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要做门阀- 第5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支经过了万里远征,打穿了整个匈奴的大军。

    是足以镇压和弹压一切反对势力的王牌!

    而天下舆论和民心民望,更是全部不会支持任何反对者。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有人敢在这个时候,稍微有半分反对的意思。

    哪怕天子大度,不计较这些,只要其出了这未央宫,长安百姓的烂菜叶和臭鸡蛋也足以砸死他!

    大势之下,个别人的心思与态度,根本无足轻重!

    天子看着这眼前的一幕,暗暗点头。

    富国富民,这是他想出来的集权之政。

    只要打着这个旗号,再配合一定的政绩,便足以横扫一切牛鬼神蛇,并将他的历史地位和形象,直接推到三王五帝级别的水平。

    如此,这天下郡国,都将随他的指挥棒而跳舞。

    汉天子威权,将重新直达基层。

    特别是东南地方的亭里!

    再加上……

    “张子重……”天子微笑着,看向张越,道:“卿为侍中,辅佐太孙,秉政新丰,令政通人和,嘉禾遍野,亩产七石……”

    “为朕使,持节幕南,先败匈奴丁零王,降其姑衍王,然后挥军过弓卢水,济难侯山而夺祷余山,取匈奴龙城,禅姑衍然后封狼居胥山,凡十余战,皆战而胜之,斩首捕虏数以万计,缴获牲畜人民无数……”

    “赏功臣,嘉贤臣,此先王之教也!朕不敢违之……”

    “尚书令……”天子拍手道:“宣诏吧!”

    “诺!”一直矗立在旁的张安世闻言,立刻从身旁的一个尚书郎手里接过一个镶金木匣,然后从中取出一份早就已经写好的诏书,走到殿中,朗声读道:“侍中建文君臣毅,为侍中宿卫天子,勤劳国家,为太孙辅臣,尽心竭力,夙兴夜寐,功勋昭著;为使者,持节在外,亲典兵马,运筹帷幄,破匈奴于万里之外,斩捕过当,缴获无算……朕甚慊焉!其封臣毅为英候,食邑八千九百户,其令太常,告于宗庙,列名祖宗之前……”

    张越听着,连忙叩首再拜:“陛下隆恩,臣无以为报,独粉身碎骨,以报君恩!”

    但,这却只是一个开始。

    天子拍了拍手,便有着两位宗室成员,从殿中左右,被甲而出。

    左边的是稒阳候刘迁,乃是河间献王之后;右边的是德候刘善,中山靖王之后。

    皆是当今天子的侄子,也是在京宗室的代表。

    更重要的是——他们手里拿着的东西,格外显眼!

    刘迁手中拿着的是一柄夸张无比的大斧,其斧身镀着一层明显的黄金,在这宣室殿中,几乎人人都认识它,但很少有人亲眼见过它。

    因为,它的学名叫黄钺!

    是君王权力的象征,其地位比天子节更高。

    持有者本身,相当于半君!

    而刘善手里拿着的,则是一根竹竿,其上饰有白色的牦尾。

    这同样是一个很稀有,很少见,但人人皆知的器物——白旄!

    只是看着这个场面,所有人内心都浮现出了他们都曾读过,而且滚瓜烂熟的一段文字——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这是《尚书》《牧誓》之中的记录,乃是描述武王将指挥大军的权力,授予姜尚的场景。

    而这两件器物的出场,而且以两位德高望重的宗室列侯亲持而来,几乎等于证实了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张子重将拜将,而且是常设大将!

    可以拥有莫府,可以长期统帅大军的那种大将。

    是与大将军、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贰师将军并列的将军!

    而这可比先前的封侯,更令人吃惊和惊讶!

