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阴阳两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村的阴阳两界-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潜入潭底后,他没费多大劲,就找到了那个石犀牛,发现果然是栩栩如生,卧在水底,像真的一样,并且通体发着莹莹的绿光。

    朱元璋的祖父游了过去,当他刚准备把两包遗骨,送到石犀牛的嘴边时,忽然,那个石犀牛张开嘴,一下咬住朱元璋祖父、用庄稼叶子包好的遗骨,吞了下去。因为虽是石犀牛,但毕竟还有犀牛的天性,喜欢吃绿色的叶子。

    于是,朱家先人的遗骨,就这样被石犀牛给吞下去了,朱元璋的祖父,再想塞刘家先人遗骨时,那犀牛却闭上了嘴。这下坏了,因为刘仙师说过,这犀牛只会张一次嘴。因此,刘家先人的遗骨,就没能塞进犀牛嘴里。

    当朱元璋的祖父上岸,把这个情况告诉刘仙师后,刘仙师好像五雷轰顶一般,呆呆的站在那里,一言不发,脸上充满了极度的失望和沮丧,过了好久,他才长长的叹了口气。

    刘仙师让朱元璋的祖父再次潜入潭中,把刘家先人的遗骨,挂在犀牛的两个角上,然后写了偷偷施法,写了个咒语:“左角为臣相,右角为臣相,牛口出和尚”。

    就是因为刘仙师的这个咒语,才使朱元璋有了当和尚这一劫。不过,石犀牛法力毕竟巨大,虽然朱元璋被刘仙师作法,暂时当了和尚,但他毕竟有了帝王之命,因此,即使朱元璋是在寺庙当和尚,据说每当他一个人夜深人静,打扫佛堂时,拿着笤帚,嘴里只要说:“走开、走开“,那些佛像就会自动挪开。

    建文帝听得津津有味,他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不少,等老和尚讲完后,他不禁微笑着对老和尚说:“不知大师从哪里听来这样的故事,虽然荒谬,但也算是编的匠心独运”。

    “哈哈,编的?这大千世界上,因缘际会的奇事、妙事多了,实际发生的,也许比这更让人难以置信”,老和尚说完端起茶来,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然后又压低声音,很神秘的问建文帝:“陛下,你知道这个刘仙师是什么人吗?”

    建文帝茫然的摇了摇头。

    老和尚脸上的表情,忽然变得严肃起来:“这个刘仙师不是别人,就是当朝大臣刘基刘伯温的先祖啊”。

    建文帝不由得大吃一惊。

    建文帝知道,那刘伯温,可是爷爷朱元璋手下第一谋臣,他学识渊博,料事如神,精通经史,被人比之为诸葛亮。但因为爷爷猜疑之心极重,开国大臣都被他以各种罪名,一一除掉了。这是为了朱氏江山的稳固。这个刘伯温也不例外,被祖父打压、整治的非常厉害,并且最后,爷爷让另外一个大臣下手,把病中的刘伯温下药毒死。

    老和尚接着说道:“太祖把刘伯温除掉,但因为刘家可不是一般人家,从其先祖刘仙师开始,都精于道术和阴阳命理之术,这样害他刘家,势必会遭到他们动用奇门异术,来展开报复,这次朱家一门的骨肉相残,还有陛下的这场劫难,都不能不说与刘家关系很大啊”。

    建文帝不由得激灵灵打了个冷战,他觉得太可怕了。自己本是爷爷朱元璋最疼爱的孙子,没想到竟然落到如此下场,并且自己的悲惨命运,还是和“和尚”两字分不开,爷爷也可能早有察觉,才在死前特意留下那个神秘的铁箱子,这才使自己得以活命。这难道就是躲不开的因果报应吗?

