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雄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雄军-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的作战意志。

    不过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战斗中,纳见支队扛不住了。

    日军现在处于被包围的境地,死一个少一个,反观中国军队,损失的部队立刻予以补充,纳见敏郎只能放弃一些相对次要的阵地,依托几个主要山头死守。

    比兵力不足更严重的是补给不足,日军已经彻底失去了补给,这对于现阶段的纳见支队才是真正要命的。

    立别岭北面的防空洞里,是第41联队的联队部,联队长纳见敏郎坐在一个木头做的凳子上,凳子的材料显然是刚刚从树上砍下来的,还留有树皮的味道。

    纳见拿起一个已经发出馊味的饭团,这恐怕是八塘日军最后一个饭团,他狼吞虎咽地噎了下去,一个勤务兵赶快给他的联队长一壶清水,水也是稀罕物,立别岭这里的地形险峻,但却有个致命的弱点,没有水源,水要从南边的古寨运来,中国军队已经用炮火封锁了道路,日军每一次运输,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看到中国军队的炮声越来越近,他甚至能听到国军将士的呐喊,纳见敏郎从凳子上站了起来,他对着联队副官道:“给中村师团长和板垣司令官发电吧。”

    现在这里基本上每天一份“请求战术指导”的电报,不过现在的纳见支队已经不是“战术指导”能解决问题的了。

    “中村师团长阁下、板垣司令官阁下,支队已没有食品,田地周围的稻谷和马匹已经全部吃尽,从昨天开始,部队以挖掘的蛇类和鼠类充饥。

    弹药已经处于极端紧缺的地步,炮弹几乎全部用尽,只剩下最后500枚,子弹人均不到30发,忠诚的皇军将士,正制作竹矛,准备用肉搏战的方式歼灭敌人。

    前线的步兵每个中队,至多不过四五十人,立别岭附近的山地,每个中队不过一二十人,现在支队的兵员非常薄弱,已经处于不能完成作战任务的境地。

    有赖于此,支队请求战术指导!”

第282章 邕州会战(40)() 
“团长,鬼子上来了。”

    “妈的!”65团团长邓军林把嘴里的沙土吐了出去,骂了一句脏话,刚才一发炮弹落在他的身边,两个卫兵一死一伤,邓军林因为被卫士掩盖,幸运地躲过一劫。

    “上!”邓军林大喊道,他还用手做了手势,然后带头跳入战壕,在团长的带领下,国军的士兵从各个掩体纷纷跃出,进入火线阵地。

    日军稀稀疏疏的散兵线不断逼近,迷雾中,鬼子像跳蚤一样,迅捷地蹦跶,掩体内的中国士兵,已经能看到领头鬼子举着的膏药旗。

    600米!500米!400米!

    鬼子在400米的距离上,突然停了下来,每个日军开始在400米的距离上挖掘壕沟,邓军林现在看清了,每个日本士兵身后都背着工兵锹,看来,小日本也学精了,前几次冲锋,国军在200米的距离上抵近射击,给他们造成巨大杀伤,现在日军干脆使用近迫工事,用这种方式减少冲锋路上的杀伤。

    昆仑关这里山岭纵横,本来不适合土工作业,但七塘这里的公路却可以,中国军队据守在公路上,日军在屡攻不克的时候,终于用上了压箱底的宝贝。

    对付这种近迫作业,可以挖掘纵向的战壕进行对抗,不过将会形成很残酷的战斗,邓军林咬了咬牙,还是下达了决心,如果仅仅呆着不动,一旦日军的壕沟逼近,自己的部队将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因为两家是相向挖掘,速度增加了一倍,战场上,除了双方的狙击手在射击不小心暴露的士兵,几乎没有了枪声。