    因为……

    汉家列侯数以百计,若算上宗室诸侯,恐怕以千计。

    但常设将军,历代以来,很少有超过一个的。

    帝国上一次同时拥有两位常设将军,还要追溯到卫青霍去病时代。

    再上一次,就要追溯到开国之时了。

    常设将军在汉室的地位,可比什么丞相列侯高多了。

    他们每一个,都是一个势力、派系的领袖。

    拥有着足够影响朝政、国策,甚至天下的权力。

    常设将军的权力有多大?

    以李广利为例,便足以清楚!

    其在居延,以贰师将军,号令河西四郡,节制河朔、北地、陇右郡兵。

    持黄钺白旄,掌征伐背叛,外交贸易。

    几乎就是一个土皇帝!

    更要命的是,从卫青霍去病故事之中,群臣可以知道一个细节——在霍去病崛起后不久,漠北决战一结束,大将军卫青便归朝理政,征伐大权,落入霍去病之手。

    故而,即使早有风声,人们也都有心理准备。

    但,当黄钺、白旄同时出现。

    而且是由两位宗室诸侯亲手持之,献于天子的时候。

    无数朝臣,依然震撼莫名。

    特别是丞相刘屈氂,内心无比酸涩、惊讶、恐惧。

    因为……

    他知道,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中,他输的一塌涂地!

    天子根本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甚至都没有听进去他的话。

    这位陛下在以高爵封赏后,依然执意要将张子重的鹰杨将军的秩比和地位,抬高到比贰师将军更高的序列——以宗室诸侯执黄钺白旄而拜大将,这在过去,只有在拜大将军、卫将军、车骑将军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

    换而言之,鹰杨将军的地位,至少也是和车骑将军齐平!

    而车骑将军,那可是汉家的战车、骑兵部队总指挥,在这个没有太尉、大将军,也没有卫将军、骠骑将军的今天,几乎就是理论上的最高统帅!

第一千零一十三节 争权夺利(4)() 
在无数人的注目下,两位德高望重的宗室诸侯,来到了天子面前。

    他们将自己手中的礼器,高高举起,呈递在手上。

    而天子则仗着高帝斩白蛇剑,走下御阶,来到了张越身前。

    然后,他调整了一下角度,站到了张越的左侧,使得在事实上,他这个天子立于张越的西面!

    于是,所有大臣全体起立,持芴再拜,接着人人肃穆,注视着这个时刻。

    因为,在这一刻,当天子西面而立,意味着君臣关系消失,宾主关系上线。

    持着黄钺的稒阳候刘迁则亦步亦趋,来到天子身后,拜道“陛下,臣受命自高庙取黄钺,先斋三日,虔诚祷告列祖列宗,与太祝卜于高皇帝衣冠前,灼之以灵龟,得见大横曰吉,于是焚书高于高帝,诚惶诚恐,取此神器,以献陛下!”

    天子肃穆的接过那柄沉重的黄钺,双手亲执斧身,将斧柄指向张越,然后朗声道“英候臣毅……”

    “微臣在……”张越连忙恭身俯首,再拜道“请陛下训诫!”

    “卿知,将军为何?”天子问道。

    “臣愚钝,不知其谓,唯陛下教之!”张越连忙再拜。

    “所谓将军者,一军之主,一国之帅,社稷之命,国家之基也!”天子双手拿着斧头,轻声说道“自献公做二军,亲将上军,以太子申生将下军以来,将军便为国家爪牙,社稷鹰犬,列为上卿,金印紫绶,以掌征伐背叛,位次三公!”

    “将军是秉君命而制四夷者,故上古王者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闑以内寡人制之,闑以外将军制之,军功赏爵,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朕闻,昔司马穰苴为将与庄贾定约旦日日中后会于军门,庄贾失约,司马穰苴责之曰将受命之日忘其家,临军约束忘其亲,于是以军法斩庄贾于辕门!由是齐师震怖,皆畏军法,穰苴率之,大破敌师!”

