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济大清-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永乐玄石碑年代久远,又久处蒙古人地盘上,得不到修缮,风吹日晒之下,上面的字迹已然模糊不清,远远看来已与寻常巨石无异。

    康熙看着两个石碑笑而不语,兴许是许久没听到拍马屁的声音有些不适应,往身边看了看,才想起他只带了六阿哥胤祚随行。另有百余名亲兵远远的站在四周。

    “永乐帝五征漠北而蒙古未平,今朕毕其功于一役,永除边患!”康熙朗声道,转而问胤祚道,“胤祚,你觉得朕比之永乐帝如何?”

    胤祚心中翻个白眼,心道:“我不拍你马屁,你居然厚着脸来让我拍了……”

    虽然心中腹议不止,但胤祚还是滔滔不绝说了一长串马屁之言。

    康熙初时还有些受用,没几句便听不下去了,甩手道:“行了,住嘴吧。”

    胤祚悻悻闭嘴。

    康熙对自己功绩的欣喜感,已被胤祚几句驴唇不对马嘴的马屁毁了个干净,当下再看永乐玄石碑道:“刻在石碑上的功绩,千百年后终也会化为尘土;只有刻在百姓心上的功绩,才能万古长存。”

    胤祚由衷道:“皇阿玛英明,皇阿玛与永乐帝究竟孰优孰劣,千百年后,自有人评判,皇阿玛不必挂怀。”

    康熙冷哼:“朕的几个儿子里,就数你说话最不中听。”

    胤祚一脸无奈,确实论及拍马屁的本事,他给其余的皇子提鞋都不配。

    随即康熙道:“知道朕单把你叫出来是为什么?”

    胤祚早就在想这个问题,是以马屁都拍的不专心,此时康熙主动提出,更觉的心里惴惴,开口道:“莫非……儿臣犯了什么错?”

    康熙轻笑:“还记得你在巴彦乌兰见朕那天,朕说过什么?”

    “什么?”胤祚一脸迷茫,随即恍然大悟,“皇阿玛是说索额图的事?”

    康熙点点头道:“不错,索额图今日已向朕告老归乡了,朕已准奏。”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胤祚觉得脊背发寒,纳兰明珠失势后,朝中索党一家独大,无论中央机枢还是地方官吏,无不是索额图门生故旧。

    这样一个权倾朝野的大权臣,居然说拔就拔了,康熙人还未至京城,朝中发生如此剧变,居然连一点波澜都未起。

    此等手段,堪称出神入化。

    胤祚对康熙行礼道:“多谢皇阿玛。”

    康熙冷冷道:“索额图此人谋害皇子,已有犯上作乱之心,他以为自己可以一手遮天,殊不知朕早有布置,有此下场,实是罪有应得。”

    康熙虽然再说索额图,但语气阴寒,目光直指胤祚。

    胤祚心中一凛,康熙是在借索额图之事告诫胤祚,不要恃宠而骄,行谋乱之事。

    他远在关外,手中又有八旗军队和火器厂,齐齐哈尔粮饷充足,此番征讨葛尔丹立下大功,已让康熙对他生出些许戒备。

    胤祚想明白了,当即道:“儿臣谨记皇阿玛教诲。”

    康熙点点头,收回目光,望向远方,戈壁上残阳如血,映的天边火红。

    许久,康熙道:“此次出征,你运来五十万斤粮食,为大军解了燃眉之急,此功一;葛尔丹袭营,你坚守防线,伤敌无数,更破了寒铁怯薛,此功二;你诛杀葛尔丹,尘埃落定,此功三;齐齐哈尔在你治下富庶,又研制出铁模炮此等利器,此功四。朕思来想去,觉得此战首功非你莫属了。”

    康熙瞥了眼胤祚,见他虽有喜色,但却也没得意忘形,暗暗点点头继续道:“只是臣子立功,朕可以给他们加官进爵,皇子立功,朕也可酌情封赏,可惜你现在爵位已至亲王,官至齐齐哈尔副都统,都已难进,朕却不知再赏你什么好了,故叫你出来,是想问问你想要些什么赏赐?”

