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再说,一应所需你都找阿母要,朕只要十日之内看到百瓶太平醉。”说完,一甩袍袖转身走掉了。
张让和张平对视一眼,然后转身追着灵帝去了。
张平回了府上,便马不停蹄的叫来裴元绍、孙夏,叫他们腾出地方,准备材料,又从男弟子中挑了十人专门负责酿酒。他们在钜鹿都参与过太平醉的酿制,自然都知道流程,交给他们也能放心。
如此安排妥当,张平才疲惫的倒在床上,遇上这么一个皇帝,还真是无语。大汉朝药丸啊,念叨这这句张平进入了梦想。
第二日一早,张让便派人送来上千斤普通酒水。
紧接着张平送过礼的各家各府也都送了回礼。这里面包括司徒杨赐、太常刘焉、河南尹王允,虽然张平与他们都有不睦,但面上功夫却都未有缺失。
至于大将军何进派了府掾王匡带着礼物亲自登门,直言大将军本欲亲来,只是府中客人不断,实在走不开。张平也就只当是客套话,听听罢了,却是没有当真,当时与王匡好一番熟络闲谈。王匡一个劲的夸赞太平醉如何如何美味,想要再讨要些,张平却用灵帝要十日内百瓶的话将王匡堵了回去。王匡离开时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司空张温派人送来的礼物颇厚,并且带话,感谢张平所助,他日定当厚报。
侍御史孔融亲自上门拜年,孔家人倒是礼仪周到,张平与孔融聊得倒也愉快。孔融并不想自己所想的那般迂腐不知变通,出口子曰,闭口子曰的。反倒是非常健谈,对诸般学说都有涉猎,与张平谈起儒、道之学来,缺失侃侃而谈,别有见地。
第四十一章 新年伊始(五)()
其后还有一些其他朝中大臣前来拜访,张平与他们有的相识,有的不相识,之所以拜访也不过是出于打好关系,建立人脉的想法。
却说这些前来国师府拜访的人里,有一人是张平所没想到的,这人便是那日在朝会前与他有一面之缘的大司农周忠。他感觉周忠似乎对他颇为亲热,然而言谈中却又未提出什么要求来,却不知道是为何,这让张平有些不解,大概也是想要跟自己打好关系吧。
正月初十一早,张让便带着小黄门拉着几辆空车来到国师府门前。张平听了通传,赶忙迎了出来。
“国师大人,十日期限已至,不知这太平醉可已酿得?”张让板着一张脸声音尖细的说道。
“酿得,酿得,还有劳阿父大人。”
张让闻言,顿时眉开眼笑,“不错,不错,贤侄果然是守信之人,我果然没看错。”
“谢叔父夸赞。”张平也是笑呵呵的说道。
“贤侄,不知这长生丹炼的如何了啊?”
“好叫叔父知道,这长生丹如今正在炼制,十日后当成丹一炉,倒是方知炼成与否。”
张让闻言点了点头,炼丹的事他不懂,但是张平既然给出了一个时间,那自己便也好回复陛下,因此也就不再多问,与张平又说了几句便回返宫中。
正月十五这日,张平一早起来便见府中众人一个个喜气洋洋,似是要过什么节日一般,他不解的唤了裴元绍一问才知今日是元宵节。府中的众人都准备这日去街上看花灯,当然看花灯是假,想要借此看看别人家的小姐、丫鬟才是真的。
张平一拍脑门,这才想起今日乃是元宵节又叫上元节,这可是古人一年一度看灯相亲的日子,说是古人的情人节更恰当。张平不由心中一热,想到了蔡府中的那个秀外慧中的小姑娘。
想到边做,不过张平却没冒冒然直接就去,而是做了一番准备。下午时分,张平便收拾齐当,溜溜达达的往蔡府而去,到巧的是蔡邕外出访友未归,这倒让张平一喜。待见到了蔡琰,张平拿出食盒,将自己亲手做的一碗元宵递给蔡琰。“琰妹,今日乃是元宵佳节,为兄今日亲手做了一碗元宵,你快尝尝。”
“哦?这元宵可又是兄长所创?”蔡琰一脸好奇的看着碗里圆圆的白糯糯的元宵,双目炯炯的问道。
“嗯,为兄闲来无事琢磨的。”张平再此无耻的将元宵的版权盗了去。“这元宵寓意圆圆满满。”
“唔。。。”蔡琰此时已经将一颗元宵吃下,闭着眼睛细细品味着。片刻后,蔡琰睁开眼来:“兄长厉害,这元宵也跟饺子一样的好吃。”说着便又用勺子舀了一颗放入嘴中。
张平看着蔡琰的样子不由的嘴角上翘。
“兄长不是修道的吗?为何还信起佛来了?”就在蔡琰埋头吃的时候突然问道。
“嗯?”张平被蔡琰这话说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满脸疑惑的看着蔡琰。“琰妹为何如此说?”
