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阴阳两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村的阴阳两界-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淡淡的说,他从没见过什么蟒蛇。

    可是,这种事慢慢地、就在这座大山一带传开了。方圆上百里内,都知道了这个孩子的事情。

    一来二去,这事就传到当地新来的父母官——郑御史的耳朵里。为什么明明是个县令,别人都称他为郑御史呢?

    因为这位郑御史,本是朝中一名正直的御史,不禁学问渊博,为人也正直无私,嫉恶如仇,因为得罪了朝中奸臣,而遭到弹劾,被降为了县令,但别人还一直称他为郑御史,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和佩服。

    这位郑御史,一到县里,就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他早就听说,那条蟒蛇,是本地一大害,搞的当地人心惶惶,还竟然吃了几十个人,并且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于是,郑御史就下决心、要除掉这条蟒蛇,可是怎么才能除掉呢?他想了很多方案,也找了很多当地的老猎人请教,但这个蟒蛇,实在是太难对付了,谁也想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郑御史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忽然听到关于那个孩子的“怪事”,不由的心头一动,他隐约感到,也许从这个孩子身上,能发现关于那个蟒蛇的秘密。

    郑御史马上差人去把孩子找来。不过,他并没有向别人那样,直接就问关于那个蟒蛇的事,而是先和那个孩子聊起天来。

    这个孩子虽然从小是个孤儿,但却显得非常文静知礼,虽然第一次见官老爷,可以看出有点紧张,但仍然知道行礼问安,显得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很多。

    郑御史和蔼的让他坐下,像一个长辈一样,亲切的问了一下他生活状况,然后随便闲聊起来,而那个孩子,则显得有点拘谨,郑御史问一句,他就答一句,除此之外,不多说一句话。

    而郑御史则边聊天,边仔细的观察这个孩子,恰在这时,一个老仆人按郑御史的吩咐,端了一碗冒着特殊香味的肉汤,正准备端过来,给孩子喝,就在门口的时候,忽然,砰的一下,老仆人失手把汤碗打翻在地,也就在碗落地的一瞬间,郑御史在孩子身上,看到一种非常怪异的反应。

第300章 一个诡秘的月夜

    这碗一打碎,一般人的正常反应,应该是马上扭头去看。但令郑御史有点吃惊的是,这个孩子的头丝毫未动,仍然面对着郑御史,但孩子的眼珠,却禁不住瞟向门口——孩子这一系列动作,就好像一个人被卡住脖子、无法转动时,而他又想看旁边的东西,所以只能转动眼珠了。

    但就在孩子转动眼珠的时候,郑御史隐约看到,这个孩子的眼珠,好像与一般人很不一样,他心中不由的一震——难道这孩子是“双瞳”。

    作为一个读书人,郑御史当然知道,在历史上,据说有人是“双瞳”的,也就是说,一般人在眼白上,只有一个黑色的瞳仁,而这有人却有两个。

    相术认为,“双瞳”是一种异相,象征着吉利和富贵,往往是帝王的象征,仓颉、虞舜、晋文公、项羽、李煜等,据说都是“双瞳”。

    但这个孩子又不是这种“双瞳”。

    因为当孩子眼珠一转的时候,郑御史看到,孩子的左眼眼白上,竟然还有一个红色的瞳仁!

    这个红色的瞳仁,平时隐藏在被眼皮遮住的眼白上,这个孩子如果不使劲转动眼珠,别人是看不到的。

    郑御史忽然明白,遇到这种突发情况,这个孩子之所以能不扭头去看,很可能是他长期刻意这么做的结果——因为他扭头看东西时,眼白上的那个红色的瞳仁,会更容易暴露出来,所以,这孩子应该在平时、就努力保持正对着别人,而尽量不左顾右盼,用这样的方式,来避免眼中的那个红色瞳仁被看到。

