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作战计划里,战线要在淮河两岸展开,临淮关、蚌埠、小蚌埠才是决战地点,没想到没到那里,许鸣几乎一个人就把事情搞定了。
李品仙亲自为第107师请功,这次不仅是下面部队取得功劳,他作为战区副总司令,淮河防线总指挥,也是很有光彩的啊。
许鸣这些天喝得一塌糊涂,于学忠、李品仙、莫德宏、苏祖馨等一个个轮流宴请,许鸣喝得连赶来的妻子都不认识了,抱住一颗大树就睡觉,津浦线南段众将官全部笑得要死。
中国人在喝喜酒,日本人在喝苦酒,由于第13师团的伤亡过半和重武器的丢失,烟俊六认为该师团已经不具备攻击部队的能力了,一纸调令代为“镜”的这个师团去常州休整,师团长荻洲立兵也因为“身体原因”退出现役。
烟俊六如何训斥许鸣不知道,但接替荻洲的田中静一中将在日记里坦然,明光的失败使整个师团一度陷入了恐慌和不自信的境地。当然,他也重重地提出,还特别用加重的下划线表示,在他田中的英明领导下,第13师团终于恢复了自信心。
镜师团刚刚在明光惨败,中国民众的欢庆活动一波未平,台儿庄又传来捷报,日军第10师团主力在津浦线北段受到重创,其步兵第33旅团遭到围歼,旅团长濑谷启被中**队击毙。
这个时空,不仅张自忠和庞炳勋在临沂完全阻止住敌人,赵登禹的第九十六军也赶到临沂,三个西北军以攻为守,大败日军坂本支队,虽然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亲临临沂前线的汤头镇指挥,但也无法挽回战局。
没有了坂本支队的支援,日军濑谷支队完全陷入重围,前面屡攻台儿庄不克,后方的汤恩伯第20军团又从侧后袭来;孙桐萱和曹福林的部队又分别向兖州和济宁发起攻击。日军濑谷支队苦战无援,除了韩庄的一个大队外,第33旅团及其配属部队在四月中旬,被十余万中**队围攻下而损失大半,旅团长濑谷启也伤重不治,中国方面宣布将该部队全歼。
解围不力的第十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立刻被解职!日军的师团长直接解职在程序上是极为麻烦的,只有天皇才有批准的权力,但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无法忍受矶谷廉介的无能,或者说必须有人为此次战败承担责任!至此,津浦线南北端战役,日军一个旅团长、一个师团参谋长被击毙,两个师团长因为作战不力被强制滚蛋,日军在1938年初遭受严重挫折。
日本高层如此严厉处置还有一个原因,日军参谋本部、陆军省和大本营已经明确表示了1938年发动大规模进攻,可这三个师团我行我素。要是成功也就算了,日本的一贯措施也就追认,可现在却是大败而归,对日本的国际声誉如果还有的话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这种损失必须有人承担责任。
日本打了败仗要处罚,那中国打了胜仗自然要奖励,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不过对于许鸣,有一个他想象不到的奖励,他既没有升官,也没法发财,他得到了一枚勋章,青天白日勋章。
他也知道升官是不可能的,刚刚当上师长,是不可能立刻再提升;发财就是笑话,现在国民政府的收入锐减,很多人靠许鸣在“发财”。于是,就有了这个比铜钱稍微大的家伙。
不仅是他,第107师的4个团长秦烈平、赵忍、彭聪和副师长陈会之一共5人获得,而台儿庄会战中一共有12人得到。
整个107师上下都喜气洋洋,这个勋章当时还是挺值钱的,整个抗战到现在也就一共发了80多枚,还有许多是从政治上考虑颁发的,比如老蒋在1931年自己给自己发了一枚。
谢晋元和杨瑞符因为四行仓库防御战已经成功得各拿到了一枚,应该说许鸣的107师虽然仅是一个师的编制,在勋章的获得上确实是收获累累,现在他们出息庆功会一行七人携带这个勋章,那是相当的拉风啊,大书法家吴稚晖还送来了贺联,“明光两胜利,一师七青章”,消息传出,整个五战区将领都羡慕不已。
4月中旬,许鸣接到调令,107师撤回六安整补,明光的防务交给第31军苏祖馨135师,许鸣的部队总算暂时远离了战争。
虽然接下来的徐州会战已经不干许鸣的事,部队也能暂时喘口气,但许鸣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最的就是针对两次明光之战出现的问题,战时这些问题没有时间整改,现在必须腾出手来处理。
其中有工事的建设问题,有士兵的单兵技能问题,有部队的临战心里问题,还有协同作战问题。除了解决老问题,许鸣还打算出新点子,他打算加强狙击部队,使之正规化,编制化。
许鸣有如此多的问题要解决,给他的时间也有限,但许鸣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整改,他允许107师的士兵和大部分军官回家半个月。这两场大战,一支新部队伤亡接近一半,不好好休整一下,士兵会出现厌战的心理,时间再紧,这个假期也是不能省的。
当然许鸣是歇不了,除了参加各种庆祝活动,拜访友军将领外,还有一件很的事,那就是部队的补充。
两次明光之战,107师死伤达到六千余人,除了二千多能病愈归队,永远减员的数字达到四千多。按道理要补足兵员,这可相当有难度,当时很多部队缺额,不说地方军,就连最精锐的德械师第87、88师,他们都缺编!