蔡琰见张平不解便又问道:“兄长莫不是不知道这元宵节的由来?”
张平被问的一愣,他还真不知道这元宵节的由来,当下摇了摇头。
蔡琰于是便为张平开口解释。
却原来这元宵节乃是从一百二十年前的汉明帝开始的。当时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点灯观佛舍利的做法,叫做点灯敬佛,于是便命宫中及寺庙里点灯礼佛,令朝臣氏族、平民百姓家家挂灯。随着时间的流转,这种佛教的礼仪一直流传至今。如今虽然百姓多已不知其由来,但却还是有不少士族知晓的。
张平听了,脸上先是一红,然后又是一阵发白。还好从蔡琰这里知道了元宵节的由来,如实自己不知就里的这么过节,被有心人知道了,怕是又是一番文章。自己今时不同往日,一举一动所代表的都是一教领袖,虽然现在没有其他教派在此,暂时也没有发现谁会在这事上与自己过不去,但却不得不防。若是自己一招不慎,这边是踩死自己踩死太平道的绝好理由。只需来一句‘堂堂太平道教主行佛事’便可让自己道基崩坏。
张平心中直转,开口道:“琰妹有所不知,这正月十五乃是我道教节日,而非佛教独有。”
“哦?”蔡琰对此不甚了解,抬头看着张平等其解释。
“琰妹,我道家有三元,是为上元、中元和下元,即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想来琰妹是知道的。”
见蔡琰点了点头,张平便接着说道:“我道家还有三官,乃是天官、地官和水管,对应三元分别是上元天官赐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所以琰妹方才吃的这元宵便是上元天官赐福,寓意圆满。”
“那敢问兄长,中元和下元又吃什么呢?”蔡琰好奇的问道。
这话问的张平哭笑不得,好一个吃货,“琰妹,这中元和下元并非是要吃什么。中元、下元与上元不同,这中元地官赦罪乃是祭祀招魂,安怨平难之日。而这下元水官解厄则是持斋诵经,静心礼神之日。所以这中元和下元并无吃食。”
“哦。”蔡琰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不过还得多谢琰妹提醒,若非琰妹我差点忘了此等干系,若是让人误以为我堂堂太平道教主天师信佛,岂不不妙。”
蔡琰连连摆手,“兄长莫要客气。”
“琰妹,本想今日约你游玩赏灯,但有这等事,为兄还需回去布置一番,实在对不住琰妹了。”张平略带遗憾的向蔡琰抱歉道。
“兄长大事要紧,快快去回去处理吧,勿要为此挂心,小妹还得多谢兄长的元宵,当真好吃。”蔡琰吐了吐舌头,给了张平一个大大的微笑。
张平不禁莞尔,些微的沮丧遗憾一扫而空,“他日有空再约琰妹一同游玩,今日便告辞了。”说完转身出了蔡府急匆匆的回府而去。
第四十二章 新年伊始(六)()
张平一回到府上,便让裴元绍将一众弟子和护卫叫来。先是将跟蔡琰所说的上元节的解释向众人解说一番,然后又教众人如何做元宵,让众人加紧制作,越多越好。然后张平又命裴元绍立刻准备几杆旗幡,以白色为底,一面书太平道,一面书天官赐福,取三杆插于府门口,再立两盏灯挂与大门左右两侧。