    外面天已经黑了,屋里本来光线就暗,此时更是漆黑一团。两人在黑暗中说这些事,更让建文帝毛骨悚然。老和尚好像感到了建文帝的情绪变化,于是起身摸索着把油灯点着。

    跳动的如豆的灯头,使漆黑的屋里,多了几分生气。而接下来,老和尚爆出了一个更大的秘密。

第86章 最恶毒的人蛊

    原来,朱元璋在刚做皇帝不久,总感到心惊肉跳,还经常做一个怪梦梦见在龙椅上坐着的,不是自己,而是另外一个人,他甚至连那个人的模样,看的都非常清楚,并且每次都是这个人坐在龙椅上,这让朱元璋感到无比恐慌。

    他命自己的心腹,找了一位命理之术高超的道士,来帮着解析一下他为何会做这种怪梦,这种梦到底预示着什么?

    这个道士,果然有两下子,他经过一番推算后确定,在方圆十几里以内,有一个生辰八字和朱元璋完全一样的人,此人也有帝王之命,那个在出现在朱元璋梦里、坐在龙椅的那个人,就是此人。

    朱元璋一听大为震惊,命令手下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人找出来。于是,几万官兵在方圆十几里的范围内,展开了地毯式搜索。找来找去,没想到真的把这个人找了出来,这个人的生辰八字,和朱元璋完全一样。不过此人的职业,有点让人出乎意料是个养蜂的。

    当这个养蜂人被带到朱元璋面前人,朱元璋惊叹的发现,自己梦里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就这这个养蜂人!

    朱元璋当然是准备立即把这个人杀掉,但道士一听说是个养蜂人,便劝朱元璋说:“陛下不必忧虑了,此人既然是养蜂人,也算是已经当上‘皇帝’了,因为他和陛下一样,有自己的‘万千子民’,不过他的万千子民是蜜蜂,并且还有很多‘蜂兵蜂将’罢了。”

    朱元璋一听,觉得道士说的有理,并且马皇后也一再劝他,不要乱杀无辜,于是朱元璋便把此人放了。

    但是不久以后,朱元璋又开始做同样的梦,于是,他便秘密让人,最终还是把那个养蜂人杀掉了。并且经过后来详细调查,发现这个养蜂人所在地,竟然是刘伯温的庄园。因此,朱元璋也开始对刘伯温猜疑起来,他认为这个养蜂人,肯定是刘伯温秘密弄到自己的庄园里,养了起来,以图谋不轨,不过最后查来查去,也没有切实的证据,并且那时候天下初定,江山还不稳固,所以就没有对刘伯温下手。

    其实那个养蜂人,确实是刘伯温故意下的“人蛊”。什么是“人蛊”呢?就是用这种“人蛊”,可以作为诅咒另外一个人命运的“咒语”。这个养蜂人,就是刘伯温用来诅咒朱元璋的、活“咒语”如果朱元璋不杀死这个养蜂人,那么朱元璋就会被无尽的恶梦,折磨到精神崩溃;如果朱元璋杀掉这个“人蛊”,那么朱元璋后世当皇帝的子孙,将要受到诅咒。

    这是什么样的诅咒呢?中国人最怕的就是短命,和子嗣不旺,这个诅咒正好具备这两个功能,也正是这个诅咒,通缩短皇位继承人的寿命,和减少其子嗣,而使明朝气数减少一半。明朝本可历经六百年,但实际只存在了不到三百年。

    这个咒语确实够毒的。

    查查明朝的历史,确实有这种情况。

    明朝十六个皇帝,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超过六十周岁,其他寿命都很短。从仁宗到武宗连续七代皇帝,平均寿命竟然不到四十岁,仁宗49岁,宣宗38岁,英宗38岁,代宗31岁,宪宗41岁,孝宗36岁,武宗31岁嘉靖达到六十虚岁,万历达到五十八虚岁,已经算是“高龄”了,其他皇帝大多在四十岁左右去世。最短命的天启,只有二十三虚岁,正德也只有三十一虚岁。

    虽然说在古代,人的寿命大多不长,但如此短命也很少见。比如,明清官员超过六七十岁的,比比皆是,明朝内阁官员入阁的时候,基本都在五十岁以上,首辅经常年过七十。清朝前期除了顺治因天花去世比较早外,其他皇帝大多较长寿。为什么明朝皇帝早死?