当时最好的补充兵是保安团,这些已经经过训练,立刻就可以拿去打仗;其次是训练壮丁,稍加整顿也勉强可以投入作战;比这更差的就是临时征调的壮丁,收编的各种民间武装等等。
想拿到保安团补充,那可不容易,许鸣使了好一番力气,总算看他取得明光大捷的面子,给了他半个团,和池峰城的第31师把安徽保安第4团一分为二,但这还不够,军委会又调了另一支补充部队,许鸣一见,登时大为头疼。
这支部队是原丁治磐的41师残部,定远战役中,丁治磐阵亡,整个41师仅剩下二千多人,军委会一纸命令,取消该师番,并将这二千多人交给许鸣去整补。
这些士兵都是正规兵,单兵战斗力比保安团还强,按理说是好事,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部队,已经成为一个系统,很难被外来力量消化,整顿的不好,说不定会出幺蛾子。
而且原来的军官不好处理,当时**很多部队是架子部队,军官一大堆,机构叠床架屋,就拿这个41师来说,旅长以上军委会调去“高参”去了,2000多人,有2个团长,7个营长,加上一大堆军官,这些人的处理都是大问题,许鸣和张少舫、谢晋元、赵忍等人商量了好久,也没有一个好的办法。
一时没有好办法,许鸣干脆脱先不管,这段时间,五战区大兵云集,将官如云,许鸣正好抓着这个机会去各地拜访,他现在知道关系的性了,也不指望别人以后帮他忙,既然进了这个系统,先混个脸熟吧。
许鸣发现每个将军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与他们的见面交谈中,他长了许多见识。
比如顾祝同,许鸣以前认为他是无能之辈,可恰好在蚌埠看见,这个称老蒋的八大金刚之一说话非常有水平,对下属特别和蔼,从不用“命令”、“责令”一类硬词,都是挑选商量的口吻人没有抵触情绪。
徐州的西北军将领特别多,轶事一大堆,比如冯玉祥给士兵掏耳朵、石友三从不打骂士兵,已被枪决的韩复渠半夜给士兵讲故事……看来西北军爱护士兵是有传统的。
在涡河见到了张灵甫,他好好打量了这个后世非常出名的人物,这位老兄现在已经显示出嚣张的一面,许鸣这段时间好好学了一通毛笔字做签名,刚一写出,被张灵甫一通鄙视,“许师长的字,说好口是心非,说不好稍显无理,”王耀武一个劲使眼色都无济于事。
许鸣听说过张灵甫的一些轶事,这位老兄极为自负,还很喜欢给别人评字,除了老师于右任和蒋*介石外,谁的字都拿来点评一番,也不管别人乐不乐意,有次,把当时的军长俞济时痛贬了一通,差点没把俞济时气死,看来,张灵甫的悲剧命运已经包含在他的性格里。
王耀武非常会做人,首先在称呼上,他不是和别人一样称呼许鸣“千里老弟”、“许师长”等等,他直接称呼许鸣“小许”。这一下既满足了许鸣渴望年轻的想法,又大大拉近了两者的关系。然后王耀武亲自下厨给许鸣做了一道“思想鸡”,许鸣一吃,果然鲜美异常,许鸣现在和王耀武的关系简直不是太好。
许鸣说起41师残部收编的事情,王耀武替许鸣想了个办法。
“部队打散重编,军官遣散或另行安排!”
“可是佐民大哥,这些人都是抗战的将领,虽然打了败仗,就这样赶走,太无情了呀。”
“小许,这些人你已经剥夺了他们权力和利益,留下的话,只会搞坏你的部队。”王耀武已经发现许鸣的最大缺点,就是心软。这是典型的关羽性格,关羽的性格可不好,傲上不辱下,这在目前的军界和政界是行不通的。许鸣之所以混的还算不错,纯属因为他钱多。
“这样吧,这些军官的出路我想办法,决不会让小许你难做。”王耀武打了包票。
随后,王耀武联系了第199师罗树甲,将这些军官安排给这个师,罗树甲的199师刚组建,缺少军官,这下可帮了大忙。这件事王耀武做得有面子有里子,还收获了双份人情。
许鸣在打量认识其他将领的同时,别人也在熟悉了解他,在许多人的意识里,许鸣作为一个年轻的军官,刚取得辉煌的大胜,应该会比较骄横,但许鸣表现的非常谦虚。这不是许鸣假惺惺做样子,而是他内心的真实一面,他知道自己和自己部队有太多的不足,明光之胜最后是侥幸行险。
当然这也有避其锋芒的一面,他才27岁,就当上了师长,还“一师七青章”,风头一时无二,这绝非好事,有必要谦逊低调一点。
第七十三章 六安整训()
六安的省立第一临时中学,樟树浓翠欲滴,微风吹过,香气吸鼻,旁边不时点缀着盛开的月季和白晶菊;一幅美丽的校园风光,但是从校门口通向大礼堂的道路上,,每隔十余米却竖立着一个士兵,清秀的校园,严肃的警卫,显示今天的与众不同。
道路旁来了一大群军人,这些都是第107师连长及以上军官,他们来这里可不是和学校举办胜利联欢的,师长许鸣准备在这里宽阔的大礼堂召开一次彻底的整军检讨会议,梳理整改两次明光之战出现的问题。
这段时间士兵放假,但许鸣和参谋处以及营长以上军官没闲着,这份检讨方案里面涵盖了部队从淮南组建到第二次明光之战的问题。
许鸣首先做了开场白,“我知道有些人不解,仗不是打胜了吗?以后照着做不久行了?可我要说,没有一成不变的对手,也没有永远能赢的战术,如果我们不改变,不整改,现在敌人的失败,不久的将来就会来临到我们身上!”