然后自己沟通系统,查看是否有赐福相关的技能,一般来说技能只能在系统商店中购买,无法自行创造,但是张平想到张角当初天下传道之时,没准当时用过此类相关的技能,因此才在碰运气般的在系统中查询。
却没想到还当真让他碰对了运气,系统还真给出了一个相关技能:
回馈:将信仰之力即崇拜值,赋予物品之上,持有或使用物品之人获得信仰之力的庇佑,可保一段时间内病魔不侵,逢凶化吉。所赋予的信仰之力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每次使用需消耗最少10点崇拜值。
张平看着这个介绍,正是自己所需,只是不知学习这技能需要多少崇拜值,崇拜值的信仰之力的作用又有多大。
系统冰冷的解释道:因为该技能为上任宿主所具备,因此只需半价,五百万崇拜值即可习得。信仰之力的使用在于使用之人所遇之事的大小,简单说来,10点崇拜值可保不受病魔入侵,100点崇拜值可以保免受一次轻伤,1000点可保免受一次重伤,10000点可保大祸不死。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1年。
看了这个介绍张平心下稍定,毫不犹豫的便兑换了回馈的技能。
这一番布置完成,张平才算松了一口气,加入了做元宵的大军。待做出一批,大约有上万之数,张平将其放在一起,运起回馈技能,当着众人的面,手戳剑指,在虚空中滑动,口中念念有词,然后一指面前的一堆元宵,众人便觉眼前一亮,一道金光闪过,眼前的这一堆元宵还是之前的元宵,但总觉得哪里不同,似乎上面有毫光闪烁,烨烨生辉。
张平深知做戏做全套,这些金光不过是障眼法,若是连自己人都不信,又如何能让他人相信。让一众人等看的啧啧称奇,看向张平的眼中满是崇拜。
张平在这些元宵上每个都赋予了100点崇拜值,这就百万崇拜值没了,再加上兑换技能的五百万点崇拜值,让张平一阵肉疼。
张平又让人将这些元宵按每是十分成一份,每十份装为一盒,将其精美的包装好,命人挨家挨户送到所有的朝中大臣府上,送时便说“今日乃是道家上元佳节,乃是天官赐福之日,太平道天师张平特制作元宵,请天官赐福于上,食之以佑平安和顺。但福不可满,福满则溢,切记勿要多食。”
然后又吩咐多做一些,等到晚些华灯初上之时去闹市中摆摊现场煮食赠送路人。同时又将前番的说辞教给自己的弟子们,特别叮嘱他们借此宣扬太平道。弟子们非常听话,在裴元绍和孙夏的安排下下,分成五组,一组八人,再跟随十名护卫协助,带着锅碗,以及张平命裴元绍做的写有天官赐福的棋子往闹市摆摊去了,此处按下不提。
却说张平又命人准备了上千颗元宵,包装的更加精美,张平亲自带着直往皇宫而去。
到宫门口言说求见陛下,经过几番通传,张平才见到灵帝,灵帝此时正欲穿戴衣冠,参加晚上宫内的元宵晚宴,要与一众后宫共享佳节。此时却被张平求见打断,面有不悦。
“爱卿这么急着见朕何事啊?”
张平见灵帝面色不豫,赶忙赔罪道:“微臣不知陛下还有要事,打扰陛下,还请陛下见谅。微臣此番前来,乃是向陛下献宝而来。”
“哦?”灵帝不由的被张平勾起了好奇心,“宝从何来啊?”