    但在这么一个陌生环境中,并且还是官府内,孩子应该内心很紧张,突然听到碗被摔破的声音,虽然他靠长期养成的习惯、能够做到不扭头去看,可还是不能控制自己的眼球,而正是他眼睛这么一瞟的瞬间,那个红色的瞳仁,就微微露了一下,而这个瞬间,被观察入微的郑御史,准确的捕捉到了。

    在一开始听到这个孩子的传奇经历时,郑御史就隐隐觉得,这个孩子身上,必定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从一见面,郑御史就开始暗暗观察这个孩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但一直没发现有什么异常。

    直到门口的碗、被打翻在地的时候,才出现这么一个机会,让郑御史发现这个孩子的眼,确实太与众不同了——不但是“双瞳”,并且另外那个瞳仁,竟然还是红的,虽然郑御史读书无数,学问渊博,野史轶闻也看了很多,但却从没听说过有这样的奇人。

    难道这个孩子没被蟒蛇吃掉,与他的特殊的“双瞳“有关?还是这个孩子眼睛之外,还有更特殊之处吗?

    这个孩子很聪明,在下意识的瞟了一眼门口后,马上觉得自己有点失态,便立刻把眼光收了过来,并赶紧低下了头。

    而郑御史则不动声色,装作什么都没看见,依旧接着和孩子聊天。

    通过这短时间的接触,郑御史已经感到,不管这个孩子有没有其他奇术异能,单就聪明、智慧而言,就远远超过一般孩子。

    聊了大概有一个多时辰,天已渐渐黑了,因为县城离这个孩子的村子,有几十里路,所以,郑御史就在县衙后院,找了间房子,留孩子住下了。

    就这样,把孩子安顿好,并吃完晚饭后,郑御史背着手、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苦苦思索着、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找到突破口。

    在白天的谈话中,郑御史最后也试着问了问孩子,是否在山里见过那条蟒蛇,而孩子却很干脆的否认了。并且,郑御史还能看出来,孩子很不愿意谈那条蟒蛇似的。

    而孩子的这种态度,反而越让郑御史感到其中定有玄机。

    郑御史凭直觉就能感到,这是个非常“特殊”的孩子,并且基本能断定,这孩子身上一定藏着惊天的秘密,但至于是什么秘密?

    郑御史一时却想不出来,只能在屋里艰苦的思索着。

    那时,正是中秋时分,天高气爽,皓月当空。

    郑御史先是在屋里踱了会步,又翻找了很长时间的书,希望能从书中、找到些关于孩子这种眼睛的记录,但找来找去,依然没有任何进展。

    他心中烦闷,看看外面的如水的月光,便缓步走到院子里,伸了个懒腰,长出了口气,并舒展了一下四肢,这才感到轻松多了。

    过了一会后,郑御史来到后院,本想找那孩子再聊会天,却发现孩子屋里的灯,已经熄灭。此时,三更的鼓声响起,郑御史这才意识到,夜已经很深了。

    本想自己也回屋去睡,但看着皎洁的月光下,还有后院的山石、亭阁,觉得景色很美,于是,不由的诗兴大发,坐在一个亭子里,心中默吟起诗句来。

    这个县衙,原本是当地一位藩王的府邸,后来因为藩王犯了罪,被皇帝贬斥到其他领地去了,这里就成了县衙。

    这座院子占地几十亩,里面亭台楼阁有好几所,规模很大,并且是依山而建,风景很美。

    正当郑御史文思泉涌的时候,忽然,借着明亮的月光,郑御史看见不远处的墙头上,有什么东西在动。

    郑御史心头一紧,赶紧伏下身来,躲在亭子的暗处,仔细看墙头上那究竟是什么东西。等那东西跳下来后,郑御史这才发现,那是只狐狸!

