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要做门阀-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自己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项目完成的时候,包一个大红包,封官许愿,升官发财。

    这样的上司,才会有人追随。

    …………………………

    看着众人,欢呼雀跃,三五成群的向着太上皇行宫方向走去,张越则回过头来看着那副新丰堪舆图。

    内心充满了满足。

    全县八万多亩私田(本来在册不过七万亩,但张越上任后,通过清丈土地和人口登记,抓出了被隐匿的上万亩土地),一万四千亩公田(本来是不到八千亩,但是张越上任后砍了几个不看眼的地主豪强,于是新丰公田数量暴增一倍!),现在除了那休耕的三万多亩土地,其他已经全部种上了宿麦。

    宿麦播种面积接近了六万亩。

    七个月后,它们将至少产出三十万石小麦,磨出二十万石左右的麦粉。

    可以养活至少二十万人口。

    以不到十万的人口,最多四万青壮,就能养活二十万人口!

    这毋庸置疑,在这西元前,是一个奇迹。

    更不提,张越在鼓励宿麦种植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家种两桑、半亩葵、五十本葱、都养两母彘、一狗、十鸡’的政策也普及了下去。

    桑苗、蔬菜种子、种猪和雏鸡等生产资料都是由县衙假贷给百姓。

    而百姓,则只要满足‘没有犯罪记录,拥有至少三十亩土地’的条件,就都可以向官府申请假贷。

    利息嘛,很低,只有十分之一。

    以三年为期,分期偿还本息。

    而资金则由袁广汉牵头的‘义商’团队提供。

    对于袁广汉来说,这笔买卖,真是太划算了!

    首先,这个假贷政策是新丰县衙作保的,资金也是直接提供给县衙,再由县衙向他们购买相关商品,假贷给百姓。

    这本身就有许多赚头,虽然赚的不多,但对商人来说,这种没有风险,而且长期稳定提供收益的买卖,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更别提,这借出去的钱还有利息能拿。

    袁广汉的商业意识何等敏锐?

    他只是听张越一说,稍微一提醒,马上就反应过来了。

    这特么是最赚钱的买卖啊!

    更不说,现在整个关中的商人们,都是惊弓之鸟。

    槐市的子钱商人们集体扑街后,执金吾却根本没有停止动作。

    一个又一个大商人,锒铛入狱。

    罪名嘛,也是各种各样。

    什么囤积居奇,什么谋杀,什么阴与匈奴私通。

    变着花样的安上去。

    后台再硬,也不敌执金吾的凶猛。

    但,那些在新丰有投资的商人,却莫名的都没有被牵扯。

    袁广汉等人,若还不懂这其中的玄妙,那就是白活这么多年。

    所以,别说有钱赚。

    哪怕张越让他们纯出钱支持,也是眉头都不眨一下的。

    而随着这个政策的普及,新丰的农副产品,未来的产量恐怕也会大增。

    如此,新丰能养活的人口,就可能达到三十万甚至更多!

    想想看,若一个新丰就能养活三倍四倍甚至十倍于己的人口。

    朝堂上,谁能拒绝,谁敢拒绝张越的政策?

    一切顺利的话,不消五年,关中就将重新变成秦代的那个天下粮仓。

    不仅仅粮食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有力支援天下,支援边塞。

    “这天下,舍我其谁!”纵然是张越,想象着这样的将来,胸膛也是充满了得意与骄狂。

    “侍中……”就在这时,胡建忽然走到他面前,低声禀报道:“侍中命我做的调查,已经有结果了!”

    他将一份文牍,递给张越,道:“经过臣下与新丰乡亭官吏们的调查,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日子来,多次出入新丰乡亭的士大夫来历、背景……”

    张越听着,从畅想中回过神来,回到现实,拿起那简牍,打开来一看,脸色就开始出现了变化。

    “真是来者不善啊……”张越低声叹着,然后对胡建道:“辛苦胡令吏,烦请胡令吏,继续盯着他们……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报告于吾!”

    “诺!”胡建闻言,恭身应命。

    对于法家来说,执法只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之一。

    事实上,诸夏民族的特务政治,也是法家第一个搞起来的。

    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总结起来,其实就特务监视、中央集权、改革法令,鼓励生产。

    胡建虽然没有学习过怎么搞特务,但是,一上手,却是莫名的熟练。

    让他自己都感觉有些惊讶。

    …………

    送走胡建,张越捏着那简牍,脸色凝重。

    好家伙!

    现在,在新丰乡亭,每天都有来自各方面的人出入。

    有些是光明正大,像十余日前的褚大一行一般,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来了。

    也有些,鬼鬼祟祟,悄悄的溜进乡亭,又悄悄的跑出去。

    托他们的福,现在新丰的变化,已经差不多人尽皆知。

    至少在长安舆论圈,每天都有人在议论和分析。

    这些人中,有朋友。

    譬如法家各派与黄老学派以及公羊学派甚至思孟学派的部分人,都是在唱赞歌,点赞新丰的变化的。

    但,阴阳怪气的人也是不少。

    特别是,随着诸王一个个接连入朝,跟着他们来到长安的士大夫、贵族们,都开始将视线投注到新丰。

    他们现在看上去,倒还算规矩,只是随处看看,也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但张越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

    水面之下,鬼知道,他们在打什么主意?

