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济大清-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来福满汤这条银路已经断了啊。”胤祚自语道,在没有什么专利法的清朝,任何容易被仿制的创意都不叫创意,因为没几天满大街就都是一样的东西了,这也是清朝科技缺少科技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走吧。”胤祚看了片刻,无奈的叹口气。马车驶向了户部衙门。

    下午胤祚又和陈廷敬等人商议了关于推行复式记账的事情,但是胤祚满脑子都想着福满汤的事情,福满汤受到了低价竞争,这在后世商界被称作“红海竞争”,所谓红海按照胤祚的李杰就是都拼的头破血流两败俱伤。虽然福满汤也可以降价销售,但胤祚的资金链也势必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好不容易熬到散值,胤祚立刻换一身便服,骑上马往当铺走去。

    和当铺的聂志远询问了一天的经营情况,聂志远回答一切正常,并把经营的数据都汇报给了胤祚,胤祚点点头,又骑上马跑去了钱庄,唐掌柜一脸喜色的告诉胤祚,他们昨晚商议的“定期存款”的事情,今天已经实行了下去。

    一天之内就吸收了定期存款多达五百六十余两,而且普通存银也受到影响增加了六百余两。一天之内,胤祚手头的资金又增加了千余两。

    胤祚听到这个结果,心中也是一松,看来虽然福满汤的资金链断了,但是凭借着定期存款也能够称上一段时间的。胤祚有种感觉,今天福满汤的事情只是开始而已,常家一定会对他的当铺和钱庄下手的,现在只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罢了。

    “常简雍你会怎么出招呢?”胤祚望着常府的方向自语道。

    “主子,咱们今天还去西地口胡同吗?”小吴子见胤祚骑在马上怔怔出神,便问道。

    “不了,以后有的是去的机会,今儿个咱们回府吧。”说罢调转马头就往贝勒府去了。

    傍晚时胤祚已经到了贝勒府门口,推开府门,还没走到正厅呢,就看见了阿依慕的身影。胤祚本以为阿依慕回像后世的媳妇那样,质问他昨晚去哪了,但是阿依慕不但没有问,而且对胤祚还热情体贴了不少,让胤祚这身正不怕影子斜的人也觉得有些负罪感。

    待一起用过晚饭后,胤祚还和阿依慕一起玩了会纸牌,现在阿依慕已经学会了“争上游”“金钩钓鱼”“斗地主”等不少纸牌玩法,每天闲得没事就会和彩裳玩上几把。

    等到天色完全昏暗下来之后,就要准备睡觉了,府中下人还不知道胤祚和阿依慕至今仍未圆房,所以为了避免有人乱嚼舌根,胤祚一直和阿依慕同房甚至是同床而眠,不过在床上的胤祚一直是一副正人君子风范,连阿依慕一根小手指头都没碰过。

    “阿依慕。睡着了吗?”胤祚望着黑漆漆的空气问道。

    “没呢,贝勒爷有事吗?”

    “你不好奇我昨天晚上去哪了吗?”

    黑暗中依稀可见阿依慕转过身子,对着胤祚摇摇头。

    胤祚顿时恶趣味上来道:“为夫昨天晚上是去青楼狎妓去了。”

    阿依慕沉默片刻,温柔的道:“贝勒爷,若是喜欢去,尽管去便是,不用告诉阿依慕的。”

    胤祚叹口气道:“实话告诉你吧,为夫昨晚上与三位掌柜议事误了时辰,不得已在西地口……”胤祚还没说完一个轻柔的小手就堵上了胤祚的嘴。

    “贝勒爷,我信你。”

    胤祚心中有些暖暖的,轻轻的撅起嘴在阿依慕的柔荑轻轻一吻,阿依慕顿时像是触电了一般收回了手,整个脸都羞得通红,转过身去不理胤祚了。胤祚微微一笑,也闭上了眼镜,鼻尖还能隐约闻到阿依慕身上若有若无的淡淡香气……