    这个亭子,原本就是在很隐蔽的背阴处,所以狐狸并没发现亭子里有人,它从墙头上下来后,警惕的向四周看了看,好像没发现什么异常,于是就轻轻叫了一声,紧接着,从墙头上露出另外一只狐狸的头来,紧接着,第三只,第四只……,一直跳下来足足有十多只。

    这些狐狸从墙上下来后,竟然排着整齐的队伍,向那个孩子住的房间慢慢走了过去。

    在午夜中,看到这诡异的一幕,郑御史心中一惊,对于狐狸,他还是比较了解的,不但从各种鬼怪传奇中,读到过很多关于狐狸的故事,就是在现实中,他对狐狸也并不陌生,因为他的家乡,也是在大山脚下,并且那里同样有很多狐狸。

    因此,郑御史从小知道,狐狸是一种非常狡猾的动物,不但会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也会躲避猎人的陷阱,很少动物有这种能力和灵性。

    并且,狐狸还会举行丧礼,在郑御史的老家,很多人都知道狐狸的这种“风俗”,也有很多人遇到过。郑御史小时候,就亲身经历过这种怪事。

    那一年,郑御史还小,他自己带着一只狗追野鸡,一直沿着山路追了两三里,在一个山坡上,郑御史忽然发现,前面竟然有二三十只狐狸,并且这些狐狸,看到郑御史时,一点也不害怕,更没要躲避的意思。

    郑御史看到这种场面,一下子被震住了,因为这么多狐狸聚在一起的场面,他还是第一次看到。

    只见三四只个头很大的狐狸,用爪子在地上使劲扒着,很快就在地上掏出一个坑来,郑御史发现它们所选坑的位置,也非常好,是在两块巨石之间的松软地带,那里土层很容易挖。

    在坑挖了很深后,竟然有两只狐狸,拖了一只死狐狸走了出来,并且把死狐狸拖入坑中。

    另外一只老狐狸,走到那个死狐狸旁边,从头到尾,先把那个死狐狸,嗅了一遍,然后开始仰着脸哀嚎起来,其他的狐狸,也同样这样跟着哀嚎,一时间,整个山野都是这种声音。

    紧接着,这些狐狸开始用爪子往坑里刨土,很快,一座“狐狸坟”就堆了起来。之后,这些狐狸绕着这座“狐狸坟”,转起圈来,过了好久,这些狐狸才散去。

    几十年过去了,这一幕在郑御史记忆里,仍然异常清晰。也是从那之后,郑御史才真正感到,狐狸确实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兽类。

    而今夜,又看见这么多狐狸,成群结队,往那个孩子住的房间走了过去。于是,郑御史偷偷躲在柱子后面,静静的观察着,想知道这些狐狸,到底要干什么此时,不知为什么,郑御史更感到这个孩子不同寻常了。

    当那十多只狐狸,悄悄来到那个孩子房间的窗下时,其中一只狐狸蹭的一下,跳上了窗子,然后用前爪敲了敲窗子,然后又跳了下来。

    过了一会,门轻轻打开一条缝,那个孩子闪身从屋中出来,他先是紧张的往周围看了看,没发现有人,这才蹲在身子,用手抚了抚那只带头狐狸的头,并且压低声音,向狐狸说了些什么。

    这么说了一阵后,忽然,那只带头的狐狸,往后面轻声呼唤了一下,只见从队列里,出来一只个头很大的狐狸,这只狐狸比一般的狐狸,从个头上看,几乎要大一半。

    郑御史这才注意到,在这只大狐狸嘴里,好像叼着一个什么东西。

    这只大个头狐狸,走到那个孩子面前,然后把嘴里叼的那个东西,给了孩子。这时,孩子直起身来,而那些狐狸也好像要转身离开,正在这时,郑御史忽然站起身来,高声喊了句:“什么妖魔鬼怪,敢来这里捣乱!”