    3个小时后,两军的距离只有80米了,都能听到彼此的声音,战场上已经彻底安静下来了,连狙击手也停止了射击,谁都知道,决定性的战斗即将打响。

    “啪!”一个士兵将碗中的烈酒一饮而尽,然后猛地摔到地下,头也不回地走进前进壕。

    “啪啪”的响声不断地回响,国军的奋勇队鱼贯走进,准备迎接这场生死决斗。

    邓军林看着他们离去,最后一个排长也走了进去,这个排长邓军林很熟悉,他叫刘云汉,是浙江人,很喜欢赌钱,半个月前,因为聚赌被邓军林从副连长的位子上撸成排长。

    想起了他憨厚的笑容,邓军林默默地行了个军礼。

    在离国军战壕仅仅数百米的日军战壕内,一大群头上缠着白布的鬼子也一个个将手上的清酒喝完,然后在联队长三木吉之助的注视下,也依次进入刚刚挖掘的壕沟。

    双方的距离已经只有50米了,臂力强的士兵可以扔到这个距离,不过没有士兵投掷,50米的距离很难保证投掷的准确性。

    到了40米,国军终于出手了,一个孔武有力的山东兵将二四式木炳手榴弹扔了出去,手榴弹没有扔进开口狭窄的日军战壕,而是在离战壕大约5米的距离炸了起来。

    作为回应,日军也派出一个力气大的扔出一颗97式手雷,同样也没有击中国军的前进壕,只是激起了一片泥土。

    随着距离的日益接近,双方的投掷准确性越来越高,在两军的壕沟大约35米的时候,一个97式手雷扔了进去。

    手雷嘶嘶地冒着白烟,一个士兵眼疾手快,迅速将这个冒烟的手雷捡起,然后快速地扔了出去。

    刚出手这个手雷就爆炸了开来,这个士兵没来及躲开,惨叫一声倒在地下,手雷的破片击中了他的脸部和胸口。

    这个士兵几乎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那一段战壕的兄弟,两个担架兵赶快将他抬到后方,然后立即开始战地急救。

    中国军队的手榴弹终于开了张,那个山东大汉的手榴弹同样准确地落入鬼子的洞穴里。“嘭”,一声闷响,手榴弹在狭窄的空间爆了开来,中国军队的手榴弹和日军不一样,采用的是爆炸带来的冲击波杀伤而不是碎片杀伤。

    一片惨叫传来,两个鬼子登时了账,还有两个没死的在地下打着滚,立刻被后续的日军抬了下去。

    中国军队的武器总体上比日军差很多,但这主要是重武器方面,在轻武器的性能上,比如步枪、轻机枪、手榴弹、迫击炮,国军并不落后多少,甚至有超出的,就比如现在中国军队扔的仿德制的m24手榴弹。这种手榴弹有一个长木柄,可以增加投掷距离,虽然中国的手榴弹比日军的手雷要重,但投掷距离却比日军要远。

    二四式手榴弹相比九七式手雷还有个优点,那就是他扔出去不容易滚动,这在战斗中的优势相当明显。

    双方的手榴弹像雨点一样互相投掷,浑身浴血的士兵被一批批抬下,两军的敢死队也不断补充进去,每个士兵能存活的时间几乎不到一刻钟。

    山东大汉牺牲了,先头的一个排只剩下排长一个人,这个排长还在疯狂地扔着,丝毫不顾忌身边不断爆炸的手雷。

    感觉右手有些脱力,排长换左手来扔,终于,对面消停了,排长一屁股坐在地下,拿起一盒火柴,点起一个烟,吸了起来。

    “云汉,团长让你回来!”增援的另一批奋勇队到了,一个领头的排长对刘云汉说道。

    “我不回去,弟兄们都完了,我也不想回去了。”刘云汉愤懑地道,他的眼中,出现了在上海死去的弟弟和刚刚战死的弟兄。

    几个士兵想把刘云汉拉走,刘云汉奋力地挣了出来,“你们别管我,弟兄们都走了,我不会回去的!除非小鬼子全都死光!”

