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要做门阀- 第4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节旄所至,如朕亲临!

    其若万一不幸,等于有人一巴掌,扇在了大汉帝国的天子脸上。

    汉家朝堂,对此只会有一个态度:报复!

    凶手必须付出代价!

    而赵充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不过,在下一秒,他就垂头丧气。

    因为,他看到,张越比他更加兴奋、亢奋!

    “贼子安敢轻我中国?”张越握紧了拳头,正义凛然,对赵充国道:“赵兄,烦请兄长去请张令君和戴公,小弟这就去通知陛下!”

    赵充国傻傻的点点头,就听着张越义愤填膺的道:“任兄遇刺,此乃夷狄辱我中国,主辱臣死,不复此仇,吾辈妄为人臣!”

    然后就大踏步的走向了天子寝宫。

    张越此时,满心都是欢喜和亢奋。

    任立政,他连面都没有见过,只知道,其乃苏武、霍光的旧友,为霍光举荐,负责与匈奴谈判,迎回历代被扣押的汉使一事。

    前些日子,张越还听说,任立政的谈判,有了巨大进展。

    苏武、常惠等人,即将回国。

    哪知,如今却忽闻噩耗。

    虽然,还不知道,任立政目前的状况。

    但既然都让戴仁和张安世,星夜入宫,紧急报告。

    恐怕,任立政已是凶多吉少。

    讲道理,蛮可惜的!

    但不知为何,张越却全无遗憾与惋惜,反而兴奋莫名!

    “乌恒!”张越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乌恒,本是东胡之后,为匈奴逐于漠南以北,后世的大兴安岭一带的游牧部族。

    霍去病出北平,击匈奴之时,顺手就将这个小弟收入麾下。

    然后,带着乌恒人,猛攻匈奴的右贤王主力。

    在这个过程中,乌恒人作战勇猛,不避锋矢,让霍去病非常满意。

    故而特地上书天子,请求将原本是匈奴故地的上谷、渔阳、右北平等五郡长城之外的牧场赐给乌恒,令其居于长城之外,作为汉长城的屏障与预警。

    同时,建立长水校尉大营,以乌恒各部之中的精锐、勇士,为汉战士。

    霍去病在世之时,乌恒人忠心耿耿,甘为骠骑鹰犬。

    追随霍去病南征北战,马革裹尸,在皋兰山、胭脂山、祁连山和狼居胥山、姑衍山,都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即使霍去病去世,乌恒各部也不改忠诚。

    为汉充当屏障、羽翼和盾牌。

    历次汉匈大战,更是少不了乌恒义从的身影。

    哪怕是现在,长水校尉的乌恒义从,也依旧是大汉天子最忠心的爪牙。

    只是……

    时间,是世界上最残酷的武器。

    它令忠臣老朽,使猛将白头,让誓言空虚。

    如今的乌恒,早已不是霍去病麾下的忠犬。

    乌恒九部之中,除了内迁的三部,已经完成了汉化,编户齐民,居于上郡、代郡,对汉依旧忠心耿耿外。

    余者都已经滋生出了野心。

    更在未来,引发了一场大叛乱。

    当然,这不能怪霍去病,缺乏远见。

    事实上,为了驯服乌恒,霍去病勒令乌恒人推倒匈奴龙城,掘冒顿等人棺椁鞭尸,挫骨扬灰!

    从此,乌恒就和匈奴,成为了死敌。

    乌恒、匈奴,变成了势不两立的仇人,再无和解的可能!

    只是霍去病英年早逝,其诸般设计和抱负都未来得及施展。

    故而,留下了许多问题。

    而素来自诩‘冠军侯门下走狗’的张越,当然愿意为偶像,拾遗补缺,填补遗憾。

    这次,任立政遇刺,就是极好的机会!

第八百二十二节 舍我其谁() 
张越步入寝宫之中,侍奉天子帷幄的几个贴身侍卫,立刻迎上来,问道:“侍中公何事?”