    在这寂静的深夜里,郑御史这一声显得非常响亮,无论是那些狐狸,还是那个孩子,被这一声吓得浑身一怔。

    而郑御史高喊这声后,也站起身来,大步往孩子和狐狸走过去。

    那些狐狸一看突然出现这么一个人,不由得都惊慌失措起来,一下子四散奔逃,并且很快都跳上墙头,跑出了院子。

    那个孩子做梦也没想到、郑御史会在这时突然出现,他呆呆的站在那里,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第301章 奇妙的姻缘

    这时,前院值班的七八个衙役,听见郑御史的喊声,连忙冲进来后院。

    这些衙役们看到,在月光下,那个孩子和郑御史,正面对面的站在那里,两人都一言不发。衙役们往四周看看,没发现有其他人。

    衙役们有点摸不着头脑,这是怎么回事?他们也楞楞的站在两人旁边,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只好等待着郑御史吩咐。

    但不知为什么,郑御史还静静地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地直直地看着那个孩子。

    在郑御史的这种很有压力的注视下,这个孩子终于扑通一声,跪在郑御史的面前,呜呜的哭了起来。

    郑御史这才上前两步,轻轻把孩子拉起来,还用自己的袖子,给那个孩子擦了擦眼泪,然后,这才和孩子一起回到屋里,掌上了灯。

    除了留两个衙役在身边照应外,郑御史让剩下的人,又到外面巡夜去了。此时,孩子紧紧低着头,好像做了什么错事似的。

    郑御史顿了顿,语气非常缓和地对孩子说:“你不用怕,刚才那些我都看到了,蟒蛇在咱们这一带,危害甚大,关于那条蟒蛇的秘密,你一定知道很多,我想,你也不忍心看蟒蛇残害乡亲吧,因此,我希望你能把知道都说出来,你不要有什么顾虑,一切都由我给你做主,但如果你知情不报,那可是有罪的啊”。

    这一番话,柔中带刚,既温和又严厉,那孩子听完后,连连点头。最后,好像下定决心一样,抬起头来对郑御史说:“大人,我不是不想说,但我也有苦衷,既然大人刚才那些都看到了,我也不再隐瞒”。

    也许是郑御史既严厉、又慈祥的态度,打动了孩子,他不敢再对郑御史隐瞒,于是,这个孩子便把他最隐藏最深的秘密,和盘托出。

    而当孩子把这些秘密说出来时,郑御史和旁边的两位衙役,都感到深深地震惊,他们没想到,这个孩子身上,竟然发生了那么多离奇的事情。

    原来,这个孩子的父亲,是一个猎人,并且还是家里的独子,父母也是早早就过世了。他从十五六时,就开始一个人上山打猎,因为他身体硬实,再加上聪明伶俐,很快就成为这一带有名的年轻猎人,山中的一些珍稀野味,别人都打不到的,而他却能猎到,于是,他也渐渐地攒了不少钱,二十岁出头,就盖了几间不错的房子。

    有了梧桐树,就不怕招不来金凤凰。

    虽然这位年亲的猎人,算不上有权有势,也算不上很有钱,但在乡村里,这样朴实英俊、还很有能干的后生,还是获得了不少乡亲们的亲睐。

    于是,很多父母就托媒人来说亲,希望能把女儿嫁给他。这位年轻猎人,多少还有点心高气傲,一般的女孩子他还真看不上。虽然媒人提亲很多次,但却没有一个让他感到心动的。

    一转眼,这位猎人已经二十三岁,在当时,到这个年龄还没结婚,算是大的了。他自己心里虽然也暗暗着急,但宁缺毋滥,等不到他心仪的人,他就不会轻易结婚。

    说来也巧,就在他二十三岁那年的冬天,有媒人给他介绍了、邻村的一位叫小翠的姑娘。

    年轻猎人一听“小翠”这个名字,不由得心中一动,因为这个女孩子,他曾经见过——并且是不止一次的见过。

    原来,小翠的父亲在镇上开了个小饭馆,附近一带打猎和采药的,都经常在小饭馆里吃饭,而小翠就在小饭馆里帮忙。

    这姑娘长得非常水灵、清秀,虽然在小饭馆里,免不了有些男顾客,偶尔会出言挑逗两句,但小翠却一直不卑不亢,表现非常得体。这些都让这位年轻猎人很有好感。

    他也曾不止一次幻想,能娶到小翠这样的媳妇,这一辈子就心满意足,再也没别的奢求了,他还侧面打听过小翠的情况,听说小翠她爹,就小翠这么一个闺女,并且四十多岁的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