    “孙子为吴王拜将,于宫中以妇人练军,约束既布,乃设斧钺,三令五申之后,宫妇尤轻慢之,孙子于是斩两姬,由之宫妇皆畏,行止如一,吴乃大兴……”

    “故将军之职,在率军,在制敌,在征伐;而将军之责,在约束,在胜敌,在社稷,在天下!”

    说到这里,天子看着张越,问道“卿可知之?”

    “臣谨受教!”张越于是恭敬的再拜“必日夜牢记,夙兴夜寐,不敢或忘!”

    “善!”天子点点头,将手中持着的斧头微微向前,使斧柄递到张越面前,正色道“社稷之命,在于将军,今社稷有事,国家有警,朕愿请子将而应之,未知子可愿担此重任,为国爪牙之将,做社稷鹰犬之士,备宗庙之臣,为不虞之士?”

    张越自是不敢拒绝,拜道“臣愿受命,为陛下鹰犬,社稷爪牙!”

    便再拜。

    天子则将那黄钺的柄,亲自交到了张越的手里,在看着他拿稳了以后,才松开来,训诫道“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于是,他微微屈身,作揖而拜。

    这是自古以来,君王拜将、任相的传统仪式。

    经过千年演化,依然保留着基本原则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里,君臣的地位,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地位。

    是君拜臣,委以天下之事,而臣拜君,效之以犬马之劳。

    在后世,特别是北宋建立以后,这种事情就再也看不到了。

    君臣彻底沦为上下,主仆的关系,而非宾主。

    从此大臣再牛逼、再厉害,功劳再大,功勋再多,也无法得到君王的尊重。

    这让张越真是有些唏嘘。

    他拿着手里的斧柄,感慨万千。

    他知道,从现在开始,他便算是这大汉帝国的合伙人了。

    属于董事局的董事了。

    除了董事长(天子)和ceo(太子)、总经理(太孙)外,其他人最多不过和他平起平坐。

    成为了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持着黄钺的长柄,郑重的拜道“臣谨受命!”

    这时,持着白旄的刘善,走到天子身边,将那白旄之杖,呈递给天子。

    天子拿在手中,依旧持着白旄头将柄指向张越,授之道“受此白旄,从此下至九渊者,将军制之!”

    张越恭敬的接过白旄之柄,左手持黄钺,右手持白旄,微微起身,面向天子,恭身道“臣谨受命!”

    而天子则还以一礼,道“将军,从此为朕爪牙之官!”

    群臣到得这时,纷纷面朝张越与天子,拱手拜道“下官等拜见将军阁下!”

    太孙刘进与丞相刘屈氂、御史大夫暴胜之,则联袂走到天子右侧,屈膝贺道“孙臣进(臣丞相屈氂)(臣御史大夫胜之),恭贺陛下,喜得社稷之将,从此宗庙无忧也!”

    天子微微一笑,转身走向御阶,一边走一边吩咐“请尚书令,为朕宣读拜将诏书!”

    “诺!”张安世微微恭身,捧着一份帛书,走到张越面前。

    他看了看,张越手里持着的黄钺白旄,于是微微恭身,趋退三步,然后才道“请将军敬闻天子诏书!”

    张越于是恭恭敬敬的轻轻放下手中的黄钺白旄,然后才屈身跪下来,拜道“臣谨闻诏命!”

    张安世这才摊开帛书,朗声宣读起来“赏有功,罚有罪,此高帝之所以得天下也;褒功臣,封有德,此太宗所以德牟天下也!侍中英候臣毅,躬于王事,勤劳社稷,率军行于幕南,先破匈奴丁零王,斩捕自其呼揭王以下七千余人,生得匈奴姑衍王,挥师过弓卢水,济于难侯山,下祷余山,禅姑衍而后封狼居胥山,夺匈奴龙城,使其母阏氏亡命奔于燕然山,以匈奴之地与俘虏相要挟,救忠臣义士于水火之间,朕甚嘉之,其拜侍中英候毅为鹰杨将军,秩禄如骠骑将军故事,命宗正录将军之名,告于宗庙,策少府建鹰扬将军莫府,许鹰杨将军,亲卫三百,自为其用!”