    这些侍卫,都是羽林卫的孤儿军选拔的精锐。

    对于当今天子,忠心耿耿之士。

    几乎没有什么人,什么事情,可以动摇他们对天子的忠诚!

    因为,他们是天子亲手抚养、看着长大的。

    他们的父祖,更是汉家英雄,战陨沙场,或死于王事的将士、官吏。

    相当于汉家英烈。

    天子在上林苑,为这些人特地划出一块土地,安置他们。

    给他们聘请老师、教官,授文武之艺,每岁定期看望、巡视、接见、勉励。

    及年二十三,选其精锐,充为期门郎、羽林郎。

    他们从小就是在当今天子的招抚和看顾下长大,耳闻目濡的是君恩如海。

    很多人,甚至连成家立业,也都是天子从内库拿钱操办。

    故而,忠心不二,无人可以动摇。

    侍卫帷幄之时,连眼睛都不眨。

    常常一站就是一宿!

    有了他们,汉家天子帷幄之中,就属于绝对安全。

    “尚书令张安世及大鸿胪戴仁,有要事求见,吾要入禁中,唤醒陛下!”张越昂首道:“还请打开帷幄,令吾入内!”

    侍卫们互相看了看,然后自动退到两侧,掀开帘子。

    张越跨步入内,就看到了天子,安睡在塌上。

    几个宫女,跪在左右床榻左右,小心侍奉着。

    张越走过去,躬身喊道:“陛下陛下”

    此时,天子正沉浸在梦境之中。

    梦里不知身在何处,只觉,云雾缭绕,仙光萦绕。

    神君,架着祥云,身被羽翼,从他眼前飞过。

    他大声呼唤:“神君,神君,汝还记得当初的诺言吗?”

    可惜,神君却充耳不闻,翱翔飞过。

    而在神君身后,又有一人,驾云而来。

    此人,面目模糊,只是看着熟悉无比。

    天子连忙大声呼唤:“仙君留步,仙君留步”

    那人似乎听到了天子的呼唤,回过头来,露出一个熟悉的笑容:“陛下何事唤臣?”

    正是张子重!

    天子激动万分,正要说话,梦却醒了。

    “陛下陛下”天子睁开眼睛,看着连枝灯下,那个恭身立在身旁侍中官,神色古怪至极。

    “陛下,尚书令臣安世,大鸿胪臣仁,星夜来朝,敢问陛下,是否召见?”张越看着天子醒来,立刻报告。

    天子却是置若罔闻,反而看着张越的脸,神情迥异。

    张越被他看的有些发毛,只好再道:“陛下,尚书令和大鸿胪求见”

    天子这才醒悟过来,问道:“何事?”

    “臣听说,任立政在乌恒遇刺”张越低头报告:“故而大鸿胪和尚书令不敢懈怠”

    “任立政?”天子先是皱眉,然后就想起来了。

    他起身道:“传大鸿胪和尚书令入觐!”

    一刻钟后,赵充国领着张安世和戴仁,进入禁中寝居。

    “臣安世,恭问圣躬”

    “臣仁恭问甚躬”

    “星夜来朝,还望陛下恕罪!”两人齐声俯首。

    “两位爱卿免礼”天子坐直了身体,对两人道:“朕听张子重说,任立政在塞外遇刺?”

    “情况如何了?”

    “回禀陛下!”戴仁俯首道:“据上郡太守、将军郭昌奏报:钦使任立政,于乌恒榷市,遇贼刺杀,身中三刀,不省人事护乌恒校尉杨永已领兵前往探视”

    “废物!”天子怒声骂道:“护乌恒校尉,连朕的钦使也不能保护周全,朕要其何用?”

    “制诏:宣护乌恒校尉杨永,即刻回京述职!”

    “诺!”张安世马上领命。

    天子又道:“传朕的命令,去飞狐口,命令飞狐将军张恢,令其随时等候朕的命令!”