    明朝成化帝不到30岁,就叹息“老将至”,可见身体素质有多差;明孝宗即位前身体就不好,可见先天素质就不怎么样;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的身体都非常不好,所以走几步就会气喘吁吁;而泰昌、天启三位皇帝的身体,更是差到极点。

    奇怪的是,同样是朱家子孙,朱元璋那些当藩王的儿子们的后代,却大多很长寿。朱元璋的这些儿孙中,活到七八十岁的很常见,有的甚至生育上百个儿子,唯独当皇帝的朱棣这一支,不但短命,而且子嗣也非常不旺。甚至有好几代是一子单传,还有几个皇帝是绝后了,也就是说没生出儿子就死了。

    可见,问题就出在朱棣身上。他兄弟们的后代,大多不但长寿,并且繁衍能力也很强,偏偏是他这一支,出了严重问题。

    这难道真的都是刘伯温的“人蛊”在起作用?那么这个“人蛊”,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产生效果的呢?

    是通过一个藏得很深的卧底,在起作用。这个神秘的卧底,表面上是全力帮助朱棣造反成功,把建文帝赶下皇位,其实最终目的,是为了从总体上,大大缩短明朝的气数,并导致其骨肉相残,把朱元璋原来的皇位继承计划破坏掉。并且这个卧底,也是个和尚,还和刘伯温家族很有渊源。这个神秘的和尚叫姚广孝。

    姚广孝是苏州人,他家世代行医,并且姚家在那一带也算是个大族,与刘伯温的先人刘仙师,来往也很密切。

    姚广孝自小聪明过人,博览群书,后来跟一个叫道衍的和尚出家。姚广孝精通儒释道三家,并且还擅长《周易》与阴阳之术。

    这一天,姚广孝正和好友在河南嵩山少林寺谈经论道,恰巧碰到了当时最有名望的相面大师袁珙。袁珙一看到姚广孝,就大为惊讶:“现在天下已经太平了,怎么还会有相貌如此奇异的僧人?你看这一双三角眼诡异非凡,面似一只生病的老虎,骨子里却透出一股杀气,这肯定是一位精于权谋的高人,将来一定能建立千秋伟业。”

    姚广孝听后,不但不生气,反而一阵窃喜。他连忙拉住袁珙的手,并引为至交。

    洪武十五年(1382年),已经47岁的姚广孝终于觅得机缘。这一年,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不幸病逝,朱元璋在天下广寻高僧,分配给各个皇子,让高僧们在众藩王的封国里修寺诵经,为马皇后祈福。姚广孝受人推荐,也在应征之列。当朱元璋安排这批高僧与众藩王见面时,姚广孝一下就相中了被封燕王的四皇子朱棣。

    姚广孝看到燕王朱棣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最具帝王相,便自荐跟随朱棣。朱棣见姚广孝三角眼,体态臃肿,反倒有些不情愿要他。姚广孝走到朱棣面前,悄悄地对朱棣说:“贫僧若能为殿下所用,定能为您奉上白帽子。”朱棣感觉和尚话里有话,“王”带“白”帽不就是“皇”吗?于是便把他拉到内室详谈。姚广孝纵论古今,分析时局,鞭辟入理。朱棣听得连连称是,当即向朱元璋请求把姚广孝许给自己。

    此后不久,姚广孝便随燕王来到北平(后改为北京),名义上住持庆寿寺,实际上经常出入燕王府,成为燕王最重要的谋士和心腹。

    助燕王运筹兵机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建文皇帝)。姚广孝感觉机会来了。他想方设法帮朱棣树立信心,怂恿他尽快起兵夺取皇位。

    虽然朱棣觊觎帝位已久,但如果真要造反,心里还是没底,不敢轻意付诸实施。否则造反不成,王爷做不成不说,恐怕还要惹来灭门之祸。

    姚广孝劝他尽快发兵,他却心事重重地说:“现在建文皇帝并没有失去民心,我起兵不得人心,结果难以预料啊!”姚广孝说:“我一直研究天文历法,深知现在天下应是殿下你的,天道在我们这边,不必担心**。”但朱棣依然下不了决心,每天兀自长吁短叹,一筹莫展。