    张越知道,自己现在必须做好准备了。

    因为,简牍上已经出现了好几个大能的名字了。

    曲阜孔安国、淄川杨何、济南林尊、夏侯始昌……

    每一个人的名字,都是天下闻名,让人敬仰。

    孔安国、夏侯始昌,不用多说了。

    那杨何、林尊,也非等闲之辈。

    淄川杨何,汉家鸿儒,其师长就是号称天下易经之源的齐人田何,而田何在汉家儒门的地位,与董仲舒是平等的。

    两人都是开一派先河,立一学于官的大能!

    至于林尊……

    他是尚书系欧阳学派的创始人欧阳生的嫡传弟子。

    他有个师弟叫儿宽……

    太史公司马迁当年曾向他请教过《易经》与星象,极为钦佩。

    更重要的是——尚书系欧阳学派,从董仲舒开始,就一直是公羊学派的盟友。

    两者互相补充,互相借鉴,互相提携。

    关系非常融洽。

    换而言之,这位林尊林先生,恐怕在公羊学派内部也拥有巨大影响力。

    但张越却怎么都想不到,新丰居然能吸引到这位大佬!

    要知道,这位林先生,已经有差不多二十年没有来过长安了!

    而以上这些,还是张越知道的,听说过的大能。

    那些张越没有听说过,但在事实上却拥有莫大影响力,曾经担任过博士官的人,还有好几个!

    被这些或不怀好意,或好奇,或善意的目光盯着。

    张越也感到了莫大压力。

    更不提,张越听说了,谷梁学派的那个江先生,已经召回了他的得意弟子,一直在外游学的韦贤。

    看样子是打算有所动作了。

    “无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张越看着简牍,在内心想着。

    朋友来了有美酒,敌人来了有刀枪!

    对这些外部的威胁,张越倒还不是很担心,他担心的还是来自公羊学派内部的压力。

    那位夏侯始昌先生,回京十几天了,来新丰也走了好几次,但却根本不来新丰县城,也不说好,也不说不好。

    态度暧昧,让张越有些难以决断。

第四百三十二节 底牌() 
    将心里的疑虑暂时放下来,张越就迈步出了县衙,来到县衙不远处的太上皇行宫。

    此时,行宫之中,已满是丝竹之声。

    论享受,还是汉季士大夫会享受。

    一口口相当于后世火锅的器皿,已经被摆好了。

    炉子下,木炭熊熊燃烧,圆形的鼎器中,汤水沸腾了起来。

    一块块被切好的肉,直接丢进去,只需烫上一烫,就可以开动。

    而在这个时候,最佳的配合,当然是端上一小碟关中特产的肉酱,蘸上肉片,细细品味。

    民以食为天。

    诸夏民族,自古以来,底层百姓追求吃饱,中上层贵族士大夫,追求吃好。

    哪怕孔夫子,不也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张越见着这个情况,也是笑容满面。

    因为他知道,很快,一些来自海洋的食物,就要进入长安公卿士大夫的餐桌了。

    他已经听说了,桑弘羊在数日前下令,命令在齐鲁的两个海官,北上乐浪郡,开始在朝鲜海峡进行捕鱼。

    若是可为的话,整个齐鲁沿海的海官船队,都会北上。

    在过去三十年,特别是在打完了南越与东越后,汉室为了攻伐三越,而耗费巨资打造的楼船舰队,就已经全部转型成为了官营捕鱼船。

    那些昔日的艨艟巨舰,高达数丈的三层楼船,现在,张开风帆,在齐鲁沿海扫荡鱼群。

    因为他们捕的太厉害了!

    竟在西元前,一度造成了齐鲁地方渔民在近海根本抓不到鱼。

    没办法,当年为了攻伐南越与东越,汉室在江都与齐鲁的船厂建造了数百艘大型战舰和上千艘小型辅助战舰。

    战争结束后,这支无敌的舰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拔剑四顾心茫然,只好发挥余热去捕鱼赚钱了。

    这也是无奈之举!

    总不能将这支庞大的舰队,丢在港口,任由它们腐烂生蛆吧?

    而在现在,为了鲍鱼、鱼翅和其他海中珍馐,在五铢钱的号召下,它们已踏上了一条全新的航线。

    而很快,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得到了一个新世界!

    朝鲜海峡的鱼群,那可是在后世,连中国渔民都抓不完的存在!

    至于现在

    恐怕随便撒一网下去,都能抓到各种各样,肥美壮硕的大鱼。

    最迟在明年夏季,长安人就能吃到来自北方冰冷水域之中出产的大鱼鱼干了。

    这让张越真是充满了期待!