    “团长原谅你了,说要给你升官,让你当连长”

    刘云汉向邓军林的方向看了过去,看到他的团长正在注视着他,还用手做了个姿势,示意他回来。

    刘云汉对着邓军林行了军礼,大声道:“烟雾弹掩护!”他用力地抱着一个装满手榴弹的箱子,跃出战壕。

    “纳尼?”一个跑进战壕的鬼子小队长看到一个人影从烟雾弹钻出来,登时目瞪口呆,掷弹兵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携带步枪的,否则在狭窄的空间内会妨害投掷和躲避的动作,一群鬼子登时傻了眼。

    有一个机灵的日军拿起一个手雷,在钢盔上磕了下,就准备投掷过去,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刘云汉的手榴弹一个接一个飞来。

    五六米的距离,已经不存在投不准的问题了,刘云汉左手抱着手榴弹箱,沿着鬼子的战壕挨个扔了过去,登时,鬼子的肢体与弹片横飞,血色共残阳一色。

    横的怕不要命的,日军一个30多人的敢死队,居然被刘云汉一个人搞定,只有四五个吓破了胆的鬼子,头也不回地狂奔回去。

    “云汉,你好好回去修养,等你伤好后,我亲自向师长为你请功。”邓军林落下了眼泪,两个士兵将刘云汉抢了回去,日军在最后,用掷弹筒发射的榴弹击中了他,刘云汉的胳膊当即被炸断。

    刘云汉看着自己已经消失的右臂,惨然地笑道:“团座,我没给你丢脸。”

    “你是我们65团最好的干部,从来没给我丢脸”邓军林泪如雨下,两个医务兵也拼命用纱布裹着断臂,进行初步的止血救助。

    战场上,双方掷弹兵的生命还在不断地进行交换,地面被血水染红,太阳慢慢落山了,夕阳披着红色的服装,向地平线滑去,整个天空和大地仿佛都成了一样的颜色,映射着这个残酷的战场。

    *********

    三木吉之助满脸羞愧地站在中村正雄前面,早上他夸下海口,一定能通过这种方式将对手击溃,但一天过后,付出上千人伤亡的日军仍然没有进展。

    “三木君,这不是你的错,支那人太顽强了。”中村正雄苦笑了下,他也全程观看了今天的战斗,日军的表现不可谓不顽强,只是他们遇到了一支比他们更为顽强的部队!

    在新22师65团和66团拼命阻击中村支队的时候,日军第18师团第35旅团主力,在师团长久纳诚一的带领下,也遭到了国军荣誉第一师在那樟和芭蕉山一线的的顽强阻击,两支日军的援兵,离八塘被围的纳见支队不到50里,甚至中村支队只有20里,但却寸步难行。

第283章 邕州会战(41)() 
板垣征四郎坐在南宁的司令部,一动也不动,他的桌前,是最新一份八塘日军的告急电报,从11月17日开始,纳见支队以每天两封“请求战术指导”的电报传来。

    八塘的局势继续恶化,纳见支队的粮食、弹药和药品已经处于极端紧缺的地步,日军忽视补给的缺点在昆仑关前线被无限放大了,一旦日军在一开始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时间一胶着,日军的后劲就不足。

    板垣不是没考虑突围,但突围的代价实在太大,不仅仅火炮和辎重难以带走,纳见的部队里,还有五千多名伤员,这些伤员是很难转移的,这是板垣迟迟没令纳见支队突围的主要原因。如果将伤员丢下,纳见的部队在久纳师团和中村师团的策应下,还是有希望撤出战场的,但这样做,他板垣的一世英名就全完了,冈村宁次在日本成了“国贼”,其中一条原因就是在九江把上万名伤员丢下。

    板垣这几天和他的幕僚参谋们开了无数次会议,却想不出任何办法。纳见支队岌岌可危,两路援兵却被阻击得寸步难行,战争很多时候,不仅仅取决于指挥官的谋略和筹划,更重要的是前线部队的战斗能力。

    现在日军的最大问题就是这个,相同数量的日军无法击破对手的防线,而防守的日军面对三四倍中国军队的进攻守不住,这种战斗力的问题靠他板垣征四郎的谋略是解决不了的,何况,敌人的指挥官许鸣无论是谋略还是胆略,绝不比他板垣差。