    “诺!”张安世再次顿首。

    张越却是听得目光灼灼,神采连连。

    飞狐军,从高帝开始直至元光中,就是汉家备胡的总预备队。

    在其成立的百年时间中,这支屯驻在古老的飞狐要塞的汉军精锐,就一直承担着对匈奴的戒备任务,直至卫青霍去病横空出世,汉军出塞,匈奴远遁,其身为汉家长城防线的预备队使命才告一段落。

    到现在,更是成为了一支二线的部队。

    但,其作用却一直未改,只是转换了一下角色,从过去的救火队,变成了今日的执法队。

    沿着长城,从渔阳到九原,任何边郡出了问题,天子都会派遣飞狐军前去坐镇、弹压。

    而动用这支部队,等于告诉天下,此事汉家绝不肯善罢甘休!

    必定要查一个清楚!

    这样想着,张越就出列拜道:“陛下,侍中任立政,臣虽未曾谋面,但其心忧社稷,忠心陛下,臣仰慕已久,深以其为榜样,如今,任立政遇刺,臣请命前往乌恒,调查此事,为任立政讨还一个公道!”

    天子听着,迟疑片刻,然后道:“此小事尔,何须爱卿出马?”

    “卿当前的任务,当为辅佐太孙,尽快建好太孙莫府,处置诸般事务其次,则为训练士卒,编练新军,卿可不要忘记,卿与朕之约?”

    张越听着,连忙道:“陛下,臣依然坚持,请命出使,处置此事!”

    “臣不仅仅想查明任立政遇刺之事,处置好迎回汉使之事,更有心,为陛下震慑乌恒九部”

    “臣闻,当初冠军景恒侯,与乌恒各部贵人约:乌恒永为汉臣,各部君长,岁贡长安,隔年朝觐天子一次”

    “然则如今,乌恒诸部,渐有不臣,有君长,甚至数年不朝不贡!”

    “臣实忧之,愿持节往乌恒,约见各部贵人,申明旧约,鞭笞不臣,令彼辈不敢不朝贡于长安”

    天子听着,却是疑虑起来。

    乌恒人的渐渐尾大不掉,这是朝野都知道的事情。

    天子本身就曾多次考虑,加强约束乌恒的事情。

    只是,一直腾不出手,也没有好的借口。

    如今,任立政遇刺,倒是一个合适的借口。

    但

    “卿可知,如今乌恒,再非过去之乌恒?”天子悠悠的道:“若要臣服其部族,至少需要两万精骑,数万步卒”

    这是汉家朝堂上曾经讨论过的事情。

    当初,乌恒人从白山黑水的乌丸山,迁徙至右北平、上郡之间的牧场,为汉屏障时,其邑落不过一万,户口三万多,人口不过十余万。

    如今,却已经膨胀成为九部、七万多邑落,二十几万户,人口百万的超级势力。

    虽然,依然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

    但

    却再非一个汉使,就可以驱使如牛马的小角色了。

    一旦逼反,那么从右北平到上郡的数千里草原,就又将烽烟再起。

    考虑到如今匈奴未灭,不宜再起战火,汉家朝堂才无视了乌恒各部的渐渐不稳。

    想着,等灭了匈奴,再来收拾这个二五仔。

    甚至,还想着,利用乌恒和匈奴的仇恨,让他们彼此火拼,全部死了算逑。

    张越却是俯首道:“启奏陛下,臣不需要两万精骑,也不需要大军出动”

    “臣只需带长水校尉本部,就可为陛下,臣服乌恒各部,令其入朝长安!”

    在张越看来,他甚至都不需要带兵过去。

    只要一个天子节旄,就可以单枪匹马,让乌恒百万之众俯首。

    原因很简单——他乃是大汉侍中,天子近臣,天子钦使。

    一人就可以胜过千军万马,让乌恒各部,战战兢兢。

    因为,他背后站着大汉帝国的百万虎贲。

    是卫青霍去病的母国,是震慑天下,追亡逐北,灭国无数的大汉帝国!

    乌恒人或许敢背着汉家搞小动作,但现在绝不敢公然对抗汉家。

    更不敢举起叛旗!