第五十章 觐见() 
第二天从床上起来,没有惊动身侧熟睡的阿依慕,用过早膳换上官服就往户部去了。

    可没想到马车刚走到半路,就被人拦下来了,马车外面传来一个尖细的嗓音:“老奴给六阿哥请安。”

    胤祚本是哈欠连天,一听这声音顿时困意全消,挑开车帘,外面站着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公公,身旁还侍立着两个小太监。从那老太监身上的服饰来看,也是康熙身边的近侍了。

    胤祚暗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跳下马车冲着老太监拱手道:“公公一大早就出来公干,真是辛苦了。”

    那老太监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道:“六阿哥这话折煞老奴了,为皇上当差乃是天大的福气,哪有什么辛苦的。”

    “哦,敢问公公可是皇上要找我?”胤祚其实早就猜到了,他前日早朝时显露了复式记账的本领,又被索额图供出来是他提供的土豆地瓜,还当朝弹劾了阿尔吉善,估计康熙早就一肚子的问题要问他了。

    那老太监道:“不错,正是皇上要找六阿哥,皇上口谕:宣六阿哥午时觐见,户部那准一天假。”

    “儿臣接旨。”虽是口谕,但是礼仪还是马虎不得。

    那老太监宣完了皇上的口谕,本想回去复命了,但胤祚赶忙拉住他,从袖子里掏出五百两银票,塞到那老太监手上。

    那老太监一脸惊恐之状道:“六阿哥,这是何意啊?”

    “呵呵,公公一路辛苦了,这点银子拿去买酒暖暖身子。”胤祚厚着脸皮道,这一手是他和韦小宝学的,问话之前先撒银子。

    果然那老太监一听胤祚这么说,也不推辞,就把银子揣进怀里了,口中道:“六阿哥可是有什么想向老奴打听的?”语气中的那股热情劲又增加不少,听得胤祚直起鸡皮疙瘩。

    “敢问公公,皇上叫我去所为何事啊?”胤祚强忍着恶心道。

    那老公公既然收了胤祚的银子自然是知无不言,但是他在宫里当差这么久,自然也知道什么能讲,什么不能讲。和他墨迹半天胤祚才明白,康熙叫他去就是为了土豆地瓜和复式记账的事情。

    和那个老太监一路同行,直至午门才分开,胤祚自己走到乾清宫去等康熙,康熙此时应该还在上朝,胤祚也只好百无聊赖的等康熙下朝,顺便打量了下乾清宫,这乾清宫分为好几个房间,正间摆了龙椅和几把雅致桌椅,这间房多是用于康熙会客之用的,上次他和阿依慕的比斗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侧间是康熙的卧房、书房等,胤祚就没有进去过了,大清许多的政事包括会见外国使者,都是在这乾清宫完成的。

    枯坐许久之后,终于隐约听到了乾清门那边下朝时的山呼万岁之声,但康熙还是没有来,又等了小半个时辰,才听见门口的太监用尖细的嗓音喊道:“皇上驾到!”说罢,康熙帝背着手踱了进来。

    “儿臣给皇阿玛请安。”

    “平身吧。”

    “谢皇阿玛。”

    康熙径直坐在了龙椅上,问道:“推行复式记账一事如何了?”

    “回皇阿玛,儿臣昨天向尚书大人和左右侍郎大人讲解清楚了复式记账的原理,而且拟定了初步推行的方案,儿臣打算先在督察院中推行复式记账,让御史们可以以复式记账法查出贪腐,然后再在各地总督府推行复式记账,再依次着级往下推行,直至知县一级账房掌握并使用复式记账法为止,最后在民间推广复式记账,相信有了官府的提倡复式记账很快就会为百姓们熟知并使用了。不过以上还只是儿臣的个人设想,究竟能否实行以及细节方面都要再和户部大人们商量,并请皇阿玛圣断才可。”

    这一番话胤祚来的路上就准备好了,此时自然是说得流利无比,连个磕巴都没有。

    康熙帝点点头道:“不错,朕一直以为你不过是个不学无术之徒,去户部当差恐怕也会丢了朕的脸面,没想到你知耻而后勇,创出的这复式记账法颇为实用,另满朝文武包括朕都刮目相看,朕真应该好好赏你。”康熙虽然夸奖胤祚但是面上看不到一点高兴气。