    “臣谨奉诏!”张越长身而拜,从张安世手中接过那份诏书。

    而所有大臣,则全都目瞪口呆,看着这一切。

    丞相刘屈氂,忍不住吞下了一口名为嫉妒的口水。

    奉车都尉霍光则悄悄低头,叹了一口气。

    光禄勋韩说,更是紧紧咬住了嘴唇。

    鹰杨将军,秩禄如骠骑将军故事?

    若不理解汉室体系,可能还会觉得不过如此。

    但……

    然后了解汉家体制的人,都会倒吸一口凉气!

    因为……骠骑将军是大司马冠军仲景候霍去病未进位大司马之前的头衔。

    其权力之大,简直超乎想象,甚至可以说是梦幻!

    按照霍去病故事,新的鹰杨将军莫府,可以招募或者从现有的汉军系统里,选择两位长史(秩比八百石),四位左右前后护军都尉(秩比六百石),六位负责统管军队贸易与互市,甚至扮演财务官的军市令(秩比四百石)以及负责协助将军本人,管理莫府军事、参赞军机的司马、从事中郎、令吏、尉以及掾属官吏、军官百余人。

    此外,可以合法的在长安城内(除宫苑外)拥有一支三百人的武装卫队。

    这支卫队,可以合法装备汉军制式军械、甲胄、战马甚至强弩硬弓。

    在紧急时刻,将军本人有权不经过天子许可,就调动这支卫队,参与平叛、捕盗以及诛杀不法分子(仅需事后报备)。

    更紧要的是,将军莫府的一切,都由将军本人处置。

    包括但不限于法律、奖罚、升迁任免。

    这就是常设将军的可怕之处!

    自成一系,拥有一个属于自身的绝对忠诚的系统。

    而且,这个系统的薪俸、福利。都是国家支出负担,且是直接走少府的帐。

    除了这些,最重要的一点是——鹰杨将军的秩比地位,是高于原来的贰师将军李广利的。

    换而言之,从现在开始,大汉帝国的最高军事将领换人了。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一跃而起,成为了帝事地位最高,秩比最高的大将。

    更可怕的是——他已经拥有了可以与贰师将军掰腕子的实力!

    那支跟随着他经过了万里远征锤炼的大军,足以让其的力量,不属于贰师将军麾下的那支精锐。

    “变天了……”许多边缘人物,交头接耳,甚至兴奋无比的在心里暗暗想着。

    这是他们的机会!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而起争斗之时,肯定会带来无数机遇。

    只要抓住其中一个机会,就可以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这下子……朝局大乱矣……”许多九卿、权贵则在心里叹着。

    他们是那种和李广利与张越关系都不怎么样的人。

    如今的局面,对他们最是不利。

    因为,两强相争,aoe余波最容易波及的就是他们。

    只要一个不小心卷入其中,他们就可能随时沦为牺牲品。

    剩下的其他人,却都是互相看了看对方,然后不由自主,下意识的将视线挪开,然后不怀好意的在心里冷笑起来。

    “哼!”续相如、司马玄、辛武灵等,都是恶狠狠的看了一眼在殿中的那几位李广利的死忠,握紧了拳头。

    如今,将主荣升为鹰扬将军,受黄钺白旄,秩比骠骑将军故事。

    对他们来说,与有荣焉,但同时也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了稳固权力,同时也为了可以在河西无后顾之忧,故而在朝堂上安插了大量亲信,布置在许多关键位置。

    其故旧亲朋,更是遍及朝野。

    过去,这些肥差和权力,是贰师将军一派的禁脔,无人敢觊觎,更没有人敢伸手。

    但现在……

    将主已经成为了帝国最高大将,亲受黄钺白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