    胤祚爵位本是郡王,假死之后追封亲王,现在他又活过来了,且立下大功,自然也没有夺爵的道理。

    胤祚当即道:“皇阿玛准阿依慕与葛尔丹见最后一面,已经是天大的赏赐,胤祚何敢要求更多。”

    康熙大笑:“哈哈哈……你平时虽看起来呆头呆脑,没想到也是个心思灵活之辈,罢了,父女情深是人之常情,葛尔丹已死,此事朕不会追究了。”

    胤祚大喜:“谢皇阿玛。”

    康熙正色道:“不过,你既是此战首功,不加封赏,军心难平,明面上的封赏也要有的,说吧,想要什么?”

    胤祚是个没什么野心的人,况且无论爵位官职,他都已做到了顶峰,刚想开口拒绝,突然心中一动,随即激动起来,顿时觉得口干舌燥。

    若是这个请求能得康熙应允,实是天大的好处,正在琢磨怎么开口,却听康熙催促道:“想到什么,直说吧。”

    胤祚闻言,定了定心神便道:“皇阿玛听说过关外两行吗?”

    康熙愣了片刻,旗人不得经商,这是努尔哈赤时期祖训,故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胤祚经商都是假借着别人的名义,这样虽然也有违祖训,但大清君臣一直对此心照不宣,却不知胤祚此时将此事提出是为了什么。

    “银行、百事行这两家商号虽只开在齐齐哈尔一地,但却影响整个东北民生,朕自然是知道的。”康熙道。

    “两行每月利银近三万两,且利银每月都在稳步上升。”胤祚心跳的如同打鼓。

    康熙面露不愉之色道:“你说这些是何意?”

    胤祚道:“儿臣想请皇阿玛入股。”

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二,上酒() 
康熙怒道:“古往今来,把生意谈到皇帝头上的,最后都是什么下场,你不知道吗?”

    胤祚现在身处奇险,万一不小心将康熙惹怒,那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但风险与收益并存,为了他商业帝国的目标,他甘愿一试。

    胤祚笑道:“别人下场惨烈,那是因为他们是为了赚皇上的钱,而儿臣确是为皇阿玛分忧。”

    康熙怒极反笑道:“呵呵,让朕带头违反祖制,反而成了为朕分忧?你今日若说不出个所以然,朕定要制你大不敬之罪!”

    胤祚有个特点,越是危机时刻,思维越是灵活,之前康熙心情大好,他连拍个马屁都拍不到位,而现在他却心思如电,片刻便想好了如何应对。

    “皇阿玛完全可以仿照江宁织造,给儿臣一个关外制造郎中的名头,将两行收为官办,日常利银以供奉入宫,这不违祖制,又有了入股之实。”

    康熙语气冰冷:“你念头转的倒快。”

    江宁制造郎中曹寅,此人便是曹雪芹祖父,深受康熙信任,这个江宁织造名义掌管丝织之事,实则是康熙在江南的间谍耳目。

    江南自古繁华,丝织一业获利甚多,曹寅身居高位,自然也能获很多好处,这些银子不经国库,全都流进了康熙内务府。

    后来康熙下江南时,便是由内务府出银,美其名曰不劳民不伤财,实则那些银子全是从江南搜刮的民脂民膏。

    现在康熙虽还未下江南,但已有了用江宁织造敛财的念头。现在这个想法被骤然戳破,当真是又惊又怒。

    语气中已经布满了森然。

    胤祚全不在意,接着侃侃道:“皇阿玛,江南虽富庶,但为官者不善经商,曹寅此人平常用之可以,一旦江宁制造财务疏漏,以此人之才绝不能弥补,一旦江宁织造大厦将倾,到时整个江南恐都会受波及。而关外两行是彻头彻尾的商人,论及经商手段,曹寅定然大大不如。若论及行业,银行垄断金融,百事行垄断工商,比江宁织造更是强出太多。”

    历史上,康熙游历江南,江宁织造出资甚巨,财务出现巨大亏空,甚至曹寅余生都未能将亏空补上。

    康熙念及与曹寅情谊,不愿治罪曹寅,可当他死后,曹家却被罚抄家,为皇帝背上了这口黑锅。

    康熙又道:“商贾爱财,取之于民,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支持工商乃取乱之道。”他是个知人善任的帝王,曹寅不善经商他是知道的,胤祚一番话切中要害,让他语气有些松软下来。

