是略微错愕了一下。他正要行礼,车内的李世民则是挥了一下手:“虚礼就不必了,进来说话。”

    “是。”

    这时候,罗信明显感觉马车缓缓行驶了起来,之前马车的车头是朝着营地内部方向,因此眼下这马车是朝着营地行去。

    一直以来,罗信和李世民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距离感。

    主要是因为李世民一开始并不是以皇帝的身份接近罗信,加上罗信对古人的尊卑观念并没有太深的意识,再者如今李世民已是他的老丈人,罗信与他面对面地坐着,也不显得太过拘束。

    “陛下,嘿嘿……您怎么来了?”

    一看到罗信那张欠揍的笑脸,李世民就不自禁地想抬脚踹他。

    “朕自然是来看看你小子死了没有,如果你死了,朕好让妘娘早点改嫁。”

    罗信没想到李世民会当着李治的面直接提到李妘娘,而他看向李治的时候,发现李治正对着他眨眼,由此可见李治应该也已经知道李妘娘是他同父异母姐姐的身份了。

    “哎呀,陛下您话可不能这么说呢。在我很小的时候,那个游方道人就说啦,他说我是天生贱命,风吹不走、雨打不散、水淹不死、火烧不焦,嘿嘿……”

    眼见李世民真的抬起脚,罗信连忙缩到角落里,得亏这马车厢够大,不然这一脚真会被踹实咯。

    看到罗信这贱不兮兮的样子,李世民不自禁叹了一口气:“真不知道妘娘看上你啥了,若是朕早些时日与她相认,早就将你给砍了,省得现在操心。”

    罗信抓了抓头,笑得很贱。

    不过,话虽然这么说,但对于罗信这次的行为,李世民还是比较赞赏的。他对着罗信说:“听说,你将那千斤闸足足举了半个时辰有余?”

    “差不多吧,那个时候也没有心思去计算。”

    李世民笑了笑,说:“想当年那雄阔海也是独自一人举起扬州城的千斤闸,只可惜当时他本就精疲力竭、粒米未进,否则也不会落得被千斤闸压死的下场。”

    罗信可不敢在皇帝面前托大,笑着说:“就我这微末的功力,哪里敢与紫面大王雄阔海相比啊。临淄县城的千斤闸与扬州的千斤闸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李世民点点头:“知道谦逊,这倒还有点脑子;不过,这也说明你的武艺也快赶上罗成了。”

    这时候,马车缓缓地停了下来,李世民径自站起身,出了车厢。

    罗信跟着李治走出车厢,却是发现马车竟然停在了罗信之前所在的营地。

    李世民双手负背,看着这个被罗信简易改造过的训练场所。

    由于时间很短,再加上边上一直都有侯定文的人监视,所以罗信并没有建造太多的训练设备。

    但多多少少还是建造了一些,比如攀墙、单杠、圆木等一些简单训练工具。

    李世民慢慢地走到单杠面前,微微抬头看着,显然对着单杠表示好奇。

    李治对着身边的罗信说:“信儿哥,父皇说你一直都是一朵奇葩,无论是为人做事,还是行军打仗,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特殊的手段,眼前这些物件都是干什么的啊?”

    罗信笑了笑,他走到旁边另外一个单杠下面。

    这单杠在后世自然十分常见,不过李世民却是从未见过。

    罗信伸出双手,轻轻一跳,就将双手抓住了头顶那根铁棍子。

    罗信先是在单杆上坐引体向上,倒立、甚至“大回环”。这样的新奇有趣的动作,使得李世民在一旁看得也是跃跃欲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