    两人在一起看书作对,朱棣随口吟出一句,“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姚广孝在旁脱口而出:“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他的意思是,民心现在也不在建文帝一边,由于建文帝大力消减藩王势力,天下大乱是迟早的事,据说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里,已经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这首童谣的意思就是说,不要逼迫燕王,否则燕王必将高飞,最后作皇帝。这也就是“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的意思。

    在姚广孝不厌其烦的劝说中,朱棣心中开始有点动心,但仍有所顾虑。

    姚广孝运用自己高超的智慧,积极帮朱棣在军事方面做好准备。日夜不停的打造兵器,操练将士。由于打造兵器会发出铿锵的响声,将士操练也容易引人注意,姚广孝便在燕王府开凿了地下室,上面建有房屋,周围修筑厚墙,并在城墙四周埋下大大小小的缸瓮,来消除噪声。他还让人在燕王府内饲养鸡、鸭、鹅,因为这些家禽聒噪的叫声,能最大程度的遮掩打造兵器、和士兵操练的声音。

    与此同时,姚广孝天天与朱棣商量起兵策略。一天,两人正商量到紧要处,忽然暴雨如注,狂风大作,把房顶上的瓦也给掀掉了,碎片落了一地。燕王心中一惊,面带惧色地说;“这恐怕是不祥的征兆,我们是不是还是不起兵的好?”姚广孝听后,哈哈大笑,说:“殿下,此祥瑞之兆也!您没有听说过‘飞龙在天,从以风雨’吗?您就是真龙天子,一要行动,当然是要有风雨相随,并且房上的瓦片掉下来,是天意昭示您,房上应该换上皇宫的那种金色瓦片了。”

第87章 精神修炼与生存力

    在姚广孝一再的劝说下,燕王朱棣才渐渐鼓起勇气,起兵推翻了侄子建文帝,使明朝的江山,掌控他手中。可以说,没有这个姚广孝,就没有朱棣的造反,如果没有朱棣造反,朱棣就当不上皇帝。那么,明朝的江山,就会理所当然的在建文帝的子孙中传递,如果真是那样,明朝的江山气数,将要长很多。

    但因为朱元璋的祖父,没有把刘家先人的骸骨,成功放入石犀牛嘴里,所以刘仙师注定要想方设法报复朱家。虽然朱元璋成为天子,早已是定数,无法改变,但刘家还是通过种种方式,对朱家子孙和朱氏江上,进行着微妙的破坏。

    在听完老和尚的一席话后,建文帝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遭受的这番万劫不复的劫难,背后竟然有如此复杂而令人难以置信的原因,真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不知不觉,已是近午夜时分,远处传来隐约的更鼓声,和尚都讲究“过午不食”,所以两人在吃完中午的斋饭后,晚饭就不再吃了,虽然建文帝不是个真正的和尚,而不过是用和尚的身份,来掩护自己的逃亡罢了,但“过午不食”的戒律,他在这一两年内,也试着去身体力行。

    虽然没晚饭,但两个人的反而更加清爽轻盈,虽然已经深夜,但两个人依旧谈兴正浓,没有丝毫的倦意。

    虽然老和尚讲了这么多,但建文帝还是没有从中听出,这个老和尚的身世和来历。于是仍然执拗的问了一句:“大师您虽然讲了这么多,但还是没告诉我,您到底是什么来历”。

    老和尚这次没有再绕弯子,而是斩钉截铁的回答:“我不是别人,而是姚广孝的师弟”。

    听完这句话,建文帝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姚广孝,正是这个人,才使他叔叔下定决心造反的,这个和尚就是这一切悲剧的罪魁祸首,而这个和他有深仇大恨的人的师弟,竟然是这个老和尚!

    但无论怎么看,建文帝都没发现这个老和尚,对自己有什么恶意。老和尚也看出了建文帝的担忧之色,于是笑着说:“陛下请不必担心,我俩虽是同门师兄弟,但素来不和,我尤其厌恶他,追求功名利禄的世俗之心不死,而当年同门学艺时,我们俩各有所长,他精通谋略、和排兵布阵的帝王之术,而我则擅长逃脱,险中求生之法。师傅当年也正是因为我们天赋各不相同,才因材施教,教授了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