    胤祚又要开口,却被康熙摇摇手阻止了。

    “朕记得,三年前在乾清宫,你曾为了开放工商,与朕有过一场辩驳,当时你虽说得在理,却未能打动朕。而今你比三年前成熟许多,也懂得一步步来了,朕很欣慰。”

    思虑许久之后,康熙终于道:“齐齐哈尔在你治下变得如此富饶,你也算向朕展示了工商之力……也罢,你此番立下大功,不可不赏,你既然要一个关外织造郎中的官职,那朕便陪你胡闹一回,应允你就是。”

    胤祚大喜,叩谢道:“谢皇阿玛!”

    康熙看着他继续道:“只是胡闹归胡闹,若两行以官家名义欺行霸市,有损民生,朕绝不会轻饶。”

    胤祚当下又承诺许多,谈起经商一道,胤祚可谓滔滔不绝,连康熙都能从他话中听出几句精妙之言。

    胤祚讲的兴起时,背也不弯了,声调也变高了,在旁人看来甚至有些逾礼了,可康熙神色依旧如常。

    君臣父子,是最难把握的一种关系,此刻的康熙便是将自己代入了父亲的角色里。

    日落时分,两个人在护卫簇拥下,步行回营。

    大营中看到胤祚和康熙单独交谈者甚多,心中都暗暗有了计较。

    大阿哥因为误射胤祚一事,被康熙禁足许久,却未有进一步处置,这事便不了了之了。康熙觉得心中亏欠了胤祚,这也是答应给他关外织造郎中官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阿哥被禁足,而六阿哥成天陪在康熙身边,这让众文武对胤祚的态度愈发热情恭敬,而对大阿哥却不复以往。

    大阿哥心中对胤祚的恨意,在每一次冷遇中与日俱增。

    过呼鲁斯太后,大军又行进半个月,到达内蒙古草原,此时正值三月,晚春时节,草原上一派连天翠绿,与戈壁的漫天黄沙简直天壤之别。

    军中物资充足,周围景色甚好,回去的一路比来时舒服太多,简直如游山玩水一般。

    齐齐哈尔军既回了关外,胤祚手下便已无兵可领,在军中成了个闲人,他也乐得自在,每天傍晚扎营时,便出营在草原上漫步,或是夕阳西下时在河边饮马,或是满天繁星时,躺在草甸上看星星。

    广阔天地间,确能舒展人的胸怀,与葛尔丹大战的惨烈似乎也在渐渐消退了。

    胤祚仗着康熙恩宠,每天离营胡闹,却也无人敢管。

    胤祚游山玩水时,每每都会把阿依慕带上,她是草原人性情,拿得起放得下,如此月余,葛尔丹之死,在她心中造成的阴霾,已渐渐消散。

    一个月后,大军离开蒙古高原,过居庸关,回到京城。

    大军各部也分别回各自驻地,补充折损,此次亲征可谓胜利结束。

    回京之后,康熙便一头扎进皇宫,胤祚回到许久未至的京城贝勒府,现在门外的牌匾,已换成了亲王匾额。

    大门也按照亲王制,整修了一番,看起来更加气派,只是只住了些许侍女奴仆,看起来少了些人气。

    现在朝廷正忙着统计军功,准备封赏,加之康熙亲征积攒下的一大堆政务,忙的不可开交。

    胤祚这个逍遥王爷,却落得了清闲。

    胤祚便整日在京城闲逛,他虽在京城待了十年,但对这个城市,却还没有阿依慕熟悉。

    在游玩了十几天后,京城便已逛了个便,他才想起来,京城还有银行、福满楼、全聚德等产业。

    这日,胤祚正坐在福满楼大堂,对着热气腾腾的涮羊肉大快朵颐。

    突然听到,门口一声大喊:“小二,上酒!”