    再说,乌恒各部,也并非全是二五仔。

    也有忠心耿耿的大汉鹰犬,纵然是那些二五仔中,也不乏有忠臣义士,仰慕汉家的人物。

    故而,张越有足够的信心,单枪匹马就让乌恒群雄束手。

    没办法,汉家积威,就是如此夸张!

    历史上,傅介子当着楼兰群臣的面,斩其王头,楼兰全国连个屁都不敢放!

    常惠持节,在西域喊了一声,就有数万大军,随其将旗,包围龟兹,迫龟兹王出降。

    班定远只带几十个人,就敢火烧匈奴使团。

    更夸张的,还是当年的霍去病。

    一人一马,直入浑邪部中,让浑邪王尽杀其部族的匈奴人和匈奴贵族,然后恭身投降。

    所以,在张越本来的计划里,他是打算仿效偶像当年的故技,重演一人一马,降服百万之众的传奇。

    之所以,决定带上长水校尉,也只是出于宣传的考虑。

    让塞外的乌恒英雄们,亲眼看看效忠大汉的人,是何等风光?何等威武!

    让这些英雄们,在当有今朝没明日的夷狄和大汉忠臣之间做一个选择。

    张越相信,只要他们不傻,就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而,只要这些人来投,那么,乌恒各部的贵族,再有难耐,也逃不出张越的五指山。

    天子听着,也是颇为意动,但却有些舍不得。

    特别是,方才的那个梦,让他举棋不定。

    故而,想了想,天子道:“卿之请,朕知矣,只是,兹事体大,朕还需召集丞相、九卿共商”

    张越听着,只好恭身拜道:“臣逾越了请陛下恕罪!”

    但,乌恒之事,他却已经下定决心,舍我其谁!

    

第八百二十三节 尴尬的韩说() 
翌日,清晨,晨光渐露。

    光禄勋韩说,走在建章宫的阁楼间。

    身后,无数人窃窃私语,对他指指点点。

    “听说光禄勋与张蚩尤乃是莫逆之交啊”

    “可不是嘛?”

    “要不然张蚩尤何以每次都能抓住关键,一击毙敌?那江充等人输的不冤啊!”

    韩说听在耳中,咬牙切齿,却又发作不得。

    没办法,这些天来,整个长安都传遍了。

    人人都说,他韩说早与那张子重有勾结,甚至还有人言之凿凿,他与张子重属于刎颈之交,曾盟誓天地

    搞得现在,很多过去的老朋友,都对他退避三舍。

    很多同僚,更是看他的眼神都有些异样。

    现在,九卿有司,很多人都已经不带他韩说玩了。

    韩说本想解释,但奈何无人肯信!

    前些天,卫伉被天子派人,押解出京,流放楼兰。

    临行前,卫伉与家人辞别,哭着说:吾有今日,皆拜光禄勋所赐,若有复归之日,必复此仇!

    这事情传的长安人尽皆知。

    就在昨天,卫伉的儿子卫延年,驱车来到他家门口,公开烧毁婚书,还将一把剑丢在韩府门口,扬长而去。

    一下子就引动全长安的八卦党,兴奋难耐,无数目光聚集而来。

    搞得韩说尴尬不已,浑身难受。

    要不是他脸皮厚,恐怕都要被这些流言蜚语给逼死了。

    本来,若只是如此,他还不会落到现在这个田地。

    毕竟,别人没有证据,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但

    他的那几个傻儿子,却在满长安到处炫耀‘吾父与张侍中,一见如故,相交莫逆,引为知己’。

    搞得他是黄泥巴掉裤裆里,洗都没办法洗。

    “光禄勋光禄勋”身后,忽然传来声音。

    韩说回过头去,就见京兆尹于己衍,气喘吁吁的追上来,拜道:“下官见过光禄勋”

    “京兆尹有事?”韩说皱眉问道。

    “下官确实有事”于己衍笑着凑上前来,问道:“今日朝会,下官听说,乃是要议侍中任立政遇刺之事下官闻说,张侍中有意亲自前往乌恒,调查此事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