“陛下,此乃微臣亲手所做的美食,名曰元宵,还请陛下平常。臣想的之前饺子之事惹得陛下不快,今日一做好便赶忙给陛下送来。”
灵帝听了冷峻的笑容终于被笑容所替代。从张让捧到面前的食盒拿起一颗元宵来,看着微微白色的圆圆软球,算散发着微微的毫光,灵帝心中好奇更甚,说道:“算爱卿有点良心,心里还想着朕,那你与朕说说这元宵吧?”
“陛下,今日乃是我道家的上元佳节。”
“嗯?等等,你说今天是什么节?今天不是佛教点灯敬佛的日子吗?怎么又成了你道家的了?”
“回禀陛下,且容微臣详禀,道书中记载我道家有三元之说,分为上、中、下三元。这上元便是今日正月十五,中元是七月十五,下元为十月十五。然我道家又有三官,对应三元。元乃始之意,这上元便是一年的开始,此日乃是天官赐福的日子。但天官如何赐福与民呢?于是臣便做了这元宵,然后做法请天官将福赐于元宵之上,凡食元宵者便都能得到天官所赐之福,保佑这一年和顺平安。”张平认认真真的向灵帝解释道。
灵帝听了半晌没有说话,双目死死的盯着张平。张平拱手施礼,一脸坦荡,对灵帝的目光不畏不避。灵帝看了良久,才开口道:“那这元宵要如何吃?”
“以滚水煮熟即可,不过此物含有天官福力,福满则溢,切记不可多食。”
“阿父,去命人煮一碗来朕尝尝。”
没一会功夫,张让便端了一碗送到灵帝面前,灵帝用勺子舀起一颗,仔细的看了半天才放入口中。咀嚼两下,面容慢慢放松,渐渐的嘴角有了一丝微笑。“好,爱卿有心了,阿父,都拿去让御厨煮了,一会宴上分与众妃和宫人。让他们也吃点福气。”
张平听到这,才算松了一口气。
“爱卿将此物称为元宵?何解?”
“元乃始,宵乃夜,即是一年从今夜开始的意思。”
“爱卿方才又说三元、三官,这上元为天官赐福,那不知这中元和下元又是做些什么?”
第四十三章 新年伊始(七)()
“禀陛下,这中元是地官赦罪,乃是祭祀招魂,安怨平难之日。下元是水官解厄,则是持斋诵经,静心礼神之日。”
“好,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张平听灵帝问的这么清楚,本以为灵帝要有什么旨意,譬如下旨将今天定为上元节,举国庆之,这样他便能借此宣扬道教。可是没想到灵帝却没有任何表示,张平不免有些失望。
除了皇宫,张平索性无事,便往城中热闹的地方走去,此时华灯初上,街上人来人往,处处张灯结彩,好一副热闹景象。
走着走着,张平便来到了西市,这还是张平来到雒阳这么久第一次逛街,这西市乃是雒阳最热闹繁华的市场,街边两处商铺林立,各个商铺门口也都挂着各式各样的彩灯。街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吆喝、说话声交织期间,好一副热闹景象。
张平远远的便看见了一个挂着天官赐福的旗幡的摊子,不由的笑了笑向其走去。待到近前,又眼见的弟子看见便开口叫道:“师尊。”其他弟子和护卫听了便要开口。
张平摆了摆手,低声对一众护卫说道:“此处人多嘴杂,叫我公子即可。”然后又转头看向几名弟子,开口道:“如何?送出去了多少?”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低下头去,不敢看张平。
张平见了微微皱眉,却听一个带着哭腔的声音说道:“师尊,师兄和师姐一直在努力招呼,可是许多人看了一眼就走了,还有人,还有人说我们是骗钱的,我们连钱都不收,又哪里骗钱了。”
张平顺着声音看去,却不是自己的小弟子张杏又是哪个,张平不由摸了摸张杏的头,安慰道:“杏儿乖,不哭,看师傅的。你们再去吆喝,我先看看什么情况。”
一众弟子见张平发话,似乎一下子便有了主心骨,原本个个沮丧的样子一下子又生龙活虎了过来,分别冲到摊前招揽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