第三百一十七章 玉酿朔白() 
那语气虽豪壮,却是个变声的公鸭嗓子。

    胤祚好奇的朝门口望去,只见一个贵公子打扮的人走了进来,身穿藏蓝马褂,头戴八宝帽,只是个子有些矮小。

    胤祚一眼便看出那人不过十三四岁年纪,许是哪个富家公子跑出来游玩,便也没去管他。

    那个贵公子,在福满楼扫视一圈,选了张靠窗桌子坐下,在桌上拍出一块金子,扯着公鸭嗓子道“把最好的酒都拿上来。”

    福满楼的小二倒没有欺他年幼,恭敬的过去收下银子,称重许久后,切下一角,其余奉还给他。

    那贵公子奇道“怎么?有金子不赚?”

    小二恭敬的道“福满楼每人二两银子,酒肉管饱,倒用不了客官这许多金子。”

    那贵公子笑嘻嘻的将金子收入怀中道“你们讲信誉,很不错,改天我让手下都来光顾。”

    小二虽然心中不屑,觉得一个毛孩子能有几个手下,但长期受到福满楼服务第一的经营理念的熏陶,面上自是没半点不敬,陪笑道“这是自然,客观想点些什么?”

    那贵公子虽然是个半大孩子,但言语间,颇为和蔼,没有京城遛狗斗鹰的八旗子弟们的臭架子,倒是让胤祚生出些好感。

    伙计道“本店主打羊肉火锅,统一羊骨汤底,配以精选薄片羊肉,还有白菜、菠菜、青菜、口蘑、金针蘑、香菇等新鲜时蔬……”

    大厅中的客人不同雅间,大多是不识字的,故点菜时都是伙计报菜名来点。

    那贵公子道“每样少来些就好……”接着又问“你们有酒吗?要好酒!”

    小二乐道“自然是有的,我们这有绍兴花雕、直隶白干、关外玉酿、甘肃葡萄酿……”

    “每样来一碗。”贵公子眉开眼笑。

    小二听了有些发愣,只当这个小公子第一次喝酒,便好心劝道“客官,这酒……不是这个喝法,每次只可饮一种,杂着喝会醉的。”

    贵公子笑道“不妨事,我就是求一醉,越醉越好,快去拿酒来。”

    小二有些为难,旁边一个大汉道“不妨事,小二你去取酒来,在下知道你们酒楼规矩,这位公子喝不了,在下喝了就是。”

    小二感激朝那人道了声谢,便拿酒去了。

    片刻后,小二拿酒归来,共四个坛子,虽然都是小坛,但加起来,也有十斤上下,哪怕是大清的低度酒,喝下这么多也非要醉的不行人事不可。

    那贵公子随手取过一坛,倒了一杯,闻了闻自语道“果然酒香浓烈,色如琥珀,与我家乡的确是大大不同。”

    之前开口那个大汉道“你这杯是黄酒,口感绵软,香甜醇和,南方人最是喜欢。”

    贵公子抱拳道“受教了。”说着也让小二给那大汉倒了一碗送去。

    “这杯我请你,干!”说着把酒一饮而尽,叫了声痛快,那大汉也笑眯眯的把酒喝干。

    胤祚自顾自对付羊肉,对那边对饮的两个人没怎么挂怀,倒是多合隆低声道“黄酒要一口口的细抿,才能尝出滋味,这么大口乱喝,也不算懂酒之人。”

    多合隆陪胤祚坐在大厅中央,而那两人临窗而坐,人生喧闹中,这话没传到那两人耳里,只是胤祚却听见了,当下打量了那个大汉几眼。

    只见他身形魁梧,相貌也是巍峨不凡,桌上只放着一口火锅和五六盘羊肉,空酒坛子却是不少,酒坛上都用红纸贴着“关外玉酿”的字样。

    所谓关外玉酿,其实就是百事行产的玉米酒,传到京城来,被文人们起了个文雅的名字。

    除了关外玉酿外,这酒还被京城人称作“朔白”,朔字意为北方,又意为新月;既是取其产自北方之意,又指这酒晶莹无暇,如新月洁净。

    不过在百姓间,不论朔白还是玉酿,最终还是被统称为烧刀子,粗浅易懂,极言其烈。

    在福满楼的酒中,这关外玉酿是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