    11月的南宁已经是相当凉爽,但坐在座位上的板垣还是急了一头汗,第五军的司令部,日军的参谋、传令兵、通讯兵走路都掂着脚,生怕惹怒了这位前陆军大臣,刚刚连特务机关长中井增太郎也被毫不留情地训了一顿,理由是中国军队的动向仍然没有搞清。

    谁都知道中井背了一口大锅,军队的行动和计划是最为隐秘的情报,除非你安排一个间谍在对手的高层甚至司令部,否则怎么可能知道敌人的实时情报,不过有了中井增太郎的前车之鉴,是没有人敢做仗马一鸣了。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传令兵和通讯兵在忙碌地进进出出,参谋们还在尽职地整理战斗信息和进行形势分析,但这些正常的战时景象却显得凝重而诡异,就像一艘快漏水的船,漏洞越来越大,船上的人无计可施,只能装作没看见

    参谋长田中久一拿着一封电报传来,走到板垣面前,叹了口气。

    “纳见岭(立别岭)失守了?”板垣看了下田中的脸色,试探性地问道。

    田中惨然地点点头,“板垣司令官,2个小时前,支那部队以人海战术攻占了纳见岭,皇军第41联队的两个步兵大队和一个山炮兵大队全部玉碎。”

    虽然早就料到立别岭守不住,但板垣征四郎真正听到失守的消息还是感到天塌地陷,立别岭是日军在八塘的右翼屏障,这个地方丢失,不仅仅是纳见支队被彻底装进了敌人的兜子里,中国军队东西两路部队也联成一体,立别岭的战略意义,不亚于203高地对于旅顺!

    板垣站了起来,“通知吉良司令官,请他组织一次对八塘守军的补给行动!”

    **********

    立别岭,这个日军称为纳见岭的重要山头,已经完全落入国军的掌控之中,许鸣得到消息后,立刻兴奋地上报桂林行营和军委会,随后,他不顾左右的劝阻,亲自赶到这里。

    战场刚刚打扫完毕,山上还残留着未尽的硝烟味道,到处是弹壳和炮弹碎片,还有遍地的武器零件,土地也变成红黑色,双方在这里总共伤亡了上万人,鲜血已经将山体染红。

    “子珊!”

    “军座!”

    许鸣看着这位他亲手提拔的师长,方先觉原来有些白,有些胖,但现在的他却反而显得有些黑瘦,最近一周的战斗,已经让这个有些稚嫩的将军彻底完成升华。

    许鸣递给他一封电报,这是一封贺电。

    “子珊吾弟,第202师在昆仑关诸此战斗中,守则不动如山,攻则势如雷霆,大灭敌寇气焰,长我国军威风。其主要干部指挥得当,将士用命,立别岭一战,歼敌数千,切断倭寇归路,功甚大焉。后方军民得知,均极感振奋,现特此庆贺,以资益励蒋中正”

    方先觉和他的手下兴奋地传着这份嘉奖令,许鸣也感到很欣慰,方先觉和202师已经完全成长起来了,“守则不动如山,攻则势如雷霆”,这是他们应得的评价,是202师用鲜血、纪律、勇气和荣耀换来的评价!

    “子珊,现在八塘的日军大约还剩多少?”

    方先觉想了一下,道:“军座,我估计敌人还有三千到四千可战之兵”“那你认为有多长时间可以歼灭这股日军。”

    “如果炮弹能足够,我军各个部队能保持如此强度的攻击,三天之内,敌人定能全歼。”方先觉毫不犹豫地说道。

    许鸣点点头,现在进攻的国军有5个师共三万余人,日军仅仅十分之一,而且还没有粮食和弹药,鬼子补给不足的致命弱点现在被无限放大。

    许鸣和方先觉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快走上山头,突然听到一声“鬼子的飞机来了。”

    山头上迅速拉起了警报,众人立刻疏散准备找地方躲避,方先觉也赶快将许鸣拉着,让他到一个大石头后面。

    许鸣没有动,望了下西南方的几个黑点,他皱起了眉头,道:“不是来对付我们的,日军飞机是投掷补给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