    果然康熙话锋一转道:“不过你在朝堂上自作主张弹劾阿尔吉善一事过于鲁莽,差点弄的朕下不来台,功过相抵,此事朕就不与追究了。”

    胤祚道:“多谢皇阿玛。”看来康熙不打算细究阿尔吉善的事情了,胤祚心中一松。

    接着康熙开口道:“不过那个土豆和地瓜的事情你为何不直接来报与朕,为何要先告诉索额图?你可知索额图有了这样一份功劳,位置就更稳了,朕要是再动他就会寒了忠臣们的心?”

    “儿臣思虑不周请皇阿玛责罚。”

    “罢了,念在你推举作物有功,朕这次也饶了你,不过你记住以后再有拿捏不准的事情,就来找朕,去找你额娘也行,索额图他们毕竟都是外臣!”

    “嗻。”康熙的这一句话说的胤祚心里暖暖的,看来康熙对他还是讲一点骨肉之情的。

    不过康熙的脸色并未好转,反而渐渐严肃了起来,他从御案上拿起了一本折子,扔到胤祚脚下道:“朕今天叫你来,其实是为了这件事情,你把这折子看看吧。”

    胤祚心中猛地跳了几下,那老太监可没和他说过折子的事情,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胤祚也只好把折子捡起来翻看,片刻后胤祚读完倒吸一口冷气,原来这折子是弹劾胤祚开设当铺的,按照大清的组训,皇室子弟不可从事工商,按照祖上的规矩,胤祚可能会因此被在族谱上除名。不过大清立国三十余载,这些祖上留下的陈腐规矩已经没了多少约束力,究竟该当如何处置其实全凭康熙的一句话。

    “胤祚,皇室子弟不可从事工商的规矩,你不会不记得了吧?”

    “回皇阿玛,儿臣……记得。”

    “记得就好,你记住农业才是大清之本,工商会破坏国之根基,因此祖上才有此一训,而且大清江山鼎定不久,正是需要固本培元之时,朕的国策也是重农抑商,因此你私办工商乃是皇家大忌,念在你乃是初犯,朕也不重罚你了,把你名下的工商产业尽数遣散,再罚你半年的俸禄就罢了。”康熙帝说完就起身往侧间走去了。

第五十一章 重农重商论() 
而胤祚确脸色通红,站在当场,工商乃是他的命根子,若是让他遣散名下产业,从此安心做个地主,那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于是胤祚脑子一热就开口道:“皇阿玛,恕儿臣难以从命。”

    康熙本都走了一半了,闻言转过身来,重眉紧锁,盯着胤祚一字一顿的道:“你说什么?”

    “皇阿玛,儿臣恕难从命!”

    康熙怒极,指着胤祚道:“你要抗旨吗!”

    “回皇阿玛,儿臣不只是要抗旨,还要告诉您国策错了!”胤祚坚定道。

    康熙身边的内侍李德全听胤祚这话已经是惊呆了,他侍奉康熙几十年还第一次听到有人敢这么和皇上说话。

    “好好好!”康熙一连说了三个好,气的手指都在抖,“那朕让你说说,国策错在哪里,你要是能说服朕,朕就破例准你开办工商,但你若说服不了朕,朕就夺了你的官爵,罚你终生给先皇守灵去!”

    在这种生死存亡之际,胤祚心中那种紧张感不见了,反而思绪更加敏捷起来,短暂思量片刻开口道:”皇上国策重农并没有有错,错在抑商!敢问皇上商周之际小麦亩产几何?唐宋之际小麦亩产几何?而我大清亩产又有几何?”

    康熙不耐烦的道:“商周亩产不过十斤,唐宋已逾百斤,我大清亩产也不过两百斤左右。”康熙不愧是极为重农的皇帝,对于农产问题张口就来。

    “没错,皇阿玛若是仔细留意就会发现小麦亩产从古至今是呈现上升趋势的,敢问这是为何?”