许鸣把这些问题归纳为大类。
第一是工事问题,这次107师能完全阻止日军,工事发挥了极的作用,军委会甚至专门向各战区发出电文,要求其他部队构筑工事时参照“许鸣式堑壕法”。但就这样,工事依然大有改进余地,
“地堡的建设过大,最大的地堡里面里面能装100多人,现在发现完全没有必要,数据表明,日军伤亡的大部分是被我军的小地堡杀伤的,缴获的战斗详报和第13师团作战日志等文件显示,隐蔽的二三个人的小型掩体甚至单兵掩体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以后除非特别要求,工事的人数不许超过20人。”
“交通壕还不够多,开战前我和大家一样,觉得不少了,可日军用飞机和重炮一封锁,咱们的援兵就上不去……。
“工事伪装的不够,尤其是对空伪装,以后的伪装要第一考虑对空伪装问题。”
……
第二个问题是士兵的技能问题,炮兵除了当了回诱饵,什么用没起;士兵在于日军拼刺时,一个的失误就是第一下动作太猛,日军一旦避过,反击就很致命,被缴获的日军战斗详报毫不留情地说:“当面之支那军虽勇敢顽强,但刺杀教育极不规范。”这是非常客观的评价。
士兵在射击的心态也有问题,和刺杀战斗时企图将敌人一击致命一样,非常的急躁,有的士兵很远的地方就开枪射击,既暴露了自身位置,又虚耗了许多弹药。
……
这些问题属于单兵技能问题,不难发现,却不好整改,许鸣只有在训练和演习对抗中逐渐予以加强。
许鸣说累了,张少舫接着说,“第三个问题是部队联络问题,用狗联系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伏击两角业作的时候,各部队就各地为战,通讯营最多只起到通报消息的作用,没有把各部队联系起来,我部队协同作战差的问题,通讯方面要负主要责任!下一阶段的训练演习,通信部队要反复演练火线下通信的保证,线路的抢救,信的协同,夜间战斗的通讯保障。
……
“第四个问题是军官问题,这个问题喜忧参半,我们的军官非常的优秀,从师长到下面都亲临一线指挥,营团长甚至上火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军官伤亡太大,是军官伤亡后怎么办?一旦部队主官伤亡,部队战力立马大大下降。连长伤亡,副连长往往不能控制部队,战力只剩下一半,副连长也伤亡了,部队立刻就崩溃了!进攻往回跑,防守守不住!以后军官必须指定战场代理人,而且要保证代理人能管控部队。”……
严密的论证、鲜血的事实、数据化的支撑材料,人都用心地听着,底下一片记笔记刷刷的声音。许鸣从来不把下属当做执行命令的工具,他不仅要求,还常常告诉他们要求的原因,这往往使下属非常的信服。
除了解决问题,许鸣还打算在编制上进行,主要是针对基层的作战编制,当时**普遍采用德国魏玛陆军以前的编制,将班分为射击组和突击组,前者担任火力掩护,一般4…5人,后者担任阵内战,一般8…9人,这种编制非常先进,但许鸣在实际应用中却发现很多问题:无论是射击组还是突击组都无法使机构效率最大化,比如突击组的8…9人只能发挥4…5人的作用;4…5人的射击组只能发挥2…3人作用。
为什么会这样?许鸣找到了原因,中国当时的士兵和基层的班长和副班长,和德国人相比,素质和程度相对低下,尤其缺乏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过大的编制无法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他用演习做了考证,一次进攻,8…9人能完成的突击任务,4…5人一般也能完成;同样,4…5人的射击组,用2…3人也能基本完成任务。
许鸣的应对措施是在班以下设立“伍”,伍长由上等兵担任,辖士兵2名,这样一个班下面将会有3…5个“伍”,能充分发挥最小战斗单位的效力,这种编制在当时的中国是一大创举。
许鸣要求这些问题和编制必须在6月中旬整改完毕,下面纷纷感到为难,张少舫在会上皱着眉头道,“师座,一个半个月时间太短了,军委会给了我们半年时间修整,不如以半年为限,分成3期整改。”
参谋长的观点得到一致认同,许鸣一看,几乎没有人反对,他一时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6个月的时间都很紧凑了,有的属于技能问题,比如步兵的拼刺刀,普遍技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