    “什么事情,竟让卿如此高兴?”刘进却是看着张越满脸的笑意,忍不住问道。

    “无它”张越笑着答道:“海官北上,楼船成行,当浮一大白!”

    朝鲜海峡,出了名的窄。

    在那里捕鱼,一个不小心或者稍微向西航行,说不定就能看到对马群岛。

    所以,一旦汉室在其中捕鱼捕上瘾了,就可以间接的为后世除害了。

    霓虹将永远活在慈父温暖的怀抱中

    当然,现在的霓虹,应该还是处于原始母系社会。

    所以,其实跟祂较劲没必要。

    就像人类一般不会去搭理森林里调皮捣蛋的猴群一样——最多就是嫌它们烦了,干脆全部杀光。

    但张越还是有些忍不住开怀。

    “张卿难道没有听说吗?”刘进却是一脸古怪:“大司农的这个命令,让很多人都说闲话”

    “许多士大夫皆上书说:朝鲜边鄙之地,虽有萁子之教,尤为夷狄,国家用力四夷,非先王之教”

    张越听着,脸色也有些蛋疼。

    因为说这些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公羊学派的士大夫们。

    众所周知,公羊春秋一向内诸夏外夷狄。

    董仲舒当年就说的很清楚——春秋内鲁而外诸侯,内诸夏而外夷狄。

    所以王者之道,由内而外。

    这使得公羊学派立刻就分化成为了两个对立的意识形态。

    一派,就是吾丘寿王、殷忠等人为首的扩张派。

    另外一派,就是收缩保守派。

    前者认为,鞭笞四夷,教化天下,诗经之义,春秋之道。

    后者则觉得,现在汉室自己问题都一大堆,吃饱了撑着,傻瓜才会去管夷狄。

    他们主张放弃珠崖、键为郡、武都郡、天水郡、乐浪郡、玄菟郡等新疆土。

    将帝国的拳头收起来,连西域都不要去管,匈奴也别去理会,先埋头管好自己的事情再说。

    几十年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根本就分不出对错和高低。

    董仲舒活着的时候,还能平衡彼此,董仲舒一死,两方立刻就对立了起来。

    要不是董越、赢公和褚大还活着,他们彼此能打出狗脑子来。

    平时,长安城的公羊学者,基本都是激进派和扩张派。

    但这次诸王回京,什么牛鬼蛇神都跟着回来了。

    长安情况错综复杂到了极点。

    ‘请烹弘羊’的声音,再次响彻。

    这让张越,实在是有些蛋疼。

    他好不容易才和桑弘羊搞好了关系,与盐铁有司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

    这些渣渣一回来就给他捣乱。

    猪队友啊!

    唯一的好消息是——公羊学派的人,无论是激进派还是保守派。

    其实都是薛定谔的激进派与薛定谔的保守派。

    一旦有利可图,变幻形态的速度,比谁都快!

    就像当年公孙弘,一开始不就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保守派,主张放弃朔方?

    但皇帝小鞭子一抽,谁敢言放弃朔方,谁就是他的死敌!

    朔方屯田的事情,他比谁都积极!

    所以,张越相信,等到捕鱼船队,将数以千石的鱼干运回长安,他们就会闭嘴。

    甚至都不需要等到鱼干回来,只要抓到了鲍鱼,挖到了人参,运到长安,他们见识到了这些东西的好处。

    那么

    他们的形态就会立刻坍缩成为激进派。

    这也是公羊学者的特色与天赋能力了。

    倒是混杂在这些声音中的古文学派的人,让张越心有余悸,总感觉那里不对劲。

    而他的直觉一向很准!

    想到这里,张越就对刘进问道:“殿下可有听说,近来博望苑中有什么新奇的事情吗?”

    刘进想了想,答道:“孤好像母妃派来的人说起过,据说江公的大弟子韦生回来后,就常常邀请孔侍中与杨卿在博望苑之中赏花”

    “此外,似乎荣先生也常常被人邀请,出外游猎,广陵王更是多次请荣生随行”

    张越听着目光灼灼,有些惊疑。

    韦生应该就是江升的那位得意弟子,谷梁学派未来的巨头,开启了汉季门阀政治先河的韦贤了。

    这位宣帝的扶阳节候、丞相,是汉季历史上第一位将学术与家族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巨头。

    更是汉室第一位开创了世袭官爵的大能。

    自韦贤后,豪门权贵,通过垄断知识,进而垄断权力。

    韦贤父子接替为丞相,于是门阀制度萌芽了。

    “殿下孔侍中是否就是那位曾为侍中的素王之后孔安国?”张越想了想,问道:“而杨卿是否就是那位故太中大夫、易经博士杨何先生?”

    刘进闻言点点头。

    张越心头却是警铃大响!

    别看那韦贤是谷梁学派的,杨何是易经田何学派的,而孔安国则是古文学派尚书系的。

    看上去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不可能凑到一起。

    但不要忘记了。

    孔安国的地位超然,他是可以游离在古文和今文学派之间的。

    他的两个授业老师,伏生与鲁申公,就都是今文学派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