    “明主实行仁政则百业俱兴,亩产随之而高。”

    “皇上说的是,但是儿臣认为更重要的是农具的使用以及农业科技的改良,在战国之前农民使用木器、骨器种田犁地一人一天最多也就犁半亩地,而当朝用铁器犁地辅以畜力,一天可犁一到二亩,这就是使用农具造成的差别。而商周之前,农民不识天时,有种子便播种,偶遇风雨就一无所获,而今农民种地结合天时则可以避免天灾,这就是科技的改良!”

    “科技这词倒也新颖。”康熙一副沉思之色。

    “现在我大清实行重农抑商,商贾难通行,那么偏远地区例如蜀中农具、畜力就难运达,那么提升田产自是不能,而若是无工匠打造农具,就更加不会使亩产增加了。”

    康熙此时怒气方消,皱着眉头道:“若是照你这么说,那开办有限的几处工匠,再允许有限的商贾行商不就可以了。”

    “理论上确是如此,但皇上试想,假设锄头只有李家能造,而锄头又是人人所需,那该如何定价好呢?就算是定价五千两银子一把,农民们也只能卖,这就是垄断,为了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就需要市面上多有几家工匠,多有几家商贾才能使得物价恒定。”

    “那若是朕下旨规定一个物价呢?”康熙问道。

    胤祚笑笑:“圣上可忘了黑市吗?若是圣上即刻下旨,令全国所有稻米以每斤一文钱的价格出售,那么不出半个月市面上就不会有人再卖稻米了,毕竟没人愿意做赔本的生意,就算有也只能出现在黑市中。”

    康熙叹口气道:“朕也不是不知道工商的作用,只是商人自古以来唯利是图,古有商人囤货居奇,所以才出现了汉武帝收盐铁酒为官营的事情,并且历朝历代都将重农抑商作为国策,而唯一不抑制工商的宋朝虽然国富,但最终也难逃被蒙古铁骑踏平的厄运。”

    “皇阿玛,盐铁酒乃是重利而且是国之命脉,收归国有是正途。至于宋朝之亡乃是亡于三冗,与工商虽有关系,但终归不是主因。而且历朝历代都只看到了工商之患,却没看到工商之利,假如皇上能对工商因势利导,那么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康熙轻笑一声:“好个因势利导,因势利导岂是那么容易的?满朝文武包括户部尚书,哪有一个人敢夸海口能对工商因势利导?”

    胤祚上前一步,目光炯炯望着康熙,沉声道:“儿臣能!”

    康熙盯着胤祚看了半晌,缓缓摇摇头:“胤祚,你还是太年轻了,开放工商一道所涉颇多,不是朕一句话就能办成的,至于因势利导,真不怀疑你,但是于用人识人一途,你还是太年轻,这不是你能办成的事情。”

    胤祚还待反驳,却被康熙一句话说的没了脾气:“而且你可知道天下官吏,谁家没有几亩薄田?谁家不靠田产度日?假如工商之禁一开,这些人的利益可能得到保证?”

    比灵魂更难触及的是利益,天下有谁人愿意做违背自己利益的事情呢?胤祚陷入了沉默。

    “虽然你没能说服朕,但是朕念在你一心为国,对你抗旨的事情也就既往不咎了。”

    胤祚一听这话,心思顿时活泛起来,问道:“敢问皇阿玛,儿臣的工商产业……可否也可融情处置?”

    康熙一挥手道:“圣旨已下,君无戏言,着你半月之内把名下当铺处置清楚。”康熙着重突出了名下二字,胤祚顿时听出门道,原来康熙的仅仅针对了他名下的当铺,只要把当铺盘道别人名下,自然也就算是遵从了圣旨。

    于是胤祚顿时满面笑容,对着康熙叩首道:“儿臣明白了,谢皇阿玛!”

    康熙笑骂道:“把你那股得意劲收一收,别成天得意就忘形!对了,你这次出言顶撞朕,朕先给你记着,若有下次,从重惩处!”

    “是!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

    “好了,朕的事情了了,跪安吧!”康熙说完就起身回侧间了。

    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